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位村长便开始带领村民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村里所有的房屋都改建成古代埃及时的模样,然后,村长又精心挑选了250名村民,其中有老人、孩子、妇女和青壮年,让他们住进改造后的“古埃及村庄”,并将他们的生活全都“古埃及化”,让他们完全按照几千年前埃及人的样子来生活,每天都牵着牛羊出去干活,拉磨,力争打造出一种原始社会的氛围。
另外,村长还请来了植物学专家,请他们重新恢复了在埃及灭绝了1900多年的纸沙草的种植,并且让这些纸沙草成为埃及传统手编制工艺品的原料,仅这一项就为近万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这个计划非常成功,在“活着的古埃及村落”、“最原始、最原汁原味的古埃及文明”这样的宣传口号下,一下子吸引了众多外来旅游者,人们纷纷从世界各地赶来,目的就是来看看人类历史上的古埃及人到底每天是怎么生活的。
而250名之外的其他村民,在村长的安排下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为游客们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或者推销旅游纪念品。
结果,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个村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收入让他们个个腰包鼓了起来,彻底脱贫,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从单纯的种玉米到打造玉米绿色迷宫,从始终如一的守贫到“因贫”利导的古埃及村落,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且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美好结果。
工作中也是一样,如果你不能直接达到目的,那就换个角度去思考,有时候“曲线救国”也会是达到目标的捷径。
不用腿也能奔跑
“心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人生的成败。最初的心态就决定了最终的成就。在人的一生中,总有艰难挫折,如果消极悲观,就很难获得成功,而若拥有了积极的心态,就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便会使你产生力量,从而使你如愿以偿,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出生在洛阳南郊一个普通家庭。她小时候就显得与众不同,用她母亲的话说:“太费气,恨死人!”但说这话时,她母亲却有一种自豪藏在笑中。
她爱闹,爱笑,爱尖声大叫,沉寂的家有了活力。同龄孩子中没有能拼过她的,嘴皮子、手脚、心计,包括帮母亲吵架和保护自家的地摊生意。
父亲给上中学的姐姐买了自行车,姐姐还没学会,她倒会了,为此她没少和姐姐打架。那天,姐姐一不留意,她骑上了自行车就跑。就这次,她被一辆大卡车剐到了轮子底下。醒来时,腿没了,右腿截肢,左腿肌肉全部坏死。
刚看见自己腿没了的时候,她“哇”地一声哭出来,父亲和母亲赶忙进来,她戛然止声,因为他们都在哭,她强作镇定地说:“没事!我还是我!”医生割她右大腿的皮肤往左小腿移植,持续了两年,不停地打针、烤电,她竟从没哼过一声。
出院时,她右腿装了假肢,左腿半残,只能拄着双拐走路。但回到家后,从第一天开始,她竟又开始练骑自行车!母亲哭笑不得:“祖宗!你只要别再费气,我养你一辈子!”她大声笑:“你放心吧,我给你练出个女老板出来!”
她倔,想干啥是没人能劝得住。她不怕疼,敢往死里拼。两三年,她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不用双拐也能走路了,要是慢点走的话,几乎没人能看出她没腿。
她又让母亲“费气”了,她要当老板。
她先到了郑州,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攒了点钱后,又寻找挣钱多的工作,首选了药品推销。为了做成一桩生意,她在人家医院药剂科门口蹲了三天,结果被她“蹲”赢了,开始出业绩了。她急,一心只想赶快挣够当老板的钱,结果因为没经验,急中出错,在一笔大生意中被人骗了,她没收到钱,人家却提走了货。白干了几年,又身无分文了。
她决定重新开始。她又回到了洛阳,从头打工。但这次她运气坏,换了几个老板,大都被骗了工,她穷得连找工作的衣服都没有了,找工作时得借别人的衣服穿。后来,她做了一家品牌洗液的业务员,底薪300元,卖一瓶提成一元,多干就能多得钱,她的拼劲立刻又上来了。这两年,连公司老板都说她是个“疯子”,直到她装假肢的腿磨烂滴血晕过去,客户才发现她是假腿,而在晕过去之前她还在若无其事地谈笑风生!就这样,两年,她攒了十万元钱。
她租了个门面,加盟某女子连锁美容机构,正式开店,当起了老板。但打工和老板不是一回事,商界的许多手段跟诡计她还是跟不上的,结果又把辛苦挣的钱全赔光了,转让了店后还欠着债。她只好再去打工,又搞医药促销,半年赚了两万多元,算是把债务还清了。
凡知道她的人都说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父母和亲友轮番苦劝,说不要再折腾了,安生就是福,她笑说:“谁说我赔了,上大学还要交学费呢,我快学成了!”她那笑嘻嘻的脸,一点输的样子也没有。
她借了几万元开了个女子美容店,结果又赔了。她不得不再次放下老板梦,去做义工,帮助医院接送病人。不过,这次对她来说是一次“励志大学”,她发现有好多人是真正的不幸,和他们相比,自己还算是幸福的,也是理应拼搏下去的。工作的同时,她在网上购物商城开了个网店,当起了网上女老板。结果,这次她成功了,几个月下来就赚了六万元。
就在这时,她有了男朋友。男朋友是一个健全人,也是苦苦创业之人,两人非常谈得来,很快,两人在出租房里结婚了。就这样,两个三十多岁的创业人,以婚姻联手从零起步。婚后,他曾这样问过她:“你自卑过没有吗?”她笑:“有过,但一露头我就把它砸下去了,咱是用骨头创业,软不得!”
