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34100000024

第24章 兔死狗烹(2)

天地鬼神难容!”韩信说:“有何证据?”“你家臣谢公著首告在此!”“谢公著诬告下臣,娘娘不可听信!”“你与陈书信尚在这里,你还有何话说!”韩信本想申辩,吕后岂容他多说,喝令武士将他推入钟室杀死。瞬息之间,百万大军的将领,马上就要身首异地。韩信自知绝无再生之理,仰天长叹:“我悔不听蒯彻之计,而今反被女人所诈,实在是天意!”韩信被擒,在长安宫钟室被立即处斩,夷其三族。后人议论萧何说:“当初萧何三荐韩信,月下追将,方得登坛拜将,何等敬重!当谢公著密报谋反时,也应该在吕后之前陈述:韩信开国元勋之功,留其子孙,方显得是个忠厚长者。反而设谋擒信,夷族之时,一言不发,缺仁义如此!”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诗:萧何胸中智略多,萧何三荐定山河。岂知勋业反成怨,成萧何败也萧何。至今尚有一句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话,其源就出于此。韩信就这样身死家灭,令后世之人有许多议论,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韩信的生死全在于萧何一人,萧何是他的“知己”,又是他的索命神;韩信的存亡又全在他曾乞食的漂母和吕后这两个“妇人”的一念之间。韩信死了,刘邦消灭陈归来,喜忧参半,忙问吕后韩信临死前说了些什么。他以为韩信会骂他忘恩负义之类。吕后说:“韩信说他只恨没有采纳蒯彻之计!”刘邦说:“蒯彻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之士。”于是令曹参逮捕蒯彻。不久,曹参亲解蒯彻来到长安,刘邦亲自审问:“是不是你唆使淮阴侯韩信谋反?”蒯彻说:“是,我全力劝他乘势独立,可是这小子不听我的话,忠心耿耿,乃至今天被杀头灭族。如果这小子不是如此愚忠迂腐,听从我的计策,皇上杀得了他吗?”刘邦大怒,喝令:“烹死他!”蒯彻大呼:“烹我实在太冤枉!”刘邦说:“你策动韩信谋反,罪恶超过了韩信,烹杀你,有什么冤可喊?”蒯彻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德贤才高,拥有天下,诸侯并起,英雄辈出,谁知天下归谁?盗跖的狗照样咬尧舜,难道是尧舜不贤不德吗?犬为其主,非主即吠,有何奇怪?那个时候,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皇上。如今天下虽然已经暂时平定,但是天下企图当皇帝,做王

