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元皇帝庶孙,当今皇帝弟子,定陶恭王独子,如今的定陶王刘欣。”王宇凑近了王风身前,压低了声音。
王风眨了眨眼睛,稍稍消化了一下王宇所说的这些头衔,可还是没能把这些和自己所知道的人物对上号。只好歉意的冲王宇笑了笑,小声说道:
“大兄,小弟自从摔了之后,这以前的事情能记得的实在有限,这定陶王是怎么回事。皇帝为何非要立他呢。”
听了这话,王宇瞧了瞧他苦笑了一下,解释道:“这事情说来话长。当今皇帝御宇已经二十余年了,如今已经是四十往外的年纪了,可膝下一直无子,所以才动了在近支宗室里面择立太子的念头。”
“这样呀。”王风略一思索问道:
“如今皇帝毕竟春秋正盛,这时候立储,似乎也有些不妥。万一以后皇帝有了子嗣,又该当如何处置呀。”
王宇赞许的看了王风一眼,“伯虎也有此见识,也是不凡了,只可叹当局者迷,有人只顾眼前小利,哪里管得了这些。”
王风听出他话中的不满之意,且意有所指,只是不知这有些人到底指的是何人,也不好贸然去问。
却听王风接着说:“去岁有人旧话重提,在提议册立太子之时,也有人如伯虎这样提出过异议。只是伯虎你不知他们是这么说的,本朝自孝武皇帝之后年寿不久,未有能过天命之年的。孝昭皇帝春秋二十有二,孝宣皇帝春秋四十有二,孝元皇帝春秋四十有四,当今皇帝今岁已经四十有四了,也难免有些担忧。加上有人整日到皇太后那里去说,最后把太后也说的动了心,这才让皇帝下了立储的决心。”
说道这里,王宇停了一下看了看周围,见周围的人都识趣的避到了远处,这才低声说道:
“说来也是怪事,自从皇帝成婚以来,前前后后也诞下有好几位皇子皇女,只是都不曾留住,竟是全在幼年就夭折了。自从皇帝废了许皇后,另立赵氏为后之后竟是十年未在闻听宫中有喜事传来。”
“外面传说,这些年皇帝也不是没有诞下皇嗣,而是都被赵氏姐妹偷偷害死了。坊间早有童谣:‘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琅,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说的就是这回事。”
“啊!”王风听王宇这么一说,脑海里灵光一闪,想起个自己耳熟能详的名字来。
王宇只当他是因为听了这宫中秘辛吃惊才叫出声的,倒也没有多想,只是示意他低声,又道:
“这都是坊间流言,伯虎知道就是了,不要随便与人说起,需防祸从口出。那赵家姐妹,宠冠**,姐为皇后妹作昭仪,为了固宠做出这样的事情也是说不准的。”
“小弟知道,断不会去外面浑说的。”王风说着终是没有忍住,还是把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大兄刚才提到的赵皇后可是叫做赵飞燕。”
“正是她。”王风鄙夷的撇了撇嘴。
“她们姐妹出身低贱,入宫前不过是以歌舞娱人的官奴婢,这飞燕就是她的外号,说她身轻如燕的意思。本名据说是叫赵宜主的,也不知是不是。只是她这外号太过响亮,以致这本名都被人忘了。”
“果然是她。”王风心头不由地一阵激动,这世上终于又出了一个自己知道的名人,王风和这世界的距离感一下子被拉进了许多。
要知道人们形容美女常用的所谓“燕瘦环肥”中的燕瘦就是指的赵飞燕。
“有机会一定要去瞧瞧这赵飞燕到底长的什么样子。”王风心里有了新的想法。这倒不是王风这会就对赵飞燕起了什么觊觎之心,而纯碎是一种猎奇的心里。要知道华夏几千年,能和赵飞燕相提并论的美女有能有几个呀。
赵飞燕就如同后世那些享誉世界的国际巨星一样,即便不看她的相貌,光是围绕在他头上的光环就足以晃晕多一半男人了。知道有这么一个女人存在而不去找机会瞧上一瞧,简直就是到了长城脚下却没有爬上去看看一样,只能说实在是太遗憾了。
“伯虎你也不要过于激动,愚兄知道你心中愤慨。当初愚兄听说此事的时候也是气恼不已,恨不得去那未央宫中把这祸国殃民的妖后除了。只是毕竟这事情并没有什么证据,二郎你可不要做傻事。”
王风听了一愣,心说这是从何说起呀,看王宇说完正关切的看着自己。心念一转,这才醒悟过来是自己刚才听到赵飞燕的名字的时候表现的过于激动了一些,让王宇产生了误会。
王风心说惭愧,自己不过是听说个名人有些激动而已,到让王宇当成忧国忧民了。忙表示道:
“大兄宽心,小弟只是听了一时气愤而已。万事有叔父做主,风绝不会擅自行动的。”
“你能这么想就好了,如今朝局不明,王家荣辱也就在一念之间,你我不能为家中出力也不可再给家中添乱了。”
王风知道王宇指的是自己坠马的事情,这虽是他的前身惹得祸事却总要由自己来背,谁让自己占了人家的位置呢。
“伯虎受教了。”王风敛容给王宇行了个礼。
王宇侧身避过还礼道:“愚兄也是顺便说说,伯虎你记得就是了。”
“是,小弟谨记了。只是小弟还是不明白为何皇帝会选上定陶王呢?”
