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70900000003

第3章 初战商场

1.初出茅庐显身手

从李泽楷迈入大学的门槛开始,他已经决定了自己要走的路。因此,1987年,当21岁的李泽楷大学毕业,取得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后,他既没有像哥哥那样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也没有选择进入相关的行业工作。

李泽楷对于自己的决定,曾解释道:“我没有干这一行(计算机工程),是因为这一行有学问的人太多了,很难迅速赚到钱。”李泽楷迫切地想要向父亲证明自己。幸运的是,李嘉诚对小儿子的不羁给予了足够的宽容。

如果你有一个富爸爸,那么你至少可以少奋斗20年,甚至一辈子都不用奋斗。不知道有多少富二代,坐在父辈的肩头摘苹果,甚至连手都懒得伸出,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但李泽楷不同,他不愿意笼罩在父亲的光芒下,而是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属于自己非凡的人生。

李泽楷曾说过:“只要有梦想,凡事可成真。”出身豪门的他,除了有一个更高的平台外,也背负着外界和家族名望所附加的沉重包袱。为了自己的梦想,独立自主的他在富豪爸爸给自己的垫脚石上做着惊人的飞跃,他的飞翔向世人证明了:“富二代”这个词不再是禁锢自己的皇冠。

毕业后的李泽楷去了加拿大,随即加入了父亲李嘉诚参与投资的加拿大投资顾问公司哥顿资金公司。

哥顿资金公司原是加拿大十大机构投资经纪公司之一,也是加拿大与美国机构投资者交易的主要证券交易商,由占美?康纳查创办。康纳查是一个出色的商人,在他的管理下,哥顿经营得有声有色。

19世纪80年代,是哥顿的全盛时期。由于该公司的投资策略富有创意,所以它的业务发展在当时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同行业的佼佼者。在过去10多年中,哥顿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额,长达7年都高居榜首。

与哥顿有来往的客户,大都是诸如退休基金、互惠基金和大公司等机构性投资者。该公司在多伦多、纽约、巴黎、伦敦、康特利尔、温哥华和卡尔加里均设有办事处,资金额达到了1.5亿加元(约合1.125亿美元)。当年哥顿的买卖,每单成交额最低是10万股。在安排企业上市时,它可以包揽几乎所有的股票,使客户信心百增。

据悉,在全盛时期,哥顿在市场上纵横无阻,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净收益每年都有大幅增长,而税后边际利润的增幅,亦常常超过30%。

李嘉诚在哥顿占有一部分的投资,而李泽楷又有加国国籍,因此他就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执行董事。加入哥顿,虽然是李泽楷经商的起步,但他却绝不亚于有着多年经营经验的老手:他的经营理念是迅速展开多元化的投资,通过购入股权的方式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这个时候,“盈科”的胚胎已经渐渐形成。

两年后,即1989年,李泽楷通过旗下的子公司——加拿大盈科有限公司,增持哥顿公司的股权达到15%,正式成为该公司的合伙人。

正当李泽楷要在加拿大大展抱负的时候,1990年1月1日,从香港传来噩耗,李泽楷59岁的母亲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于香港嘉肋撒医院逝世,这件事对当年年仅23岁的李泽楷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自幼李泽楷与母亲的感情就十分深厚,即使李泽楷身在海外时,也每天打电话与母亲交流倾诉。因此,李泽楷立即放下所有的事务,从加拿大飞返回港奔丧。

丧礼过后,他好不容易才抑制住悲伤的心情,思考是返回加国继续自己的事业,还是留在香港陪伴父亲。或许是因为已经失去了母亲所以不想再让老父失望,又或许是厌倦了漂泊他乡的生活,李泽楷最终与父亲李嘉诚达成一致:李泽楷留在香港,并加入父亲旗下的和黄集团,出任当时由和黄大班马世民所管辖的,和黄资金管理委员会董事一职;至于李泽楷在加拿大的业务,则由他隔岸遥控。自此,李泽楷身兼数职,经受了比独自在加拿大打拼时更大的考验。