侯的人还会少吗?只是力量不足而已,大王能烹完这些人吗?其他人不烹,只烹我一人,这怎么不冤呢?”刘邦一听,哈哈大笑:“你果真能言善辩,我赦你无罪!”韩信出身贫寒,寄食于人,受辱不怒,素怀大志。跟随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由于自己的出身和经历,虽有奇谋妙计,但是一直不得重用。项氏集团智囊范增十分器重韩信之才,屡次向项羽推荐,可是刚愎自用的项羽始终不肯重用韩信。后来经过张良、萧何、夏侯婴等人的鼎力推荐,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才被迫使用。韩信的军事才能因此得到了充分发挥。公元前206年,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闪电似的平定三秦大地,为刘邦打下了争夺天下的根据地。公元前205年,刘邦被项羽在荥阳杀得大败,韩信带兵阻击项羽,形成楚汉相峙局势。韩信采用声东击西之策,采用木桶渡河之法,大败魏王豹,占领魏地。公元前204年,韩信平定代地之后,以少数兵力,在井陉背水列阵,巧出奇兵,一朝之间破赵国20万大军,平定了赵国。公元前203年,韩信利用闪电战术,奔袭齐都临淄,赶走齐王田广。接着又采用诱敌深入,水淹敌军之计,斩杀楚国名将龙且,大败齐、楚联军,占领齐国大片土地。公元前202年,韩信率领50多万大军,设下十面埋伏之计,在垓下彻底战败项羽,为刘邦打下了天下。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善打硬仗,打奇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军事家。但是韩信性格桀骜不驯,自以为是,贪功恋爵,不惜用郦食其的生命作为代价,奔袭齐都,以求全功;占领齐地之后,挟重要赏,胁迫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撕毁鸿沟盟约与项羽大战败于固陵,韩信迟迟不出兵救援,直到刘邦被迫封他为齐王后,才出兵破楚。这一系列行为举止,难免引起刘邦的害怕,所以破楚之后,刘邦的第一要事就是削去他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韩信对于刘邦夺兵改封,心里自然明白,但是他尚能委曲求全。可是刘邦对他最不放心,寻机贬他为淮阴侯,带在自己身边,以免他生出其他野心。此刻的韩信不思退身自保,而是由怨到恨,企图孤注一掷,东山再起。但是他所依靠的陈不过是一个无能之辈,所以他的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情。更兼一个偶然机会,韩信家臣首告韩信谋反,他大意失荆州,被萧何和吕后密计擒杀。韩信的根本失误在于,从性格上看,过于自信:自信为刘邦立下不世之功,刘邦无论如何不会夺去他的齐王之位,所以他坚决不反刘邦,不听蒯彻、武涉的劝告;自信萧何会时时照料他,贸然进宫,结果被吕后所算。从谋略上看,他缺乏长远性和一贯性:如果他要久保刘邦宠爱,那么,他不应该利用郦食其作为代价,贪功去奔袭齐国;如果他要永远跟着刘邦干下去,更不应该胁迫求赏,封为齐王……由于前后不一致,没有长期打算,所以经常变来变去。谋略非常强调时机,时机往往是转瞬即逝。他被贬为淮阴侯,感到没有重用的可能之后才想到造反,并且依靠的却是陈那样的人,岂不是以卵击石吗?既然机会已经失去,如果他知足常乐,自然不会引来杀身之祸。说实在的,韩信本来不会造反,完全是刘邦逼出来的;刘邦本来不会杀韩信,完全是韩信自作自受。不过,韩信的谋反,历来受到人们的怀疑。韩信拥有三齐大地之时不反,兵权在手之日不反,当楚王的时候不反,而今竟去因为一个匹夫陈而反,大大令人怀疑!韩信的能力和眼光,难道看不出陈是何等人?所以韩信被诛,主谋是刘邦,刽子手是吕后,帮凶是萧何,完全是一桩冤案。刘邦诛韩信,不是韩信有罪,而是韩信对他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不过刘邦也不会没有证据就杀了韩信,于是吕后充当刽子手,萧何在旁边帮凶,韩信身首异处。事情办了,却不是自己办的,后人只会骂吕后残忍,萧何忘义,却不会把账算到刘邦头上。

韩信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的绝世军功和才华。吕后担心刘邦死后韩信篡位,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和萧何诱捕韩信,以谋反罪名杀之。其实萧何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据说萧何还留下了韩信的后代。现在当地人还传说,因为韩信功大,刘邦曾许下韩信“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刀不死”,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免死。因此,吕后等在杀死韩信时,就把他吊在钟室中,钟室四周用布遮上,再用竹片将他戳死。据史书记载,韩信死后,葬于今陕西灞桥区龙王村。199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墓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碑石,记为“汉淮阴侯韩公信墓”。萧何入狱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是刘邦的一位股肱大臣,忠心耿耿,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萧何,却经常受到刘邦的怀疑。对君主而言,似乎所有的人都要防范。沛、丰起义,萧何跟着刘邦出谋划策;进入关中,萧何不失时机地做了许多刘邦没有做到、甚至是没有想到的事情;退守汉中,萧何月下追韩信;平定三秦,萧何当上了刘邦的后勤部长,他稳定了后方,输送军粮、兵源……刘邦夺得天下后,萧何管理国家,计杀韩信……可是刘邦连对他最忠心的人都不放心。汉十年(公元前197年)七月,刘邦听说陈造反,御驾亲征。战事正在紧张进行,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诛杀韩信。刘邦听说韩信被诛,立即派使者拜萧何为相国,加封5000户,下令增加500人作为相国卫队,并令一个都尉率领。朝中文武皆来祝贺,庆祝萧何高升。萧何的一个食客叫做召平的人看出了刘邦的用心所在,忙去给萧何出主意。这位召平,是原秦国的东陵侯。秦国灭亡之后,沦落为一个平民百姓,生活无着,只得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召平很会种瓜,人们把他种的瓜誉之为“东陵瓜”。萧何听说他有贤才,授以掾属之职,大概是搞人事工作,实际上是一位幕僚。召平在一片赞歌声中,忙私见萧何。萧何问:“足下何事?”召平说:“丞相可知大祸将要临头?”“你怎么突然说起此事?”“丞相怎么不细细思量一下,皇上御驾亲征,顶风雨,冒严寒,时刻都有生命之危,而丞相镇守关中,可以说是过着清闲日子,无刀箭之险,无严寒之苦,而皇上还加封您为相国,增加您的卫队,加封您的食邑,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萧何来不及多想。召平说:“淮阴侯韩信新近在都中谋反,因此对您也产生了疑心。皇上赏赐卫队,名义上是对您的宠爱,而实际上是为了防范您。希望丞相推辞不受,赶快拿出自己的家产去充军费,这样或许可以转祸为福,取悦皇上。”萧何觉得召平的话很有道理,急忙上表辞封,拿出家产充当军费。刘邦果然大喜。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英布造反,刘邦不得不带病亲征。刘邦数次派使询问萧何,镇守关中准备做些什么。萧何上表回奏,声称就像刘邦平定陈时一样,安抚百姓,稳定关中,搞好后勤供给。