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态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人生最大的难题之一。对于那些敢拼能赢的人而言,积极的心态就是他们的特长,在各种不利的因素中,他们能重新把握自己的心态,重新振翅飞翔,强者的心态铸就强者的命运。
起跑输了也能赢
人生有高点也有低点,这是个很正常的事情。一个人能否被人认可和接受,关键是看这个人的心态和价值观。当你被困难纠缠的时候,要敢于直面困难,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困难,挺直肩膀来承担一切,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当你被胜利笼罩的时候,你应该冷静下来,看清你周围一切缥缈的东西,找到不足的地方并加以改正,那么,你人生中就会少一些低点,多一些高点了。只要我们去积极适应和改变环境,那么,困难的冬天很快就会过去,胜利的春天马上就会到来。
于智博,世界500强企业联想集团的总裁高级助理。他21岁被当时全球最大电脑商戴尔电脑公司聘用,先后在3个重要部门任职。2009年,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曾是花旗银行10名“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 在人们交口称赞他取得成功时,更为他背后的故事所感动。
9岁时,于智博的父母离异,他从上海转学到了成都,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转学时,我本应读小学四年级,但参加了当地学校的入学考试,成绩不好,结果又降了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读。”
初到异地,于智博听不懂“川音”,常常被同学们嘲笑,但这对他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一来老师及时制止了他们;二来他整天想得最多的还是去外面操场跑两圈,打打球。他实在太喜欢体育了,其他的事情不太往心里去。
对智博的学习成绩,父亲说:“80分左右就行了,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就够了,为了几分点灯熬油不值得。”
有一次,母亲被学校“邀请”参加了他的家长会,那次考试他综合排名在全班倒数第三,数理化成绩倒数第一,母亲回来后,狠狠地打了他。不过,父母也没有以耽误学习为由反对他参加校田径队。
于智博当时是校田径队的主力,每天训练时的奔跑,是他释放学业压力和树立信心的办法,他说:“小时候,是觉得好玩,中学时,体育成了我自尊心的避风港。田径场上锻炼的意志和吃苦精神,是在课堂上体会不到的”。
16岁的夏天,于智博成为美国俄勒冈州中部的密歇尔高中毕业班的一名留学生。 作为镇上唯一的一所中学,密歇尔高中是全俄勒冈州里规模最小的高中,于智博当时的心理落差挺大,“全校学生还不到50人,学校只有一座连排的平房”。
刚来美国的头3个星期,于智博发现自己原有的英语底子十分有限,同学校的老师、同学交流很吃力。于是,他便宜决心苦学英语,听录音并大声模仿,“我不怕出丑,跟着重复同学和老师所说的话,多与当地人交流,模仿他们讲话时的口吻和语气。”两个月的时间,于智博基本掌握了美式英语的发音,“年轻的时候,只要想学,挺容易上手的”。
高中毕业班后,没想到令于智博在中国上学时最头疼的数理化,在美国竟让他“大出风头”。“美国高中三年级的数理化内容是我在国内初三就学过的,在那边,我考试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地拿满分,还被提拔成数学老师的助教”。因为表现出众,于智博代表优秀学生团体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发言。之后,校长私下跟他说,若不是他最后用中文说了句“谢谢大家”,他差点忘了他是位外国学生。
考虑到自费留学和成绩等个人条件,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于智博选择了“一所又小又便宜的大学”——东俄勒冈大学。
东俄勒冈大学上了一年后,于智博开始计划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转学去名牌大学深造。经过反复权衡,于智博决定转到密歇根州立大学,攻读供应链专业。“密州大不仅学费比其他同级大学便宜,而且它的商学院拥有全美排名第一的供应链管理系。”
进入密歇根州立大后,于智博成功牵头筹办了学校里第一届中国供应链论坛,因此获得了学院里学生的个人最高奖项——“最佳学生”。后来,这个论坛保留了下来,还成立了相关的奖学金。
从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后,于智博在戴尔总部工作了3年,25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还需要学习一些东西,便宜决定报考哈佛商学院,不过,这次有点小曲折,GMAT测试他考了3次才通过。
蜗牛只要能够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的景色就是一样的。这是于智博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有多个起跑线,也许我现在落后于人,但并不见得会永远落后于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匹配,才是最重要的。”
2009年,于智博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了,他邀请父母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由于母亲是单身,又有过一次被拒签的经历,所以,为了保证离婚多年的父母能够在哈佛有一次相见,于智博甚至请求哈佛大学校长给母亲写了一封邀请函,请母亲前往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但没想到的是,远在重庆的母亲还是被拒签了。父亲得知了消息后对他说:“儿子,不要伤心,我们被拒签是因为国家还不够强大,如果中国有一天成为真正的大国,恐怕我们拒签的将会是别人。”
于智博将这句话记在了心上。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所以这一年年底,也就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生们离开学校四处求职的时候,于智博一下子拿到了5家机构的聘书,分别是花旗集团、三星株式会社、LG电子、苹果计算机和美国篮球联盟(NBA总部)。于智博选择了到花旗银行工作,尽管与其他4家公司相比,花旗银行给的待遇是最低的,但是在“工作中可以锻炼的能力和学到的东西是其他4家公司的数倍”。
正当他在花旗银行崭露头角的时候,2010年,于智博毅然作出了一个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回国发展。
对此,父亲很赞成。于智博说:“在戴尔和哈佛,尽管有同事之间的合作,但主要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战斗。今后的岗位需要的是协调各方,进而领导多个部门,需要更多的韧性和付出更多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