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宴请的基本礼仪
“民以食为天”,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展示出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心态、饮食价值取向。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要求人们在饮食方面,讲究“盛”(吃的丰盛)、“艺”(吃的艺术)、“雅”(吃的典雅)、“精”(吃的效益)。并规定,在饮食活动中遵循严格的礼仪规范。《礼记·乡饮酒义》中说:“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人,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至法也。拜至、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至敬也。尊让洁净也者,君子所以相接也。”正因为如此,“是席之上,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此所以贵礼而贱财也。”可见,饮食活动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口腹之享,而是以寻求超出物质享受、感官快乐之外的更高层次的精神目标。实质上是追求所谓的“礼”。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都要搞宴请活动,虽然形式各异,但追求的目的是有共同之处的:表示一种注重礼节的习俗,协调人际关系,显示自己的地位等等。为此,在商务宴请活动中,就要有严格的规定,规格、座次、食具安排都十分讲究,从中体现出等级性和伦理规范。
现在在重要商务交往中,宴请活动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性活动。参加宴请活动的人,必须注重礼节,讲究礼仪。
日常交往中有时要参加一些宴请活动,应了解参加这些活动的礼仪规范。
1.宴请活动的组织
宴请对宾客而言是一种礼遇,必须根据有关礼节、礼仪的规范要求组织好。
(1)确定宴请时间和地点。
宴请时间应对主宾双方都合适,注意不要选择对方重大节日、假日、有重要活动或有禁忌的日子。官方隆重活动的地点一般安排在政府会议大厦或宾馆内举行,其余则按活动性质、规模大小、主人意愿以及实际情况而定。
(2)邀请的礼仪。
各种宴请活动,一般均发请柬,这既是礼节,也是对客人的提醒备忘。
请柬一般提前一周至两周发出,以便被邀请人及早安排。
(3)订菜的注意事项。
宴请的酒菜根据活动的形式和规格,在规定的预算标准以内安排,事先应开列菜单,并征求主管负责人的同意。
(4)席位安排。
礼宾次序是安排席位的主要依据。正式宴会一般均排席位。
(5)现场布置。
宴会厅和休息厅的布置取决于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官方正式活动场所的布置应严肃、庄重、大方。宴会可以使用圆桌,也可以使用长桌或方桌。现场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应提前到现场检查准备工作。如果是宴会,事先要把座位卡及菜单摆上。席位的安排,除在请柬上注明外,大型宴会还应在宴会厅前陈列宴会简图,图上注明每个人的座位,或印出全场席位示意图,标出出席者位置发予本人。如有讲话,要落实讲稿。双方讲话由何人翻译,一般事先谈妥。
2.参加宴会的礼节
应邀接到宴会邀请,能否出席应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做出安排。接受邀请后不要随意改动,万一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出席时,尤其作为主宾,要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应邀出席一项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以及主人对服装的要求。
掌握出席时间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的迟早、逗留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主人的尊重,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些到达。一般客人宜略早些到达。出席宴会根据各地习惯,正点或晚一两分钟到达;我国则是正点或提前一两分钟抵达。出席酒会可以按请柬注明的时间内到达。主宾退离后,其他客人可以陆续告辞。席间,确实有事需要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先打招呼,届时离席。
到达宴会地点,先到衣帽间脱下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宾迎宾处,主动向主人问好,如果是庆祝活动,应表示祝贺。
参加庆祝活动,可以按当地习惯以及两单位之间的关系,赠送花束或花篮。
应邀出席宴请活动,应听从主人安排。如果是宴会,进入宴会厅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有自己的名字,不可随意乱坐。如邻座是年长者或妇女,应主动协助他们先坐下。