“这里面自是有些原委的,伯虎你既然问起愚兄就捡着知道的和你说个明白。”
王宇见王风问起,想着总要把一下事情的原委和他好好说说,也好提前有个准备,于是就把自己知道的立储的一下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原来在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宗室里面,和现在的皇帝血缘最近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中山王刘兴,是元帝刘奭与冯昭仪之子。也是现在的皇帝刘骜唯一在世的兄弟。他最早是被封为信都王,后来又改封为中山王,原因就是信都国太穷,远不如中山国富裕。由此来看,刘骜对这最后一个兄弟,确实很厚道。
另一个是定陶王刘欣则是刘骜的侄子,前定陶王刘康之子。刘欣的祖母傅太后是元帝刘奭的昭仪,生了儿子刘康之后一心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取代当时已经是当了多年太子的刘骜。
在元帝临死之前,她已经说动了元帝要废了太子刘骜立自己的儿子刘康。只是因为后来辅佐太子的驸马都尉侍中史丹知道了消息,冒死跑到元帝的病榻前进言,最终说服了元帝。太子刘骜这才得以顺利的继承皇位。
争夺皇位失败的傅昭仪和他的儿子刘康是幸运的,按照一般的规律,争夺储位失败的一方,下场都很惨。如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与其子赵王刘如意与吕后、太子刘盈争斗失败,残忍的吕后将戚夫人的眼珠子挖出、四肢砍下,身子装在坛子里,最终变成了“人彘”。赵王刘如意尽管有刘盈的极力保护,最终也难逃吕后的毒手。他们母子的下场之惨,不仅令当时的人恐惧万分,即便是千百年以后的人,也会对此感到不寒而栗!
傅昭仪和刘康作为权力斗争的失败者,事后并没有受到任何惩处。唯一的要求是,他们母子不得在长安居住,必须要到定陶国就封。
惨遭失败的傅昭仪只能灰溜溜地带着儿子刘康来到定陶封地,当上了定陶国的王太后。十四年前,也就是阳朔二年的八月,刘康抑郁而死,死时其子刘欣才四岁,只能由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监护。到了去年的时候刘欣刚满十七岁了。
为了在这两人中挑选出合适皇位继承人,皇帝刘骜很动了一番脑筋。正好这一年按规定是诸侯王按照“三年一朝,五年一请”的惯例要进京朝见皇帝,刘骜便打算借机亲自观察一下这两个人。
对于长安城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傅太后虽然远在定陶,却也是了如指掌。察觉了刘骜有了立储的心思,她马上开始积极活动,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孙子推上皇位。
来京觐见的时候,定陶王刘欣带着庞大的队伍来到了长安。定陶国的要员们则几乎是倾巢出动,刘欣不仅有傅太后、王傅陪同,而且把国相、中尉都带来了。另外,他们还带来了大批的随从,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上下打点。
与定陶国形成鲜明的对照的是,中山王刘兴,他显得有些随意。明显没有意识到这次觐见会有别的意识在里面,所以他来长安之时,只有王傅的陪同,没有带任何官员随行。
首先觐见的是定陶王刘欣。这天,刘欣把随行的王傅、国相、中尉都带上了大殿一同参见皇帝,刘骜很惊讶:“你把这些人都带来,是怎么回事?”
刘欣从容答道:“按我大汉旧制:凡诸侯朝见天子,应由官秩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陪同。王傅、国相、中尉都在二千石以上,故而将他们统统带来拜谒陛下。”
刘骜大悦,又令刘欣背诵《诗经》,刘欣对答如流,且能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次会面,刘欣给刘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看过了侄子,刘骜又召见他的兄弟——中山王刘兴。刘骜见了面就问:“你这次来长安,都由哪些官员陪同?”刘兴一愣,不知道皇帝此言之意,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赶紧老老实实地回答:
“启禀陛下,臣只带了王傅及其少数随从。”
刘骜又问:“你只由王傅一人陪同前来,这样做可有法令依据?”
刘兴无言以对,赧然无语,刘骜很是不悦。
两下里一比较,刘骜就开始倾向于立自己的这个侄子刘欣做太子了。只是这个决心也不是那么好下的,傅太后察觉了刘骜的心思,就又开始用重金贿赂能在刘骜面前说上话的人。
头一个就是大司马王根。为了让孙子当上太子,傅太后拿出了血本。她拿出了重金、礼品,托人先去大司马王根的府上,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王根是个贪财之人,他见风使舵,知道皇帝无子,又探听到皇帝对定陶王青睐有加,于是顺水推舟,满口答应。
接着傅太后又花重金买通了赵飞燕姐妹。几个人一起为刘欣说好话,刘骜也就同意了。这几人搞定了皇帝转过来又开始做太后王政君的工作,终于把这最后一个人也说服了。
定陶王刘欣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太子的不二人选。只是这之前还要走一道公议的程序,其实也就是个过场。
大家都推荐刘欣,只有御史大夫孔光不识趣,推荐中山王刘兴,结果惹得皇帝不高兴,贬官当了廷尉。刘欣当太子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听王宇把事情的原委说完,王风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傅太后和王家为了争皇位有过这样的过节,要是以后让她孙子刘欣当了皇帝那里会有王家的好果子吃呀。
“这大司马怎么这么糊涂呀,这不是引狼入室吗?”他忍不住和王宇抱怨道。赵氏姐妹和傅太后没有过节,这么做无可厚非,王根好歹是王家的当家人,居然为了几个钱就不顾及王家的长远利益,再想起王家那个老六王立和他那个宝贝儿子王融的作为,他是彻底对自己这些所谓的亲戚失望了。
“哎,似已至此,多说无益。你我是晚辈,这长辈的事情我们插不上嘴,就是父亲在这件事情上也是说不上话的。和你说这些也是让你有个准备,过几日就要去太学了,不要到时候说错了话,找来麻烦。这些事情还是让长辈们去操心吧。”
王宇也是有些惆怅的说道。
王风听了也没话可说,只有和王宇告辞了,毕竟他还要抓紧时间去城外祭拜。只是刚刚因为知道了赵飞燕的兴奋心情被王宇讲的立储的内情一下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