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美国人再一次踏上俄勒冈。在霍尔·凯利的带领下,美国人在该地成立了美国促进殖民俄勒冈领地协会。其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在俄勒冈的各种活动,以此来慢慢吞并俄勒冈,但由于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个协会很快便夭折了。1834年,不肯善罢甘休的商人纳撒尼尔·韦思先后在俄勒冈成立了贸易公司,但他并没有认清俄勒冈的现状,也没有获得强力的后援,孤军奋战的他很快宣布破产。
虽然美国人遭到接二连三的失利,但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对俄勒冈的向往。相反的,俄勒冈丰富的资源,怡人的环境,激起了更多美国人对俄勒冈的喜爱,而美国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是时候采取行动了,否则这块宝地迟早会落入英国之手。
在政府的号召下,美国商人大力对俄勒冈开展贸易往来。不仅如此,很多移民在政府的美好描述下,大举迁移俄勒冈,不少传教士也欣然向往,开展宗教学说。一时间,入驻俄勒冈运动在美国变得沸腾起来。
1834年7月5日,美国成立俄勒冈临时政府,进一步宣布对其的所有权。临时政府的成立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还使移居在俄勒冈的居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因而此举引来了无数美国人。据统计,到1844年,居住在俄勒冈的美国人已达6000名,相比之下,英国则寥寥无几。
美国在俄勒冈的繁荣发展,引起英国的猜忌,两国的矛盾再次显现出来。1842年,双方再次签订协议《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规定双方在俄勒冈享有的权利,希望能暂时缓解双方的矛盾,并为俄勒冈的归属问题争取一定的处理时间。
1844年,卡尔霍恩奉命与英国公使阿伯丁谈判,美国仍希望以北纬49度来划分俄勒冈。这一提议遭到英国的拒绝,俄勒冈的问题再次被搁置。
1845年,一直奉行扩张主义的波尔克在就职后立刻致信国会,要求国会在俄勒冈建立政府,宣布对俄勒冈的所有权,同时废除英美两国共同治理俄勒冈的相关条约。波尔克的强硬态度已经表明美国对俄勒冈势在必得,同时也意味着英美关系将因俄勒冈问题而破裂。
波尔克的观点得到很多扩张主义分子的赞同。为了响应波尔克的号召,约翰·L·奥沙利文以“天定命运说”为基础,提出联邦应当享受上帝赋予美利坚的权利很义务,竭尽美国所能去开采和挖掘俄勒冈这片美丽的国度,俄勒冈只有在美国的治理下才能实现最高的价值。在约翰·L·奥沙利文等扩张主义分子的宣扬下,俄勒冈仿佛早就是美国本土的一部分,回归美国是理所当然的。
夺取俄勒冈的口号早已散落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那些扩张主义分子仿佛像发疯的野兽,一旦锁定目标,便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是发动战争。但是在波尔克眼中,战争是不可取的。以美国当时的状况根本无力同时对付两个国家,美墨战争即将打响,而且美国国内经济刚刚摆脱萧条,正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发展,因此波尔克心知肚明,对俄勒冈决不能轻易发动战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波尔克伤神费脑时,局势发生了变化。曾经繁盛一时的皮毛贸易渐渐走向衰落,英国在俄勒冈的贸易对本国并没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英国国会经过再三思虑,认为实在没有大动干戈。1846年2月,在权衡利弊后,波尔克接受了英国的谈判,就俄勒冈的归属问题做最后的裁决。6月15日,英国接受了以北纬49度为分界线的建议,并签订了《俄勒冈条约》。几经波折,这块神圣的领土最终落入美国之手。
垂涎加利福尼亚
加利福尼亚原属西班牙,墨西哥独立后,它便成为了墨西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利福尼亚常年阳光普照,土壤肥沃,风调雨顺,是农作物生长的极佳环境,而且它地域辽阔,无论是对内发展经济,还是对外发展贸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而自从加利福尼亚被探险家发现之后,便引来欧美各国的垂涎。
早在18世纪末,美国人就对加利福尼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21年,美国与墨西哥的贸易往来随着加利福尼亚港口的开放而逐渐兴盛,很多商贩组织起了贩卖兽皮兽脂等贸易活动。
到了1822年,双方的贸易往来达到一个极点。许多美国商人将得到的兽脂运往秘鲁进行加工,制成蜡烛,或者将兽皮贩卖给新英格兰的鞋匠。不少美国人为了能更好地同墨西哥进行贸易往来,学会了使用西班牙语;有的人甚至加入墨西哥籍,并在加利福尼亚落地生根,成为名副其实的墨西哥公民。
加利福尼亚的繁盛吸引了很多美国移民,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加利福尼亚人民的真心欢迎。随着大量美国移民的到来,加利福尼亚的经济的确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移民们同时也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尽管美国移民的行为已经引起墨西哥人的不满,但这仍然阻止不了移民的增加。随着美墨之间贸易的频繁,美国对加利福尼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1836年,美国趁调停墨西哥与得克萨斯的机会向墨西哥政府提出,愿以350万美元的高价购买加利福尼亚38度线以北的地区。美国这么做是想伺机夺取整个加利福尼亚,只可惜功败垂成,美国的计划很快便被墨西哥看破。
当时的墨西哥债台高筑,欠下英国大量巨款,美国摸清底细之后,企图以高于得克萨斯20倍的价钱来诱惑墨西哥将加利福尼亚出售,但是墨西哥境内传来一片反对之声,尽管墨西哥政府也想早日解决债务问题,但迫于压力只好回绝了美国的提议。
加利福尼亚不仅仅只对美国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英国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1839年,英国亚历山大·福布发表了《加利福尼亚》一书。他在书中描述了加利福尼亚的悠久历史和奇特地理,认为加利福尼亚无论是长期居住,结伴旅行,还是发展经济,都是一块理想的国度。此书发表之后,引起了无数英国人对加利福尼亚的向往,英国政府此时也趁机要求墨西哥将加利福尼亚割让给英国,以此来抵消墨西哥欠下的巨款。
英国的做法让美国大为惊恐,在美国眼中,这是英国在与它抢夺加利福尼亚。眼见英国的目的即将达到,美国并不肯坐以待毙。它大力对外宣扬英国的暴行,希望借助各种力量来阻止英国。
1845年,英国和墨西哥的关系开始变得密切。英国向墨西哥提供大量的财政援助,要求墨西哥利用部分资金来好好安顿迁往加利福尼亚的英国移民,另外的部分则作为支持墨西哥的战争费用。英国的行动传到美国,在美国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有些扩张分子便趁机加以炒作,宣称英国已经和墨西哥联合,秘密策划反美运动,一时间民怨沸腾。
美国总统波尔克知道这些流言多半并不可信,但同样主张扩张领土的他,并没有站出来澄清事实,反而协助扩张分子继续宣扬这种反美舆论,以期能激起人们的战争之心,为顺利征服加利福尼亚聚集人心。
墨西哥目睹得克萨斯的下场后,一直都对美国心存戒心,担心有一天也会被美国弄得支离破碎,最后成为美国的领土。为了安全着想,墨西哥政府决定舍弃与美国的贸易往来,不让美国有机可乘。
墨西哥的这一做法虽然是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却为美国发动实战提供了借口。1842年,美国海军在托马斯·A·C·琼斯的指挥下,占领了加利福尼亚的蒙特雷,宣布加利福尼亚为美国所有。琼斯的做法已经超出墨西哥的容忍范围,因而墨西哥人民一致声讨美国的恶行,纷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扞卫主权。但墨西哥总统何塞·挨雷拉却认为,双方开战未必是解决事情的最好办法,因而他将希望寄托于和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