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日本把中国作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积极从中国吸收先进的文化,两国宗教尤其是佛教的交流,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元代时,随着两国商船的频繁往来,日本禅僧渡海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入元日僧雪村友梅就与长安终南山的翠微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先后两次挂锡翠微的经历中,初次为流放寄居,第二次则是住持演教。这段事迹在我国佛教史上,抑或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是非常罕见、宝贵的。
§§§第一节 雪村友梅生平简介
一、自幼出家尊礼一山
雪村友梅,号幻空,俗姓源氏,越后白鸟(今新渴县长冈市白鸟町)人。父亲为一宫人,母藤原氏,信农须田人。出生于日本伏见天皇正应三年(1290),时为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圆寂于北朝光明天皇贞和二年(1346),时为元惠宗至正六年。终年五十六岁。雪村的家乡越后国为“八条院御领”的关东地区封地,曾在承久之乱后一度被镰仓幕府没收。因源氏为镰仓幕府建立者的一族,雪村友梅的本家也为镰仓御家人,可以说,雪村出身于贵族。但是,雪村在幼年时就发心求道,大约十三四岁年纪,便在镰仓建长寺礼一山一宁禅师出家。
一山一宁为雪村友梅的启蒙老师,并且对雪村日后的修学经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里,我们需要将他的事迹大概了解一下。
一山一宁(1247—1317),俗姓胡,号一山,生于台州(今浙江临海)。幼出家,依止邑之浮山鸿福寺无等慧融禅师学习临济宗大慧禅法。后于四明山普光寺依神悟处谦禅师习《法华经》,受律宗与天台教义。因嫌“义学之支离”,继上天童寺、阿育王寺就简翁居敬、环溪惟一、藏叟善珍、东叟元恺、寂窗有照、横川如珙等禅师参禅。后往普陀山,得法于顽极行弥,嗣虎丘系曹源派之法。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出住昌国祖印寺。至元三十一年(1294),由愚溪如智举荐为普陀寺住持,清谨自持,为道俗所尊仰。
当时的元政权曾多次出征日本,屡遭失败,于是改为劝化的策略。鉴于日本崇尚禅宗,遂令愚溪如智携诏令出使日本,却因中途遭变故而返。大德二年(1298),元政府拟再派名僧赴日通好。愚溪如智以己年事已高,力保一山一宁担任使者。于是,元成宗赐一山金襕袈裟及“妙慈弘济大师”称号,命充“江浙释教总统”,出使日本。元大德三年(日正安元年),一山抵达日本,却被当时的镰仓幕府疑为间谍,软禁于伊豆国(今静冈县)的修禅寺。但是一山不以为意,每日只是诵经礼佛,悠然乐道,渐渐消除了日本朝臣的疑心。后有人向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贞时进言:“(一山一宁)在元国,元之福也;在我邦,我之福也。”北条贞时原本就是以出家人的身份掌管幕府,自然崇佛,于是任其为建长寺住持。一山此后又历任日本几处名刹的住持,并创立了“一山流”法系,属日本二十四个禅宗流派之一。一山极其博学,不仅精于教乘诸部,而且对儒道百家、程朱之学,以及稗官、小说、乡谈、俚语、诗文、书法、绘画、建筑等方面,无不精通。
关于一山一宁的事迹,其弟子虎关师练多有记载:
伏念堂上和尚往己亥岁,自大元国来我和域,象驾侨寓于京师,京之士庶奔波瞻礼,腾沓系途,惟恐其后,公卿大臣未必悉倾于禅学,逮闻师之西来,皆日大元名衲过于都下,我辈盍一偷眼其德貌乎!花轩玉骢,嘶惊鞘驰,尽出于城郊,见者如堵,京洛一时之壮观也。
师孤坐一榻,不须通谒,新到远来,出入无间,人便于参请,禅策中无索隐,仅事苑而已,往往漫下雌黄者多,江湖患之,及师至理阙疑,然言语不通,乃课觚牍,只字片句,朝咨暮询,师道韵柔婉,执翰酬之,教乘诸部,儒道百家、裨官小说、乡谈俚语,出入泛滥,辄累数幅,是以学者推博古,又善鲁公屋漏之法,携纸帛乞扫写者,铁阃或可折矣。
