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乐只因不能顿悟
有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扔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明白了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于是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说:“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背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重多了。”
人生路坎坷的时日居多,升学、工作、晋级、成家哪一个环节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大部分时间都在负重而行。领导同事的误会,工作上的摩擦,生活上的不如意都是令人难过的源泉,这时候就得有负重而行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不够宽容,不够豁达,不会变通,最终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负重而行当然是一种痛苦,但没有负重就不可能体会无重的轻松惬意,没有负重而行,也就无所谓责任,从而也就无所谓取得成就,当然也就体验不到上了坡后那种如释重负的快感了。没有负重的生命是不完整的生命,没有负过重的人生是不圆满的人生。
每个人都不知道未来怎样。但我们不应该想生活怎样,应该多想想怎样生活。维持那颗平常心,平淡的生活同样精彩。在平淡中品味出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生苦短,何必让自己在名利中折腾呢?攀比只会产生烦恼。开奔驰的固然威风潇洒;并肩漫步会另有一番幸福甜蜜。怎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家?不是豪华洋房,昂贵花苑,而是两个人共同建筑、共同守护的“城堡”!我们这座城堡,牵着手才能找到,幸福是因为互相依靠。“城堡”的大小不在于它的实际面积,而在于两人心里的感觉。感情这个地基打得越牢固,你就越会感到它的“宏伟”。
自卑扼杀了快乐的种子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短处,而是不能容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正是自卑这个绊脚锁,阻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自卑的人心情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与别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甚至内疚、自责、自罪;他们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因而感到疲劳,心灰意懒。
下面这些想法是自卑者的典型心理:
消极地看待问题,凡事总往坏处想:自卑者最难忘怀的便是失望和厄运。他们整天想着消极的事情,谈了又谈,算了又算,而且牢牢地记着,准备将来还要谈这些事情。
多疑,对别人和自己的信心都不足:“别干这件事。恐怕这件事对你来说太吃力了,会把你搞垮的。”“肯定我要迷路,再也找不到那个地方了。”
高兴不起来:如果你对于生活前景的看法是消极的,你就不可能快乐。对于情绪消极的自卑者来说,几乎根本没有过欢笑愉快的经历。他们把现时可能享受的欢乐也失去了,因为他们还在回味昨日不愉快的记忆,沉溺于今日唤起的痛苦之中。
老是想扫兴的事,一旦看到别人热情地去做某件事,会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把前途看得一片黯淡,连气都透不过来,于是把所有的气氛都破坏了。失败者不管要做什么事情,总是处处碰上他自己设下的牢笼,处处都应验了他们自己所说的话。
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尝试新事物。总是自责和自怨自艾:“什么事情出了毛病都是我被责备。”“我们家的问题就是谁也不为我考虑。”
希望得到帮助或机会,又觉得没有这样的好事:“在这个城市里,要碰见一个好人是不可能的。”
意志消沉:自卑者的意志是消沉的,他们心情沉重的原因之一是“背负情感包袱”。他们像负重的牲畜一样,把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老矛盾背在身上,天天翻来覆去地念叨那些烦恼事。
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自卑使他们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消极应付工作和学习,不思进取。因为自认是弱者,所以无意争取成功,只是被动服从并尽力逃避责任。
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点比别人的强处,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脸红耳赤,说不出话;有的人遇上重要的会面就口吃结巴;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自己因而厌恶他人。因此,若对自卑感处置不妥,无法解脱,将会使人消沉,甚至走上邪路,堕入犯罪的深渊,或走上自杀的道路。不良少年为了逃避自卑感会加入不良集团。
与此同时,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人,不仅自己的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最敏感的是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虚荣无法敲开快乐的大门
人有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买东西时,我们会根据广告和牌子来区分东西的好坏;会不由自主的模仿小资的生活模式;成年后实现童年或青少年时未完成的心愿,这些都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发生的。而我们本能的满足,不过饮食男女而已。
幸福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从一个穷人的角度来认识一下穷人。富人可以一掷千金,一餐饭花掉穷人一年的收入,富人可以此为荣,却不一定感到幸福,穷人能吃上一顿肉加馍外加一碗兰州牛肉面,就是感到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叔本华曾说过:“生命是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是痛苦,满足了便是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看来一个人的幸福,与他对生活的欲望大小及满足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穷人离幸福很近?穷人对生活的欲望小且单纯,非常容易得到满足,所以穷人离幸福很近;富人对生活抱有很多无法满足的奢望,所以富人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他离幸福很远。穷人的幸福差不多总是以温饱为前提的,一个穷人在风雪路上疾走,倘若能遇到一间暖屋烤火,他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幸福;一个穷人饥饿无比;倘若有一杯热茶和几块点心,就会让他喜出望外,他会认为这是一种幸福……
