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马鸿逵任“昭武军”营长,驻防宁夏。同年,袁世凯以马鸿逵围剿白朗有功,授陆军少将军衔,并调入北京任袁世凯的侍从武官。1915年,昭武军改编为“宁夏新军”,马鸿逵任统领,仍在总统府任侍从武官。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马鸿逵又相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和代总统冯国璋的侍从武官。1918年10月,段祺瑞拥立徐世昌为总统,马鸿逵便返回宁夏。1919年宁夏新军改编为第五混成旅,马鸿逵任旅长。该旅辖三个步兵团,两个骑兵团,一个炮兵营。1924年9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马鸿逵被曹锟、吴佩孚任命为骑兵总指挥,率部开往热河。后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马鸿逵表示顺从,冯玉祥委任马鸿逵为国民军新编第七师师长,驻防宁夏的金积、灵武。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南方北伐,马鸿逵部扩编为国民联军第4路军,任总司令兼第七师师长。同年10月,马鸿逵率部解西安之围,击败吴佩孚部刘镇华的镇嵩军,马鸿逵兼任西安警备司令。1927年6月,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合谋并决定进行“清党肃军”的反共活动。冯玉祥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马鸿逵任第二集团军第四路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1929年5月,马鸿逵在洛阳通电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蒋介石任命马鸿逵为讨逆军第十一军军长兼六十四师师长、郑州警备司令,蒋介石还给马鸿逵拨军饷30万银元、千余支新枪。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同年8月,马鸿逵击败阎军,攻占了山东泰安。之后,马鸿逵升任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徐州警备司令。1931年1月,马鸿逵部被调往河南,参与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1933年2月,马鸿逵正式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省党部特派员(后改为主任委员)、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开始了对宁夏长达16年的军阀割据统治。马鸿逵一上任就撤换了宁夏省原有的各级大小官员,由其亲信代替充任。同年4月,马鸿逵在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上宣布四大治宁方针,即清丈土地、整理金融与禁烟、建立保甲制度、围剿红军。
清丈土地的实质是马鸿逵变相地增加税赋,搜刮民财。1935年清丈土地结束后,全省耕地从原来的80多万亩急增到180多万亩,田赋收入也从28万多元急增到250多万元,百姓负担加重,使民怨沸腾。1935年元旦,马鸿逵以整顿税制为名,增开数10种税收项目,甚至连妓女和人死亡出殡也要交税。到了1937年,全省税收总收入猛增为540多万元。另外,马鸿逵通过宁夏银行大量私印纸币,实行大烟、粮食、皮毛、百货、食盐、药材、木材专营,垄断市场,使宁夏的民营商业纷纷破产倒闭。在禁烟方面,马鸿逵名义上积极禁烟,其实是以禁烟的名义大肆地收烟卖烟,进行大烟贸易,他曾经用宁夏省钞227万元收大烟2625254两反手出售,还令宁夏银行公开买卖大烟10余万两。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秘密在汉口销售大烟29万多两,以代缴分配给宁夏的巨额“救国公债”的任务,余款则被马鸿逵侵吞。
保甲制度是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的基本制度。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倡导保甲制,马鸿逵积极响应,迅速推行。保甲制的推行,控制了人口的流动和逃亡,保证了马鸿逵的兵源。马鸿逵非常注重军队的建设,上任省主席后不久,即开始不惜一切手段,大肆征兵,扩充部队。他将从西北带出去的年龄较大的士兵改充为骑兵,成立了两个骑兵团,骑步兵共约两万人。1933年冬,孙殿英进攻宁夏时,马鸿逵借口抵挡孙军,又在老百姓中大肆抽派壮丁,增编了3个警备大队。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鸿逵又以抗战为由,又一次征兵。马鸿逵以“兵役法”为保障,根据国民党中央“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及“年在18岁至45岁的及龄壮丁,均应轮番施以严格之军事训练”的规定,在1938年开始公开征兵,1939年又两次公开征兵。凡是家中有两名以上合格壮丁,均须参加抽签,并且制订了所谓的“大配小,小抬大”、“三代合一户”、“五世不分家”等规定,严格限制分家析产。为了保证兵源,1940年以后,马鸿逵一再整顿保甲,查编户口,中心任务就是“并户”,以达到增加双丁数目,开拓兵源的目的。1933年,马鸿逵带到宁夏来的兵力不足一个师,到了1949年已有三个步兵军,一个骑兵师,加上地方保安部队,兵力总数超过10万人,而当时宁夏总人口只有75万人左右。
