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平还是一位著名的伤科专家,在数十年里,他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独特的医术,为许多患者治好了伤痛。为传播卫生保健知识,他编写出版了《祛病延年二十势》一书,探受医学界、体育界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该书另有英文、日文版本,流传到国外。
1973年,一代武术大师王子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马增奎)
马凤图——中华武士,爱国爱民
马凤图(1888~1973年),宇健翊,今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杨石桥村人。集武术、医学、书法三艺于一身,曾自号“三艺斋老农”。知名爱国志士、社会活动家。
马凤图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于一个五代武术世家,幼读私垫,兼受伊斯兰教经堂教育。6岁跟父亲马捷元学劈挂掌,并跟外祖父吴世科、舅父吴懋堂学八极拳、青龙拳和中医及针灸。12岁正式拜盐山黄林彪为师,学通备、劈挂内外场拳法。受师偏爱,授以大枪、长刀及剑术,为黄林彪晚年入室弟子。
宣统元年(1909年),以不第秀才资格考入天津北洋师范学院,不久,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该会“燕支部”主要成员。为对抗日本武士道精神,同李存义、叶云表、李书文、李瑞东等一起在天津创建“中华武士会”,亲任副会长兼教习。
辛亥革命后,因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遭迫害,远去东北,流落沈阳等地教学。在此期间,与“关东三侠”郝呜九、程东阁、胡奉三结为金兰,相互传艺,将劈挂、八极等拳术传于东北,将戳脚、翻子等技法学到己身。同时,联合进步知识分子发起“新村运动”。1920年,返乡潜心研究武术与中医。
1923年,家乡大旱,马凤图率二弟马英图,长子马广达赴豫投军于冯玉祥部。后随冯进京,先后任前门税务稽查主任、通县税务局长等职。其间曾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刘格平;参与1924年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及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故宫等事件。
“北京政变”后,随国民军撤出北京,应冯部要员张之江之邀,与弟马英图在张家口筹建、主持“新武术研究会”,为冯军编订《破锋八刀》、《白刃战教程》等武术套路和教材。翌年,冯军在南口大战失利,西撤甘肃,马凤图从此定居兰州,历任导河县知事、张掖县长、省府军法处长、专员、代厅长、观察使、中将参议等职。
在政治上,马凤图倾向共产党的主张,他曾与爱国将领续范亭一起,多次撰文抨击时弊,反对对日不抵抗主义;1928年,在狄道县发起李大钊追悼会;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积极联络一些有影响的军政人士撰写文章,支持张、杨行动;1937年,谢觉哉在兰州组建八路军办事处,得其鼎力相助,他的高明政见、开明态度为谢觉哉所赞赏,在《谢觉哉日记》中写道:“九月七日夜至马凤图家,马人很开明,对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国共合作问题均有独到之处。”同年秋,马凤图看透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不愿再与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祖为伍,辞去省府参议之职,在谢觉哉安排下,率一批回族人士前往延安参观,受到延安各界热烈欢迎,在全国回族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延安回来后,决心退出政界,从此悬壶行医。
著名回族爱国人士、武术家马凤图。
马凤图虽在国民政府任职多年,但始终把人民疾苦挂在心上,从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1928年,甘肃马仲英起事,张掖镇兵哗变。马凤图受任甘州视察长,到张掖视察镇兵哗变情况,目睹土匪蜂起,张掖城防空虚,灾难降临百姓,他心急如焚,当机立断,一边雇驼夫身藏密信赶往兰州,面呈省政府主席刘郁芬告急;一边积极协同张掖县长刘广勋,乡抻余炳元招募民团守城,使全城百姓免遭劫难。
1930年春,蒋、阎、冯中原大战爆发,甘肃境内兵空匪起,一片混乱,河西惯匪马腾云、韩子奇等人与青海马家势力控制下的土匪武装相勾结,乘机劫掠,控制河西。山丹、民乐等县县长弃县而逃,难民大批佣人张掖。张掖县城人满为患,城外土匪包围,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兼任张掖县长的马凤图早已接到随军撤离甘肃的命令,本不必冒险守城,但他想:一旦城破,百姓不知又要遭多大的罪,于是断然决定留守张掖,与l0万百姓共存亡。在他的号召、领导下,全城官绅百姓,众志成城,成立城守局,训练民团,打造武器,使土匪不敢轻易攻城。城外匪军初想用计将城门骗开,派人送信进城,信中称“仰慕县尊德望,特来奉戴,权借片土栖身,绝不进扰张掖县城。”马凤图借机将计就计,派人以回赠礼品为由,深入敌营,摸清情况,掌握了主动权。4月17日,土匪发起攻城,双方激战两天两夜,张掖城安然无恙,土匪疲惫而退。19日凌晨,马凤图抓住敌人疲乏松懈的有利战机,亲率弟子王云、赵龙、李学义、陈国珍等习武青年组成突击队,民团、百姓倾城出动,突袭敌营。匪军正在酣睡,突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一时东窜西逃,乱作一团。马凤图深谋远虑,不予敌人喘息反扑之机,乘胜追击,直把残匪赶至梨园口溃散覆灭方罢。此次大捷,不仅保住了张掖平安,也使一方土匪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马凤图军事才能由此震惊军界。此后,马凤图曾在甘、青两省担任过省府参议、民政厅长、省府秘书长、专员等职。在此期间,曾对以省政府主席朱绍良为首的省府贪官污吏进行坚决斗争。