刘邦自从杀了韩信之后,接着又杀了彭越,而今又去征讨英布,心中是十分恐慌的。韩信、彭越、英布,号称汉初三大将,刘邦最怕他们造反,所以设计诬杀了韩信和彭越,这两人都是束手就擒,刘邦有惊无险。但是如今英布拥兵造反,他怎么不忧心忡忡?史书明文记载:连生病在家的张良也亲自赶到灞上送行,并且告诫刘邦千万小心,刘邦本来有病,想叫太子刘盈带兵征讨,但是吕后又哭又闹,声称刘盈绝对不是英布对手云云,吕氏此说虽然另有目的,但是客观上却是绝对正确的,这是为事实证明了的。刘邦紧握张良之手,恳请张良为太子少傅,协助叔孙通辅佐太子。刘邦又采纳张良建议,给太子刘盈配备了一支强大的卫队。刘邦的这些举动,又被萧何手下食客看出了其中奥妙。食客对萧何说:“相国知道吗?您已经离灭族不远了!”萧何本来忠心耿耿,忙说:“这又是为什么呢?”食客说:“您身为相国,名列功臣首位,皇上还能够加封您吗?”“不可能了,我已经贵极人臣了!”“相国自从入关以来,十几年来深得民心。这种情况随着皇上杀功臣而有增无减。关中之民尽皆归附相国。皇上这次带病亲征,对手是英布这样的劲敌,连留侯张良这样的人物都感到形势十分严峻,带病出来辅佐太子。皇上屡次派使询问相国,就是怕您深得民心,功高震主,一旦有甚异举,关中必然震动。臣下为相国计议良久,相国最好侵民自污,压价多购强购百姓土地,用这种方法失去民心,皇上心中才会感到后方安稳,才会消去疑心!”萧何越想越怕,万不得已,依计而行。刘邦听到萧何侵民,果然十分高兴。刘邦平定英布之后,还放心地回到故里,上演了一幕“高祖还乡”的喜剧,才悠然自得地驾返长安。刘邦在路上时,关中百姓挡路拦道告御状,纷纷控诉萧何强行压价和强占他们的土地。刘邦乐滋滋地回到宫中,萧何立即去拜谒。刘邦喜上眉梢,说:“如今相国这样替我镇抚关中百姓?”说着把百姓的状纸递给萧何说:“你给我自己去向百姓交代!”萧何叩头请罪,回到相府,立即召来百姓,愿卖的立即补足余钱,不愿卖的,如数退还土地。关中百姓三呼万岁,盛赞皇帝英明。刘邦听说此事,欣喜若狂。萧何本来不愿意如此行事,但是为了消除刘邦疑心,不得不吞下这杯苦酒,不得不自毁名声。刘邦当时是不是真的怀疑萧何,似乎难以定论。但是从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上看,刘邦忌恨萧何笼络民心,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为了收买民心,曾经下令关中百姓进入皇家猎场耕种。可能因为令虽下,百姓尚未开垦;也可能是后来又下令收回;因为史书没有明文记载,所以只好存疑。但是萧何受罚与此有关。萧何看到皇家猎场中有许多空地,为了安抚百姓,保证国家安宁,给刘邦上了一道表章说:“长安地区人多地少,皇上林苑中有许多空地,白白撂荒,实在可惜。叩请皇上开恩,准许百姓入苑耕种,一可多收粮食,养活百姓,二可收获禾秆,供给军队和禽畜草料。”刘邦看表,无名火起,不禁勃然大怒:“相国受人收买,要来耕种我的猎苑,罪不可赦!”刘邦“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史记》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下令将萧何依法逮捕,送交法庭审判。萧何被捕,关在牢中尚且“械系”,朝野震动,喊冤之声不绝。一个卫尉,姓王,趁在刘邦身边值勤的时候,走上前去问刘邦:“相国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如此年老之人,关在狱中还枷锁不离身?”

