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小鸟单独栖息在沙漠中的一棵树上。这是小鸟唯一的栖身之所,它认为天底下没有比这儿更好的地方了。有一天,一阵骤起的沙漠风暴,刮倒了这棵树,可怜的鸟儿只能竭尽全力千辛万苦地飞到百里之外,另觅栖身之处。终于,它来到了一片巨大的森林之中,林中结满了累累果实。从此,这只小鸟在这巨大的森林之中快活地生活着。
树被风刮倒,小鸟失去了唯一的栖身之所,但小鸟不悲观,不是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寻找栖身之所,才有了后来的快乐生活。同一件事情,从这方面看是灾难,换一个角度看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儿。
大思想家老子曾说过,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它好的一面,必有它不好的一面。换个角度看人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勇气的象征,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技巧。
央视十频道有一段寓意深刻的公益广告,广告词是这样的:“高度开阔视野,角度转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世间事物,究竟是高还是矮,是长还是短,是宽还是窄,是明还是暗,是正还是反,是欢乐还是痛苦,从本质上说并不取决于我们的处境,而是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心境,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哪个站位来看问题、对待事、对待人。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局。有一个寓言故事的背后,衍生出了一个奇妙的心态变化。这个寓言故事是:
雨后,一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蜘蛛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蜘蛛,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我不就是个蜘蛛吗?自己忙忙碌碌一无所得。”从此,他更加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蜘蛛,他说:“这蜘蛛真笨,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着爬上去呢?以后,我不能像它这样愚笨。”从此,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蜘蛛,立刻被蜘蛛屡战屡败的精神所感动。从此,他变得更加坚强。
同是看蜘蛛爬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角度看,却有不同的感触、不同的结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看风景,风景便会有不一样的风采,而换个角度看人生,那更会有不同的景致。
假如用减法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则处处充满悲观,充满危机,充满压力:20岁的人,失去了童年;30岁的人,失去了浪漫;40岁的人,失去了青春;50岁的人,失去了理想;60岁的人,失去了健康;70岁的人,失去了盼头……
换个角度,用加法思考人生,则处处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充满快乐:20岁的人,拥有了青春;30岁的人,拥有了才干;40岁的人,拥有了成熟;50岁的人,拥有了经验;60岁的人,拥有了轻松;70岁的人,拥有了彻悟……
所以说,开心过也是一天,烦恼过也是一天,何必抱怨呢?很多人之所以生活得不开心,都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他们看问题只是从一个角度,一旦认定自己倒霉了,就会一蹶不振,垂头丧气。殊不知,换一个角度看人生,你会发现其实事情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
所以,人要能跳出来看自己,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来关照自己、认识自己,不必苛求自己,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展望好的生活。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就会认识到生活的苦、累或开心、舒坦,这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感受。
人生,是一个多面体,有许多事换个角度看它,“风景”就不一样,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舞蹈《千手观音》的领舞者邰丽华曾这样说:“我感觉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一个特点。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无法选择的。但是,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然后带着快乐而感恩的心态面对人生的不圆满。”
威廉·詹姆斯是美国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曾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心态而改变自己的生命。”事实确实如此,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你的人生,生活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
你抱怨,生活就会暗淡,你积极向上,生活就会给你许多快乐,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那么,何不停止抱怨,让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情呢!
每一次忍让,都是一种造就
一直感动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
有一对人人羡慕的恩爱夫妻,一起走过了五十个春秋,彼此感情依旧。五十年的时光竟不能让他们的爱情有一丝的褪色。有人问:五十年的相随岁月,如何走过来?她答一个字:忍。问他,他答一个字:让。
这样地不可思议,如此忍让度过一生,人生还有什么乐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再说,忍字头上一把刀,难呀!她慢慢地说,一点都不难嘛,凡事多为他想想,不就没怨气发了?问他如何让,他说,很简单呀,她喜欢的事,就让她去做,总得给她一片自己的天空。
忍让是通向幸福的钥匙,忍让更是一段悠扬的行板,一曲优美的赞歌。
关于忍让,有许多历史典故和名人名言为后人所铭记和推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都是对忍让境界的诠释。
这一切都表明:忍让是一种智慧,忍让是一种修养,忍让是一种风度,忍让是一种美德。
佛说:凡事都需要一个“忍”字,忍他人之不能忍,方为人上人。
人生在世,百忍为上。居家要忍,谋生要忍,做官要忍。忍,实在是一种高深的处世之道。小忍可以避免争端,大忍可以大事化小,让自己事事通达,并且可以修身养性。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它擦掉了,这就是抵挡那人怒气的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娄师德兄弟的这番谈论,有打比方、开玩笑的成分,其中心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让,不要去和对方“针尖对麦芒”。不然,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咒骂、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或一句话说得不当。在地铁里为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一许多本就是小事一桩而发生的。
在此,我们且听听两位高僧的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此言真乃妙也!忍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包容一切的气概;忍是一种美德,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忍常人不能忍之忍;忍是一种策略,为了成就大事,在小事上忍耐,能屈能伸,才是有远见、有智慧和有耐性。“忍”是心上一把刀,能忍则消灾避祸,能忍则心平气和,能忍则立于不败之地,能忍则转危为安,能忍则逢凶化吉。
可以说,人生中的每一次忍让,都是一种造就。古今中外,小忍而成大事的例子不胜枚举。
康熙是清世祖的第三子,他8岁登基,但大权却落入鳌拜之手。鳌拜专权擅政,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放在眼里。康熙强忍怒火,暗下决心,等待时机。他平时装着贪于玩耍,不问朝政,掩人耳目学习摔跤,实则亲兵习武。鳌拜称病不上朝,康熙亲自登门慰问,表示诚意,目的是稳住对手,同时察看真情,探听虚实。
经过数年的准备,康熙觉得扳倒鳌拜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把鳌拜诱进宫中,将鳌拜及其爪牙一网打尽。此时康熙才16岁。
康熙的胜利是因为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忍让,而忍让磨砺了他的意志,增长了他的智慧,使他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政治家。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社会上,每天都和各种人打交道,适度的忍让对我们保持愉快心情大有好处。每一次忍让,都是一种造就,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心态。
淡定的人生从不抱怨
从抱怨到赞美的华丽转身
很多时候,抱怨别人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有时候还会得罪人,更显示了自己的狭小气量。那么,何不试着去赞美别人呢?