马凤图一生多才多艺,在武术、医学、书画、金石碑刻、历史研究等方面均有较深造诣,特别在武术和医学方面,均获世人注目的成就。
在武术方面,他所编创的“破锋八刀”、“白刃战基本战术”等刀法成为西北军的军训特色。1937年,七七事变时,西北军宋哲元部二十九军的大刀片使侵华日军吃尽了苦头。此后,他又以沧州“五十五图”之棍法为框架,吸收西北乡土棍法、枪法之精华,编创了枪、棍融一体的器械套路“风磨棍”。主持或参与创建了张掖县国术馆、甘肃省国术馆、青梅省国术馆和兰州华斌体育学社。提倡习武首先立德,曾亲自为中华武士会撰联:“势通百节招通胆,气润三焦德润身”。他逝世后,留有武术理论手稿数十万字。
在医学方面,在其舅父所授中医与针灸的基础上,精研广学,不断提高,特别在内、妇、儿科治愈很多疑难杂症,与牛孝威、柯与参、董静庵并称兰州“四大名医”。曾主持创建“兰州建民国医研究学社”,参与创建“甘肃省中医院”,著有《马凤图医案医论》一书,为中华医学会会员,其医术德在兰州一带有口皆碑。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不久,受杨得志诚邀,出任规劝宁夏马鸿宾部和平起义代表团副团长,赴宁谈判,为宁夏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筹建工作,历任“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民革甘肃省委委员、甘肃省民委委员、甘肃省武协主席等职。1973年,病逝于兰州,享年85岁。1986年,日本出版了介绍马凤图与二弟马英图生平及马氏武术专著,我国著名画家、敦煌学家常书鸿写了序言,并为马凤图绘制了肖像。(吴丕清)
穆祥雄——蛙泳名将,志在奥运
穆祥雄(1934年~),天津人,游泳运动员。穆祥雄自幼在其父穆成宽指导下进行游泳训练。1953年,被选入国家队。1954年,赴匈牙利学习游泳。历任国家队教练、中国游泳协会副主席。
1956年至1961年,穆祥雄多次获得国际游泳比赛100米、200米蛙泳冠军,其中,1958年以1分11秒3的成绩打破了100米蛙泳世界纪录。1959年,又以1分11秒1的成绩打破该项世界纪录。曾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穆祥雄出生在天津,古老的运河像一条银龙,蜿蜒流淌着,在它的怀抱里,一个叫“天穆”的村庄繁衍生息了几百年。穆祥雄的同年就是在这个村庄度过的。父亲穆成宽是我国游泳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当地有名的运动健将,父亲酷爱游泳,并和天津市内一些爱好游泳的学生组建了“虎鲨游泳队”。1941年8月25日出版的《东亚晨报》上,以大字《虎鲨队为华人吐气,穆成宽压倒西人》为标题,报道了穆成宽在当时举行的国际游泳比赛中夺得两项冠军的消息。从此,穆成宽声名远扬,成为京津地区泳坛的一员猛将。作为父亲,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了穆祥雄心目中的偶像。穆祥雄11个兄弟姐妹,个个喜爱游泳,并把它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在穆成宽的严格训练下,他家的儿女们个个都有一身游泳的好功夫。
1946年12岁时,在抗战胜利后天津市首次游泳比赛中,穆家的孩子们大显身手,穆祥雄和哥哥穆祥英双双夺冠的消息一时被传为佳话。1947年和1948年先后参加天津市游泳公开赛,均获儿童组个人总分第一,被誉为“游泳神童”。其中,尤以穆家四兄弟“英、雄、豪、杰”著名。贺龙曾欣慰地对穆成宽说:“古有杨家将,今有穆家军。”
小小奖杯,记录着穆祥雄平生的第一次荣誉。而今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原有的光泽已被斑斑锈迹所吞噬,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在穆祥雄的眼里和心里,它却是最为珍贵的。
1951年7月23日,在天津市游泳选拔赛上,刷新中国保持16年之久的男子200米蛙泳纪录。1952年9月,新中国在广州举行首届全国游泳比赛。经过选拔,穆成宽率领以穆家军为主的天津游泳队奔赴广州,代表华北地区参加比赛。在赛前,远道而来的华北区代表队并不被看好,但是,比赛结果却让人出乎所料。在这次比赛中,小将穆祥雄一人独得三枚金牌,团体总分的桂冠也落在了华北队的头上。
1953年,穆祥雄告别了父亲和兄弟姐妹,告别了母校天津一中,他来到北京,进入国家游泳队。当年7月,穆祥雄就随国家游泳队赴罗马尼亚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运动会上,穆祥雄的队友吴传玉取得了仰泳100米的第一名。这是新中国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第一块金牌,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上升起来了。
1954年,共和国刚刚5周岁,百废俱兴。为了振兴民族体育事业,国家体委选派了大批运动员去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在蛙泳中加入潜泳动作训练后,穆祥雄感觉效果非常好。1954年年底,中国游泳队在布达佩斯参加了匈牙利游泳冠军赛,穆祥雄取得了100米蛙泳的冠军,引起了轰动。穆祥雄的这次获胜,标志着中国蛙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次年7月,中国游泳队又从布达佩斯前往莫斯科,参加中苏游泳对抗赛。穆祥雄获得了冠军,他超强的实力,令这个游泳王国的名将们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