早在1932年,马鸿逵就曾率部在信阳围剿红军,进驻宁夏后,1935年春天,马鸿逵部在同心的预旺、韦州等地围堵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1936年夏天,开展围剿红军行动,积极构筑封锁边区线。由于围剿红军十分卖力,1936年9月,蒋介石授予马鸿逵陆军上将衔。1942年,蒋介石来到宁夏视察,在银川召开第8战区高级军官军事会议,策划封锁陕甘宁边区,在会上马鸿逵极力主张“剿共”。1945年12月,马鸿逵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1946年,马鸿逵配合胡宗南进攻延安,组织军队向盐池、定边、安边、靖边等地进犯,大多以失败结束。1947年7月,并向宁夏全省民众发布反共总动员令。同年11月,马鸿逵部在榆林袁大滩战役中被解放军重创。
1937年抗战爆发后,马鸿逵任第8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所部被编入抗日军队序列,肩负起对日作战任务。1938年,马鸿逵派出两个骑兵旅和一个警备旅开赴绥西参加抗日,该部在绥西防守司令马鸿宾的统一指挥下,参与了对日军作战。
公道地说,马鸿逵在主政宁夏的十余年里,也曾励精图治,并为宁夏的地方建设做了一些事情。马鸿逵很重视园林绿化,他在掌握了宁夏党政军大权以后,兼任宁夏省农林处处长,他说:“森林之利,尽人皆知,此在童山濯濯,空气干燥,尘土飞扬之西北地带,尤属必须。”他对种植花草树木要求很严,经常深入现场指导工作,甚至亲自示范挖坑、埋土。马鸿逵狠抓植树造林的成果是显著的,至今在宁夏大地上尚能看到。马鸿逵对回族教育文化事业也有贡献,在20世纪30——40年代,著名的伊斯兰教经学家虎嵩山在马鸿逵的支持下,筹办建立了“宁夏私立中阿学校”、“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等中阿兼授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创办为宁夏回族教育、文化及出版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批中阿兼通的回族人才,在宁夏和西北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时,马鸿逵还兼任中国回教协会理事及宁夏省分会理事长、北平西北中学、成达师范、上海伊斯兰师范等校董事长。马鸿逵热爱秦腔,他一手筹办了“觉民学社”,请了数十位西安秦腔界老演员当教练,招收了银川及平凉等地的少年学习秦腔。这虽然是马鸿逵的个人爱好,但在客观上,对丰富宁夏回汉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马鸿逵在宁夏的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城市,兴修水利,保护文物古迹,创办工厂,尤其以交通事业最为突出。从1933年至1937年的短短4年中,宁夏的公路建设由内到外,既实现了省内公路交通网络化,也实现了省际公路纵横沟通,使宁夏的交通事业有了很大改观。
1948年,马鸿逵看到大势将去,便开始大量兑换黄金、美钞,为逃离做准备。1949年9月底,马鸿逵逃到台湾,受到台湾“国防部”次长郭寄峤及马步芳父子的指控,说他作战不力,贻误军机,要他对西北败局负责。不久,马鸿逵被“撤职查办”,他感到在台湾无容身之地,到了1950年,经蒋介石特许,马鸿逵携家人去美国就医,最后定居洛杉矶。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病逝于洛杉矶郊区寓所。(马志俊)
白崇禧——战神“诸葛”,梦断宝岛
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经名欧默尔,出生与广西桂林临桂县山尾村。民国时期军事家,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其始祖伯笃鲁丁是元代诗人,曾任广西廉访副使,是位虔诚的穆斯林。后裔将“伯”改为“白”。白家祖上原本是世代书香门第,到白崇禧父亲白志书一代,始弃文从商。其母马氏共育有7男4女,相继夭折3个男孩1个女孩。白崇禧在长成的四个男孩之中排行第三。白崇禧的父亲白志书在桂林西乡苏桥墟开设一家名为永泰林的店子,主要经营日杂百货,生意也还算兴隆。但好景不长,白志书因病去世后,所雇账房先生李瑞芝尽数卷走白家财产,致使白家度日维艰。尽管如此,白崇禧的母亲马氏没有让儿子辍学回家,而是继续支持他读书。每到夜深人静,无论白天多么劳累,马氏也要坐在灯下一边做针线,一边看着白崇禧读书习字。
白崇禧幼时聪明好学,勤奋努力。5岁即就读于私塾,深受先生喜爱,14岁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入学不到3个月,因病退学。1909年,16岁的白崇禧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录取。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受到革命进步思想熏陶的白崇禧,跟同学们一起踊跃报名参加了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从此,白崇禧步入其纷纭复杂的军旅生涯。
广西北伐学生军是一支志愿队伍,不拿国家饷银。这支热血沸腾的队伍经湖南至湖北,一路颠簸劳累,初尝军旅之苦。到湖北正是隆冬天气,经常大雪纷飞。学生们缺衣少粮,冻饿交加,但大家士气很足。用他自己的话说:“内心兴奋无比,其热诚足以御外迫之寒气。”南北议和后,广西北伐学生军同其他省的学生军一起奉命解散,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受训半年后,又进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白崇禧通过在陆军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正规学习训练,毕业后,他已经是一位踌躇满志的青年军官了。
