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到敌对一方那里刺探机密情报,并进行颠覆、暗杀、绑架、爆炸、心战、破坏等隐蔽行为。间谍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奸细”,是世界上很古老的职业。他们各为其主,对被损害的一方来说,他们罪大恶极;但对于获利的一方来说,他们功勋卓著。当历史进入了冷战时期,世界政治舞台上钩心斗角更趋激烈。各国间谍在一场场明争暗斗中各展其能,创造了一段段传奇。
风流女间谍玛塔·哈莉
玛塔·哈莉,这个来自修道院的女子,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利用美色引诱法国的军政要人,从而套取情报,再把情报出卖给德国,致使数十万法国士兵白白送了性命。当然,她最终也难逃一死。
玛塔·哈莉是20世纪最有名的间谍之一。这位来自修道院的姑娘在经历了和东印度公司一位官员的灾难性婚姻后,来到巴黎改头换面,以跳舞为生。她给自己起了新名字玛塔·哈莉,这个名字在爪哇语中的意思是“黎明的眼睛”。她穿着异域舞蹈家的华丽服饰,自称是东方皇室成员的后代。她很快成了明星,专为上流社会表演色情舞蹈。
玛塔·哈莉生活奢华,但收入有限,无法支撑太久。一战爆发后,为了增加收入,玛塔·哈莉转而从事间谍活动。她利用美色引诱法国的军政要人,从他们那里骗取军事机密,再主动把情报传递给德国的情报机构。德国人向她支付了相当于200万美元的报酬。
传奇就这样诞生了。
她楚楚动人,让整个巴黎为之动容。1916年的法国,如果你能轰动巴黎,那么你就无所不能。从任何角度来看,她的工作都非常出色。她拥有一批身居要职的法国情人,并且不停地更换。
作为一名德国密探,她的任务就是利用美色,从法国官员那里套取军事情报。但是她和各国官员的频频联系引起了他人的怀疑。她很快就被捕了。
她被捕的消息传了出来。许多人觉得,玛塔·哈莉只是喜欢和男人调情,喜欢冒险,但根本不会是真正的间谍;也有人猜测,玛塔·哈莉试图充当双重间谍。总之,1917年截获的秘密情报终于让法国人相信玛塔·哈莉就是间谍。玛塔·哈莉因涉嫌叛国罪受到了审判。她否认自己有罪,在法庭上她辩解道:“我是妓女,没错;但我不是叛徒,永远不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法国军方将玛塔·哈莉定为超级间谍。那是一场世纪审判,在法国乃是世界都广为关注。
1917年,玛塔·哈莉被处决。直到临刑前,她依然楚楚动人。她拒绝遮住眼睛,也不让行刑者把她绑在木桩上。就在被枪决前,她还向12人的行刑队送去了飞吻。
她的贪婪和天真是她丧命的根本原因。她从弱智的法国军政要人那里得到的情报让数十万法国士兵白白送了性命,而她最终也难逃一死。
罗森伯格夫妇的间谍之家
在美国和平时期,一对夫妇的被捕,在美国引起广泛争议。他们是美国和平时期被送上电椅的仅有的两个美国人。
20世纪40年代,大卫·格林·格拉斯,也就是代号“卡里伯尔”的人,是驻扎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的一名军官。格林·格拉斯很容易搞到原子实验室和原子研究项目的相关机密。在他姐姐埃塞尔·罗森伯格的劝说下,大卫开始窃取情报。
埃塞尔·罗森伯格和朱丽叶斯·罗森伯格是一对和蔼可亲的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他们借生日聚会和野餐的机会,把机密泄露给了苏联人。罗森伯格夫妇不仅搞到了航空技术、电子技术和引爆技术的情报,并且从曼哈顿工程中为苏联提供了引爆透镜技术的情报。
罗森伯格夫妇于1951年夏天被捕,并被控犯有间谍罪。这一消息立刻在全国引发了一场争论。许多人支持这对夫妇,他们聚集在美国五角大楼前游行抗议。
关于罗森伯格夫妇被捕的争论主要源于两个因素。第一,他们是在为美国的盟国从事间谍活动(苏联在二战时期是美国的盟友)。第二,他们的被捕是因为“维诺纳”计划,而这个计划是美国窃取苏联情报的秘密行动。但“维诺纳”计划必须保密,美国不希望苏联人和公众知道他们正在窃取苏联的情报。因此,许多人都觉得罗森伯格夫妇是无辜的。
尽管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但是这对夫妇仍然拒绝合作。他们始终保持沉默,否认自己是间谍集团的成员。他们也不承认是在为苏联工作,拒不供出同伙。1951年3月,对他们的审判开始了。不到一个月,审判结果出来了:他们被判有罪。判决结果震动了全世界。罗森伯格夫妇终于在判决之后被送上了电椅。他们是在和平时期仅有的两个因间谍罪被处死的美国人。
1995年,“维诺纳”计划公开之后,人们才彻底了解了罗森伯格夫妇所从事的间谍活动。
剑桥间谍王子菲尔比
冷战时期,间谍在千变万化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间谍是叛国者还是英雄,取决于他们是在窥探你的秘密还是在为你服务。
哈洛德·金·菲尔比是苏联最成功的谍报人员。作为一名克格勃间谍,他在英国的情报中心潜伏了30年。
