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美国人的心中,肯尼迪恐怕是最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出身自显赫的肯尼迪家族,本人又是战斗英雄;文笔不俗,曾得普利策奖;他作风强硬,观点明确;笑容亲切,总给人以信心的鼓舞;他的妻子杰奎琳是历代第一夫人中最具气质的和最优雅的……但是,这样一位踌躇满志的总统却仅仅执政三年就遭到暗杀,撒手尘寰。肯尼迪深化了越南战争。越战让美国陷入泥潭无法自拔,但这些都只能让肯尼迪的继任者去头疼了。
肯尼迪与“新边疆”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增长放缓,黄金外流严重,在冷战的漩涡之中,美国的科学事业也遭受到了来自苏联的挑战。国内贫富差距的现象日益严重,民怨四起。种族问题也日益突显,黑人为争取民权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斗争。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处在危机当中,尽管这些危机的走向及其所能造成的影响还不甚明朗。
1960年,约翰·肯尼迪参与美国总统竞选。在演说中,他批评了政府在50年代的放任自流和消极被动,并声称到了60年代政府倘若仍然无力去应对美国所遭到的安全威胁,以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那么,整个国家都将会陷入衰退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肯尼迪的竞争对手是共和党人尼克松,他坚持传统的放任政策,认为政府应坚持“看门人”的角色。两人在电视上进行公开辩论,结果,处于攻势的肯尼迪在民意测验中的支持率远远超过了尼克松。在电视开始起到巨大传播作用的时代,两人的辩论一经播出,影响范围便迅速扩大。
为了确保胜选,肯尼迪还将拥有南方背景的林登·约翰逊放在了副总统候选人的位置上。约翰逊在国会中拥有较老的资格,阅历丰富,弥补了来自北方的肯尼迪的弱点,为他在南方争得了很高的票数。最终,43岁的肯尼迪战胜了尼克松,成功入主白宫。而在国会的选举中则没有绝对的胜利者,共和党和民主党形成了势均力敌的架势。
肯尼迪在参选之前,对每个州都进行了走访,为了了解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肯尼迪深入到了基层。在演说中,肯尼迪提出美国要开拓未知的领域,这些领域包括:前沿的科学、对地外空间的探索以及与和平、战争相关的一切事情。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有助于美国与世界去征服无知、偏见、贫困等新的问题和课题。肯尼迪把这些领域称为“新边疆”,很明显,“新边疆”实际上是号召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政府主动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避免问题演变为更严重的危机。
在内阁成员的任命中,肯尼迪内阁的核心成员所代表的是大财团的利益,也适当地照顾到了其他地区、民族的利益。新上任的总统遵循东部权势集团的意见,任命洛克菲勒基金会总裁迪安·腊斯克为国务卿,福特公司总经理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为国防部长,财政部部长则为纽约银行家C·道格拉斯·狄龙。其他的成员是来自各个地区的代表,没有前三者那样显赫的背景,影响力也就小很多。
为了“新边疆”的提出,肯尼迪很早就设置了7个工作组对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要求工作组定期向他提交报告。当选总统后,肯尼迪亲自挑选合作多年的官员以及专业领域的有识之士进驻白宫,为他出谋划策,后来这些人一共提出了277项立法要求。但是,“新边疆”中的施政纲领鲜有创新,大致上是对战后新政以及“公平施政”的延续。
民主党竞选之初就提出要将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从3%提到5%,从而促进就业。然而,由于当时美国的经济政策没有摆脱“平衡预算”的传统思想,所以预定的目标迟迟不能实现。于是,肯尼迪寻求新的经济学思想,开始以政府之力主动干预经济生活。考虑到强大的保守派压力,肯尼迪没有贸然减税和大规模扩大公共开支,而是采用了相对保守的、有限度的扩大开支政策,加上有限的廉价货币政策。肯尼迪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立竿见影,美国的经济开始回暖。
在“新边疆”纲领的指导下,与增加失业赔偿、提高最低工资、更新城市等相关的立法得以在国会通过,一些与人力开发、地区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关立法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肯尼迪政府的施政纲在很多政策层面上的创新补充和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然而,“新边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困境。在国会选举中,支持肯尼迪改革计划的议员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进入到两院,南方民主党人联合共和党人组成了保守主义的联盟,对改革立法进行百般阻挠。结果,肯尼迪所提出的改革建议都被驳回。这些没有被通过的法案,包括建立事务部专门处理城市问题,帮助青少年进行职业培训,从事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以及进行医疗援助和教育援助。
处于冷战环境下,国际的严峻形势分散了肯尼迪的精力,保守的国会更是削弱了他改革的决心,肯尼迪在上任两年后便放弃了他之前主张的民权立法,改革的步伐日趋缓慢。1962年,为了防止经济继续衰退,政府不惜以财政赤字的增加为代价实行减税政策,劳动和产业联合会也支持减税计划的执行,担心美国陷入泥潭的欧盟也积极支持减税。到了这样的时刻,肯尼迪十分清楚,减税的时机已经非常成熟了。