刘邦说:“我听说李斯为秦始皇丞相,有善事归于皇上,有错处归在自己头上。如今萧何身为相国,私受百姓贿赂,上书要耕种我的猎苑,企图因此取媚我的百姓,所以我依法将他治罪!”王卫尉说:“相国为民请命,请求开放猎苑让百姓耕种,这正是相国分内之事。皇上怎么还怀疑相国受人贿赂呢?皇上与项羽苦战多年,近年征伐陈、英布,相国长期镇守关中,只要他一动手脚,关中之地就不是皇上的了。相国不贪图天下,还会贪图百姓的针尖余铁吗?天下怎么会有如此之事?秦始皇文过饰非,因此很快亡国,这里难道没有李斯的过错?这有什么值得效仿?皇上怎么会这样小看相国?相国忠心,天下尽知!”刘邦听了,自觉心中有愧,思考一会儿,派使下诏将萧何释放。萧何年老,又被械系多日,身心备受伤害,但是身为臣下,既然开释出来,少不得还要入朝谢恩,萧何向来遵规守矩。刘邦见到萧何,怏怏地说:“相国去休息吧!相国为民请求耕种猎苑,我不答应,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暴君,而相国你才是贤相。我之所以械系相国,就是让天下百姓知道我的过错。相国先去休息吧!”经过这一番折腾,萧何只有更加死心塌地。而其他心怀叵测的大臣,见连萧何都免不了受到严惩,哪里还敢有非分之想!收拾诸王

同类推荐
  •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14岁入宫,历经12年的蹉跎,26岁却身处感业寺,只能青灯古佛。美人心中的那一计,让李治相思难忍,这才令武则天的人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二次进宫后,武则天自导自演了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忍的权力大角逐:昭仪,皇后,天后,临朝称制,改唐为周,天下升平……如此82载,谁堪比之?武则天何以从单亲女孩成长为三国皇后,以女儿之身君临天下,令无数粉黛、朝臣尽折腰?不妨看看她的心术操练和宫斗绝技。畅销书作家池墨将通过《武则天发迹史》一书为读者揭秘武则天的发迹之路。
  • 慈禧传

    慈禧传

    慈禧太后17岁入宫,27岁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废掉辅政八大臣,开始了她的“垂帘听政”时代。在之后的48年里,她三次垂帘听政,扶助同治、光绪两代幼帝成长,实际控制着晚清的朝政大权。本书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与整理,再现了慈禧的一生。
  • 王小波十年祭

    王小波十年祭

    这本书是在十年前的一本纪念集的基础上重新选编的,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原有的,也增加了一些当时没有赶上收入的文章,以及人们新写的文章。希望读者从这本书中了解王小波其人其书,希望他的生命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转眼之间,小波离世已经十年了。但他的文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仍旧如日中天。他传播的许多思想仍然是目前的中国所需要的。这十年也许是中国人物质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但却肯定不是我们精神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为纪念王小波辞世十周年,特辑此纪念文集,希望他的声明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
  •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临水照花人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临水照花人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张爱玲:相见欢,小团圆。萧红:没有温度的女书。林徽因:完美小姐进化论。宋美龄:权力之巅,爱之冠冕。陆小曼:孤意在眉,深情在睫。
  •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韩愈出身于世宦之家。父韩仲卿曾为武昌令,以美政和文章出名。生三子,长子韩会,官至起居舍人,以道德文学着称。韩愈为小,生三岁,父死,养于韩会之家。十岁,韩会因事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而去,不久兄死。又随嫂北归河阳韩氏别居。嫂郑氏对韩愈情若所生,辛勤培养,诲化谆谆,及嫂去世,韩愈服而加隆(唐代嫂叔服小功五月即可),以报嫂养育之恩。
热门推荐
  • 才情浸润成功女人

