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孔子外出游历,半路上听见有人啼哭的声音,那哭声十分悲痛。孔子说:“赶上去,赶上去!前面有贤人在哭泣。”近前一看,原来是皋鱼,他身穿粗布衣,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把车让在旁边,下车同皋鱼交谈,说:“先生莫非有丧事吗?为什么哭得如此悲痛呢?”皋鱼回答道:“我有三种过失呢!我年轻时喜欢求学,遍游诸侯各国,后来回家,的双亲已经去世,这是我第一个过失;自命清高,行事傲慢,不愿侍奉昏庸的君主,以至蹉跎岁。表面上看是在嘲笑别人,实际上正是在嘲笑自己。月,年老而一事无成,这是第二个失;与朋友交谊深厚却中途绝交,这是第三个过失。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子女想奉养双亲而父母却过早去世,一去不复返的是岁月年华,不能再见面的是去世的双亲,我要从此与世人永别了。”说罢立刻形同枯木,死去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这些话,它足以作为自己的鉴戒了尸于是,有13名弟子辞别孔子,回家侍奉父母去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它的意思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吹刮,使它摇动。人们用它比喻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违背,也常把它与“子欲养而亲不待”相连使用。
38、“威由勤俭破由奢”是谁说酌
“成由勤俭破由奢”是说成功来自勤俭,破败由于奢侈。语出自唐代李商隐《咏史》。
据《韩非子·十过》记载:秦穆公有一次问由余:“你说,古代君主使国家兴盛和覆亡的原因是什么?”
由余回答说:“由于勤俭而使国家兴盛,由于奢侈而使国家覆亡。”
后来,唐代诗人李商隐又取其意,写成《咏史》诗一首: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忧,
岂得珍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
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
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由于勤俭,奢侈则招致破败。
39、“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说的是谁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王徽之,生性高傲,喜好交游,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有一回,在一个大雪初霁的夜晚,他见月色清朗,长空无云,不禁想起了一个会弹琴的朋友戴逵。他想:如果戴逵在身边,琴声伴月影,友人话衷肠,岂不美哉!他兴致勃发,不能自己,于是立刻乘小舟前往剡溪拜访朋友。由于路程较远,直至天亮才到。可是,到了戴逵的家门口,他却不进去,反而转桨而归。事后有人为此事问他道:“你深夜急急忙忙赶到戴逵家去,为什么到了门口又马上转身回来了呢?”王徽之极为潇洒地说:“我本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戴逵呢?”
此典出自《晋书·王徽之传》。后人用“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或“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表示凭着一时的兴趣或怀着某种希望兴冲冲地赶来,兴趣完了或感到失望就返回去。
40、“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在说蜈蚣吗
这是一句古熟语,见《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曹同劝曹爽的故事。
曹爽(?口249),宇昭伯,曹操族孙,三国魏明帝时为武卫将军。魏明帝临死,委托曹爽、司马懿同辅幼主曹芳。可是,司马懿足智多谋,久有篡夺曹氏政权的野心,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当时,有一个人叫曹同,是曹氏宗室的人。他看清了曹氏宗室存在的危机,就上书劝告曹爽,论述历代皇族统治灭亡的原因,奉劝曹爽不但要同本姓的族人建立亲近关系,而且要与异姓有才能之士建立友好关系,这样,才能巩固曹氏集团的统治基础,即使碰到风吹草动,也能维持下去。曹同劝道:“没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树根腐朽,树叶就要枯萎。枝繁叶茂,树根才能得到庇护;枝条凋零,树干也就孤立了。所以人们常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是因为此虫足多,所以虽然死了,也能支持其身体不倒。这句话讲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比喻某人、某家族、某集团虽然已经败落,但在一段时期内,尚能维持某些兴旺繁荣的现象。
41、“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指神仙吗
人得道,鸡犬升天”原意指刘安得道成仙了,他家的鸡和狗吃了仙药也升上了天。现在用来讽刺一个人升官得势了,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发迹,捞好处。语出自王充《论衡·道虚》。
汉高祖有个孙子叫刘安,继承父亲的爵位被封为淮南王。
刘安有个梦想,就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招募了许多方士,整天沉溺于研究仙术、炮制丹药之中。传说,刘安经过多年的研制,还真的炼出了得道成仙的丹药。他自己吃了丹药后就飘飘悠悠地升上了天,在半空时,他把吃剩的丹药扔在了自家的院子里,家人和家中的鸡、狗都抢着吃仙药。结果鸡狗吃了仙药也升上了天。一时间半空中有鸡叫有狗吠,引得邻居争相引颈观望。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历史上的淮南王刘安的确喜欢寻仙访道,他手下有许多道人、方士。刘安派这些人收集古代典籍寻找得道成仙的方法,并编了一本书,就是着名的《淮南子》。
43、“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所指的是何事
语出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中夹山和尚与船山和尚的对话。深夜了,寺内的讲经堂内还灯火通明,几个老和尚坐在讲经堂内讲经说夹山和尚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有了道呢?”