一场电影里有这样一幕:车站上有一对农民夫妇,男人忍住饥饿,却把唯一的一块红薯留给他的女人吃,当寒冷袭来的时候,他们靠在一起互相取暖,让一种最真挚的爱在彼此的肌体上传送。这就是他们的幸福吧。就像电影中“贫嘴张大民”一样,虽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超凡的品格,他生活的目标就能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的好日子,可能他根本想不到那些富人的生活情况,但是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穷人的幸福实实在在,很多穷人这样认为:“我的幸福就是在企业里有活干,多挣些钱,娶个好老婆,生个可爱的小孩。”简单而直白。
有一对来自贵州的贫穷夫妻,男人蹬人力三轮,女人在街上做零活,刮风下雨,他们都要出去。他路过她呆的那个地方时,总是下车,递给她一块烤红薯或者一个红苹果,两个人相视一笑,然后再去做活。
他们都离乡背井来到这里,和家里说外面的活好干、钱好挣,他们给家里写信,说这个城市真漂亮,而且他们还能去麦当劳吃上一顿——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去过。
当然,他们也理解不了这个城市里的人说的话,有一天他们看新闻,说一个单位的职工加班,吃了两天康师傅方便面,艰苦极了。他们就笑了,好几块钱一碗的牛肉面吃着,居然还说艰苦,他们舍不得吃方便面,只是吃一点挂面,放点香油和葱花调调味道,最奢侈的是买几个鸡架炖些汤喝。
来这个城市三年,他们没有吃过排骨,但他们写信给家里说,他们常常吃肉。
他们终于不再租房子,也有了一个小女儿,他们说,这幸福的日子还长着呢,于他们而言,所有的日子都是幸福,有的时候,穷人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看完这则故事,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快乐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住大的房子,高薪的工作,但你觉得快乐吗?你是否还常常抱怨还没有车子开,抱怨上班太忙,抱怨这个城市的空气不好,人有多势利,总之,你的抱怨总比快乐要多得多。
有一位国王终日闷闷不乐,为了解除他的心病,大臣们遍访名医。一位智者献计说:“只要找到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脱下来给国王穿上,国王就会高兴起来。”
于是,国王立刻下旨寻遍全国各地,找一个最快乐的人。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世界上快乐的人可真少。富人们衣食充足却无所事事,备感无聊;智者们思虑过多;美人们日日担忧年华老去。最后,他们终于在柴草堆上找到了一个快乐地唱着歌的年轻人,可是,当他们遵照国王的旨意决定脱去他的衬衫时,却发现他竟穷得连衬衫也没有。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情绪,它并不因为人们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增减,全部的奥秘只在内心,那就是快乐。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财富,它简单易得却又千金难求,任谁也无法将它夺走,那就是快乐。
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这是穷人教会我们的,他们穷吗?不,穷的只是物质,在精神世界里,他们一直是富翁。
自私就是心灵的自我毁灭
私心是万恶之因,也是万错之源。它使自我只求满足一己之私利,片面追求自我的名誉和地位,而置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于不顾;它使大团体为迎合小团体成员的狭隘名利之心,而置社会整体利益于脑后。
自私自利的人脑子里只是满装着自己,他们不会爱别人,更不懂得为别人而付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外在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因而,他们不愿奉献,因为这无异于从他们身上割肉。
从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朝拜,绝不返回。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圣者。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去朝圣,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之前,我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礼物!不过你们当中一个要先许愿,他的愿望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则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其中一个教徒心里想:“太好了,我已经想好我要许什么愿了,但我不能先讲,那样的话太吃亏了,应该让他先讲。”而另一个教徒也有怀有这样的想法:“我怎么可以先讲,让他获得两倍的礼物。”于是,两个教徒就开始假装客气地推让起来。“你先讲!”“你比我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人彼此推来让去。最后两人都不耐烦起来,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你干嘛呀?”“你先讲啊!”“为什么你不先讲而让我先讲?我才不先讲呢!”
到最后,其中一个气呼呼地大声嚷道:“喂,你真不识相、不知好歹,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打断你的狗腿,掐死你!”
另外一人见他的朋友居然和自己变脸,而且还恐吓自己,于是想,你无情来我无意,我没法子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他干脆把心一横,狠狠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瞎掉了,而与此同时,他的朋友双眼也立即瞎掉了!
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因为两人的自私而成了悲剧。自私者企图拥有整个世界,结果却输掉了一切本应属于他的东西,反而变得更加贫穷了。都是自私惹的祸!
因此,罗素说道:“我的快乐日益俱增,一部分是因为我终于成功地驱除了某些根本不可能的欲望。但更大的原因,还应归功于心灵中逐渐减少了对自我的关心。”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真正做到不惩罚自己的人又有多少?不生气真的好难啊。走在路上被人泼了水,也不知道是什么水。虽然他一个劲地道歉,你也明白人家不是故意的,可是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衣服,还是忍不住抱怨:真可恶,怎么这么倒霉?于是一整天都在想这件事,又后悔不已:早知道就早点出门,或晚点出门。总之,到头来还是在生自己的气。现在想一想,真是不值得,反正被泼了就泼了,再怎么抱怨、后悔都没用,衣服还是湿的。那么倒不如这样想,也许我穿这件衣服不好看呢,不是常说遇水则发吗?这样一来,快乐指数就上来了,回家换件衣服,重新开始新的一天。宽恕了他人,宽恕了这件事,不等于宽恕了自己吗?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已经无法挽回的事而破坏自己一天的情绪,浪费24小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