日文保元年(元仁宗延佑四年,1317),一山一宁遗书于后宇多法皇,留下了“横行一世,佛祖钦气,箭既离弦,虚空落地”的偈语,泊然而化,时年七十一岁。后宇多法皇赐谥“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之号,敕建灵塔于龟山上皇庙侧,并亲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像赞,以示怀念之情。
雪村友梅随侍于一山一宁,在恩师的教诲下,对佛学与汉学以及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具备了很深的造诣。一山的众多弟子中,最著名的也莫过于雪村了,“一山流”僧出于雪村门下的就约占八成。雪村也常念其师的恩德,只身在元时,曾作诗一首:
雨洗山横秋后色,雪凌松老岁寒枝。
阿师无恙沧溟外,想见虚堂捉尘时。
二、入元参访 蒙冤获罪
在一山一宁的嘱托下,雪村友梅开始筹划入元参学。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后二条天皇德治二年,1307),十八岁的雪村搭乘赴元商船从宁波上岸,问明道路后,径直往天童寺挂单,旋即北上,经东岳泰山至京城大都(今北京)与北岳恒山,共游历两年。元武帝至大三年(1310)冬岁,雪村由大都抵河北正定临济寺,朝拜临济宗祖庭;继而度滹沱河赴赵县柏林禅寺,拜真际禅殿;又过邯郸,赴河南沁阳参礼月堂禅师,与柳总管结交;同年冬末,渡黄河,抵嵩山,参礼禅宗祖庭少林寺,瞻仰达摩面壁遗迹,并宿法王寺。至大四年,雪村于登封和洛阳两地共停留了七、八个月,与之相往来者,有觉庵、元文等禅师。
雪村曾有《中秋留别觉庵元文》诗一首:
孤云踪迹元无定,兴尽京华我欲行。
山好岂辞秦路远,身闲尤喜客装轻。
一天霁色秋如洗,二老风襟日见清。
不审明年今夜月,分光还照离别情。
另外,路过邯郸时,雪村还曾仿照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过邯郸四绝》作诗一首:
莫笑区区陌上尘,百年谁假复谁真。
今朝借路邯郸客,不是黄梁梦里人。
雪村友梅那恬淡高洁、身闲志远的情怀,于此二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由北向南,雪村继续着参学的脚步,听说师父一山的法兄叔平隆禅师此时在浙江湖州住持道场山万寿寺,便径直前往参谒。叔平隆对雪村十分器重,举荐他为藏经楼藏主,并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可惜好景不长,雪村刚刚在万寿寺安定下来,随即又蒙冤入狱。因为雪村入元的那年,倭商曾焚掠庆元城,朝廷一直在追查参与者,并将该年从庆元上岸的日本人都视为倭寇间谍。雪村即以“同党”之罪名被捕,羁押在湖州的霅川监狱。据《雪村大和尚行道记》载:“(雪村)舌本澜翻、换骨夺胎,人不知外国来客。”叔平隆也看到了这一点,为了救这位日本弟子,向官府谎称他是中国人,不料有人告密,以至功败垂成而身陷囹固,病死狱中。皇庆二年(1313)二月初七,雪村被押赴刑场。临刑之际,他高声吟诵无学祖元禅师的《临剑颂》:
乾坤无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
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
这首偈颂是当初元政权攻打南宋时,无学祖元对元兵所念,元兵听后感悔,收回了加在他颈上的刀刃,礼拜而去。无学祖元后来亦东渡日本弘法,所以说,雪村能够在临行之际如此淡然自若,必是受过他的影响。监斩官一听此偈,认为雪村是有德高僧,不忍下令。围观百姓也不相信年轻的日本僧人会吟出这么高深的禅诗,纷纷喊道:“他是汉人,他是汉人”,要求刀下留人。于是,雪村又被押回大牢。经过这一番“大死大活”的经历,雪村对“无常”以及“空观”的体悟更为深刻,牢中又作偈颂两首,以和《临剑颂》:
其一
珍重大元三尺剑,寒霜万里光焰焰。
骷髅乾尽眼重开,白壁连城本无玷。
其二
百城烟水一支筇,触目无非是幻空。
童子曾参无厌足,镬汤炉炭起清风。
后来,仁宗皇帝赦免了他的死刑,改判流放长安。
三、流放长安 辗转西蜀
在长安时,雪村友梅幽禁于终南山的翠微寺。被疑为间谍而遭流放,常人必是忍受不了这样的委屈,但是雪村却能够自省:此番经历与恩师一山初至日本时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他并没有嗟叹命运、意志消沉,反而庆幸自己可以继续当初“入元参访”的计划。雪村曾以“函谷关西放逐僧”自诩,题《偶作》十首,其中“黄皮瘦里骨棱层”一句道出了身体上饱受的折磨,而心中的境况却是达观坦荡:
函谷关西放逐僧,同行唯有一枝藤。
终南翠色连嵩体,庆快平生此一登!
