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总统的视野与众不同,当报纸铺天盖地地报道经济危机的种种危害、人民生活的种种苦状之时,他只是优雅地抖一抖他的手绢,说,你们的担忧持续太久了——经济危机早就过去了。记者们不理会这一套,他们挖苦胡佛的无动于衷,还竭力提醒公众总统和总统夫人用餐排场之奢侈。
严格来说,胡佛所言所行并非是因为他冷血,而是出于他的认知和立场。胡佛是经济自由主义的铁杆信徒,他迷信自由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而不愿对之采取干预的手段。
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而且这一次的差距很大。饥荒逼迫人们走上逃亡的道路——人们背井离乡,衣衫褴褛,唇焦口燥,望眼欲穿,却找不到粮食和过冬衣服。虽然这给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写作《愤怒的葡萄》提供了材料,但这部伟大文学作品的代价未免太大了。
局面需要被打破。
股市崩盘
1928年11月6日,赫伯特·胡佛成为了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就在当选的第一天,股市承接之前的牛市,再一次出现了暴涨的情形。而在此之前出现的小幅下挫只不过是短时间的股市调整。
其实,在1928年的6月、9月以及后来1929年的3月和5月,美国股市一直在反复下跌,这让一些人在不断地捕捉时机,还有一些投机商从这种不稳定的行情中总结经验。
不过任何“经验”给投资者带来的是惨痛的代价。1929年9月起,股市再一次下跌,紧接着很快又出现了反弹;9月19日,股市开盘指数比9月3日的指数冲高,随后又是新一轮的下跌,而且跌幅越来越大。
这种情况断断续续持续到了10月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多只股票跌停到了和刚上市时候的价格水平,其中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由261.75点的高度下跌到了204点的低谷;美国制罐公司的股票跌幅也比年度的最高价下降了20点;通用电气公司比年度最高价下跌了50点;最为悲惨的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票,从114.75点下跌到82.5点。
其实,在大牛市的时候,金融语言家们就对当时的情势做出了种种预测,但是他们的预言相对谨慎,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预测所带来的悲惨后果,更没有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所以金融界对于1929年10月的股市持普遍看好的态度。
这一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于先前股市震动给人们带来的紧张与不安,投资者表现得比较乐观,虽然这时候的股市看不出来比那时候强多少。
10月19日,金融学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此刻全国正“面临新一轮的调整”,他们又开始信誓旦旦地预测:截止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来股价的狂跌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即便如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联邦储备体系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减轻货币金融市场的压力,从而让风险降低到最小。
但是,接下来的日子让这些金融学家的预言看起来像愚人节的玩笑。股市价格完全没有一点复苏的迹象,而且日趋恶化,悲剧正在一步步的降临。从10月22日星期二开始,股价开始出现持续的低迷,在全天收盘前的最后一个小时,股民们一整天的收益几乎损失殆尽。转天,股市下跌已经到了疯狂的状态,人们再也按捺不住,开始不顾一切地抛售手中的股票,当天的交易总量一下子突破了六百万股。
根据统计,这一天,五十支铁路和工业公司的股票平均跌幅达到了18.24点。从星期二开始的跌幅比之前任何一次的股价下跌都要严重,即使再乐观的人也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之前的乐观心态无法再次充当想象中的救世主,股市危机将显而易见的阴影蒙在了每一个股民的心头,尤其是那些保证金不足的股民。这时候,金融学家们还抱有侥幸的乐观,他们说:“股价现在已经跌倒了谷底,相信不利的局面不会持续多久。”
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终于到来,这在股民的记忆中是难以抹去的一天。
星期四开盘的时候股价还相对平稳,只是交易量非常大,超过了之前几天。这一天的交易大户是肯尼科特铝业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分别达到了20000股。不过行情显示器跳动的过程明显滞后于现场的交易,所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焦急地等待。不同下跌的行情趋势,让那些急于想把手中股票卖出去的人感到了紧张和不安,以至于他们在填写委托单时双手颤抖得无法下笔。
股价还在下跌,而且下跌速度异常的快。紧盯着显示器的人们根本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在当天交易快要结束的时候,人们对于股市的下跌感到了震惊。不仅纽约交易所上空“阴云密布”,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经纪人办公室同样充满了紧张的气氛。股市为何如此下跌严重,没有人会明白,股民们只能在显示器前看到自己的财产瞬间消失。
这确实是一个不容易解读的疑问,事后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之所以在10月24日交易开始后的第一个小时,股市就出现了大幅下跌,其主要原因还是人们的恐惧造成大量的卖空。那些散户开始大规模的倾销,散户手中持有的股票所赚取的成百上千的利润,此时已经被无情的股价损耗殆尽,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大量地抛空。那些由股票价格所筑城的“大厦”,在狂抛和各种投机信用的侵蚀下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最终瞬间崩塌。
厄运还远没有结束,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人们看到股票正在下跌,整个体系也几乎要崩溃,人们纷纷要从这种惊恐中解脱出来。于是准备大量抛售股票的股民在11点的时候再一次涌进证劵交易所。然而显示器始终是滞后的,当报出价格的时候,股价已经跌到谷底的消息早已经通过电话、无线电广播等途径迅速传到了全国各地,于是更大更为汹涌的抛售股票“洪流”在每一个证券交易所袭来。
10月29日,让美国人刻骨铭心的“黑色星期二”终于到来。那天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里,蜂拥而来的股民看到了下面的情形:上午十点,当宣布交易开始的铃声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人们的心就开始被显示器上无情的下跌曲线用力地“抽打着”。
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股价正在狂风骤雨般的下跌,股民只希望能把股票尽力地卖出去,不管价格是多少。就算是曾经那些腰缠万贯的大股东,现在也是一次次地抛出5000股、10000股。
这一天的股票交易量呈直线攀升的趋势。据统计数字显示,在刚开盘半小时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300万股,疯狂的一天结束的时候,这一数字是惊人的16410030股。
