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血管中能够流动,主要得归功于心脏的不停搏动。
心脏怎么会有如此了不起的功能呢?这得从心脏的结构说起。
心脏位于人体胸腔中部的偏左下方,夹在两肺之间。心脏形如桃子,大小如本人的拳头。
心脏的内部被隔成左右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瓣膜分隔成上、下两个腔。这样,心脏就有四个腔:上面两个腔分别称为左心房、右心房;下面两个腔分别称为左心室、右心室。
心脏的四个腔都连接大血管。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其中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心脏内部有瓣膜: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这些瓣膜都向心室方向开放以保证让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在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肺动脉瓣,这些瓣膜都向动脉方向开放,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以阻止血流由动脉倒流入心室。
由于心脏具有这些腔室和瓣膜,加上自身能发出不停顿的节律性搏动,所以心脏像一个血液动力泵。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三尖瓣被血流推压而关闭,血液不能流向心房,而只能推动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将血液泵入动脉。当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被动关闭,阻挡动脉内血液倒流,这时房室瓣开放,心房血液流向心室。加上心房也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协助心室一起泵血,于是身体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停地朝着一个方向流动起来。
要知道,正常人两个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是相等的,所以各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通常所说的心输出量是指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成人平静时,每搏输出量约为70毫升,如果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心脏每分输出量即为5250毫升。有人估算,假定心脏每天跳动约10万次,射出的血液量就约有7000升,换句话说,心脏每天做的功有240万焦耳,这相当于将24千克的物体提高l万米。
正常人的心输出量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有很大的变化。例如,进餐后心输出量可增加30%~40%,中速步行时可增加50%左右,情绪激动时可增加50%~100%。
当人以中等速度跑步时,心脏泵向肌肉的血液足足增加10~20倍,心脏不得不驱使血液以每秒8米的速度循环流动,也就是说血液在1分钟内要流动480米,1小时要流动28.8公里,接近于汽车行驶的速度。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心脏所承担的劳动强度有多大,难怪有人把心脏称为人体最勤劳最辛苦的器官之一。
心脏伴随每个人出世时就已开始跳动,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着。一旦停止工作,主人的生命便告结束。很有趣的是,从生物学的研究知道,哺乳动物的寿命大概相当于它的心脏跳动10亿次。人类的寿命却远远超过包括类人猿在内的其他哺乳动物,因为人平均寿命为70岁计算,每分钟心跳75次的话,人的心脏竟要跳动26亿次之多。如何让心脏跳动的总次数增多而使人延年益寿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锻炼和保护心脏。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能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的功能,同时注意防止不合理的运动和劳动,例如运动时间过长,或从事力不胜任的体力劳动等,不仅不能锻炼心脏,反而会引起心脏衰弱,因此青少年学生喜爱运动是好的,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目前有一种“心功能简易测定法”,可以用来评价自己的心脏功能。具体方法是:先仰卧在床上安静5分钟,测出1分钟的脉搏数,然后起立,站1分钟后,再测定1分钟的脉搏数,将两次测得次数进行比较。如果后者比前者脉搏数多6~11次,说明心脏功能良好;多12~19次,说明心脏功能一般;多20次以上,说明心脏的功能较差。这些标准是大量统计调查得出的,可以大致评价心脏功能。当然,要准确地评定心脏的功能,则应使用专门的心功能测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