由于雪村友梅长于汉学、精通佛理,长安名士纷纷与他交往。幽禁翠微寺时,任翰林学士承旨、一品荣禄大夫的赵孟頫曾寄诗于他,名日《寄翠微二十五长老》,可知雪村此时二十五岁,时为公元1315年。雪村还曾游曲江,登雁塔,作《和曾奇权游雁塔韵》一首;上骊山时,作《石瓮寺》诗一首;至蓝田时,作《元夕在兰田》;过辋川时,作《辋川道中》;游王维旧居时,作《宿鹿苑寺》。
莫索唐朝诗,昔人今已非。
短绡千叠嶂,浮世几残辉。
塔影摇岚侧,钟声烟吹微。
客窗休自恨,华表会归仙。
“客窗休自恨”一句,为雪村自省之言。正如高文汉先生在《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书中说:“挫折中不丧志,索寞中不消沉,这是雪村友梅成为著名诗人的最大原动力。”
对于高官名士的慕名相访,雪村是有选择性往来的。比如隐居于城南的松庵老人,雪村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但是像那些阿谀奉承、贪慕虚荣之辈,却在他这里吃了闭门羹。于是有人向朝廷进谗言,诬蔑雪村交结朝官,言行与一个被流放的“间谍僧人”身份不符。结果,他又被流放到更偏远的西蜀。对于接踵而来的毁谤,雪村也是坦然处之,我们可以在他所作《杂语》诗中了解他当时的心情:
吾不欢人誉,亦不畏人毁。
只缘与世疏,方寸淡如水。
一身缧绁余,三载长安市。
吟哦聊适情,直语何容绮。
流放于西蜀的几年,可以说是雪村友梅在元经历的转折点。之前的磨砺,让他的求法意志更为坚强,而蜀地又远离朝廷的是非,使得雪村更能静思凝神,其禅学修养与诗文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为纪念入蜀的经历,雪村在归国后将他的诗集命名为《岷峨集》。
元至治元年(1321)秋,雪村友梅在步行了近半年的蜀道之后,由七盘关进入四川境内,终于在第二年春季到达成都。这样的长途跋涉,让他的身体备受折磨,以至于患上了寒热症,病入膏肓。根据他的自述:面黄、耳黑、脱水严重、骨瘦如柴、头痛目眩,呻呼不断。就在生命垂危之际,僧人石桥主动送来药品,雪村又一次地从生死关口走了回来。
大病初愈,雪村又开始了游访之旅。蜀地的富饶、山川的秀丽以及友人的关怀使他的心情更加愉悦,甚至吟出了“此景无此客,独吾开心颜”的诗句。在雪村的诗下,元代成都的景象得以窥见:“苔封石镜照无光,草没琴台弦莫续”反映出宋元战火遗留下的烙印;“桥梁架壑虹蚬背,城郭丽锦烟霞间”,“锦里风光中自数,湘山秀色里谁眠”,“汪洋磅礴但元气,天府雄深神物悭”,“西南足元气,融结川与山”,“乡云自如绵,祥光图画间”等等的诗句又描绘出天府之国的雄壮与蓬勃的生机。我国现存古籍文献关于元代成都的记载很少,雪村友梅的诗则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唐玄宗时,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后人称“杜甫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同样寓居成都的雪村,也曾于公元1323年作《癸亥春晚》诗寄怀于“诗圣”:
山人夸我碧山幽,曾倚琼栏十二楼。