你懂得去称赞别人,说明你是一个谦虚的人,是一个胸襟宽厚的人,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喜欢被颂扬,因为那是对自己的肯定;学会称赞别人,会让你拥有很多的朋友。别人会感到你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是一个谦虚的人。学会称赞别人,得到益处的最后还是你自己。你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别人也心甘情愿地来靠近你帮助你,给你出主意,想对策。这些人在你的成功道路上一定是会助你一臂之力的人。学会称赞别人,会让你逐渐地成为一个宽容的人,开朗的人,你会越来越心甘情愿去帮助他人,也会使你变得越来越随和,会使你慢慢地变为一个个性完善的人。学会称赞别人,会使紧张的关系很快融洽起来,或许刚才还是你的对手或者是反对者,但是在这一时间,他就会对你另眼相看。
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为了面包而活着,更需要精神食粮。你是否记得在得到老师或者是领导当众的一次小小的赞美之后的美妙感觉,那种开心,那种美妙的感觉是能够延续好长时间的。
多为别人说一些赞美的话,你就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喜欢。停止抱怨,开始赞美,一次华丽的转身,人生迥然不同!
谦卑是人生的大智慧
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往往很容易受到人们的尊重,很容易被别人接纳,得到珍贵的友情。一个谦卑的人,他不会极尽地表现自己的优越感,只有不谦卑的人才滑稽地以为自己可以对别人飞扬跋扈。殊不知,当你抛弃了谦卑而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的时候,你其实是在显示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父亲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
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当然还是找不到。他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地回答:“对不起,我找不到!”
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人总有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因此,没有必要时时刻刻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那样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一个自满的人就像一个装满东西的瓶子,是很难再装进别的东西的。一个人只有在谦卑的时候,才能听进别人的话,才能让自己有所进步。
周公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为了尊敬贤能,吃饭时如有客人来访,也要放下手中的筷子,吐出嘴里的饭,恭敬地款待他们。
孔子是圣人,还不厌其烦地向人请教。即使是小孩子,只要他说的对,孔子都认真地听取。孔子的学生告诉他说:“老师,有人笑话你那么大的学问,还什么都要问。”孔子不以为然,说道:“不懂就问,这难道不应该吗?”只要你怀着一颗谦卑的心,肯低头向他人学习,处处都能学到智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自以为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恃才傲物、好为人师,喜欢指出别人的错误,无所顾忌的表现自己。也喜欢在言语上指正别人的缺点,例如交友方式、衣服发型、理财的方法等。
这种人有的是出于纯粹的无意识,对旁人的错误无法袖手旁观;有的则是自以为是,认为别人的观念有问题,只有他的观念才是对的,喜欢出风头。但不管基于什么心态,也不管他的意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这样都犯了为人处世的一个禁忌一好为人师、不够低调、不够谦卑。
一家杂志社做了一项题为“最受欢迎的人和最不受欢迎的人”的社会调查,结果列“最受欢迎的人”之首的是富有才干而为人谦虚的人;列“最不受欢迎的人”之首的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好夸夸其谈的人。这项调查充分显示出谦卑对一个人多么重要。尤其是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如果不懂得谦虚,没有人会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你;如果刚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自己是行家里手,自以为是,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成功的顶端,你永远也进入不了成功人士的行列。
“越饱满的谷穗,头垂得越低”,这是真正懂得了低调处世的意义后表现出来的谦卑的态度。你越谦卑,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赞赏,你越谦卑,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谦卑,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智慧。
审视自己,在反省中完善自我
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应该努力地去塑造和追求完美。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整天抱怨别人、抱怨环境。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不会将过错和失败推诿给别人,不会将怨气都撒到别人身上,他们会常常反省,在反省中完善自己。
鲁国公问颜回:“我听到你的老师孔子说,同样的错误你绝不犯第二回。这是真的吗?”
颜回说:“这是我一生都在努力做到的。”
鲁国公又问:“这是很难的事情啊。你是怎样做到的呢?”
颜回说:“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我经常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做对的要坚持下去,做错的要引以为鉴。这样坚持久了,就能够做到无贰过。”
鲁国公赞叹地说:“经常反思,从无贰过,这可以说是圣人了。”
从来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从来不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的人也是不多见的。我们暂且不论人是不是犯过曾犯过的错误,颜回这种经常反思的精神却是十分可贵的。
一个人应时时反省,检讨自己,惕厉自己。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都隐藏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弱点,这种内在的弱点常常使我们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譬如,生活漫无目标,整日无所事事,只会嫉妒别人的能力、自怨自艾为什么好运永远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嗜酒如命、饮食不知节制、消费成癖、纵情声色……如果我们不对这些缺点反省,结果就会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