    才情浸润成功女人

    不言而喻,一个有魅力的女人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女性想让人感到悦目很容易,一个女人或天生丽质,有漂亮的外表;或后天修饰,靠着装打扮让自己变得悦目起来,但是一个女人真正让人感到赏心就绝非易事了。一位让人从心里欣赏赞叹的女人,她一定具有超出外貌的吸引力,这恰恰是心灵之美的魅力;是超出常人的品格的魅力;是女人的气质之魂。
  • 邻家哥哥超级暖

    邻家哥哥超级暖

    这是一篇越往后看越甜越宠越有爱的爽文。(原名《我爱你十年了》)那年他刚刚考上大学,军训回来。就是那一次的见面,改写了他们俩一生的爱情命运。那一年,他十八岁,她八岁。当小侄子当着她面叫他:“二叔。”时,他不高兴了,立刻纠正道:“叫哥哥。”什么鬼,我可还是大哥级人物呢。十年后,他终于等到她长大了,他在她面前放了一个“Y”饼干,对她说:“做我的女朋友,好吗?”他带她去游乐园约会,他让座给一个小女孩,她学着那个小女孩对他说:“谢谢叔叔。”他又不高兴了,可是,等了她十年,爱了她十年,宠了她十年,他又能怎样呢?他只能在结婚的时候,对她说:“我比你大10岁,我答应你,我会好好锻炼身体,即使老了,也可以尽我所能照顾你。”
  • 网游之战无不胜

    网游之战无不胜

    张聪是一名退伍特种兵,退伍后处处碰壁。就在绝望的时候,他遇见了一群美女职业玩家,并在一起开始了合租情缘,在极力推崇下,张聪也跟着工作室,进入了网络游戏《传承》过人的技术,让张聪在游戏中逐渐强大,和美女一起下副本,扫战场,一时间声名鹊起,风生水起。一个刺客玩家的彪悍人生,不需解释......-------------------------------------二组签约,放心收藏,保证完本........
  • 秣马梁山

    秣马梁山

    大学生穿越宋朝,成为梁山王伦之子——王浩。108位好汉注定齐聚梁山,为改变家破人亡的命运,王浩一面酿酒,结交汴京权贵,一面打造海船,开辟高丽、扶桑的贸易。又借宋金海上盟约之机,趁势恢复辽东与山东的航线。乱世中王浩步步为营,茁壮成长,一步步踏上争霸天下的道路。
  • 淡漠流年之初中

    淡漠流年之初中

    我的初中生活,发生了很多事,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我把它们写成小说,希望给大家展现一个真实的我。
  • 殇宫:宿命皇后

    殇宫:宿命皇后

    我夙愿终成,做了大顺皇朝第一尊贵的女人,回过头去,看着来时之路,心有余悸,不堪回首;举目前看,宫妃间的恩宠之争,皇子间的太子之争,并未因我坐镇中宫,掌权六宫而有所消减。那一刻,我终于明了:母仪天下,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
  • 儿时的故乡

    儿时的故乡

    现在的孩子大都比起我们那个年代一家几个孩子更显珍贵,谁家能放心孩子一个人去闯荡家范围外的地方?和我们这些已成父母或着快成为父母的人来说,他们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差异太大。现在的孩子大都接触不到我们孩童时的事物,经历,这里有必要记录一下。美好的事物或许正在消失殆尽,或许被电子产品,商场的游乐场所代替。但是童年的美好不应被遗忘。
  • 重生之修仙之后闯星河

    重生之修仙之后闯星河

    秦朗是个孤儿,天天在垃圾堆里靠捡垃圾为生,因为碰见女朋友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愤怒不已,在回家的路上出车祸意外死亡,可不曾想,他不但没死,还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修真界的一个落魄家族的少主身上,八百年后,他早已是渡劫期大能,修真界到处都是关于青鸾仙尊的神奇事迹,可不曾想他在渡天劫的时候,因为想起了地球上那一段尘封的记忆,而道心不稳,被天雷劈回了地球,这一世秦朗一路和红颜兄弟们过五关斩六将,从地球到银河系,再到龙之国,凤之国,令他没想到的是,最后的敌人居然是“他”!能不能前往神界就看这一次。
  • 魔法之天战

    魔法之天战

    神之子与神之女降落地界,为了寻找父母,他们到底能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呢?〔新人新书,创作不易〕
  • 咖啡萌园丁

    咖啡萌园丁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在暑假因作业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爱情,工作等让人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