翠壁冈风乡月转,绿湾流水落花浮。
麻姑道应环中妙,杜老诗新意外求。
胜概会心心已足,冷然何必跨昆丘。
在成都居停四年后,雪村友梅又思远走。友人闻讯相送,雪村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雪山吟留别锦里诸友》一文:
我爱雪山雪,
堆银沙万仞之□嵲,
颠倒春风吹不销,
今古高寒太清绝。
又爱雪山云,
披絮帽一片之轮困,
追随元气聚复散,
乾坤廓落何边垠。
雪可寻,云可伴,
谁云无语难相歇。
雪山山下云边村,
思君明月愁黄昏。
除前文所述诗僧石桥外,雪村友梅在蜀地还结识了朴庵、鉴堂、翯野、东丹和了然等僧人,以及赵颜启、周别驾、李公叔、支文举、王州判、周胜夫、牟无息等名士。他们之间也多有酬唱之作,如《再韵石桥》、《三韵寄朴庵》、《寄别李公叔》、《寄王州判》等等。雪村的诗集里面,仅写给石桥的诗就多达二十首。有次翯野因病卧床不起,还写信安慰雪村,雪村收到信后极为感动,回诗感谢曰:“病起春城兴不浅,作诗乞我东浮航。”据《雪村大和尚行道记》载,雪村友梅的汉学才识为蜀地的许多官员和大儒所赏识,他们纷纷将自己门下比较出众的弟子送到他那里进修。而雪村为人谦和,平易近人,按他自己的说法便是“眼中无贵贱”。所以,除学士之外,平常百姓也跟他来往密切。如某石匠为镌刻所需,冒昧请他赠诗,雪村毫不推辞,写下《镌匠求诗》七律。画师阎某请他为其作品《春岩轴》题诗,雪村也欣然接受。《岷峨集》中记载的他为官员、书生、僧道甚至老翁等等各类人物的赠诗举不胜数。
在孙东临、李中华编著的《中日交往汉诗选注》中收录了雪村友梅的诗作八首,其中五首是赠予蜀地友人的:
再韵石桥
道人心性绝迂疏,不学雕虫巧媚时。
兴发天心巧月胁,尽收星斗入新诗。
三韵寄朴庵
与君沦落锦江桥,欲教归程我更遥。
秋看丹丘红叶乱,月明苍海碧天寥。
寄别李公叔
山城宿雨霁曼高,万斛炎歊一战鏖。
吟到峨间中夜月,梦随巴激半江涛。
我方无事学虫篆,君亦有官如马曹。
话别西风烟棹远,青云他日望英豪。
寄赵颜启
籍籍香名赵倚楼,晚唐诗垒独赢筹。
华风不与君家隔,好句何妨子细锼。
蕙帐晓烟无怨鹤,锦江春水有盟鸥。
百年利椽真难助,莫怪先生罢官游。
寄王州判
耿世文章自有宗,鹈膏百炼淬词锋。
佐州先试判花手,莅事全无芥蒂胸。
江带青衣秋涨绿,城连白帝晚烟浓。
知公政简多吟兴,还许诗僧一笑逢。
元泰定三年(1326)初,雪村友梅离开成都至临邛,又过平羌,于二月抵达乐山,居停近半年。在乐山时,雪村曾游凌云山天宁阁,礼乐山大佛;还曾品尝荔枝,在三江口观水涨。同年八月十四日,雪村离开乐山,于第二日抵达犍为,夜泊清水溪。至十九日即抵达重庆,并停留了二十多天。同年秋末冬初,雪村又抵云阳,后过三峡入湖北,离开了蜀地。
四、特敕尊号 请住翠微
泰定三年十一月,雪村友梅由城陵矶入湖南,游洞庭湖,上君山,继而游湘江,至南岳衡山,登祝融峰。结识了乡友、半云、太虚与郭户曹等人,写下了《冬日游君山》、《上祝融峰》等诗。泰定四年(1327)春,雪村又至江西庐山参访,居住半年有余,与为侍者、果侍者、腴知客、远维那同为道友,与潜用刚结为至交。是年九月,至建康(今南京)风台山保宁寺参谒古林清茂禅师,秋季抵镇江,并作《焦山》、《金山》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