这个考验是从何说起呢?按照常人的看法,李泽楷进入和黄集团,应该就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太子爷的地位,但为什么又说更艰难了呢?这要从“皇阿玛”——父亲李嘉诚说起。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李嘉诚的事业如日中天,香港的大部分地产业务都被他领导的长江实业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所占据。同时,李嘉诚还通过李氏家族所控制的香港电灯公司,向港岛区和部分离岛居民供应电力,与负责九龙和新界区的中电分庭抗礼。

据1998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称,李嘉诚拥有至少25亿美元的资产,位居世界富豪榜第26位,列世界华人富豪榜首,被誉为“香港超人”。

以1992年11月26日股市收盘价计算,三间上市公司——长实、和黄、港灯的市值总和为1324亿港币,约占全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1%。以盈利计算,其中主力旗舰长江实业于1992年财政年度的税后纯利润为60亿港元,在全港十大盈利最佳的上市公司中位列第二,第一名是盈利80亿港元的汇丰控股。

汇丰控股全称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分别在伦敦、香港、纽约、巴黎及百慕大等证券交易所上市,现拥有覆盖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的8500多家分支机构,是国际上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银行。因而当时的长江实业位列第二,已是前途不可限量。

身为世界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以其高超的经营生意的手法而闻名海内外。但“超人”也是人,随着李嘉诚步入花甲之年,他那庞大的产业日后将由谁来继承成为了舆论瞩目的焦点。

李嘉诚曾多次公开声称:“如果我的儿子不成材,我不会考虑让他们接班,我也不在乎是家族内还是家族外的人执掌大权。”他素来不主张古老的家族统治,更看重西方公众公司的体系,公司的总裁应该由董事股东选举产生,而不是子承父业,这样才能保持活力。

在李嘉诚的管理体制中,既有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的色彩,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长江实业是一家股权结构复杂、业务范围广泛的庞大集团公司,李嘉诚可以说是这一商业帝国的绝对帝王,但在集团内部,却根本看不到家长制的影踪,它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行。

尽管如此,李嘉诚还是对两个儿子给予了厚望,在培养儿子上深谋远虑,煞费苦心。“超人”也是血肉之躯,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他想培养两个儿子也是人之常情。舆论也普遍认为,李嘉诚白手创建出的如此庞大的李氏王国,安排儿子接班,也是无可厚非。

因此,当大儿子李泽钜在斯坦福大学取得结构工程硕士学位学成归来后,就被父亲安排进入了长江实业集团。李泽钜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投资万博豪园、分拆长江实业等一系列商战中均表现出了不输于超人父亲李嘉诚的气魄。所以1999年伊始,李嘉诚就非常放心地把长实集团董事总经理一职交给了大儿子李泽钜。

按照李嘉诚的布局,大儿子领导长江实业,小儿子执掌和黄集团,这是最好的规划。因此,当李泽楷答应留港发展后,李嘉诚就立即安排他进入了和记黄埔集团。

李嘉诚认为小儿子还太年轻,性格还不成熟,因此只安排李泽楷进入和黄做一个小职员,跟随和黄大班、行政总裁马世民以及和黄董事霍建宁学艺。马世民则安排李泽楷到旗下的和记通讯公司工作,与李泽楷喜爱的计算机工程基本算是对口。

起初,李泽楷向父亲抱怨自己薪水太低,还不抵在加拿大时的十分之一,且是集团内部薪水最低的,连清洁工都不如。李嘉诚则教育他说:“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最低的!”当时,李嘉诚从集团支取的薪金仅为5000元港币。

经过李嘉诚一段时间的亲自考察合格后,他批准李泽楷升为和黄资金管理委员会董事。当时,这个委员会是归和黄大班马世民管辖的。李泽楷加入后不久,就策划了一宗高达30亿美元的美国垃圾债券收购大宗交易,引起了商界的广泛关注。

