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上次上体育课时,你不是说自己是摔跤高手吗?当时我不信,现在相信了,真的是高手啊!佩服,佩服!”孙明怪声怪调地说。可转身没走多远,脚底一滑,他自己也跌倒了。 幸灾乐祸、挖苦他人都是伤害对方自尊心的行为。要知道,嘲笑他人者,终被别人嘲笑;幸灾乐祸者,灾难也同样会降临在他身上。因此,在别人遭遇困境时,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幸灾乐祸与挖苦。
但是,部分孩子缺乏同情心、爱心,因此在和别人交流时,他们总喜欢用一些犀利的话语去刺激对方,甚至故意去揭对方的“伤疤”,揭对方的短处。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嫉妒心。部分孩子嫉妒心理较强,见别人哪方面比自己强,便不高兴,便找机会用语言去“攻击”对方。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的品德方面,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怨、恼、恨化为过激的语言,去“攻击”他人。
第二,缺乏爱心。没有爱心的孩子常以别人的痛苦来作为自己获取快乐的源泉。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晓之以理,要让孩子知道心地善良、有爱心的重要性。科学研究证明,有爱心、心地善良的孩子都愿意从事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这些孩子更容易获得成人和同伴的喜爱,长大后更能和谐地与人相处。
第三,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或身边的伙伴喜欢幸灾乐祸,挖苦、打击别人,孩子接受到这些不良信息后,就会不自觉地模仿。
了解这些原因后,父母就可以“对症下药”,用合适的方式去教育和引导孩子,相信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在与人沟通时,就会努力去克服这些坏习惯。发现孩子出口伤人、幸灾乐祸时,不要打骂孩子,而应该耐心地说服教育。尽量为孩子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交流或与外人交流时,要注意讲话方式,要注意礼貌。这样就会减少孩子受不良因素干扰的机会。注意提高孩子的语言修养,让孩子明白与人交流时,只有“语言美”,才会受人欢迎,才会赢得人心。
不要没完没了地向来访的客人提问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鼓励孩子提问题,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和锻炼思维,从而促进孩子的认知能力。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家里来了客人时,就不能让孩子没完没了地提问,否则,对方会认为不礼貌或因回答不出孩子的问题而觉得尴尬。
小敏8岁,是明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小敏的爸爸是一位大型企业的老总,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有部下来谈工作。因为是到领导家里,这些部下出于礼貌,进了小敏家时,总要和小敏说几句话。每当这时,小敏也非常高兴,因为爸爸工作忙,很少顾及自己,而家里的爷爷、奶奶对他管教极严,只要小敏的问话稍微“出格”或是老人们回答不出来,他们就苛责小敏。因此,家里只要来了客人,小敏就会逮住问个没完没了。
一次,公司的张叔叔来家里找小敏的父亲谈工作,刚一进门,小敏就拉住他问道:“叔叔,我们家的小金鱼死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哦,是不是小敏给金鱼喂食时喂多了,金鱼吃多了会撑死的。”
“那金鱼为什么会撑死呢?”
“因为金鱼的胃容量太小,它又不会控制自己,只要发现有吃的,就会拼命吃!”
“那人吃多了会不会撑死呢?”
“人一般都有自控力,吃饱后就不会再吃的,所以不会像金鱼那样被撑死。”
“那我爸爸为什么没有自控力呢?他昨天回家说胃疼,我妈问他原因,他说有人请客吃多了。叔叔,您说我爸爸以后会不会像金鱼一样吃多了就会撑死了呢?”
“这…一这个……”张叔叔听了小敏的提问,出了一身的汗,他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小敏的提问,只好含含糊糊地“嗯”了几声,便转身走了。
星期天,王瑞的邻居来他们家串门。王瑞好奇地问他:“叔叔,我每天都见你骑自行车上班,你为什么不买像我爸爸开的那种车呢?”
“哦,叔叔家现在还没计划买车。”
“为什么没有计划呢?”
“因为叔叔刚买了房子,钱都花光了。”
“你为什么不去银行取呢?我们家的钱快用完了时,我爸就是去银行取的。”
“叔叔没有先在银行存款,就不能去取款。”
“那你为什么不存钱呢?”
