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称谓
佛教寺庙的主僧称住持,在我国俗称方丈。佛教中一般信徒多称为居士,受过比丘戒等戒律的一般称为僧人,男性又称为和尚,女性称为尼姑。
(三)分布情况
与其他宗教一样,佛教也分很多的教派。尽管佛教是古印度起源的,但由于伊斯兰教和本地印度教势力的扩张,佛教在今天的印度并不占有主要地位,而是从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以大乘佛教为主。从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和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西藏地区,佛教密宗与西藏当地的古老宗教融合形成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主要流传于藏族、蒙古族以及蒙古和西伯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四)常用礼仪
佛教的日常礼节主要有“合掌”“顶礼”和“摩顶”三种。“合掌”也称“合十”,是佛教徒的普通礼节,即双手当胸,十指相合,专注一心。一般教徒在见面时,多以合掌为礼,以表敬意。“顶礼”就是双膝跪下,额头叩地,两手掌上翻,即俗话所说的“五体投地”。在家或出家的教徒向佛、菩萨跪拜时,必须行顶礼。“摩顶”又称“摸顶”,是指佛教中的法师手摸众信徒的头顶,赐福于信徒。
(五)饮食礼仪
按照佛制比丘每日仅进一餐,后来也有进两餐的,但必须在午前用毕,过午就不能进食。僧侣不食荤,在佛门中荤专指大蒜和葱等那些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东西,因吃荤不利于修行,所以为佛制所禁。
(六)主要节日
佛教的节日很多,主要有佛诞节,即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纪念日。依佛教说,释迦牟尼诞生时,有龙喷出香雨浴其身,因此,佛诞节时佛教徒以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像,故佛诞节又称浴佛节、泼水节或者花节;涅节,即释迦牟尼涅盘的日子,在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佛成道节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节日,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伊斯兰教礼仪
伊斯兰教是一种最“年轻”的世界宗教,大约在公元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城。世界上约有8亿伊斯兰教教徒。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
伊斯兰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即顺服唯一的真主安拉。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穆斯林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意志的人。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阿卜杜拉?穆塔利布?哈希姆在其家乡、今天的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创建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虽然创立较晚,但发展很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其教徒。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和《圣训》。
(二)主要称谓
伊玛目,即教长,逊尼派用以称呼穆斯林的领袖,什叶派用以称呼所拥戴的政教领袖。一般用于称呼清真寺的教长。“穆斯林”是对信仰伊斯兰教的教民的统称,穆斯林之间,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职位高低,都互称兄弟。伊斯兰教对宗教从业者和具有伊斯兰专业知识者,统称为“阿訇”。
(三)分布情况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及北非。主要分为两大派:逊尼派和什叶派。其中逊尼派被视为是伊斯兰教的正统派,该派信众最多,约占穆斯林总数的85%。中国穆斯林大多属于逊尼派。什叶派是伊斯兰教派中少数派中最大的一支,在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如新疆塔吉克族属于什叶派穆斯林。
(四)常用礼仪
穆斯林见面时要互致“平安”。如致意者说:“祈求安拉赐你们平安。”答谢者则道:“祈求安拉也赐你们平安。”致答时既可以握手、拥抱,也可以将右手置于胸前,表白发自内心的祝愿。
礼拜是穆斯林敬拜安拉的一种形式,一般在清真寺中集体举行,也可以在家中、郊外随时举行,只要是干净无污的地方就可以举行礼拜,《古兰经》规定,穆斯林要每日礼拜,礼拜前要保证身体干净,因此要净身。净身时,一般用左手。因此,穆斯林认为左手不洁。在递送食物时,一般要避免使用左手。
(五)饮食礼仪