当时,长实、和黄及李嘉诚本人宣布,要同李泽楷前公司哥顿集团合作,将向美国哥伦比亚储蓄及信贷公司收购一批总值3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垃圾债券,并各占一半股权。李泽楷在策划这宗交易时非常小心谨慎,因为垃圾债券息率虽高,但风险也更高。

李泽楷经过卖方同意,只需付一成订金,如果债券价格跌逾一成,卖方就要以原价购回。换言之,买方是封了蚀本门,长实、和黄及李氏家族最多亏损1.5亿美元本金(约合12亿港元),若是赚则会赚得盆满钵满。

遗憾的是,最后当地机构认为这样的条件对于和黄来说过分优惠,不予批准,导致整个计划告吹。但此事已使当年仅24岁的李泽楷技惊四座,显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大将风范。

首仗未能一炮而红,年轻气盛,追求完美的李泽楷觉得很失望。

小儿子的情绪变化自然没能逃过父亲李嘉诚敏锐的眼睛。一天,李嘉诚把李泽楷叫到了办公室,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极熊又叫“白熊”,通体白毛,就连它们的耳朵和脚掌也长着白毛,和北极的冰天雪地相映生辉。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之一,却极善于游泳和潜水。在北极,海象是白熊唯一实力相当的对手,馋嘴的白熊为了吃到美味的食物总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白熊可以在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嗅出海象的气味,然后以冰块为掩护潜水靠近海象群。担任瞭望的雄海象则发出震天的咆哮声以示警报。

善于审时度势的白熊并不贸然行动,它四肢趴在冰块上,像条虫一样慢慢蠕动,除开黑眼睛和鼻子外,雪白的身子与银白的冰雪世界浑然一体,很难感觉到它在移动。它索性卧下来,把鼻子藏在前肢里,眼睛时而睁开又闭上时,白熊瞬间就好像消失了一样。

然而在眼睛的一闭一睁之间,白熊的身子一点一点往前挪动。海象似乎视而不见又似乎觉得那只是一种幻觉,白熊并不在周围,于是慢慢安静下来,支起的上身又卧到了冰面上——两者的距离在渐渐缩小。从冰表面传来的轻微的细小的震动以及渐渐由弱变强的体温让海象警觉,可是,那看起来像堆雪的东西突然有了生命,一双厚大的利爪已经压在身上,最令其恐惧的是一张血盆大口已经在脖子上露出了比冰天雪地还要冰冷的寒意……

温热的血洒在冰冷的雪地霎时没有了热度,鲜红的血在雪地里是那么鲜艳,那么刺眼。海象一双眼始终睁得大大的,似乎要看清楚一切,但是生命不能重来。白熊能在陆地上行走,同样可以在水中畅游。然而在北极这个冰天雪地的领域里,白熊知道只有从水中才能找到食物。同时,白熊也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虽然能潜水但是不能长时间待在水里,速度也难以追上猎物。但是,一身雪白在千里冰封的世界里接近猎物却不是难事。

海象一身黝黑,在雪地里是最明显的目标,所以海象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由于群居生活,它们有专门站岗的海象,一有“风吹雪动”马上予以警告,同时,海象有护卫队,群攻来犯的敌人。在高度警惕的海象面前,白熊不敢轻举妄动,它要想方设法摧毁海象的心理防线,消除其高度警惕的念头,这样才能扑杀猎物。于是它想到利用自身的条件优势——雪白的外表在雪地里不易被发现来接近猎物。白熊在靠近海象的时候,速度放得特别慢,这需要足够的耐心。

正是因为北极熊有足够的耐心,最后才会吃到猎物,获得在北极大陆上的生存的权利。在生存的道路上,一定要有耐心去等待时机的到来,如果不能,就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了。

