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青青大麦枯
谁当获者妇与姑
丈人何在
西击胡
吏买马,君具车
请为诸君鼓咙胡
朝廷之外,帝国的外围也开始生乱。
西部边陲凉州的烧当、烧河、当煎、勒姐等八种羌人部落进攻陇西金城(甘肃兰州、青海西宁等一带)的边塞,被护羌校尉(羌族聚居地区负责领兵、平暴、守护治安的指挥官)段颎率领湟中义从羌(来自湟中地区的羌人义勇队)一万二千骑击破,斩首酋长以下二千级,生擒一万余人,其余逃回。
段颎,字纪明,本州武威姑臧(甘肃民勤)人,前西域都护段会宗的曾孙,自幼便熟习弓马,喜欢行侠仗义,不把财物看重,后来年纪稍大,又潜心学问,并能屈己待人。因此被举为孝廉,做过一些小官,任过县令,后被升为辽东属国都尉(辽东属国的军事武官),辽东属国靠近鲜卑,鲜卑人曾进犯边塞,段颎用计麻痹敌人,假装撤退,诱其深入,于路设伏,将入侵的鲜卑人全部斩杀及俘虏,没放走一人。后来又任中郎将(近卫官),镇压过内地的民变,被封为列侯。
凉州地处帝国西部边塞,居此的汉人们与周边靠近的羌人、胡人杂居相处,沾染了很多他们的习俗。这里本是战事频发之地,因此自古民风彪悍,崇尚力量,甚至连妇女儿童都能手持弓箭,登上城郭作战、警戒,男人们自不消说了。这种环境孕育出来的汉人,在中原内地人眼中,简直就和胡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有一个年轻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成长起来。
这个年轻人,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强者。
董卓,生于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凉州陇西临洮人。临洮古称狄道,县有蛮夷曰“道”,始皇帝时曾在临洮立有一个巨大铜人(以力士翁仲为原型),用以震摄胡人,董卓出生的那年,铜人无故崩坏。
董卓本郡良家子弟出身。董父字君雅,早年起就在外谋官,谨小慎微,从微末做起,在中原才不过做到颍川纶氏县尉(副县级公安局长)而已。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自己的一个儿子,成了能废立皇帝、权力无上的一时巨霸。
董君雅生有三子,长子董擢,字孟高;次子即董卓,字仲颖;三子董旻,字叔颖。
长子出生后,董君雅就外出宦游,小心翼翼地做自己的官,盼望着能有更高的升迁,和家人聚少离多;因此董母36岁时才生下董卓,丈夫又常年不在身边,所以对董卓格外溺爱,不加管束——董卓因而自幼便放纵任性、唯我独尊。
父亲不管家,作为家中长子,董擢既要照顾母亲,又要呵护弟弟们,可董卓偏偏自小便争强好胜,不遵规矩,桀骜不驯,好拔尖惹事,动不动就拔刀相向;一次,董卓和当地大豪强子弟发生打斗,董擢为保护董卓竟被误伤而死,好在留下了一个儿子董璜。
豪强大族并未放过董卓,不依不饶。
为避一时,董卓远走,深入羌人部落间游历。
董卓身高八尺(1.84米),体魄强健,气力很大,膂力(两肩、臂膀、背部的力量)过人,身高体重却身手矫健,又精于骑射,同时带两只箭壶,能边骑马边左右开弓,无人可挡。
董卓性情粗猛豪爽,精力充沛,手腕强硬,却又机智狡黠,能谋略,敢决断。
人物如此,很被羌人佩服和尊敬,董卓也和其中的部落酋长头人们倾心相交,终日切磋武艺、聚会豪饮。
这样的生活不经一下就是二、三年。
董卓年纪渐长,对这种看似快活实则一成不变的生活,渐渐丧失了新鲜感,感到厌倦;同时也觉得长此以往呆在这里,并非长久之计。
所有人都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董卓也不例外。
董卓决定离开,向各位酋长首领们辞行,众人都很依依不舍。
下一步怎么做,他并没有想好,可董卓血管里毕竟流着汉人的血液,他决定先把自己的生活安顿下来——想办法弄到几亩薄田、一头耕牛,每天一边耕田,一边合计自己的未来。
一日下雨,董卓正在耕田,犁头突然在地中碰到一物,董卓急忙俯下身刨开泥土,竟然得到一把古刀,上无文字,四面隐隐有山云文,试了试刀,削铁如泥。董卓如获至宝,将古刀珍藏。
除此以外的日子都很平淡无奇。
但董卓这种“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安静生活并未过多久便被打破。
原来他那些结义的羌人酋长首领兄弟们很想念董卓,打听到他的居处,有些人就跑过来看望,让董卓倍感意外和高兴。
“洒!”兄弟朋友来了,岂能没有酒肉招待。
董卓一拍大腿,豪气直冲脑门,竟然把自己唯一的耕牛杀了,搞成盛大的筵席,和这些酋长首领们一起欢宴为乐。
“董弟,你真是太豪爽了。”
“哪里,今日只有酒肉、情义。”
“来!”
