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垄断
垄断意思是“唯一的卖主”,它指的是经济中一种特殊的情况,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比如说,一个城市中只有一家自来水公司,而且它又能够阻止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它的势力范围,这就叫做完全垄断。
保暖内衣的冷与热——垄断竞争
1996年,俞兆林先生发明了导湿保暖复合绒,并将这一发明利用在内衣上,从此服饰领域多了“保暖内衣”这一新概念。“保暖内衣”这个服装领域的新宠物,一时间成为了人们谈论冬季保暖话题的流行词。
1999年更是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各种保暖内衣市场可谓是炙手可热、尽占春色。于是乎,这一新生行业由1999年只有几十家的基础上,在2000年猛增至500家,总销量1999年的不足700万套,2000年度上升至3000多万套!甚至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同时,伴随激烈竞争而推出的各种行销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有报道说:“南极人”送袜,“南极棉”送被,“白熊”保暖内衣卖最低价,“俞兆林”买两套送一套、买一套送单件、买单件送手套等;各种广告宣传更是充斥大街小巷、报端电视。而当行业内厂商正激战正酣,市场上消费者、行业管理人士的反映又怎样呢?
根据市场调查发现,尽管价格较1999已有明显下降,但2000年度市场反映仍十分冷淡,1999年度那种排长队提货的情景没有了,而产品专卖区更是十分萧条,有营业员说,与1999年的火爆场面相比,这里常常是数十分钟无人光顾。
保暖内衣何以面对如此“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呢?这是因为保暖内衣从产品开发到市场化经历了从垄断到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变化过程。
中国保暖内衣市场形成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各厂商通过价格和非价格竞争来争取一个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其次垄断超额利润的存在使得新厂商的进入成为可能,使得垄断利润逐渐消失。特别是当保暖技术不再成为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时,大量差异产品充斥市场,使得行业生产规模超出市场需求,表现在单个厂商身上则是市场的萎缩。
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处在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结构。引起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它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配方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
一种产品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还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于是,每一种有差别的产品都可以以自己的产品特点在一部分消费者中形成垄断地位。但是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的差别,这样各种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又存在替代性,就引起了这些产品之间的竞争。
总结来说,产品差别是垄断竞争市场的本质特征。而这些差别有可能来自各个方面,因此,消费者在享受产品差别所带来的多样化的同时,不得不提防虚假差异甚至是伪劣产品所带来的侵害。这样,一个垄断竞争市场的形成必然需要一个严格的市场管理,要有一个严格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市场,以防不法厂商借制造假差异来垄断市场,从而危害消费者利益。
【知识链接】
纯粹竞争
在纯粹竞争中,大量的小卖主向同一市场供应同类产品,其中无一人能影响市场价格,而必须接受由所有卖主提供产品的总供给量和所有买主对产品的总需求量所决定的市场价格。
降价是唯一的出路吗——价格战
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随后京东商城宣布图书全场降价20%。16日,随后,当当网正式宣布斥资4000万元促销反击京东商城。促销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图书,还包括京东赖以起家的数码3C领域。在之后的六个交易日内,当当股价连跌六天累计下挫超30%,价格战从图书蔓延至整个3G领域。
随后,京东商城也对外宣布,将对图书、3C、日用百货等11大类的商品展开总金额8000万元的年底大促销,热销商品价格将保持行业最低价。
短短数日,由京东低价卖书挑起的这场口水战,已经全面升级成为两家之间的图书种类战、数码百货战、配送服务战等。这也意味着,京东与当当之间的“价格战”进入白热化的地步。
尽管专业人士认为双方的价格战是“形式大于内容”,但当当与京东之间市场竞争方式确实以价格战的方式拉开序幕的占价格战指的是商家之间以降低产品价格为竞争手段的活动。毋庸讳言,在我们周围,价格战已经成为商家之间竞争的法宝之一,所以消费者也就乐得坐享其成。打价格战,成为了很多企业占据市场的最佳选择。
在近几年的价格战中,无论是哪个行业,挑起价格战的企业都得到了不小的好处,有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确立或稳固了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有的知名度迅速提高,赢得了消费者倾心,这正是降价策略的魅力所在。
看来,降价竞争对有的企业是战略决策的需要,对有的企业则是市场环境下的无奈的行动。启动消费,抢夺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生产的产品难以售出则意味着危机,利润一时没了,来日还可以挣回,市场没了,则等于丢了江山,这才是生命攸关的大事。
随着价格逐渐逼近成本,企业无利润可赚时,其他的竞争形式,包括品牌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产品品种竞争以及技术竞争等就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体,企业的品牌、服务、质量、技术的提高同时就会促进整个行业的提高和进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价格战”既可以促进行业自身进步,也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许多人担心,价格竞争过度会导致“行业垮台”,但在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过因为价格竞争而导致“行业垮台”的先例。因为价格竞争的一种结果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提高效率是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也使企业竞争力提高。
面临市场的严峻挑战和各行业内部结构上的矛盾,价格战是时势所致,不可阻挡,它是国内市场转轨时期的必然,也是企业在市场转型期逐步适应市场,从幼弱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它所带来的利是长远的、根本的,带来的弊是暂时的、必要的。
【知识链接】
竞争均衡