李嘉诚说完这个故事后,稍顿片刻,又语重心长地说道:“所以,成功和失败只有一线之隔,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你一定要耐心地等待成功,因为他就在不远处。一定不能让坏情绪影响成功的到来。”

父亲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李泽楷茅塞顿开,他准备重整旗鼓,想要大干一场。

果然,在不久之后,李泽楷就又抓住时机,大干了一番。

2.筹办卫视逐强敌

李泽楷策划的美国垃圾债券收购交易失败之后,他很快重整旗鼓,马上接受了另一项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那就是筹办卫星电视。事实上,真正让李泽楷名扬海内外的商业成果,就是他一手筹办、运作、最后卖掉的香港卫视。

对于李泽楷而言,这不仅仅是对首次施展抱负未能成功的反击,更是证明自己实力的一个机会。他不希望人们关注的仅仅是他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事实,而是瞩目他凭借自己能力赢得的荣誉。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卫星电视在香港还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卫星电视出现之前,香港已经有两家无线电视台,即亚洲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亚洲台”和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无线台”。两大电视台麾下分别拥有粤语和英语各一个频道,两家电视台都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因而竞争十分激烈。期间,曾经冒出一个“佳视台”,但开播后不到三年,就被两强逐出了圈子。

事实证明,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仅能容纳两家免费的无线电视台。港府鉴于西方有线电视的发展,以及当时香港电讯的垄断地位,计划设立第二电讯网络,并于1988年正式予以批准。第二电讯网络将提供有线电视和其他如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非专利电讯服务。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李泽楷要挑起这根大梁,不仅挑战大,压力更大,舆论界对于在香港办卫视也持反对态度,普遍认为李泽楷过于年轻,没有经验,卫视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李泽楷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人生,就是不断迎接挑战的过程。只有勇于挑战,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完美的人生,不能留下一点儿遗憾!他把筹办卫视作为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挑战。

李泽楷深信发展卫星电视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让他大展拳脚的全新空间。再加上卫视刚刚成立,负担和束缚就比较少,这些都很合李泽楷的心意。为了证明自己,他决定全力以赴,大展拳脚。

当时和黄集团已经拥有非专利电信业务,因此李嘉诚利用这一优势迅速同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中信公司等集团组成新财团,力夺第二电讯网经营权。他认为有线电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它实行向用户收费的制度,所以同免费的无线台冲突不大。

1988年2月24日,和黄、中信、大东合组的亚洲卫星公司成立,宣布投资发射、合作经营第一枚专为亚洲提供电信服务的人造卫星,计划利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送入东南亚上空同步轨道。

“亚洲卫星一号”人造卫星按照亚洲卫星公司与中国航天部的原有协议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上天。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区执行董事祁敖透露,连同购买卫星、送入轨道以及保险费在内,成本总计1.2亿美元(当时约折合9.3亿港元),三家公司各占1/3的股权。

该卫星共24个转发器,全部出租年租金约2500万美元。“亚洲卫星一号”的原用途是以电话服务为主,由和记通讯负责经营。因为当时卫星的使用率很小,李嘉诚就把未尽其用的卫星改用在了刚刚起步的电视计划上。

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和黄预备实现两手抓,一手欲夺第二电讯网,一手发射卫星覆盖亚洲。由于和黄业绩突出,港府于1989年初,就初步选定了和黄为第二电讯网的经营者。不过,好事多磨,同样盯着卫视这块“肥肉”的还有香江船王包玉刚的九龙仓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合组的新财团,他们成为了李泽楷的另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1989年政治风波发生后,香港再次出现了信心危机。当时的香港政府把取得有线电视经营牌照所需投资的最低额设定为55亿港元,这使得和黄集团的高层管理者们犹疑不定。最终,港府转手把牌照给了九仓有线传播公司。

接着包氏女婿、九仓有线董事局主席吴光正,向新闻界踌躇满志地表示,香港市民将可在1991年1月享有有线电视共20个台的节目服务。到1995年,可提供32个频道。公司最高可提供59个频道。