入座后坐姿要端正,不可用手托腮或将双臂肘放在桌上。坐时双脚应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随意伸出,影响别人。不可玩弄桌上的酒杯、盘碗、刀叉、筷子等餐具,不要用餐巾或口纸擦餐具,以免使人认为餐具不洁。
入座后,主人招呼后,即可开始进餐。
慎重选择时间、地点
根据人们的用餐习惯,中餐宴会依照用餐时间的不同,分为早餐、午餐、晚餐三种。确定正式宴请的具体时间,主要要遵从民俗惯例。而且主人不仅要从自己的客观能力出发,更要讲究主随客便,要优先考虑被邀请者,特别是主宾的实际情况,不要对这一点不闻不问。如果可能,应该先和主宾协商一下,力求两厢方便。至少,也要尽可能提供几种时间上的选择,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并要对具体长度进行必要的控制。
另外,在商务交往聚餐的时候,用餐地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环境优雅,宴请不仅仅是为了“吃东西”,也要“吃文化”。要是用餐地点档次过低,环境不好,即使菜肴再有特色,也会使宴请大打折扣。在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争取选择清静、优雅的地点用餐。其次是卫生条件良好,在确定社交聚餐的地点,一定要看卫生状况怎么样。如果用餐地点太脏、太乱,不仅卫生问题让人担心,而且还会破坏用餐者的食欲。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到,聚餐者来去交通是不是方便,有没有公共交通线路通过,有没有停车场,是不是要为聚餐者预备交通工具,以及该地点设施是否完备等一系列的具体问题。
安排双方都满意的菜单
根据我们的饮食习惯,与其说是“请吃饭”,还不如说成“请吃菜”,所以对菜单的安排马虎不得。它主要涉及点菜和准备菜单两方面的问题。
点菜时,不仅要考虑吃饱、吃好,而且必须量力而行。如果为了讲排场、装门面,而在点菜时大点、特点,甚至乱点一通,不仅对自己没好处,而且还会招人笑话。这时,一定要心中有数,力求做到不超支,不乱花,不铺张浪费。可以点套餐或包桌。这样费用固定,菜肴的档次和数量相对固定,省事。也可以根据“个人预算”,在用餐时现场临时点菜。这样不但自由度较大,而且可以兼顾个人的财力和口味。
客人在点菜时,一是告诉主人,自己没有特殊要求,请随便点,这实际上正是对方欢迎的;或是认真点上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再请别人点;别人点的菜,无论如何都不要挑三拣四。
一顿标准的中餐大菜,不管什么风味,上菜的次序都相同。通常首先是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最后上果盘。如果上咸点心的话,讲究上咸汤;如果上甜点心的话,就要上甜汤。不管是不是吃大菜,了解中餐标准的上菜次序,不仅有助于在点菜时巧作搭配,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不懂而出洋相、闹笑话。
在宴请前,主人需要事先对菜单再三斟酌。在准备菜单的时候,主人要着重考虑哪些菜可以选用、哪些菜不能用。
优先考虑的菜肴有以下几类:
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
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
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3.本餐馆的特色菜
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这些饮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条:
一是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不吃猪肉。国内的佛教徒不吃荤腥食品,它不仅指的是不吃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气味刺鼻的食物。
二是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脏病、脑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的人,不适合吃狗肉;胃肠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不适合吃甲鱼,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要少喝鸡汤等。
三是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要兼顾。
总之,安排菜单应力求让双方都满意。
餐前礼仪
指的是准备用餐、等候用餐时的所作所为。无疑,它是用餐表现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要使餐前表现符合礼仪规范,应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适度修饰。
外出用餐,尤其是外出赴宴或聚餐时,应适度地进行个人修饰。总的要求是:整洁,优雅,个性化。一般而言,男士可穿套装,并剃须。女士则应穿时装或旗袍,并化淡妆。倘若不加任何修饰,甚至仪容不洁、着装不雅,则会被视为不尊重主人,不重视此次聚餐或宴请。
(2)准点到场。
应邀赴宴,或参加聚餐时,一定要准点抵达现场。严格地讲,抵达过早或过晚,均为失礼。早到的话,主人往往还未做好准备,因而措手不及。晚到的话,则会令他人望眼欲穿,甚至打乱整个原定的计划。另外,无特殊原因,切勿早退。