20世纪30年代初,当英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时,菲尔比进入剑桥大学读书。作为一个英国老兵的儿子和英国上流社会的一员,金·菲尔比背弃了右翼的政治立场。在剑桥大学,一名高级学者受苏联人的委托,招募有前途的年轻人,他选中了菲尔比。年轻的菲尔比当时面临两种政治选择,一边是法西斯主义,一边是共产主义。最终,菲尔比选择了共产主义。二战爆发后,菲尔比父亲的一位朋友帮他在英国军情六处(英国对外情报局)找到了工作。这个年轻的苏联间谍表现非常出色。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完美的绅士。他装作高傲自大的右翼英国贵族,工作相当得力。甚至可以说,如果他能继续隐瞒他的身份,他肯定能成为军情六处的领导人。
然而,菲尔比对英国社会极度不屑。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二战结束后,菲尔比被派往华盛顿担任英美两国情报机构的联络人。华盛顿是苏联间谍最理想的工作地点。从此,他看到的每张纸,听见的每段谈话,参加的每次会议,只要他认为对当时的苏联有用,他就告诉克格勃。北约和西方国家针对苏联的许多重要情报就这样经由菲尔比传到了克格勃。
1951年,菲尔比开始受到怀疑。当时,他的两个剑桥时代的同事叛逃到苏联,英国人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们立即审查了菲尔比,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和此事有关。在他雄辩的口才下,军情六处不得不打消念头,还是让他留了下来。直到菲尔比10年后投奔莫斯科,他的间谍身份才真正暴露。
10年后的1962年,一个苏联叛逃者揭发了菲尔比。在英国对他采取行动前,克格勃设法把他偷偷送上了一艘苏联船只。菲尔比和他的同事们后来被称为“剑桥间谍网”。
哈洛德·金·菲尔比于1988年去世,他被授予克格勃上校军衔。他的存在让英国政府和军方丢尽了脸面。
艾姆斯潜藏中情局10年
变革的时代创造了变化的“忠诚”。冷战的结束为“背叛”一词带来了新的注解。浪漫间谍小说中的故事变成了现实,背叛又变成了鲜活的故事。
阿尔德里奇·艾姆斯之所以泄露美国国家机密,理由非常简单:为了金钱。用情报界的行话来说,他是一只“鼹鼠”。“鼹鼠”就是渗透进一个组织内部,并把该组织的有关情报透露给另一个组织的人。
刚刚进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时候,阿尔德里奇·艾姆斯是最忠诚的官员。他在一个敏感部门工作,被捕前曾是中央情报局反情报处总管。他曾经被派到苏联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他知道中央情报局在苏联的情报人员,也知道帮助过他们的人和为他们提供情报的人。
1981年,艾姆斯被派驻到墨西哥城。情感和金钱把他变成了中央情报局历史上最危险的间谍。他碰到了一个让他着迷的女人罗萨里奥,并深陷爱河,所以他必须绞尽脑汁去弄钱。因为这个女人很实际,总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唯一能拥有她的方法就是钱,他知道这一点。
后来,艾姆斯把罗萨里奥带回美国和他结婚,并找机会把中央情报局最有价值的秘密情报卖给了苏联。他投进了苏联人的怀抱,交出了美国间谍的名单。
克格勃付给他大笔酬金,艾姆斯和罗萨里奥买了一幢新房子和一辆高级轿车。被出卖的美国间谍却遭了殃。他交出的名单上有20个人的名字,据后来调查,有10个人被处决了。并且,因为他的泄密,中央情报局采用的许多情报技术也被迫放弃了。
几年来,艾姆斯一直用软盘向苏联人传递情报。他把软盘藏在华盛顿郊外的一个地方,然后在华盛顿市郊的一个垃圾箱上用粉笔做标记,通知对方。为中央情报局工作的同时,艾姆斯每隔几个月就要和苏联人会面。他一直很小心,在接头的当天或第二天,他就把克格勃给他的钱存起来。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中央情报局根本不知道美国在莫斯科的谍报机构出了什么事。
但最后,艾姆斯的粗心让他露出了马脚。1994年2月,有人从他的废纸篓中发现了一些可疑便笺。2月2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艾姆斯,很快就对他进行了审判。他被判有罪并处以终身监禁。美国中央情报局整整10年的死亡和欺骗终于结束了。
在这个充斥着肮脏手段和双重交易的间谍世界里,根本就没有良心可言。间谍们通常只忠于金钱。克里姆林宫对这个双重间谍非常赏识,一共给了他250万美元的报酬。
这桩间谍案使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声誉受到了很大影响。新闻媒体纷纷指责说,这么一只危险的“鼹鼠”居然能稳坐高位10年之久而不被发觉,可见中央情报局内部有多少漏洞。当艾姆斯用50万美元现钞购买房子时,他的同事居然没有起疑。他完全可以带着大笔的钱财逃掉,但他似乎很享受在中央情报局的工作,直到东窗事发。这在记者们的眼里,可真是一件颇具有讽刺意味的特大新闻。
猎鹰和雪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人亲眼目睹了年轻一代的反叛、越战的爆发和尼克松总统的辞职。那时候在美国普遍存在着一种情绪,就是不相信政府,怀疑政客所说的一切。
