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国31个省、市、K2003--2006年GDP平减指数的测算表明,第一,2003年以来,中、西部通胀率明显高于东部。东部平均通胀率为3.31%,中部为3.97%,西部为4.19%。第二,2003年以来,全国有19个省、市、区年平均的通货膨胀率在3.6%以上,占全国省、市、区的61%以上,只有9个省、市通胀率在3%以下,占全国的29%(表2)。平均通胀率高于5%的有5个省、区,平均通胀率在4.5%~5%的有6个省、区,通胀率在4%~4.4%之间的有4个省、区,7个省、市通胀率都在3%~3.9%之间,通胀率在3%以下的有9个省、市、区。第三,从上述各省、区、市的通胀率介绍可以看出,我国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省、区的通货膨胀率明显高于其他省、区、市。第四,甘肃省和西部其他省、市、区相比,2003—2006年期间,甘肃省通胀率略低于新疆和陕西省,和广西、贵州、宁夏、青海及内蒙古等省、区基本相当,明显高于重庆和四川省。
三、2007—2008年甘肃省通货膨胀预测
(一)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化趋势及预测
2007年以来,甘肃省和全国一样,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比2006年大幅攀升,而且1—8月基本呈现出逐月上升的趋势。2007年,6月涨幅为5.4%,7月上升到6.7%,8月为7.6%,9月回落到6.9%。2006~F第一、二、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分别为2.1%、1.6%和1.3%,2007年三个季度分别为2.7%、3.5%和4.7%。无论当月还是季度物价上涨水平都远远高于去年。据我们预测,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2%,2008年上涨5.0%。
(二)2007年甘肃省GDP平减指数变化趋势及预测
从反映GDP价格的GDP平减指数来看,2007年第一、二、三季度全国GDP平减指数上涨率分别为4.23%、4.34%和5.26%。甘肃省三个季度分别为.5.67%、4.91%和5.25%,都远高于同期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据预测,甘肃省GDP平减指数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5.4%和5.3%。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率在4%~7%之间。通过上面分析和预测可以看出,无论从居民消费价格还是从GDP平减指数上涨率而言,甘肃省和全国一样,已经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推动因素检验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扑朔迷离,它不单纯是一个理论问题,而首先是一个实证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因果关系检验,考察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通货膨胀与货币、投资、消费以及甘肃省与全国通货膨胀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1.甘肃省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即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是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反过来,甘肃省通货膨胀也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原因。
2.全国通货膨胀对于推动甘肃省通货膨胀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作用力。而甘肃省通货膨胀不是影响全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3.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GDP平减指数代表的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
4.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和通货膨胀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这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推动通货膨胀的结论不同。
5.甘肃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太显著,而且通货膨胀也不是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的原因。
6.全省贷款余额的增加是推动当年通货膨胀上升的原因。
7.甘肃省三次产业平减指数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减指数与GDP平减指数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第二产业平减指数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三产业平减指数和CDP平减指数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五、几点重要启示
第一,要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形成及其特点有足够的认识。中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现在已经不再是讨论”是否会出现”的问题,而变成了探讨这次通胀形成的深层原因和如何抑制通胀率过快上升的问题。前一时期,一些部门和经济学家认为, “这次物价上涨仅仅是猪肉等食品价格带动的结构性上涨”。这次物价上涨从表象上看,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粮价的上涨所带动的,但从深层看,一方面始于食品的价格上涨正在向其他产品蔓延;另一方面楼市、股市快升的隐蔽通胀早就开始。已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一轮价格上涨的本质并非食品,而是货币,持续的流动性过剩最终一定会表现为通胀率上升。2007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仍在扩大,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国际热钱不断流入,流通性过剩继续快速增多。而在流动性过剩改变之前,除了基础物价之外,大宗商品、金银、楼市等都可能成为价格上涨的”泄洪口”。目前,超量的流动性已经在拉动中国房地产和股票价格的暴涨,中国经济的泡沫风险开始空前凸显。流通中货币(M(2下标))、狭义货币(M(2下标)),尤其是广义货币(M(2下标))的增加,更是推动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这一轮通货膨胀,来势迅快,欲抑而扬,成因复杂,治理愈难。对此,必须有清醒地认识。因此,2008年要把抑制物价上涨作为中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实行由扩张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
第二,全国经济增长要回落到适度增长区。我们测算1996—2006年期间,全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9.3%~10.0%。而从2003年开始,全国GDP实际年增长速度已经逐年高于潜在增长率,到2006年已超过潜在增长率0.7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和第三季度都超过1.5个百分点。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呈现出过快增长的态势,而过快的经济增长又是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因此,要抑制新一轮通货膨胀过快上涨,必须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潜在经济增长范围之内,全国年经济增长率应回落到10%左右。
第三,甘肃省通胀率将随着全国对通货膨胀的治理而下降。甘肃省以GDP平减指数度量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受到全国通胀率的正向拉动。甘肃省第二产业的通货膨胀是推动甘肃通胀率上涨的重要因素,而全国平减指数又对甘肃省第二产业平减指数具有正向拉动作用。这表明全国通货膨胀是通过对甘肃省第二产业通胀率的作用来问接影响甘肃省通货膨胀的变化。可见,在全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会首先使甘肃省第二产业通胀率下降,然后影响到全省整体通胀率的下行,也就是说,甘肃省通货膨胀会随着全国通胀率的下降而下降。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推动通货膨胀的结论不同,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不是通货膨胀涨落的原因。也就是说,多年来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幅还都偏小,因而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全省通货膨胀将拉动农畜产品价格上扬。因此,甘肃省要加大对第一产业的各种投入,增加农畜产品的供给能力,使省内居民消费价格有明显下降。
