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这样,陆小曼还是很依赖翁瑞午,她的身体脆弱得不堪一击,唱戏不到两天便又会犯一次病。而且她曾经担忧地问过万一她发病的时候翁瑞午不在身边那该怎么办呢?翁瑞午给她出了一个被她认为是糟糕到极致的主意,但是她依然欣然接纳了,那就是吸食鸦片。聪颖的陆小曼当然知道吸鸦片这样的事情不好,但是她因为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也无法抵抗鸦片的诱惑,于是逐渐上瘾,越陷越深。曾经有一段时间,她跟翁瑞午两人就一直在房间里吞云吐雾,任由外面刮风下雨,云起雾散。
陷入毒瘾的陆小曼性情大变,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跟徐志摩吵架,她的无理取闹让徐志摩很难受也很失望。于是他在1930年秋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的邀请,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在他去北京任职之前曾经苦口婆心地劝陆小曼跟随自己到北京去开创新的天地。诗人在心里想,如果到北京,或许一方面能够消减陆小曼的毒瘾,一方面还能够看管她,让她少跟翁瑞午来往。但是陆小曼执意不肯一同前往,不知道她究竟是舍不得翁瑞午,还是担心会在北京遇到林徽因这个情敌,被她看到自己目前这个样子而遭来讥笑。
就这样,他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开始了两地生活。期间还发生过一些事情,徐志摩总是得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帮助那个任性的女人收拾许多烂摊子。1931年4月,徐志摩的母亲病重,他需要回去探望她,但是陆小曼却不能一起回去,因为他的父亲对她的偏见还是一直很深。即使到徐母过世之后,她也不被允许进入家门进行凭吊哀悼。而张幼仪作为徐志摩的前妻,亦是老人的义女,自然光明正大地出席了葬礼。这件事情给陆小曼的打击很大,自从与徐志摩结婚之后,她一直不能被接纳这个事实曾经无数次地摧打着她的内心,她得不到理解和尊重,甚至得不到认可。伤心欲绝的她从徐志摩家乡的小旅馆回到上海之后便更加堕落了,终日沉浸在鸦片弥漫的生活之中,飘飘欲仙。
其实女人的堕落,有时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如果不是有外界的某一些客观因素,如此一代才女、美女又怎么会自甘堕落?如果陆小曼是一个身体健康壮硕的女人,她何必依赖鸦片来减除疼痛?如果她能得到公公婆婆的待见与喜爱,夫妻俩和气共处,她又怎么会把不快的怨气释放在舞场之中呢?
相爱的日子那么短暂,可是他们却爱得轰轰烈烈,如此深刻。彼此深爱的人,或许自始至终都能够做到包容和谅解吧。
神仙眷侣终离去
1931年11月上旬,柔弱的陆小曼由于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连续打电报催促徐志摩从北京回来帮她处理。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张学良的专机首先飞抵南京,并于13日回到上海的家中。他们夫妻俩许久没有见面,一见面便开始吵架,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吵,但是吵得很厉害。后来据郁达夫回忆:“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徐志摩连忙躲开,幸未击中,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玻璃碎了。”
徐志摩因此很生气,因为她的电报催促,于是千里迢迢辗转回到家里,得到的却是她像一个悍妇一样发飙大骂,他在盛怒之下负气离开了家。18日,徐志摩乘早车到南京,住在何竞武家。他本来打算乘坐张学良的福特式飞机回北京,但是却在临行前接到张学良因事改期的通知,正在犹豫不决的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做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决定于第二天,即1931年11月19日,搭乘一架邮政飞机飞往北京。他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听林徽因的演讲还是如此迫切地想要挣脱陆小曼的无理取闹,无人可知。但是无论陆小曼怎样任性胡闹,他心里始终有她。即使是在登机之前,他依然惦念着她,于是便给她发了一封简短的信说道:“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
可是莫名其妙的,他最终还是走了,毫无缘由。在看见有大雾之后,他本来是不打算走的,直接回上海找陆小曼。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催使他又坐上了飞机。如果不是命运,多少会让人不能理解。