穆斯林的饮食习惯,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禁食猪肉,其实他们在饮食上还有很多方面的讲究。《古兰经》对饮食方面的禁忌规定:穆斯林禁止食用自死之物及其动物血,禁食猪肉以及未诵安拉之名而宰的牛、羊、驼、鸡、飞禽等。虔诚的穆斯林是不喝酒、不沾酒、也不卖酒的。因此,在请穆斯林做客时,不要摆酒,也不要敬酒。穆斯林特别喜欢饮茶,这主要是因为穆斯林喜欢吃牛肉、羊肉,喝茶可以帮助消化从而健胃强身的缘故。由于生活环境、宗教派别等原因,穆斯林在饮食方面的习惯也不尽相同。对于这些习惯,穆斯林一般抱着互相尊重的态度,只要不违背《古兰经》《圣训》的规定,都相互认可,不作干涉。
(六)其他礼俗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伊斯兰教认为除了真主安拉以外,其他任何的偶像崇拜都会导致歧途。因此,安排参观庙宇等活动时,要事先征求对方意见。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开斋节,时间是伊斯兰历10月1日,传说安拉是在伊斯兰历9月把《古兰经》传授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穆罕默德受到启示,开始了传教活动。穆斯林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的伊斯兰历9月实行斋戒,故称“斋月”。为期一个月的斋戒,是每一个穆斯林的一次宗教意识、精神及意志力的锻炼和考验。在斋月期间,教徒每天从日出到日落要禁止饮食,以清心寡欲。斋期结束时,以开斋节庆祝斋期结束。
古尔邦节是世界伊斯兰教徒最重大的节日。“古尔邦”,汉语的意思是“宰牲”,所以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时间是伊斯兰历12月10日。这一天除举行宗教仪式外,还要宰杀羊、牛、骆驼。
基督教礼仪
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分布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全世界有信徒13亿左右。基督教实际上是个统称,它包括三大派系:罗马公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派系是在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由基督教中各教派分化而成的。在我国,罗马公教被称为天主教;新教往往被称为基督教;东正教又叫正教,较集中于东北和新疆一带,人数不多。
(一)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由地中海西岸巴勒斯坦小城拿撒勒人耶稣创立。相传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为圣灵感孕童贞女玛丽亚并由玛丽亚养大成人。传说耶稣掌握许多神术,能使瞎子复明、跛子行走、死人复活,因其所传福音而得罪犹太教和当权者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传死后第三天复活,复活后第四十日升天。据称,将来会再度下降人间,审判世界,在地球上按上帝的意志拯救人类。
所谓基督教,即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之各教派的统称。起初,信奉基督教的都是一些受到迫害、生活贫苦的大众。一个超自然的力量(上帝)派来救世主耶稣来拯救这些受苦大众的消息,使得基督教在广大的劳苦大众中,传播非常迅速。大家坚信只要信奉这个救世主,他们就会尽快获得解脱,远离苦难。当时,巴勒斯坦地区是受到罗马帝国控制的地方。由于帝国面积过于广大,在帝国统治中后期,整个帝国疆域分封给四个皇帝进行管辖。后来,这四个皇帝之间开始相互征战,争夺权力。其中,君士坦丁大帝看到了基督教在广大劳苦大众中的威望和地位,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将基督教定为国教。随着君士坦丁统一整个帝国,基督教获得长足发展。但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1054年,基督教也分裂成为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天主教(又称公教,英文称为Catholic)和以当时的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英文称为The Eastern Or thodox Church)。16世纪,天主教中又分出新教(Protestantism)。19世纪30年代,美国本土最大的基督教会摩门教产生。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
(二)主要称谓
基督教各宗派由于对《圣经》的理解不同以及各自历史背景的不同,因而各宗派的教会制度也不尽相同,教会人员的设置、职责和称谓也有差别,但都设有主教、牧师。
天主教内部有严格的教阶管理体制。罗马教皇为最高宗教领袖,自称是“基督在世代表”,拥有无上的权威。教皇由2/3的多数红衣主教选出,一旦当选,终身任职。教皇以下是红衣主教,参加教会管理和担任世界上重要教区的领导。红衣主教之下是主教。主教是每个教区的负责人,最下层的是神甫,管理和主持教堂或者辅助主教工作。目前管理天主教会的机构是设在梵蒂冈的教廷。
东正教教职设有牧首、都主教、大主教、主教、司祭、辅祭等。除了主教以外,其他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对于基督教的神职人员来讲,信徒一般都以他们所任的职位相称呼,前面冠之以姓;对男传道称他们为兄弟,对女传道称她们为姊妹。
(三)分布情况
天主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比利时、奥地利、法国、波兰等国,北美的加拿大以及拉美一些国家中有众多的信徒,约有信徒88亿人。
