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吃完晚饭以后,小蓝突然对胡欣说。
“好啊,小蓝想说什么故事呢?”胡欣好奇地问。
第一天的上学,对小蓝来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从吃晚饭开始,就不停地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有什么老师、有什么同学、吃了什么早餐午饭。尽管小蓝只记得一两个名字,其他大多是模糊的描叙,但兴奋的语气让人即使听得糊里糊涂,也能感受到小蓝开心的心情。
“为什么突然想讲故事给妈妈听?”柯蓝在旁边问。
“因为老师说今天的作业,是回家后把老师讲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小蓝说。
“你知道什么是作业吗?”柯蓝问。
“不知道,什么是作业?”小蓝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
“作业就是上学回家以后,在家里练习学到的东西,然后学会变成自己的东西。”柯蓝尽量用小蓝明白的词语解释。
“哦。”小蓝似懂非懂,“爸爸你不要插话,不然我就记不住这个故事了。”
“那小蓝你快告诉妈妈,你今天听了什么故事?”
“今天老师讲的故事是‘三只小猪’。”小蓝模仿老师的动作,右手竖起三根手指。
“这个故事你以前不是听我们讲过吗?”柯蓝又打岔。
“好啦...小蓝继续说,妈妈听你说。”胡欣向柯蓝做了个眼色。
“从前...有三只小猪,它们做小屋,一只做了草房,一只做了木房,一只做了石房...后来来了一头狼,吹倒了草房,打破了木房,然后三只小猪躲进了石房,狼就没有办法了。”小蓝停了下来。
“然后呢?结束了?”胡欣问,好像她知道的版本还有后续的结局。
“对,没有了。”小蓝想了想,摇了摇头。
“老师是说得这么简单的吗?”柯蓝问。
“对,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小蓝露出坚定的表情。
“老师没有说狼是怎么吹倒草房,然后小猪逃到木房,狼又怎么打破木房吗?”即使老师为了让故事不那么血腥,把结局修改了,但过程也太省略了吧,柯蓝觉得是小蓝记不住老师说故事的内容。
“没有,老师讲的故事就是这样。”小蓝坚持自己的立场。
“就算老师这样说,但三只小猪的故事我们以前也说过给你听,并不是那么简单,你应该按照原本的来说。”虽然柯蓝很肯定老师说的版本是详细一些,因为三只小猪这个故事的重点都在细节上,但如果小蓝坚持的话,也没有办法反驳她。
“我不管,反正老师就是这样说,你怎么知道你的故事跟老师的故事是同一个故事,就算是同一个,说不定老师说的才是正确的,你说的是假的。”老师的话总比父母的话分量更重,即使是第一天上学的人都会有这个观念。
“那小蓝,你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吗?”胡欣看柯蓝是说不过小蓝,转移了一下话题。
“我不知道什么道理,老师就是让我把故事讲给你们听,也没有说要讲道理。”小蓝扭过头,叉起腰,装模作样的。
“每个故事都有它的道理,如果不明白它的道理,就等于不明白这个故事,也说不好这个故事了。”
“那好啊,你说说这个故事应该怎么讲?”小蓝看看“正确答案”有什么不同。
于是,胡欣按照一般的方式讲了一次三只小猪的故事,最后还说了这个故事的道理,“小蓝,你觉得我说的是不是跟老师说的故事更像一些?”
“我觉得你说的跟我说的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小蓝应该是个重视结果多于重视过程的人。
“那...我没有办法了,爸爸你觉得怎样?”胡欣把责任推给柯蓝。
“还能怎么样?”柯蓝也无可奈可,只有使出中国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招,“既然你都觉得一样,以后就按照妈妈的版本说三只小猪的故事,知道吗?”
“为什么啊?我喜欢老师的版本。”因为更简短一些。
“没有为什么,因为这才是老师要你做的作业。”
“不对,老师的作业不是妈妈的故事,是老师的故事!”
“那是你搞错了,你明天再问问老师,就知道你说错了。”
“我没错!”
“你有,你就是不认错!”柯蓝指着小蓝大声说。
“我没有!...呜呜呜...”小蓝像受了委屈一样,小声哭了起来。而柯蓝和胡欣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再深究下去,安慰了小蓝一下,让事情过去了。
后来到了第二天,胡欣加了小蓝的班级微信群,在群上说起这件事情,黄老师解释说,因为小孩子年纪小,怕他们记性不好,所以把故事简化了,还重复了几遍让他们记住。而群上也有其他家长发生跟小蓝一家相似的情况,错怪了小孩。
第一次的作业,就以小蓝做对了却受到批评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