在肯尼迪设计的“新经济学政策”中,扩大开支和减税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两大途径,对于国会和企业界而言,减税被接受的可能性更大。肯尼迪执政初期,政府所推行的温和经济政策让企业家们放松了疑虑,他们开始和政府在减税问题上逐渐达成一致。在国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古巴问题的处理,也让肯尼迪在国内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这令企业家们对他更加信任。
当国际形势有所缓解,肯尼迪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内政事务的处理上,民权问题和贫困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亟待政府的解决。上述因素,加上公众危机意识的逐渐明确,肯尼迪改革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民权立法和减税法案最终得以通过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肯尼迪的减税方案标志着美国政府的财政金融法案从补偿性的财政金向长期赤字财政转变,一系列的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也使经济得以缓慢地增长,而物价也在较长一段的时间之内稳定了下来。但是,肯尼迪政府始终未能解决失业问题,这是因为保守的国会设置了各种的限制,加上为减税法的通过而缩减的开支以及太空计划对联邦开支的增加,都让美国社会福利改革进展失去了财政的支撑,因而进展并不大。
虽然肯尼迪新政的成效有限,但却已为60年代约翰逊政府大范围的强势改革铺就了道路,可以说,约翰逊的大部分法案都是对肯尼迪未竟事业的继承。在这个意义上而言,肯尼迪政府和“新边疆”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与古巴关系破裂
正当约翰·肯尼迪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边疆”政策的改革时,近邻古巴的政权变革不得不让这位新总统抽出一大部分心思放在处理对外关系上。
自从二十世纪以来,美国对古巴一直保持着类似“殖民地”性质的控制。1902年后,美国曾先后三次派遣海军陆战队在古巴登陆,以便控制古巴的政治局面。古巴的战略重地关塔那摩湾也被美国占领,作为美国在海外的海军基地,以此来控制古巴和整个加勒比海地区。所以,古巴只是在形式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一直为美国所控制。
当时的古巴政府由巴蒂斯塔政权掌控。但事实上,总统巴蒂斯塔对古巴的控制力还不及美国驻古巴大使。美国政府不仅在军事上对古巴形成了强有力的控制,也牢牢掌控者古巴在经济贸易上的命门。古巴的公用事业、牧场、采矿业、石油工业、公用铁路以及银行等大量产业,绝大部分都被美国资本所操控了。尤其是美国的糖业公司,竟占有了古巴甘蔗种植地的百分之二十五,而蔗糖生产对于古巴经济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亲美的巴蒂斯塔所领导的政权之下,古巴的政治和经济被美国操控了,加之巴蒂斯塔政府极端的反动和腐败,国内民众的不满之声此起彼伏。
在1953年,菲德尔·卡斯特罗所领导的古巴革命军发动了反对巴蒂斯塔政权的武装起义。美国政府对武装起义采取措施试图加以阻止,从这时开始,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就一直保持着对古巴的敌对立场。当时的国务卿杜勒斯在1958年派遣威廉·D·波利前往古巴,这位与巴蒂斯塔有私交的美国前外交官试图说服巴蒂斯塔将政权交给一个能让美国所满意的过渡政府,并承诺以军事援助来阻止卡斯特罗夺取政权。不过,这个建议遭到了巴蒂斯塔的拒绝。
遭到巴蒂斯塔的拒绝之后,美国政府又企图借助所谓的“第三种力量”,继续阻止卡斯特罗所领导的革命。但是,在坚持了五年的革命斗争之后,古巴革命军终于在1959年推翻了巴蒂斯塔的政权,并于同年的1月1日建立了革命临时政府,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取得了合法地位,卡斯特罗担任古巴新政的总理。美国阻止卡斯特罗取得政权的想法最终破灭,古巴成为了距离美国最近的敌人,两国相互敌视的历史就此开始了。
新成立的古巴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将本国以及美国在古巴的大庄园主的土地一并没收,废除了存在已久的大庄园制度,同时也把制糖业和银行金融业收归国有。不久之后,古巴就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当时的苏联副总理米高扬前来访问古巴,并与卡斯特罗政府签订了协定,为苏联与古巴的贸易以及援助古巴提供了保障。按照协定,从1960年起的五年内,苏联将每年从古巴购买蔗糖,并向古巴提供贷款以购买苏联的工业设备。
随着苏联和古巴的关系日益紧密,美国政府感到了威胁的存在。古巴革命的胜利在整个美洲地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支持古巴的舆论让美国政府难以采取强硬的军事行动来推翻卡斯特罗政府。在苏联访问古巴之后,艾森豪威尔决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干涉古巴内政。1960年,在艾森豪威尔的批准和支持之下,美国中央情报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反对卡斯特罗政权的秘密行动方案”。
在这个方案里,美国试图在流亡国外的古巴人中寻找一个对他们有用的领导人,在古巴境外建立一个反对卡斯特罗的统一组织,组建一个亲美的海外流亡政府。此外,按照秘密行动方案,美国筹建了一支军事力量,并在古巴境内建立了一个秘密的情报组织和特种行动小组。在古巴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之后,艾森豪威尔政府更加紧张而警惕,开始加快了秘密行动的实施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