东正教共有15个独立教会和两个自治教会。其中君士坦丁堡正教会、俄罗斯正教会是两个最重要的教会和自治教会。君士坦丁堡正教会总部设在伊斯坦布尔。东正教为俄罗斯的国教。
新教本身派系也非常众多,并以三大主流教派为主,即分布于德国大部和北欧诸国,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荷兰等国的路德宗,分布于瑞士、荷兰、苏格兰和德国一部分的归正宗以及分布于英格兰的安立甘宗。全世界新教徒约36亿,2/3集中于欧洲和北美。
早期的摩门教徒们在犹他州的盐湖城定居下来。摩门教到犹他州以后,发展相当迅速。今天,犹他州成为全美、全世界摩门教徒的信仰中心,而摩门教徒在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表现相当突出。
(四)常用礼仪
礼拜是基督教最主要的宗教活动形式,一般在教堂举行,并且每星期举行一次,由牧师主持。基督教徒认为,耶稣基督是在星期日复活,所以在这一天进行礼拜,称为主日礼拜;星期六是安息日,在这一天进行的礼拜称为安息日礼拜。礼拜的程序通常有唱诗、读经、祈祷、祝福等内容。为纪念耶稣受难而举行的圣餐礼拜,一般每月举行一次,届时,礼拜程序中要增加祝圣、分饼等项目。个别教派还仿效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前为门徒洗脚,在圣餐礼拜前也互相洗脚,以示谦卑,称为谦卑礼。
(五)饮食礼仪
基督徒习惯于正餐前进行祷告,感谢上帝赐予食物。在饮食方面,各教派不一样。有的饮食习惯如常人,有的食素,有的则忌猪肉、兔肉和爬行动物的肉;在饮酒方面,有的不忌酒,有的只忌烈性酒。
摩门教要求教徒珍惜自己的身体,认为“人的身体是神圣的”。因此,禁止取用对身体有害的烟、酒、茶、咖啡、毒品等,包括含咖啡因的饮料。
(六)其他礼俗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
圣诞节是全世界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宗教节日,时间是每年12月25日。由于基督教和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圣诞节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重大的节日,圣诞节的宗教气氛已经大大减弱了。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时间是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日,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而复活节可能在从3月21日到4月25日的任何一天。复活节在欧美各国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不少国家都规定复活节放假。
另外基督教还有一些禁忌。传说耶稣是在其临死前的最后一顿晚餐上被其教徒犹大出卖的,而犹大正好是坐席上的第13个人。因此,基督教徒忌讳13这个数字。比如高层建筑没有13层、房间没有13号;与此同时,耶稣受难的日子正好是星期五。因此,不要犯这个忌讳。
日本的习俗礼仪
日本与中国一水之隔,因此,日本人的生活习俗与中国人的习俗有诸多相近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社交礼仪
日本人平时人与人见面时总要互施鞠躬礼,并互相问候。日本人在初次见面时非常重视交换名片。初次见面不带名片,被视为失礼或无诚意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用点头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看而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去参加谈判或其他活动,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里去做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如果住宅未安装门铃,绝对不要敲门,而是打开拉门,问一声:“对不起,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注意即使是天气炎热,也不能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在日本特别忌讳男子进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后要打电话给对方,告诉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
送礼物在日本商务交往中也很风行。在商务活动中,即使是送小小的纪念品给日本朋友,他都会铭记心中,因为这不但表明对方的诚意,而且说明他们的交往已超出了商务的界限。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意义大得多。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对方有求于他;若过轻,则会认为对方轻视他。日本人对礼品讲究包装,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不过,日本人不喜欢在礼品包装上系蝴蝶结,用红色的彩带包扎礼品象征身体健康。此外,不要给日本人送带有动物形象的礼品、梳子和不完整的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在日语中“九”与“苦”发音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