“干!”
酋长首领们都被深深感动,觉得董卓这个人,特别讲义气特别豪爽,同时,也觉得人情上很过意不去。
回去后,酋长首领们在一起一商量,众人都决定报达董卓的诚意,羌人是游牧民族,各个部落敛齐了各种牲畜一千余头,赶来回赠董卓。
一千余头牲畜,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一千余头牲畜一起赶起来又是一种怎样的气势。
杀了耕牛以筵乐的董卓,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反觉自打牛肉下肚,身上更添气力。
这天,日上三竿,董卓起身,脱去外衣,上身袒露,在庐舍外的大路上练起武来。
突然听到远处声音嘈杂,忙转身观瞧。只见一群羌人骑着马,牵着羊、牛、骆驼,以及各种各样的大小牲畜,发着各种叫声,呜呜泱泱,几乎将道路湮没,正朝自己浩浩荡荡而来……
“洒!”见此情景,董卓不禁放声大笑。
此事一下轰动,周围无论羌人汉人都知道了董卓的大名,竟如此豪爽仗义,有如此不凡之号召力。又进而听说他气力惊人,武艺出众,羌人、汉人中很多人都想跟随他。
看着这一千余头牲畜,对于未来,董卓的心中有了答案。
这年,董卓20岁。
董卓返回本郡。以这些牲畜在郡里上上下下运动了一段时日,郡里也见他这幅孔武有力的样子,却有本事功夫,又听说了他的事,知道这个汉子同时在羌人、汉人中有不同凡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最终决定召他为郡吏,负责侦查缉拿盗贼。
这个差事很适合董卓,当时有很多盗贼畏罪逃到羌人部落里,董卓利用他的关系,往往能很快就让部落交出疑犯,或者直接抓出来,因此办案效率很高,深得上级的肯定和赞许,不断得到嘉奖和称许。
可董卓在行事中也往往视乎情况留一手,对官府有所保留,只交出一部分罪犯。因为他深知这些盗贼中有很多是胆大妄为的亡命之徒,好勇斗狠的本事一流,而放过他们一马,这些无处可去之人,感于自己恩惠,一定会死心塌地地依附自己,甘心受自己驱使——我董卓要为自己日后势力的发展积蓄力量!
经过一番历练,又开阔了眼界,董卓已渐渐本能嗅出了世道将乱的味道,而自己在这乱世中一定要有所为才不枉一世!
郭汜就是被董卓收留的其中一个。
郭汜,凉州张掖人,原名多,出身贫家,因生时其上已有三兄,温饱不继,对此多出的讨债鬼,父母取名为“多”;郭多自小便浪迹江湖,后因在北地盗取中山客商的马匹被官府追捕,遂取排行谐音改名“汜”。董卓见他是本州人,又行动敏捷,虽年少却机警老练,熟悉江湖路数,就秘密留下;郭汜也感恩戴得,为董卓四下奔走,甘受驱使,不辞任务、辛苦。
转到冬天,“首功”的中常侍、新丰侯单超得了重病。
正在长安巡幸的桓帝,得知情况后,派出特使,敕封单超为车骑将军(常设将军,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在其他将军之上),位在“三公”之上,朝野无人敢议论。
单超病重,单超分布在各地的亲族子弟,却没消停。单超的兄弟单迁为山阳太守,单安担任河东太守;单安子单匡担任济阴太守,仰仗单超的势力,贪污受贿,查出的赃款五六千万钱,被兖州刺史奏报,并以此弹劾单超。
单超在病榻之上反击依然激烈,通过操作,以兖州州郡抗拒周围的民变不利为由,将刺史贬谪到朔方郡——郡太守正是单超的外孙董援,想借他之手除掉。
刺史的旧部得到消息,集合宾客朋友,连夜追赶,眼看快到目的地才赶上,以武力劫持囚车,救出了刺史,这才保住一命。
这一天,桓帝拜过老子和浮图,又弹了会儿琴瑟,心情不错,就和身边的人打起趣来。
桓帝松松然地问自己身边的侍中爰延:“爱卿可知朕是一个何等的皇帝?”
爰延回道:“陛下乃大汉朝之中等皇帝。”
“卿试言之。”桓帝没有生气,有些好奇。
“陛下放手尚书令陈蕃行事,则天下大治;陛下放任中常侍、黄门们参与政事,则天下会乱。”
“——由此可见陛下可以被引导为好,以可以被引导为不好。”爰延说出了自己所想。
“侍中敢于当面指出朕的过失,朕了解自己了。”
委任爰延为五官中郎将(中郎将的一种,负责宿卫殿门,也参与选拔近卫士官,及代表皇帝本人出席办事等),以后又升为大鸿胪。
此后,桓帝每每会就一些事情单独秘密咨询爰延的看法意见,爰延规劝桓帝对亲近旧人也要保持帝王之尊,但桓帝没有听从采纳。
爰延因此称病,辞官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