(3)各就各位。
在正式一些的用餐活动中,一定要按照指定的桌次,位次就座。倘无明确排定,亦应遵从主人安排,或与其他人彼此谦让。切勿争先恐后,不守座次。一般而言,在入座时,应于主人、主宾之后就座,或与大家一道就座。抢在他人之前就座,显然是不合适的。
(4)认真交际。
大凡宴请或聚餐,其主要目的是在交际,而不仅仅是为了大快口福。所以在用餐前后,尤其是用餐前稍事等候时,不要忘记尽可能地进行适当的交际活动。要问候一下主人,联络一下老朋友,并争取认识几位新朋友。假若一言不发,则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则难免会给人以“专为吃喝而来”的印象。
(5)倾听致词。
在正式宴会开始前,主人与主宾大都要先后进行专门的致词。当宾主进行致词时,务必要洗耳恭听,专心致志。此刻开吃、闭目养神、与人交谈,或是打打闹闹都是缺乏礼貌的。若此刻暂时离去,则更会令人生疑。
餐时礼仪
主要是指在用餐期间的活动,也是用餐礼仪最重要的体现,它和下面的食物品尝共同构成了餐桌礼仪的主体。
关于这一点,我们结合国内外的礼仪要求,总结出了“九要十不要”,来提醒读者在用餐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符合礼仪规范。
九要:
第一,要正襟危坐。就座时,应从左侧进入,并使身体与餐桌保持两拳左右的距离。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姿势,上身呈挺拔之态,绝不能像个布娃娃似的东倒西歪、弯腰驼背地瘫在座位上。双手不要支在桌上,也不要同时摆在腿上,但在上菜空当,把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肘撑于桌面却无伤大雅,因为这是热烈与人讨论时自然而然的姿势,不过吃东西时,手肘最好还是离开桌面。双腿不要乱伸,因为有可能妨碍他人,另外,姿势也不雅观。
第二,要举止高雅。正统的礼仪源自古代宫廷,并且相延已久,故其程式化的规定极多。其中很重要的,尤其是正式宴会,都要求用餐者严格约束个人举止,力求使之高雅动人。例如,进食噤声:用餐之际,不论有意还是无意,不论吃东西还是喝饮料,都不要搞得进口有声、啧啧作响,那是不懂起码礼数的表现;再者,防止异响:除用餐外,体内的任何声音,不管是咳嗽、打喷嚏,还是腹中咕咕作响,都应离开餐桌,自觉控制,不要当众出丑。另外,在就座用餐时,不要随便挪动桌椅,也不要把餐具搞得铿锵作响。
第三,要慎用餐具。务必正确使用餐具,这一点在西餐中更为注重。如果不会使用,最巧妙的办法是模仿女主人的做法。不宜主动拿餐具当教学仪器去主动教别人,这种指点是不必要的。
第四,要吃相干净。在用餐时,既要维护环境卫生,又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吃得“四处开花”。身上,脸上到处“留痕”,也不要把餐具、餐桌和地面搞得一塌糊涂。
第五,要礼待主人。宾客在宴请活动中,不要一入席就开始大吃,即使饿了,也不要给人以馋相。礼貌的做法是要时时帮助主人,以礼还礼。特别是在西餐宴请活动中,女主人往往处于“第一顺序”。其具体表现是:女主人要坐首位,由她宣布用餐开始或结束。中国家宴时,女主人忙里忙外,到处张罗,甚至难以入席,更应以礼相待、多加问候。
第六,要照顾宾客。客人之间也要相互照顾,不要来到之后,互不搭理,致使场面尴尬、气氛沉寂。在就餐时,不论是否相识,男士都要扮演“护花使者”的角色,要处处积极、主动地对女士多加照顾。比如,就餐之前,要帮助其存外套,或引导就座。在用餐桌上,要为女士取菜提供方便,拿调味品,并陪其谈话等。这既体现了绅士风度,又是起码的餐桌礼仪的良好体现。当然,如果女方是女权主义者,或不喜欢被当做“小宠物”格外照顾,那你最好尊重其观念,不要一厢情愿。
第七,要尊重侍者。在一些宴会中,一般有正规的侍者,无论主人还是客人,都要对其发自内心的尊重,不但要口头上表示感谢,经济上还要给点小费。一般而言,小费由主人按照餐费的15%给取,可放在桌上,也可置于托盘上,给小费时可再次表达对周到服务的谢意。
第八,要积极交流。参加餐会,除了品尝美食,不要忘记进行适当的交际活动,而且,有时候后者更为重要,实际上交际活动也正是多数宴会的主旨所在。
第九,要自我控制。即使菜肴再丰盛也要抵住诱惑,不要馋涎欲滴。另外,即使菜肴再怎么合自己口味,也要依据自己的饭量来食用,不可如狼吞餐,不知饥饱,如果撑吐了,那就会成为他人的笑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实际酒量,不要充大头,若被灌醉,礼仪丧失不讲,于己于人都极不方便。所以,适时加以自觉控制最好,给人留下进退有度的良好印象。
十不要:
不要违食俗;不要坏吃相;不要胡布菜;不要乱挑菜;不要争抢菜;不要玩餐具;不要吸香烟;不要清嗓子;不要做修饰;不要乱走动。
菜肴的食用礼仪
餐会上的各道菜式,在具体的品尝方法上均有所不同。若不了解各种菜肴的具体品尝方法,同样也有失礼节。下面将扼要介绍一下常见菜肴的相关吃法,结合宴请实际规格,恰当采用,以体现良好风范。
(1)喝汤的礼节。
喝汤十分容易发出声响。在日本文化传统中,喝汤时发出声响是正常而自然的举动,但大多数国家以喝汤不发声响为美。因此喝汤时尽量要小声,用汤匙舀汤,入口前要吹凉汤匙里的汤,吹时也应小声吹气。
如果汤是装在汤碗中,汤里还有料,应先把料吃光,再喝汤。如果不是非常正规的宴请,你可以拿起汤碗,直接喝碗里已经凉了的汤。不过,千万不可捧起盘子,直接从盘里喝汤。
如果是清炖肉汤,而且汤的热度已经不再滚烫,你也可以直接拿起汤碗来喝,不需用汤匙一匙一匙地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