这是前所未有的纪录,《纽约时报》的数字表明虽然这一段时间小幅回升,但是最后领先的五十只股票还是平均下跌了四十点。受纽约股市的影响,其他交易市场如外汇交易、小型的美国交易所和谷物市场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恐慌。
股市崩盘毫无疑问地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无论是经济人还是办事专员,证券交易所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已经是精疲力竭。就在人们的恐慌情绪到达顶峰的时候,股市监管委员会悄悄建议应该关闭股市,不过这个未成形的消息不可能会让交易所里的股民得知。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股市,其他市场也受到了波及。
“黑色星期二”严重地打击了银行业,可以说是致命的一击。很多公司为了能获得8%到9%的高额利息,在此之前他们通过银行贷款给股票经纪人。所以当股市出现危机的时候,这些公司已经把老本赔了进去,他们叫嚣着让银行收回贷款。
这让银行出现了两难的境地:一是自己将贷款接过来,但是这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二是自己冒险陷入漩涡之中,不过这极有可能让银行走向毁灭。许多银行都背负着几百万甚至更多的抵押贷款,如果这样的情形得不到改观,那么到最后这些钱跌得只剩下先前价值的零头。
到了10月30日,也许老天眷顾这些可怜的股民,密布的阴云终于照射入一缕阳光。钢铁业、制罐公司等大型企业都增发了额外的弘历,制罐公司还提高了正常的股息。
然而平静只是短暂的,在第二个星期多宗交易结束之后,股价再一次下跌,恐惧又一次幽灵般的出现在人们的大脑里。尽管这时候股价还没有跌到最低谷,但是能够想象出来的是,大量的经济人会清算财产,忍痛抛售;银行也会不断地要求有更多的抵押贷款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未来股价不确定的要重要因素。终于在11月13日这一天,涨涨跌跌的纽约股价下降到了最谷底。
通过这一次的股市崩盘,人们应该看到经济的发展与民众的思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战后十年美国的繁荣绝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它同时也是美国民众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在大牛市时期,不仅仅标志着商业周期达到了一个顶峰,也表明了民众的思想和心理也达到了顶峰。
在这个国家里,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态度都受到了经济繁荣的影响,也感受到了从美好到希望破灭的坠落感。随着繁荣的日渐消退和股市崩盘的到来,民众的情绪也像坐“过山车”一般发生着改变。他们必须从股市危机中找到新的价值秩序,筑造新的观念和思维习惯。
在即将过去的1929年,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柯立芝繁荣”似乎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整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这就好比人的身体,即使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健康,但是身体内部,病毒早已经侵蚀着我们的身体,美国的经济也处于这种状况。喜忧参半的战后十年也随着股市的一落千丈走到了尽头。
胡佛应对危机的策略
从柯立芝时代的大繁荣到胡佛时代的经济大萧条,这种落差任何人都难以接受。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民众似乎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不过,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又痛苦的,人们是被迫地选择了以平静的方式接受这个事实。不管怎样,生活的苦酒都要自己咽下。
当然,饮下苦酒最多的要数美国共和党,因为柯立芝的繁荣是共和党人一手打造,但现在眼看着又要毁在自己手里。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在当选总统之初向民众承诺要从根本上消除贫穷,但是现在的局面却让他始料未及。
随着股市的崩盘,国民经济也呈现出大幅衰退的趋势,曾一度到达警戒线。这一时期,心急如焚的美国民众希望国家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经济的溃败。人们纷纷将视线投向了胡佛总统,希望在国家的危难时刻,总统能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当时的美国民众十分相信胡佛总统能够带领美国走出眼前衰败的困境。
胡佛确实没有坐以待毙,他根据当前的经济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他向民众承诺立即降低税率,然后又把商界的领袖们召集到白宫,共同商讨如何阻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会议上,胡佛提出了一些议案:一、工商业界的各大公司不要采取削减员工工资的做法;二、要将注意力转向公共事业的建设上来,争取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会议结束之后,胡佛总统和手下马不停蹄地赶赴各个城市发表演说,以稳定已经开始动摇的人心。在演说中,胡佛表示:“虽然美国眼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整个社会并没有慌乱,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建设。我相信美国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会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国民重新树立信心。”
总统内阁成员们这时候也在各种公共场合发表讲话,目的是给民众吃下一颗定心丸。1930年初,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就大肆宣布:“美国经济复苏的脚步会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加快。”到了2月,商务部长拉蒙特也对外宣称:“现在大家完全可以把心放下来,因为我们可以平稳度过今年。”到了三月份,拉蒙特甚至给了民众一个具体的时间期限,他非常自信地预测:“两个月内,美国的经济必然会回到正常的轨道。”
在上面两位官员说出这番言论之后,胡佛总统亲自向民众们承诺:“政府作出担保,将会在两个月之内解决失业问题。”3月16日,新当选的国家商务调查委员会主席朱利叶斯·巴恩斯十分乐观地向民众保证:“现在,美国已经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看吧,用不了多久,美国会比以前更加繁荣、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在官员和总统的联合鼓吹下,政府制定出来的一系列政策似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工商业也像胡佛希望的那样,并没出现给员工降薪的浪潮,看起来美国经济正在朝着正常的轨道上前进。
当时,工业指数虽然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股市也渐渐有所好转,但是仍不稳定。不过,这一点点的希望之火重新点燃了股民的热情,那些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继续将自己的钱大把投入到股市当中,希望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