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有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带领人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冲破思想束缚到正确认识、再到改革实践的过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各种有限的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问题。
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不同的方式。计划配置是通过计划机制来实现资源的配置,我国以前就是采取这种方式,由国家来计划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市场配置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配置,辅以一定的宏观调控。
从本质上来讲,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以雇工经营和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对立的,它一方面刺激小农家庭增加消费,另一方面又在竞争中竭力排挤家庭手工业,减少小农家庭收入,同时还以种种胁迫利诱手段,吸引家庭劳动力外流。
在市场经济时代,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导产业,相应地由厂商取代个体家庭成为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个体私有制悄悄演变为“扩大的私有制”,并开始产生新兴公有制萌芽。
厂商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赚取利润,各种生产要素都变成了厂商赚取利润的手段,即所谓“资本”。厂商凭借手中掌握的资本,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普遍使用机器和雇佣工人,生产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一切产品都通过市场渠道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分配,到处存在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链接】
经济自由
自由经济主义者认为,除非危害他人,否则个人的经济自由不应受到限制;个人也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行动向社会负责,因为这种自由行动本身就会给社会福利带来额外的好处。批评者指出,尽管自由是有效率的,但它并不能自动带来公平。经济自由很可能会导致财富的集中,而这种集中是极其危险的。
“路边苦李”暗藏的玄机——产权
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小时候的他就聪明过人。
一天,他同村里的孩子跑到村外玩,来到离村子很远的地方。突然他们发现前面不远的路边长着一棵李子树,树上长满了鲜艳的李子,十分诱人。
几个动作快的同伴,眨眼之间就像灵巧的猴子一样爬上了树。王戎却在后面慢慢地走着,对眼前的景象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并且预言说,李子肯定是苦的。
这时,树上和地上的孩子都拿出最大最红的李子尝了尝。“哇!”大家全都不约而同地吐了出来。“真的,真的太苦了!王戎,你吃过吗?你怎么知道这些李子是苦的呢?”
王戎说:“路边的李子树不归任何人所有,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如果有好吃的李子早被人摘光了,哪还轮得到我们?”
大家听了王戎的话,信服地点点头,沮丧地扔掉了手中的李子。
小小的王戎竟然能从产权归属中发现“路边苦李”这个奥秘,实在是不简单。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市场经济的确立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产权指的是财产的实物所有权和债权,它侧重于对财产归属的静态确认和对财产实体的静态占有,基本上是一个静态化的范畴。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产权更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它不再是单一的所有权利,而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
具体而言,产权包含三层含义:
1原始产权
也称为资产的所有权,是指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排他性的归属关系,包括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法人产权
即法人财产权,其中包括经营权,是指法人企业对资产所有者授予其经营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法人产权是伴随着法人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权利。
3股权和债权
即在实行法人制度后,由于企业拥有对资产的法人所有权,致使原始产权转变为股权或债权,或称终极所有权。原始出资者能利用股东(或债权人)的各项权利对法人企业产生影响,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知识链接】
现代产权制度
所谓产权制度就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或对产权的制度化,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化的含义就是使既有的产权关系明确化,依靠规则使人们承认和尊重,并合理行使产权,如果违背或侵犯它,就要受到相应的制约或制裁。
生产多少,市场说了算——供给
1986年,艾滋病的发现引起了世人的恐慌,转眼间,几乎使全美的乳胶手套脱销。所有的人都害怕被该病病毒感染,美国医护人员套上两、三层手套以加强防护,甚至警察不戴上乳胶手套决不对嫌疑犯下手。于是,国际市场上乳胶手套一时供不应求,价格上扬。这一消息被我国某报披露后,全国各地许多企业纷纷闻讯投产上马,一哄而上。但多数企业都是在既不知道国际上到底有多大的需求,也不清楚国内生产能力到底形成了什么规模的情况下盲目建设的。如江苏省张家港市到1988年春,便建成了77 条乳胶手套生产线,大有方兴未艾之势。结果,这些不重视商品供求关系的行为,不久即遭到市场经济规律无情的惩罚。1988年下半年,国际乳胶手套市场出现疲软。据《市场报》报道,仅江苏就积压了乳胶原料5800 吨,成品手套22.5 万双。
上述案例形象地向我们说明了市场的供求定律。在经济学中,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的数量,包括新提供的和库存的物品。一般来说,市场上的供给涉及企业愿意生产和销售一种物品的条件。例如,西红柿的供给量反映的就是在市场上每一价位上西红柿的销售量。