“这……”王瑞的邻居坐不住了,他逃也似的离开了王瑞家。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会不停地问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好奇心和他对所接触的事情感兴趣。不过,如果孩子没完没了地问一些让大人没法回答而且很尴尬的问题,父母就应该出面制止,应转移孩子的话题,并向对方表示歉意。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父母不能当着客人的面,因孩子提了不合时宜的问题而责备孩子,这样会令客人更难堪。正确的做法是:在客人走后,父母再耐心地教育孩子,并告诉孩子下次提问时,不要没完没了。特别是对方回答不出来时,不要一味猛催,要学会转移话题,要注意提问的范围。当然,与此同时父母也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之所以要求他提问题时要有分寸,并不是不允许他提问,而是一如既往地鼓励他多提问,只要提出的问题在礼貌的范围之内,并且不是没完没了的,都是允许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应该让孩子先明白为什么不能没完没了地向客人提问,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是不礼貌的行为,因而会在和客人交流时加以注意。教孩子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比如来访的客人很喜欢弹钢琴,而孩子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孩子在和来访的客人交流时,就能找到更多的话题,从而减少提问的机会。给孩子制定一些“规矩”。事先就给孩子制定一些待人接物必须做到的和不能做的“规矩”。比如不能抢客人的话、不能打断客人的话,除特殊情况外,不能连续向客人提问等。
做个好听众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已是连续第三次获得“最佳人气奖”了。山羊记者决定采访它。
“请问,你与别人交谈时有什么技巧吗?”
“没有,我只是告诫自己,一定要多听少说。”
“你是怎样征服人心的?”
“多听少说。”
“你是怎样获得那么多朋友的?”
“多听少说。”
这虽然是一则寓言故事,但仍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可是,很多人在与人沟通时,却没有让自己的耳朵充分发挥功能——倾听。
其实,倾听是一门艺术,当别人?舀滔不绝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全神贯注地倾听,并通过赞同的微笑,肯定的点头,或者手势、体态等做出积极的反应,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和对谈话者的尊重。
有条成语叫“洗耳恭听”,指的就是一心一意,恭恭敬敬地倾听,这是对发言者最大的尊敬。如果一个人愿意全心倾听别人谈话,那么他就已经迈出了成功沟通的第一步。
但在孩子的世界里,由于自控力较差和没有耐心,他们有时很难做到较长时间地专心听某人说话,而是习惯于抢着说,打断别人的话头,或是即使在听,也心不在焉。在孩子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这些情况是很正常的。只要父母注意提醒孩子,在与人谈话时要用心听,认真听,才会达到沟通的效果,才会受人欢迎的,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克服这些毛病,从而愿意在对方滔滔不绝时安静地做个好听众。
宝丽带12岁的女儿夏天去朋友家串门时,朋友见了夏天很高兴,便带她去自己的书房参观,并逐一向夏天介绍自己收藏的砚石,哪一块是黄山的,哪一块来自徽州,它们是怎样被自己淘到手的,等等。其实,这位朋友的书房平常是不轻易让人进去的,今天对夏天破例是因为她喜欢夏天。但是,这位朋友在兴致勃勃地讲述时,却忘了自己的听众是一位12岁的小姑娘和她的妈妈。夏天不懂砚石,更不懂得收藏,她的耳朵在听,可一双眼睛早就盯着书房左面墙上的一幅向日葵油画了,因为美术是夏天的最爱。因此,夏天开始不安地转动身子,几次张口想打断那位阿姨的话,表示自己希望去欣赏那幅油画,但每次刚要张口,都被妈妈用眼光制止了。
回家的路上,夏天不解地问妈妈:“妈妈,您为什么总是拦着我,不要我开口说话呀?”
“天天,妈妈不是不让你讲话,而是不让你在阿姨说话的时候去打断她的话,阿姨那么有兴致地向你讲述她收藏的各种名砚,是因为她喜欢你。你如果打断她的话,或去做别的事情,那就是不礼貌,是不尊重她。这次你能坚持听下去,没有任性地去看油画,表现得非常好,妈妈希望你以后也能这样做——当别人兴致勃勃地和你说话时,你要认真倾听,做一个安静的好听众。”
“可是,妈妈,我不插话,只是认真听,阿姨会喜欢我吗?”
“当然,今天咱们从阿姨家出来时,阿姨不是拉着你的手,说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并告诉你她有多么喜欢你吗?不过,不让你说话,并不是让你始终保持沉默呀,那样也是不礼貌的表现。在对方说的过程中,你可以不时以点头、微笑,或轻轻地一声‘嗯’来表示你在认真听,对方就会因为你的礼貌而发自内心地喜欢你,接纳你。”
毫无疑问,夏天的妈妈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但是,部分父母却常忽略了这个小节。当孩子没有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特别是不认真倾听长辈说话时,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就会导致孩子养成了不愿意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坏习惯。这样,孩子在长大成人后,还会因这些坏习惯的影响,在与人交流时出现障碍,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当孩子有了坏习惯时,哪怕是再小、再平常的,也要帮助孩子改正,否则,小毛病不除,将会造成大的祸害。减少导致孩子倾听无法专心的因素,有时孩子不愿专心听人讲话,是因为受外界的干扰,如电话铃声,电视声音等。培养孩子的耐心。没有耐心的孩子,往往在倾听时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告诉孩子思想要集中,在听人讲话时不要惦记着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