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背诵法需注意:首先初步理解之后再进行背诵;其次,出声背诵时,要先阅读教材,然后进行背诵。不管是阅读,还是背诵,在不影响他人学习的前提下,应努力出声。口里发音,耳朵听声,眼睛看字,大脑思维,“多兵种联合作战”,记忆效果才好。
要压缩记忆材料:
压缩了酌材料,直观明了,信息量凝结,犹如压缩饼干,记忆起来很方便。这里介绍压缩材料的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图解法:此法要求我们将复杂的记忆材料直观地表示出来,使信息更凝结、更集中,从而减轻记忆负担。例如,我们要记住倾听的“四耳模式”,再如,前面提及的《东郭先生和狼》的例子,也属于图解法的应用。
列表法:列表在记忆中广为应用。如历史大事年表、文学常识一览表。再如,为了迅速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这一心理学基本原理等。
词头赋意法:先从每段材料中找出一个中心句,再从句中找出一个中心词,从词中找出一字,然后用此字或其谐音字(如“穆”是“目”的谐音字)人为赋意,组合成一句有趣的话,最后要记住这句话及其所赋予的意思。运用时,再由字扩展为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例如,我们要记住这里讲的13种记忆方法的前六种(第六种是“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就可从每种记法中找出一个词,再从中找出六个字:目、直、直、背、压、旧。用这六个字或其部分字的谐音字组成一句话:“穆(目)直直倍(背)压旧”,再人为赋意为:穆直直这人加倍压制旧思想。记住了这句话及其寓意就相当于记住了长长的六段文字。由此可见,词头赋意法给记忆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若谐音不准,寓意难懂,很可能画虎类犬,弄巧成拙。同时,它们的运用范围也不是无限的,此法是不能处处生搬硬套的。
压缩记忆材料的方法,不限于上述三种。我们应该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它们。
要将新旧知识相联系:爱因斯坦的朋友告诉他:“我的电话号码是24361,很不好记。”可爱因斯坦却顺口答道:“两打十九的平方,这很好记。”为什么对记忆同一电话号码,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这就是因为爱因斯坦将它与旧知识联系着记忆了。两打是24,19的平方是361,将此两数联系起来,恰是24361。可见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能有效减轻记忆的负担。
要适当地进行超量学习:超量学习是指对记忆材料达到刚能背诵时,再多记几遍,以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的方法。例如背一首诗,诵读10遍刚能背下来(记忆率为100%),此时不要停止学习,而应再背几遍。实验表明,这样做记忆效果更好。那么该多背几遍呢?就上例而言,应多背5遍,即使记忆率达150%为最好。实验也表明,低于150%,保持率不高;超过150%,耗时费力,得不偿失。
要将复习材料虽统化: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30个不同类属的词交错排列,如:韭菜、西红柿、柳树、猫……然后慢速给被试者读两遍,让他们努力记住,但听时不能书写。全部听完之后,要求被试者将他们记住的词尽量写下来。结果发现,被试者写出的词序,均非实验者阅读的顺序,而是分门别类地书写的。它雄辩地说明了大脑记忆知识是按系统、分类别进行的。因此,我们要努力使记忆材料条理化、系统化。
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复习应该在知识将忘未忘的关键时刻进行,也就是说,要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
要及时进行复习。就是说,在初次学习后要趁热打铁,在知识将忘未忘时立即复习。有人将复习比作“抓逃兵”。如果允许这样比喻的话,看准时机,就很重要了,刚打完仗,俘虏还没安定下来,还没有准备“逃”,我们大可不必去抓他;若俘虏早已逃之夭夭,我们才去抓,则为时晚矣!复习亦如此,刚学罢,知识遗忘少,复习的价值小;等知识全遗忘了,再去复习,就等于重学一遍,耗时费力,效率低。因此,我们只有在知识将忘未忘时复习,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根据苏联沙特洛夫的研究,在初次学习后9小时之前复习第一遍,效果最好。
复习间隔要先小后大。复习并不能一劳永逸。为了牢固地掌握知识,要不断地复习。根据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的间隔应先小后大。每次复习的间隔大小,也应依据材料性质及自己的记忆能力诸因素而定。一般而言,9小时之内应复习第一遍,以后复习的间隔应是第三天、一周、两周、四周。
适当地分散复习。若你今日复习英语单词,拟用1小时,则你应该将它分为两次或3次使用。这样做,比一次复习1小时的效果好。
复习方式要多样化:
复习方式多样化,是指复习时有时要读书,有时要思考,有时要聆听同学的议论,有时要与人交谈。它的实质是:让学习者有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提高记忆效果。有位老师用3种方法让3组学生记住10张画的内容:A组,只告诉他画上画了什么,不让看,过一段时间考查,结果只记住了60%;B组,只给看,不给讲述,过一段时间考查,结果记住了70%;C组,既给讲述又让看,过一段时间考查,结果是记住了86.3%。
要将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重复阅读是指在记忆中一遍遍地阅读的方法。尝试回忆是指对识记材料还未完全记住时,就试图独立回忆的方法。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记忆无意义音节和传记文章,各用9分钟,其中一部分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将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结合起来,记忆效果好。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一是,因为学生在尝试背诵时进行着积极的心智活动,这种活动提供了记忆的有利条件;二是,因为学生在尝试背诵时清楚地了解了材料的特点与自己未记住的部分,从而提高了重复阅读的针对性。