1916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白崇禧回到广西,分派到陆军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不久即升任至上尉连长。其间,白崇禧先后参加了广西剿匪和禁烟运动。他看到广西土匪横行,民众饱受匪患。经权衡利弊,白崇禧毅然一改广西历来对土匪的招抚政策为进剿政策,收效甚大。一时传为广西清乡剿匪史上的佳话。1925年前后,在剿灭地方军阀,统一广西及两广的统一上,白崇禧不但极力促成了黄绍[]与李宗仁两军的联合,更凭着自己的足智多谋和勇敢善战,在讨伐旧桂系军阀沈鸿英、唐继尧等战役中,屡建奇功。其时,28岁的白崇禧是“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李宗仁为总指挥,黄绍[]为副指挥。白崇禧治军严谨,奖惩分明,并且严于律己,冲锋在前,从而使他颇受部下拥戴。正是:勤军不用忧强虏,白马将军一箭摧。
1924年,白崇禧加入国民党。1925年,结束旧桂系军阀对广西的统治,白崇禧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1926年春,两广统一之后,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长,党代表是黄绍,白崇禧为参谋长。白崇禧率兵打仗的才干韬略,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
1926年6月,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广州国民革命政府出师北伐。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白崇禧受蒋介石委任,辞去广西第七军参谋长职务,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他行进在正面进攻的部队中,身先士卒。贺胜桥一役,吴佩孚亲临前线督战,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北伐军先锋团——叶挺独立团的将士们在叶挺的率领下,顽强作战,不怕牺牲,一马当先,同吴佩孚的主力军展开血战,为取得战役的最后胜利立下了卓越功绩。前线捷报频传,白崇禧这样鼓舞士气:“缺乏子弹只有刺刀赶快冲锋,革命军之补给靠前方,不能靠后方。打败敌人,敌人之装备,便是我们之补给。”经过这次战役,国民革命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终于将吴佩孚部击溃。大军乘胜前进,不久即拿下武昌。
1927年春,随着杭州的攻克,在上海工农武装的支持下,北伐军一鼓作气,轻而易举地占领上海。3月,蒋介石任命白崇禧为上海警备司令。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分子为了争夺革命果实,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公然叛变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崇禧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担任着策划和指挥,充当了蒋介石的刽子手。此后,白崇禧在蒋介石独裁的反动统治里,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反共角色。
1931年,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白崇禧当选为中央委员,不久国民政府授予其陆军二级上将军衔。1936年,蒋介石为了将白崇禧调离广西,曾任命白崇禧为浙江省主席,白崇禧婉言相辞。“西安事变”发生,李宗仁、白崇禧当即向全国发出反对内战、力主团结抗日的通电。“七七”事变的隆隆炮声,彻底摧毁了国民党蒋介石与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求全的美梦。1937年8月2日,蒋介石电邀白崇禧去南京,共商抗日大计。其时,白崇禧的桂系幕僚都反对其入南京,因为蒋介石是一个出尔反尔之人,惟恐对白不利。白崇禧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决然前往南京。他认为:“如果自己不到南京,不但辜负蒋公之德意,则往昔揭示之抗日口号乃是自欺欺人,必将为国民所唾弃。”第二天,日本的报纸即刊出《战神到了南京,中日战争终不可避免》的文章。白崇禧飞赴南京后,即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一职,兼军训部长,在蒋介石身边参与中枢决策。白崇禧赴任后立即投入到参与制定抗日计划中,所制定的对日战争时期之指导大纲,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消耗战);第二期(持久战);第三期(反攻)。抗战初期,国民党军一直运用正规战术同装备精良、准备充分的敌人拼消耗,蒋介石称:“我们所到阵地,必须屹立如山,伤亡损失至何种程度,切勿后退一步。”结果每一会战后,都导致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并使国土节节沦丧,落入日寇之手。但是,自淞沪“八一三”抗战以来,我军民同仇敌忾,奋勇驱敌,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彻底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