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有家火柴厂濒临破产,后来犹太人为他们出了个主意,就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种“火烧希特勒”的火柴。火柴盒的贴面是一幅希特勒漫画像,擦火柴的磷片涂在人像的臂部,擦一次火柴仿佛火烧希特勒一次。由于当时人们都非常痛恨希特勒,使用这种火柴似乎也可解人们的心头之恨,因此大家争相购买,使这种火柴一时成了热门货。火柴厂不仅没有倒闭,反而大赚了一笔。
犹太人说,人的价值是脑袋,而不是手。犹太人的富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有一个赚取财富的头脑。比如美国食品大王普洛奇,就是依靠脑袋发财的,这从他15岁推销香蕉时就可以看出来。
普洛奇15岁时在一家食品店打工。一天,老板交给他一个任务,把20篓在冷冻厂受损的香蕉推销掉。香蕉只是外面的皮太熟了一点,颜色黑乎乎的,质量没有一点问题。当时,完好的香蕉每4磅30美分,老板让他每4磅卖20美分,如果实在没人买,就随便怎么卖。
但是普洛奇没有照老板的话去做,他在堆成山似的香蕉前,扯开嗓子叫卖:“快来买阿根廷香蕉!”因为这个名字很新奇,所以一大群人马上围过来,瞧着这堆长得比较难看的“阿根廷香蕉”。
这时,普洛奇开始介绍“这是一种新品种水果,产地在阿根廷,第一次销到美国。为了给大家优惠,打算以惊人的低价,每磅10美分把香蕉卖给大家。”围观的人因为好奇,尝尝味道也不错,因此“阿根廷香蕉”被一抢而光。
改变人命运的是观念,成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只不过是一念之差。所以,会不会做生意,能不能赚钱,差别就在于脑袋。因为犹太人观念新、思维奇,所以脑袋里有很多金点子。而且他们善于通过实践把金点子转化为财富。这就是犹太人为什么能赚钱的原因。
举个例子来说,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所谓“炒”就是加热,但是现在却有一种“炒冰”的锅,“炒”的不是热菜而是冷饮。一杯牛奶倒在锅里,三炒两炒,就变成了洁白细腻、沁人心脾的冰淇淋了。这种炒冰机一下子就风靡了全国,它的成功正是观念更新的结果。
产品设计如此,做生意也是如此。比如懒惰,人们一说起来就深恶痛绝。但犹太人汉弗特却别出心裁地认为:“懒”从某种角度来说,既能成为一种创造的动力,也能提高生产的效率。
汉弗特在加拿大渥太华开设了一家豪华宾馆,他“懒惰”经营,凡是能吩咐手下人干的事,他绝不亲自去做。所以,业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
不仅如此,每年年终他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然后把10名“懒惰”的员工被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心里七上八下,心想老板肯定会要我们滚蛋。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汉弗特对他们说:“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接着汉弗特笑着慢慢解释:“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做第二次。所以在别人眼里你们整天闲着,在偷懒。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全无例外的都是‘懒汉',因为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则是表现在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这样能有效率吗?”
Ⅴ.“三个月”的生意经
有一个汽车推销商,连续拜见了58个客户,可还是没有推销出去一辆汽车,他气馁了,准备辞职不干了。这时候他的犹太人老板劝他,你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说不定下一次你就能推销成功了。于是推销商鼓足勇气、打起精神,继续不断地拜见客户。终于在第63个客户那里,他推销出去了第一部汽车。
赚钱需要定力,这也是犹太人一个很古老的生意经。犹太人无论做什么生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至少要坚持前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哪怕每天赔钱也要投入最大的精力去经营。而三个月之后,生意如果依旧是亏损的话,那么无论前期投入了多少心血与金钱,也必须抽身离去。
犹太人认为,做生意不能太滥,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赚钱,必须把每一次生意做到位,然后再为下一次生意开路。
精明的犹太人有着极强的判断能力。如果他们认为这笔生意最终会赚钱,那么他们就可以耐心地等待,等待时机的到来。罗恩斯坦就是一个例证,他看准了生产假钻石的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就耐心地等呀等,一直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因为斯瓦罗斯基的公司接收过纳粹的定单,所以法军准备没收该公司。这时候,罗恩斯坦凭借自己美国人的身份,说服法军不没收斯瓦罗斯基的公司,乘人之危地取得了斯瓦罗斯基的公司产品10%的“代销权”。
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有一家犹太人开的熏肉店。这家店的生意特别好,不仅当地的食客很多,外地来的也不少,每天都是顾客排队候餐,甚至旅游杂志还把它列为蒙特利尔市的一个重要景点。
在当地,餐饮业素来竞争激烈,为什么犹太人这家熏肉店生意这么火暴呢?因这是一家传了三代的老店。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传统,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熏肉。就是凭着这种定力,老店既不开分店,也不搞装修,甚至没什么风格,却能声名远播,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犹太人葛洛夫是英特尔的董事长,他写了一本《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书,书中指出企业管理必须要克服浮躁的心理才能成功。其实,赚钱何尝不是一样呢?只有坚信自己的眼光、坚守经营的阵地,最终才会发财的。
旧上海的富商哈同是靠土地和烟土这“两土”起家的,这两样东西是旧上海利润丰厚的买卖。烟土的利润率为30%左右,而上海的土地则利润率更高,从1865年到1933年,地价平均上涨2570倍。
不过,当时外商做这两宗生意的人很多,而哈同最初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他最后能成为大富翁,就与他赚钱时候超人的定力有关。
1883年,中法战争全面爆发后,法国军队分海、陆两路进攻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租界内的外国侨民非常恐慌纷纷外逃。
这个时候,哈同却与众不同,他认为紧张局势不会持续多长,上海很快就会重新繁荣。而现在地价暴跌,正是低价购进地皮的大好机会。哈同这时已担任某洋行的地产部主管之职,自己手中已经有一点钱。于是大量购进土地。不久,中法战争结束,房地产价格连连猛涨,哈同因此一下子就成了百万富翁。
哈同这次投机的成功,一是因为他精明的眼光,二就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定力,在大家都六神无主、惊惶失措的情况下,能够气定神闲地赚钱。
罗思柴尔德是一个威震世界、影响欧洲政治经济200多年的金融世家。其创始人迈耶·罗思柴尔德最初是一个穷光蛋,经过整个家族200多年锲而不舍的赚钱,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豪门贵族。
哥伦比亚在《万花筒》一篇文章介绍该家族时说:“犹太人罗思柴尔德的财产有多少,没有人知道。但是,他家要是一咳嗽,全世界的银行都会感到嗓子痒痒。”在200多年的欧洲历史中,“他们支持国家的头面人物,撤换或任命一届政府,都是易如反掌的事。”
迈耶生于1744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脏乱不堪的犹太人社区,他在狂乱的反犹浪潮中渡过了童年。虽然只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但犹太人的基因让迈耶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努力赚钱,就能成为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