渭水城。崔举不记得这是自己第几次来这里了。不过隔三差五的就要来一次。
这次很明确就是为了铁管来的。带的钱并不是很多,不过弄五十米的管子是够用了。还是上次的哪家铁匠铺。哪家用钢做农具,却很便宜的地方。
“店家,店家。来人。”崔举大模大样的走进铁匠铺。依旧是老旧,尘土漫天。工具都被尘土遮住变成灰色的。冷清的连一个看店的人都懒得留下。用崔举的估计是没乞丐知道这鬼地方,不然早就偷光这里了。
“客家可有要务?”一个光着膀子的铁匠从后院走了进来。让崔举一愣,这并不是上次的那个学徒。从样子来看更像是一个铁匠师傅。
“却是紧要的事情。铁管店家可能做?”崔举笔画了一下。
“多长?多粗”铁匠话很少。
“三十步左右长短,一头粗一头细,粗的碗口大小,细的手指粗细。可以分多节的。”崔举大约说了一下。还准备继续说价钱的问题。不过被对方打断了。
“三天后来取。一步五十钱。”铁匠说的很随口,说完就不再理崔举,扭头走进了后院。
“啊。”崔举抬起手还准备说些什么。不过被晾在那了,一时间崔举尴尬异常,但是却没法对人发脾气了。
崔举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铁匠铺里面走出来。楞呼呼的走到城中央,等到薛阿婆叫他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走到哪里。
“崔小郎可是有些时日未来了。”薛阿婆一脸笑意。看崔举的样子就好像是在看一个大铜钱。。。
“农忙了,薛阿婆,家中几亩地需要侍弄。难得闲空。过来看看。”崔举说是过来看看,不过看样子应该是买鸡的。因为他被叫之后就两只眼睛盯着薛阿婆身边的鸡笼子。薛阿婆卖鸡还是崔举提醒开始的呢。崔举三天两头儿的在这里买鸡。这也说明了崔举在薛阿婆眼里为啥成了铜钱。
“那倒是,崔小郎弄田也是把好手吧?”薛阿婆顺嘴一问。
“还好,家中大人拿主意,某只是出力的。”崔举难得的出现一次腼腆。毕竟谁都不是刘邦,三四十了还让老爹给种地。
“恩。不知大郎,可曾婚配?”薛阿婆是个热心人。平日里保媒拉纤的活不少干。
“阿婆也知,某只是穷厮杀汉。哪里来的婚配?上月阿耶到有想定人家。不过农忙尚未下聘。”崔举扭扭捏捏的捏着自己的衣服边。有些无所适从。
“啊哈哈。”薛阿婆看到崔举的样子,笑的前仰后合。‘虽然这崔大郎是个厮杀汉,但人确实好。家境又殷实。咱家若是有小娘也嫁与他。恩,看看能不能说说咱家的房客给他’“若是没定确可相亲一番。老身识得一家好娘子。大郎若是有空可到家中相上一相。”薛阿婆一下做到自己的小板凳上面,满脸笑意。
“这,这得家大人同意才好。某却没有意见,相上一相。”崔举脸红了。不过还是借口崔高的意见最重要搪塞了一下。“阿婆这里有几多鸡鸭?”崔举用手指着薛阿婆身边的鸡笼子。崔举觉得应该不会少。要知道,城里虽然没有什么大户,但是每天最少消耗十只鸡还是会的。附近所有的自耕农都会在家养鸡鸭之类的飞禽。这个时候,都是用些农副产品换盐巴吃。要不然,崔高给牛的盐巴也不会搀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哦!鸡啊。不少呢。这里十只,家里还有三十只。你都要了?”薛阿婆开了一句玩笑。谁也不会认为一个人一下子要三十只鸡。除非这家人要办大宴会。三十只鸡。足足的上百钱。要知道。这个时候大贵族家办个宴会需要的肉有五百钱也挡住了,这个年代的鸡可不像是后世三五斤重的大鸡。这时候人都吃不了太多的主食,给鸡的饲料可想而知。三斤的鸡都算逆天大的了。一钱一斤。三钱一只。
“额。三十只啊,买了吧。反正。也没什么别的要买的东西了。”崔举想都没想就要买下三十只鸡。薛阿婆家的鸡还可以用烂菜叶子喂。他崔举用啥喂养都没想清楚就买下了。典型的办事不经过大脑,估计可能,脑子里面还在想着对方给介绍对象的事情呢。
“好。大郎这就随老身回家。”老太太将菜还有鸡甩到自己的小车上面推着就走。在崔举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头前带路了。崔举没法子只得跟着薛阿婆一路向家走去。
薛阿婆家住富贵坊。这一路上,薛阿婆不停地跟崔举聊天。大多都是问问崔举家庭情况。显然对于给对方保媒十分的热心。路不是很长。不过薛阿婆人面相当的广,路上九成九的人都要跟她打招呼。所以走路就慢了一下。
“这就是老身的家了。目前就是老身与一家房客在住。进来进来啊。”老太太将车子停在门里。一招手就将崔举迎进门。
院子十分整洁。有一颗杏树,一颗李子树重在道两边。典型的四合院样式,因为四面都是房子。在西南角有一个鸡窝。上面用破旧的渔网罩着。应该是怕有些鹰之类的猛禽过来抓鸡。里面一个两层小楼似的鸡舍。周遭围着栅栏。
“薛阿婆这里却是个安静的好地方。”崔举随口赞了一句。
“尚好吧。大郎。。这些鸡。你慢慢捉。老身去换件衣衫。”薛阿婆急急忙忙的走向后面的卧室。崔举现在才发现自己买下了三十只鸡这个事实。不过承诺了的事情崔举也不好反悔。只得硬着头皮去抓鸡了。这笼子是用竹篾编制的。一只笼子放三到五只鸡。三十只用了七只笼子。当崔举刚刚将那些鸡装完的时候,薛阿婆领着一个女的出来了。
要说这女的。不细心的人还真发现不了。到不至于五大三粗,五大三粗的女人早就嫁出去了。这个女的瘦瘦弱弱的。还是一身男人打扮。不太注意的话,很难发现这是一个女人。还好华国有一半的女人穿男人衣服。不然崔举也认不出来。
“薛阿婆!这是。。。”崔举感觉自己上了某人的当。
“这是老身干女儿,薛婷,年方二八,待字闺中。六尺身高。熟读《女诫》,上得马,拉得弓。文武双才。。。”薛阿婆逮着自己的干女儿一阵好夸。然后又冲向那薛婷“婷,吾儿啊。这就是为娘常念的崔举崔大郎,老家安平。正经的府兵屯长。出过塞。写得字拿得朔。家私殷实。”
这老太太典型的速配相亲啊。弄的两边人都是一阵尴尬。虽然说这年代祸害女人的规矩还少,不过也没到后世中男人比女人羞涩的地步。那薛婷挣开薛阿婆的手跑了。崔举一看对方跑了。自己正好收拾东西。
“阿婆。您这小车俺借用一下。过几日还回来。”崔举说着话,将那装满鸡的鸡笼子安排到车上面,伸手就从自己怀里拿钱。这时候崔举才发现,原来早上在铁匠铺订铁管的时候,没给定金。‘算了,取铁管的时候一并给了就是。’崔举数出一百钱放到薛阿婆的手上。
薛阿婆看到钱暂时就没在说相亲的事。当然更主要是自己的干女儿直接跑了,弄的有些尴尬。
“用不了这么多,九十钱就够。”薛阿婆攥着钱推给崔举,崔举双手挡住。
“多余的算是某买笼子的钱。阿婆放心这车。一定送来。”崔举不等对方在让,推着车就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