要防止复习材料间的相互干扰:在复习时,有时要求一天复习几门课程,如数学、物理、语文、历史。那么这时该怎样安排呢?实践表明:文理搭配,知识间的干扰较少,复习效果较好。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脑细胞是有分工的。学习理科知识时,左半球的活动较多,学习文科知识时,右半球的活动比学理科知识时多。文理结合,使大脑的兴奋中心转移,以消除抑制,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许多名人学者都善于交错学习几门知识。列宁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我劝你按现有的书籍正确地分配时间,使学习内容多样化。我清楚地记得变换阅读或工作的内容,翻译以后改阅读,写作之后改做体操,阅读有份量的书之后改看小说,是非常有益的……”居里夫人也很注意学习材料的搭配。因此,他们的学习效率高,工作成就大。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要寻找符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与时间:
记忆方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属于听觉记忆型的人,要努力创造口诵书的机会。属于形象记忆型的人,要多与实物、形象、图示相配合。不仅如此,还应该寻找自己最佳的记忆时间。有人属“金鸡”型,早晨记性好,应该将材料安排在早晨记忆。有人属“猫头鹰”型,晚上精力好,应该在晚上多记一些东西。
综上所述,可知记必有法,记无定法。每个人均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记忆方法。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记忆科学,我们的记忆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人的记忆潜力是巨大的。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报告称,如果一个人勤于学习,他一生可以掌握5亿册书的内容,相当于当时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那么,怎样挖掘这巨大潜能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呢?那就是要综合运用这里讲述的各种记忆方法,做到“巧记”。记忆方法正确与否,对记忆效率影响很大。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运用一定的记忆技巧,可以使几十个人在40分钟内将圆周率π的值背到小数点后100位,其中还包括小学五年级学生。
正如生理学家贝尔纳说得那样:“良好的方法能发挥运用我们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华的发挥。”如欲提高记忆力,除了“巧记”,还要做到“勤记”。“勤记”有两层含义,一是,肯用功,肯多次复习背诵,“功到自然成”;二是,像托尔斯泰一样经常训练,天天做“记忆力体操”。虽然一个人掌握了正确的记忆方法,但如果他懒于记忆,记忆力也不会自发提高的。记忆力有如人的肌肉,也是需要天天使用的,否则,它也会用进、废退的。
NO9让潜能完全发挥
工作带来愉悦,生活就会充满欢乐;如果工作是一项义务,生活就无异于牢笼。
米哈里·切克金米哈里博士在他的着作中,曾经描述了高峰经历的一些共同特征。他说:“人们日常置身在一个重视结果甚于表现、各种规章约束层出不穷的行动体系中,他的表现好坏,体系早已规定了明确的评判标准,在高峰经历中,人们感到他们的能力足以应付工作带给他们的一切挑战。”这时人们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一切不相关的事情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内。自我意识消失了,时间感也忽然变得不真实了。
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高峰经历的那些活动,带给人们一种异乎寻常的满足和喜悦,人们心甘情愿地投入其中,为它尽力,至于它的风险如何,难易程度,这都可以抛开不顾了。
一般而言,高峰经历都来自那些事先做好安排的活动。这一类的活动通常有一定的规则,整个活动的布置、安排,都便于高峰经历的产生。凡是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几乎都能够带给我们高峰经历,比如园艺、阅读、研究,甚至艺术欣赏,都有这样的功效。而随着投入程度越来越高,最后,我们的心灵处于一种最紧张的状态中。体育比赛、性经历、分娩、博彩、滑翔这类活动,都会让我们体验到这种最紧张、最激烈的高峰经历。
我自己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是由于身体的运动,有时候则是因为智力活动。从前我在做投资研究,还有在全球证券市场操作的时候,都让我感到难以抑制的兴奋;同样,自行车运动也能给我这种感觉。此外,阅读书籍、滑雪运动,甚至网上冲浪,都能带给人们高峰经历。
研究人士认为,最容易产生高峰经历的两类活动:一是性生活,一是听音乐。这里,前者是积极主动的,后者是消极被动的,但大多数高峰经历都是主动的。至于这种经历能够到什么程度,这取决于人们把握的能力。
享受高峰经历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人们必须能够支配自己的意识,这样高峰经历才有可能发生。有些人天性就能够在各种场景下都享受自我,但另一些人需要后天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对于那些始终难以全身心投入的人来说,他们确实需要改变一下自己,以便使自己也能够拥有这样的经历。
不能感受到高峰经历的人,最主要的障碍是他们过于强烈的自我意识。一个关注他人看法的人,必定难于实现这种高峰经历,因为他们会把太多的注意力用在自己身上,而没有把它放在工作上。
而能够享受高峰经历的人,都是对细节极为敏感、知道如何去发现各种潜在的机会的人,他们在做事的时候,知道循序渐进,自己控制进度,并在过程中不断提高目标难度。所以,对于那些渴望拥有高峰经历的人,他们一方面要学会更加专注、投入,另一方面也要更具有弹性,更加灵活,而这一切都是可以通过训练、通过练习得到提高。当然,在各种学习、训练中,首要的还是体质的锻炼。
人们一般对工作的抱怨,都集中在与老板、同事的人际关系,压力太大,太没有变化,缺乏挑战性。而我们所以一再指出一种并非漫无目的的激情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原因正在于此:它可以使我们摆脱上述的种种难题。正是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去寻找一项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使命,它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我们的兴趣和注意。
如果我们生活中可以感受到进步、激情和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我们并不喜欢的工作上呢?而且,那浪费的不仅是我们工作上的时间,回到家以后,我们百无聊赖,只能看毫无趣味的电视节目打发时间,这也是浪费。我们应该进入生命的下一个阶段了,应该让自己感到目的、感到意义,你的安全感、信心,你和他人的纽带,就是由此产生的,而焦虑、自我关注却会离你而去。一旦进入生命的这一阶段,我们就会充分体验到高峰经历的种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