克里斯托弗·博斯和道尔顿·李刚过20岁就成了间谍,两人的生活从此彻底改变了。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后来他们又一起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在18个月内,他们成了全美国通缉的要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轰动一时,他们的经历在1984年被拍成了影片《猎鹰和雪人》。
在两个人当中,博斯更聪明一些,他是个成绩不错的好学生,生活还算正常。而李正好相反,他高中就开始吸毒了,基本上是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因为李吸毒成瘾,所以他的绰号叫“雪人”;而博斯喜欢猎鹰,大家就叫他“猎鹰”。1973年,博斯进入了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服务的TRW公司。“雪人”和“猎鹰”把间谍活动变成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游戏。
博斯和李从博斯工作的TRW公司的保险柜里窃取绝密情报,这些情报都和中央情报局的秘密行动有关。当时TRW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侦察卫星,用来对苏联进行监视。博斯用一个微型照相机把数百份绝密文件拍了下来,然后把微型胶卷或底片交给李,李再把它们交给墨西哥城的苏联人。
博斯通过拍照窃取了大量情报,再交给李。他们各自都有背叛祖国的原因。李的动机很简单,他要赚钱满足自己的毒瘾。博斯的动机却是多重的,比较复杂。他部分是为了钱,理想的破灭、对政府的不满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李的毒瘾越来越大,他也变得越来越大意。有一次,他去墨西哥城,没能进入苏联大使馆。他在门口徘徊了一会儿,然后把胶卷从门上方扔了进去。两名墨西哥警察正好在使馆外巡逻,他们发现李形迹可疑,就把他逮捕了。李的被捕让官方注意到了博斯。严厉的审讯和那些照片,揭示了“猎鹰”和“雪人”向苏联出卖秘密情报的活动。1977年,博斯和李出庭受审。“他们把中央情报局绝密的卫星计划泄露给了苏联人。”当时的报纸对这件事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公众普遍对这一丑闻产生的背景提出了质疑。质疑政府、质疑社会风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博斯和李终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有罪。博斯被判40年徒刑;李被判终身监禁。1980年,博斯越狱逃跑,1年半之后,他再次被捕。1990年,李获得假释。
德莱弗斯事件
1894年,一名“间谍”被流放到魔鬼岛上。在接下去的12年里,法国社会因此陷入一片骚乱。被流放者阿尔弗雷德·德莱弗斯,作为一个犹太人,被当局选作替罪羊,成了政治争斗的牺牲品。事实上,阿尔弗雷德·德莱弗斯与间谍活动毫不相干。
1894年9月,法国情报部门在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的废纸中发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这封信是寄给德国武官施瓦茨·考本的,信的内容是有关法国在德国边境驻扎部队的情况和一些军事机密。
这封信很快被转交到法国陆军总参谋部情报局反间谍处处长桑德尔上校的手里。桑德尔上校一向对陆军总参谋部见习军官德莱弗斯上尉有成见。早在德莱弗斯刚进总参谋部时,他就曾正式表示抗议,认为让一个犹太人进入总参谋部,无疑是会危害国家的安全。桑德尔上校武断地认为德莱弗斯就是泄密之人。
很快,德莱弗斯就被以间谍罪和叛国罪逮捕。
在开庭审判以前,军方请了几名笔迹专家鉴定笔迹,最后专家们认为这不像是德莱弗斯的笔迹,因此证据不足。可是,逮捕决定是陆军部长亲自做出的,致使军方骑虎难下。军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只好将错就错。
审判于同年12月19日开始,检察机关的唯一证据就是德莱弗斯上尉的笔迹和被透露的军事文件上的笔迹“有些相似”。在审判开始前,军方的高级领导人不停地向报界透露各种不实之词。一些平时很可信的报纸也大量编造谎言,在读者中败坏了德莱弗斯的名声。因此,巴黎报界对德莱弗斯的诬告已经铺天盖地。审判就在报界这样强大压力下开始了。
在审判第一天,德莱弗斯就充分地证明了该文件与他无关。此时,总参谋部反间谍处的亨利少校已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给德莱弗斯定罪。他在秘密审判中以军官的荣誉发誓说,“有一位无可指摘的人物说德莱弗斯是叛徒!”并拒绝透露该人的姓名。同时法国军方为了给这个犹太军官定罪,也为德莱弗斯编造了一份秘密档案。在档案中,他们捏造德莱弗斯的履历,篡改一些电文,然后提交给法庭。于是,1894年12月,在人们“杀死这个犹太人”的高呼声中,法国军事法庭宣布德莱弗斯因泄漏军事机密给敌国而犯有叛国罪,开除其军籍并终身流放魔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