如果他不走,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灾难,一代诗人也不会因此命丧黄泉。那天,因为受到大雾的影响,徐志摩乘坐的那架飞机于中午十二点半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整个飞机上连徐志摩在内一共只有三个人,他们都是刚刚年满三十六岁,飞机失事之后无一生还。而那一年,陆小曼才仅仅二十九岁而已。她年纪轻轻的时候,便遵从父母的意愿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男人,过了几年混沌的婚姻生活之后,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真正懂她,并且她如此爱恋的诗人。可是苍天待她竟然如此绝情,不仅让她得不到诗人的父母的待见,甚至还被他的朋友们嫌弃抱怨。如今,年轻的陆小曼又瞬间变成了寡妇。
这样的悲剧发生之后,人们忍不住要问问苍天,是不是天妒英才,让诗人早逝?又或者是陆小曼的骄纵无度、过分任性惹得诗人内心疲惫,撒手人间。很多人都把徐志摩的死归诸于陆小曼的不明事理,自从那时起开始渐渐疏远她。
其实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死,好像是有些预感的。她曾经跟自己的表妹吴锦多次提起徐志摩坠机的那天发生的奇异事情。中午的时候,好端端的,一直悬挂在家中客堂上的一个镶有徐志摩照片的镜框突然掉了下来,相架被摔坏,玻璃碎片散落在徐志摩的那张照片上面。没有人动过,也没有起风,但是它就是莫名其妙地掉下并且摔碎了。陆小曼那时候就预感到这是不祥之兆,虽然她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内心却很焦躁,而且心跳得异常厉害。
心心相印说的或许就是这样吧,相爱的两人,如果其中一人遇到什么磨难或者意外,另一方肯定是能够感知的,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力量。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清早,在家惴惴不安的陆小曼便接到南京航空公司的保君健给她带来的关于徐志摩的死讯。听到这样的一个噩耗,柔弱的她立即昏厥过去了。醒来之后,虚弱的她开始号啕大哭,没有停下,似乎要把自己的眼泪哭干。
郁达夫之妻王映霞曾经这样描述陆小曼当时悲伤的模样:“下午,我换上素色的旗袍,与达夫一起去看望小曼,小曼穿一身黑色的丧服,头上包了一方黑纱,十分疲劳,万分悲伤地半躺在长沙发上。见到我们,挥挥右手,就算是招呼了,我们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在这场合,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是徒劳的。沉默,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小曼蓬头散发,大概连脸都没有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几个年头。”
这个才貌过人、优雅高傲的女人仿佛一下子失去了支柱,陷入到了悲痛的谷底。对于她的悲伤神情,就连才子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写,他说:“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鸡的那一种样子,这我在小曼夫人当初接到志摩凶耗的时候曾经亲眼见到过。其次是抚棺一哭,这我在万国殡仪馆中,当日来吊的许多志摩的亲友之间曾经看到过。陆小曼清醒后,便坚持要去山东党家庄接志摩的遗体,被朋友们和家里人死命劝住了。最后决定派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张幼仪所生)去山东接回。”
当徐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她的那幅山水画长卷。这幅画是她于1931年春创作的,堪称她早期的代表作,风格清丽、秀润天成。更为珍贵的是它的题跋,记有邓以蛰、胡适、杨铨、贺天键、梁鼎铭、陈蝶野诸人的手笔。
一直以来,徐志摩无论走到哪里,都把这张手卷随身携带,这一次他也是准备到北京了之后再请人加题,就因为这张画卷是在铁箧之中,才没有被损坏。陆小曼看到这张画卷之后,内心纠结痛苦、悲伤不已,她满脑袋里闪现的都是徐志摩对她的好和爱。泪水滂沱的她,百感交集,伤心欲绝。
“有时,我难免会想,半途上失去你,并不算真的可惜,至少见到过你,并以电光火石的速度,了解了你。”海子曾经这样说。如今,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人世间,一对恩爱的夫妻天人永隔,一段传奇现诸于世,曾经令世人瞩目的恋情告一段落了。没有谁能够永远陪伴着谁,即使感情不断,但是人也会老去,甚至死去。
从此以后,陆小曼一直珍藏着自己的那幅画,就像是在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那是徐志摩生前携带的东西啊,它上面想必还有他的气息或者体味。虽然曾经有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也早已经消散开了。
自从徐志摩逝世之后,陆小曼整个人都变了,她遭受这样大的打击,失去自己最爱的男人,却还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舆论压力和辱骂。徐志摩的某些朋友们十分不谅解她,认为是她害死了诗人,因为她的骄奢浮躁,因为她的挥霍无度,同时更是因为她不愿意陪同他去北京生活……总之一系列的悲剧都是由于这个骄傲的女人造成的。这或许也是应了当初梁启超对他们这对新人下的“诅咒”,同时也应验了他们婚前发生的一系列阻隔和磨难。