第四,保持甘肃省经济在适度高位运行。甘肃省经济增长(包括第二产业的增长)对通货膨胀缺乏明显影响,所以,甘肃省经济仍然可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们测算,1996—2006年甘肃省潜在经济增长率为10.0%~11.4%。而从2003—2006年,甘肃省GDP实际增长速度仅略高于潜在增长率0.1~0.4.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和第三季度分别为11.0%和11.2%,都回落到适度增长区。从今后来看,要缩小甘肃省与全国发展的差距,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使甘肃省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1.4%左右,力争经济在适度高位增长。
执笔人:吕胜利
2007—2008年甘肃省经济
发展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2007年,甘肃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全局,按照”四抓三支撑”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以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呈现出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趋势,全省经济正在步人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一、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总体保持平稳较快态势
1.地区生产总值较快增长。
2007年1—9月份,甘肃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791.08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1.20%(见图1);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51.13、948.42和591.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6.1%和7.7%。
从地区生产总值构成看,2007年1—9月份,第一、二、三产业份额分别从2006年的14.65%、46.07和39.28%变为14.02%、52.95%和33.03%(见表1),第一产业份额继续下降,第二产业份额自2004年开始上升以来,2007年前三季度表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第三产业增长持续低迷,前三季度同比只增长7.7%,份额出现快速下滑。
2.农业生产缓慢增长。
2007年上半年,甘肃省累计完成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6年期增长1.31%;累计完成现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9.72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为近年来最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农业自然灾害严重。
从农业内部结构看,上半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3.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6年同期下降1.43%(见表2)。受播种面积下降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出现明显下降。上半共完成播种面积4 843.79万亩,比上年减少105.09万亩,同比下降2.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 453.91万亩,比上年减少90.48万亩,同比下降2.5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 245.12万亩,比上年增加7.22万亩,同比增长0.6%。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呈“五增三减”趋势,即棉花、甜菜、蔬菜、药材、瓜果类播种面积稳步增加,油料、烟叶、麻类作物播种面积均不同程度的下降。
3.工业保持快速增长。
与全国工业经济高速运行趋势基本一致。2007年1—9月全省工业生产总值达到799.34亿元,工业在全省生产总值构成中所占份额达到44.63%。
工业总量不断增大,但增速三季度已明显回落。2007年1一9月,甘肃省工业实现增加值799.34亿元,同比增K16.6%,总体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但从各季度末累计增速看,上半年比一季度下降0.36个百分点,1—9月份又比上半年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仅增长12.87%,比6月份的增速下降9.28个百分点,增速已明显回落。
支柱产业增势强劲,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加大。1—6月,甘肃省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3个大类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有1 8个行业增速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其中有色、电力、冶金、食品工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52.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27%,同比增长28.59%,拉动甘肃省经济增长14.23个百分点,对甘肃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09%。
轻工业增速加快,基本保持与重工业同步发展。1—6月,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分别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6.37亿元和392.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1%和1 8.39%,增速分别较2006年同期提高7.03和1.53个百分点;1—9月,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分别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7.36亿元和603.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21%和17.43%。轻、重工业增速差距基本在1个百分点左右,较2006年同期有所缩小。
能源消费增速有所回落,节能降耗初见成效。继2006年甘肃省GDP能耗降低水平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以来,2007年上半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01%,降低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4个百分点;14户重点企业万元产值能耗0.91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25.16%,完成节能量31.44万吨标准煤,占国家分解下达14户企业”十一五”期间平均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的74.2%。
4.全社会固定资产平稳增长。
2007年1—6月,全社会同定资产投资完成546.42亿元,同比增长19.15%,增幅回落6.46个百分点。但进入下半年以后,增幅差距在逐渐缩小,1—8月增长20.10%,比2006年同期低3.33个百分点,比1—7月提高了0.35个百分点;1—9月增长20.33%,比1—8月又提高了0.23个百分点(见表4)。
从内部构成看,2007年下半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投资明显加快。1—6月,城镇和农村分别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0.23亿元和6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6%和20.95%,农村投资增幅同比提高11.02个百分点。1—9月,在城镇投资继续维持20%左右增速的同时,农村投资增速大幅提高到27.02%,比上半年提高6.07个百分点。1—8月,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55.58亿元,增长33.82%,增速同比高4.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02.37亿元,增长27.98%,增速同比高1.79个百分点。1—9月,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又比1—8月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幅比上半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