船山和尚顺口笑道:“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意思是:有道的人,他心中一无所有,头上连瓦也没有一片,脚下连插锥那样小的地方也没有。另一个和尚点点头说:“我们出家人就是这样,要想学道,就必须什么都不想,只能一心想着成佛。”
后人把“上无片瓦,下无卓锥”说成“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或“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用来形容人穷得头上无一片瓦(即无住房),脚下连插针那么点地(耕地)也没有。
43、为何说“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老北京有句俗语,讽刺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叫做“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这决不是无中生有的诽谤,只要到天桥看过把式(武术和杂技之类)的人们都会有这种体会。解放前,天桥有个武术场子,父子两个人练,父亲说过多次他的弹弓如何准,他可以打含在儿子口中的弹子(儿子鼓着嘴,把弹子半含在嘴中),可是每说到这里他就打钱,打完钱,观众走了一大半,然后他再从头演起,演到最后又说打儿子的口中弹子,再打钱。其实,“打口中的弹子”只是为了打钱而设计的一个扣子,从未有人真的见过他们父子练过。
天桥的艺人个个能说,所谓“巾皮彩挂,全凭说话”。“巾皮彩挂”是江湖隐语。“巾”(或写作“金”)是算卦相面的,江湖上有“72巾”之说,也就是说算卦看相可分为72类;“皮”指江湖上卖药的;“彩”指变戏法的;“挂”指打把式卖艺的。也就是说走江湖卖艺,第一要会说、能说,其次才是“艺”。但只能“说”,没有“艺”,恐怕时间长了也是不行的,事情就走向了反面。
44、“五花八门”是哪五花哪八门
古时候,“五花八门”指:金菊花--比喻卖茶的女人;木棉花--比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比喻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比喻玩杂耍的人;土中花--比喻挑夫;一门巾--算伞占卦之人;二门皮--卖草药的人;三门彩--变戏法的人;四门挂--江湖卖艺人;五门平--说书评弹者;六门团--街头卖唱的人;七门调--搭篷扎纸的人;入门聊--高合唱戏的人。
“五花入门”有时候也解释为古代战术中的阵势:“五花”足五行阵;“八门”则是“八门阵”。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战略家都懂得使用这种五行阵。五行剔S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构成各种物质的种种元素即是五行。加之五行又代表红、黄、蓝、白、黑五种色素,它们混合在一起还可变为多种颜色,能够使人眼花缭乱。入门阵也称八卦阵,这个阵势,原来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的。但是,八八可变成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迷离莫测之中。相传,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最早运用入门阵。后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又将入门阵改变成为“八阵图”。
45、“天下无双”是武功高强吗
天下无双《信陵君列传》,意思是说独一无二,天下没有第二个。
湖北江夏有位名叫黄香的人,自幼母亲就去世了,和做小官员的父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黄香对父亲非常孝敬,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把床上的席子扇凉,让父亲睡得舒服些,寒冷的冬天,他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暖热一些,再请父亲就寝。因此,父亲也更加爱护他,帮助他学习许多知识。
黄香后采做了官,任魏郡太守期间,当地遭到水灾,百姓们被洪水冲得无家可归,挨饿受冻。黄香拿出了自己的俸禄和家产,分给了受灾的百姓。
黄香幼年勤奋好学,孝敬父亲,为官时又爱护百姓,博得了很多人的赞美。当时京城里流传着一句名谣:“天下无双,江夏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