以完全竞争为特征的市场或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由于完全竞争中单独的买者和卖者都没有力量(支配性地)影响市场,价格将趋向等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的水平。
在“红海”中寻找新的出路——蓝海战略
一位营销人士给一个功能性食品作了个营销方案,要把这个产品开发成功能饮料,原因是保健品的竞争太激烈,把它开发成饮料是基于蓝海的思想。开辟新途径,但意料之外的是保健品的红海是避开了,但是产品又进入了快速消费品的纷争,这就反映出了问题:如果蓝海与红海只相对于自身的话,根本就没有突出新意,你的蓝海可能早已是别人的红海,实际上无非是从一个红海跳到另一个红海,从一场战争进入到另一场战争。
经济学认为,现存的市场由两种海洋所组成:即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现在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所谓蓝海战略,就是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主要放在全力为买方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的市场空间,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红海”是竞争极端激烈的市场,但“蓝海”也不是一个没有竞争的领域,而是一个通过差异化手段得到的崭新市场领域,在这里,企业凭借其创新能力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高的利润。蓝海战略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性市场空间。
与已有的,通常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需求不同,蓝海战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需求,突破竞争。蓝海的目标是在当前的已知市场空间的红海竞争之外,构筑系统性、可操作的蓝海战略,并加以执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以明智和负责的方式拓展蓝海领域,同时实现机会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有人这样理解,我没涉及过的领域就是蓝海;我的产品进入过去没进入的渠道就是蓝海;我用的营销策略过去没用过就是蓝海,这是不正确的。
蓝海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全新的市场的企业战略。如今这个新的经济理念,正得到全球工商企业界的关注。那么什么才是蓝海战略呢?它提出了六项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主要包括:跨越他择产业看市场;跨越产业内不同的战略集团看市场;重新界定产业的买方群体;跨越互补性产品和服务看市场;跨越针对卖方的产业功能与情感导向。
(2)注重全局而非数字。
(3)超越现有需求。
(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
(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
(6)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当然,创造蓝海战略并非那么轻而易举。要创造一种趋势很难,要打造一个行业也很难。企业能否找到了产品或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变化是不可能凭空生成的,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失败经验的积累。对于企业而言,蓝海战略提供了崭新的理念,只不过在运用蓝海战略时,还是需要多一点谨慎为好。
【知识链接】
蓝海战略出处
最早是由W·钱·金(W. Chan Kim)和勒妮·莫博涅(Renée Mauborgne)于2005年2月在二人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蓝海战略认为,聚焦于红海等于接受了商战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胜,却否认了商业世界开创新市场的可能。运用蓝海战略,可以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
几个人说了算的市场——寡头垄断
1977年,英国人弗雷迪·雷克闯进航空运输市场,开办了一家名为“雷克”的航空公司。他实行低价策略,从伦敦飞往纽约的航班票价是135美元,远远低于当时的最低票价382美元。
毫无疑问,雷克公司一成立便生意不断。1978年,雷克荣获大英帝国爵士头衔。到1981年,“弗雷迪爵士”的年营业额达到5亿美元,其成长可谓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好景不长,雷克公司于1982年破产,从此消失。
出了什么事?原来包括泛美、环球、英航和其他公司在内的竞争对手们采取联合行动,一致大幅降低票价,甚至低于雷克。一旦雷克消失,他们的票价马上回升到原来的高水平。更严重的是,这些公司还达成协议,运用各自的影响力量阻止各大金融机构向雷克公司贷款,使其难以筹措借以抗争的资金,进一步加速雷克的破产。
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寡头市场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西方国家中不少行业都表现出寡头垄断的特点,例如,美国的汽车业、电气设备业、罐头行业等,都被几家企业所控制。
行成寡头市场的主要原因有: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政府的扶植和支持,等等。由此可见,寡头市场的成因和垄断市场是很相似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寡头市场是比较接近垄断市场的一种市场组织。
寡头行业可按不同方式分类。根据产品特征,可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还可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即合作的)和独立行动的(即不合作的)不同类型。
寡头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寡头的产量都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较大份额,从而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对其他竞争对手以至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每个寡头厂商在采取某项行动之前,必须首先推测或掌握自己这一行动对其他厂商的影响以及其他厂商可能做出的反应,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才能采取最有力的行动。所以每个寡头厂商的利润都要受到行业中所有厂商的决策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一般而言,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反应方式,就无法建立寡头厂商的模型。或者说,有多少关于竞争对手的反应方式的假定,就有多少寡头厂商的模型,就可以得到多少不同的结果。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没有一种寡头市场模型能对寡头市场的价格产量的决定做出一般的理论总结。
【知识链接】
寡头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