原来,不是因为是好事才多磨,而是它压根儿就是一场悲剧,所以老天爷才反反复复出来扰乱阻挠,想要提醒两个冲动的年轻人,要珍爱自己,珍惜感情。
不是迷信,也不是瞎说,只是在惋惜的同时,也在怜悯这个可怜的寡妇。是的,她曾经是轰动整个大上海的“皇后”,如今却年纪轻轻便失去爱人,守了寡。
陆小曼自从失去徐志摩之后,便远离了一切社交活动,再也不去舞场。她洗尽铅华,整日素颜在家,一直不停地思念徐志摩。以前在一起的时候,不是不知道珍惜,而是觉得自己可以珍惜的时日尚多,于是便不怎么在意。如今真正失去了,却只能通过只言片语来表达。她在给徐志摩写的挽联里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恋: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徐志摩死了,陆小曼依然没有得到公公的接纳,她连徐志摩的追悼会都没有能够亲自参加。于是便只能在第二年的清明节亲自回到徐志摩的家乡,到他的墓前给他上香。她从硖石回来之后,还特意作了一首诗: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徐志摩的离去激发出了陆小曼的斗志。那段时间她写了很多哀悼徐志摩的诗文。以前她从来不喜欢写东西,只是喜欢画画或者听戏跳舞,而今她整日不是写文作诗,就是在整理徐志摩的文学作品。因为她决定要编著好徐志摩遗留下来的所有文稿,不管这项任务有多艰巨,她始终在坚持。
一个体弱多病的女人,在那个艰难的情境之下要一个人活下去,并且把丈夫的文稿编著好,谈何容易?于是她跟那个一直对她示好的翁瑞午同居了。他们住在一起,却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龌龊不堪。陆小曼对他也只是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情,而不是像对徐志摩那般灼热的爱情。
当时许多朋友不赞成她和翁瑞午同居,要求她与他断绝来往。尤其是胡适,他向陆小曼提出,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她的一切便由他负全责。然而陆小曼还是委婉地拒绝了他的好意,当时她坚定地对所有的人说:“瑞午虽贫困已极,但始终照顾得无微不至,廿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
就这样,陆小曼一直与翁瑞午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不能说一直都是那么平静如初,期间也有过一些矛盾和不快乐。但是,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时间流逝得特别快,直到他们迎来了新中国。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有过多久,陆小曼便彻底病倒了。1964年10月,她因为肺气肿和哮喘病重住进了医院。中秋节那天,赵清阁买了几个月饼去看她,她的鼻孔内插着氧气管,形容憔悴不堪。她见到赵清阁,便气喘吁吁地低声说道:“难为你想到我,今年我还能吃上月饼,恐怕明年就……我的日子不会多了!我是一个无牵无挂、家徒四壁的孤老,是解放救了我,否则我早死了,我感激共产党。”
或许每个人临死前感觉都会变得很敏锐,至少她的感觉是这样。进入冬天之后,她的病便加重了,就这样勉勉强强熬到了1965年的暮春,因为整日咳嗽不止,人也愈发消瘦憔悴了。
有一天,赵清阁又一次去医院看她,当时应野平也在。她一见到他们两人,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不会好了,人家说六十三是一个关口……最近我常常梦见志摩,我们快……快重逢了!”无论他们怎么安慰她叫她别迷信,不要胡思乱想,都无济于事。陆小曼是知道自己的身体的,而且她还深深地思念着徐志摩。因此在赵清阁问到她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她便断断续续地回答说:“我……我希望在死后能和志摩合葬,你……能不能办到?”
当时赵清阁为了安慰陆小曼,只能不假思索地答应道:“我尽力想办法,你现在养病要紧。”
陆小曼听到这样的回答之后连连笑着道谢。那之后不久,陆小曼就嘱咐堂侄女陆宗麟把梁启超为徐志摩写的一副长联以及她自己的那幅山水画长卷交给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先生,并且把《徐志摩全集》的纸样交给了徐志摩的堂嫂保管。
她或许知道自己将于不久之后辞世,所以提前把这些后事都处理好吧。1965年4月3日,轰动一时的一代才女、旷世美人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过世,享年六十三岁。
然而关于她与徐志摩合葬的心愿却没有实现,原因是受到了徐志摩儿子的强烈的拒绝。虽然如此,她对徐志摩的爱、他们之间深深的情意无论如何都是分不开的。即使离开,他们依然会有在另外一个世界相遇的时候,再续对彼此的思念及爱恋。这对神仙眷侣,终于在天堂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