对于厂商而言,生产者提供商品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利润。例如,20世纪90年代摩托车曾风靡一时,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很多厂商投资生产摩托车;当摩托车市场饱和,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厂商又纷纷转产汽车或进入其他行业。
影响厂商供给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品的成本。当一种物品的生产成本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较低的时候,生产者大量提供该物品就有利可图。例如,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急剧上升,提高了制造商的能源开销,从而提高了其生产成本,进而便降低了其产品的供给。
供给量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也就是说,某种物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是正相关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供给规律”。
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关系。供给是指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所有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取决于它们在提供这些产品时所得到的价格,以及它们在生产这些产品时所必须支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费用。
当水价是1美分的时候,自来水公司只愿意供应20万桶自来水;当水价是5美分的时候,自来水公司愿意供应110万桶自来水;当水价是6美分的时候,自来水公司愿意供应120万桶自来水,详细数据见下表。
某自来水公司水价与供给量关系表
价格(美分)
1
2
3
4
5
6
7
供给量(万桶)
20
60
80
100
110
120
130
我们把这些信息转化成图表,纵轴OP表示可能的水价。横轴OQ表示自来水公司在不同的价格下愿意供给的水量。把表中相应的数字标在图中,并连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了一条右上方倾斜的曲线S,经济学家称其为“供给曲线”。
【知识链接】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指表示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它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产品的数量。
价格越高,需求越少——需求
20世纪80年代,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埃尔里奇认为,由于人口爆炸、食物短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等原因,人类的前途堪忧;而马里兰州立大学教授朱利安·西蒙认为,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人类社会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支持者,形成了两个派别——悲观派和乐观派。
由于两个派别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决定打赌,赌不可再生性资源是否会消耗完的问题。如果像埃尔里奇说的那样,不可再生性资源总有一天会消耗完的话,它们的价格必然会大幅度上升;如果像西蒙说的那样,技术的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话,它们的价格不但不会大幅度上升,还会下降。
于是,他们选了5种金属:铬、铜、镍、锡、钨,各自以假想的方式买入1000美元的等量物质,每种金属各200美元。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果然上升了,西蒙就输了,他要付给埃尔里奇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假如这5种金属的价格下降了,埃尔里奇就输了,他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
经过了漫长的10年等待,事情终于有了结果:西蒙赢了,5种金属无一例外都降了价。
为什么这5种不可再生性资源的价格都下降了呢?这是因为世界上任何资源都有替代品,当这些资源的价格上升时,会刺激人们去开发和使用它们的替代品,它们的需求就会减少,这就是需求定律。
需求的减少会使其价格下降。比如在青铜器时代,人们用铜做器物,铜锅、铜盆、铜剑甚至镜子和货币也是铜做的。现在为什么只能在博物馆看到这些东西呢?就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很多青铜的替代品,比如用铁制锅和剑,用塑料制盆,用玻璃制镜,用纸制钱,等等。铜的需求大大减少,价格也就下降了。
我们以某种品牌的口香糖为例,当它的单价为1元时,你可能会消费6块,当单价为.5元时,你可能买3块,当单价为5元时,你不能就会选择购买他的品牌。我们可以把这些关于价格和购买(需求)量的信息整理成下表:
某品牌口香糖价格与需求量表
价格(元)
1
1.5
2
2.5
3
4
5
需求量(块)
6
5
4
3
2
1
0
我们把表中的数字标在图中,并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向下方倾斜的曲线口。我们称之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可以任何开关出现,符合需求定律的曲线只可以是向右下倾斜的。
在竞争激烈的商品市场上,对于某种商品的任一价格,其相应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并不一定相等,但在该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中,必定有一价格能使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从而使该商品市场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知识链接】
需求与需要的区别
需求不等于需要。形成需求有三个要素:对物品的偏好,物品的价格和手中的收入。需要只相当于对物品的偏好,并没有考虑支付能力等因素。一个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并不构成需求。需求比需要的层次更高,涉及的因素不仅仅是内在的。所以在经济学中,必须注意不要将两者混淆。
薄利多销也会出现例外——需求弹性
安文华高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本科学校,于是在县城新盖的商城里租了一个门面,开了一家服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