李泽楷渴望借此证明自己,大有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之势。但当时卫星电视并不是和黄的核心业务,再加上李泽楷执掌卫星项目没有多久,就在这种关头,李泽楷遭遇了强大对手吴光正的进攻,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里,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吴光正的背景。吴光正5岁时就随父母从上海来到香港定居,后到美国留学,主修物理与数学,并取得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学士学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纽约及香港的美国大通银行任职。于1973年与包玉刚的次女包陪容结婚,成为了香港著名富豪、老牌船王包玉刚家族的女婿。1975年,吴光正出任包玉刚旗下的环球船运集团董事;1981年,包玉刚成功从英资怡和洋行手中收购九龙仓集团控制权。包玉刚逝世后,吴光正于1986年至1994年期间出任九龙仓集团主席,其后曾辞去主席职务,由李唯仁接替;2002年4月1日恢复成为主席,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应该说,只有旗鼓相当的两个人才能成为对手。吴光正的靠山是其岳父包玉刚,那么李泽楷的靠山自然是其父李嘉诚。

转回正题,李氏家族并没有退出这场卫星争夺战。

在李嘉诚的游说之下,香港政府在1990年8月发布放宽有关限制卫星电视发展的条例。新条例规定,若使用碟型无线收看卫星电视,只要不涉及商业用途(指向用户收费等)或再行转播(指向无线台、有线台有偿提供服务),便无须申请批准及领取牌照。条例又规定,只接驳一部电视机的独立卫星碟型无线可豁免领牌;若一座大厦共有卫星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则需持牌公司安装和操作。

让李泽楷兴奋不已的是,据统计,当时在整个香港至少有15万座大厦符合安装卫星天线标准,这对吴光正领导的九仓有线电视来说却是莫大的威胁。

烽烟四起,很难看清是谁先挑起的战火。吴光正依靠岳父船王包玉刚的势力,禁止安装卫星天线的持牌公司进入九龙仓集团所控制的大厦安装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而李泽楷则禁止九龙仓集团在长实系兴建和管理的大型屋村、大厦楼宇安装有线电视。

1990年12月,卫星电视正式获得营业牌照,但有两个附加条件:一是不可播放粤语节目,二是不得向用户收取费用。

第一个条件,实际上是由于受到无线、亚视、有线等三家电视台联合施加的压力。三家的大股东皆大有来头,无线有邵氏家族、影视大王邵逸夫;亚视有李泽楷的世叔伯林伯欣家族、父亲的好友郑裕彤家族;有线则有包玉刚与郭炳湘。在商言商,在利益问题上谁也不肯退让。

“亚洲卫星一号”的覆盖面一直从地中海到西太平洋,可以为30多个亚欧国家和地区提供电视电讯服务。但卫视的主要受众人群还是香港本地人。当时香港大部分人不仅不愿看国语节目,甚至连听都听不懂。如不播放粤语节目,等于丧失了香港市场。

因此李泽楷频频出入港府,要求解除禁播粤语节目的条例。同时李氏父子还轮番上阵,借助传媒,指责港府的规定荒谬无比:一家香港本地注册的电视台,却不允许播放本地话的节目,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李泽楷决定利用公众的力量给港府施加压力,期间,他委托一间独立的公关公司搞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100%的卫视用户都赞成播放粤语节目(外籍用户则希望再增加英语节目)。李泽楷将调查结果呈交港府的文康广播科广播事务管理局,在修改条例时作为参考。

到了1991年,和黄和九仓的大斗法已达到白炽化的地步。双方的较量,基本上和黄处于攻势,九仓处于守势。吴光正竭力敦促港府,维持对自己有利的条例;而李氏父子穷追不舍,直攻其“死穴”,既要港府解除禁播粤语节目的条例,还要求准许向用户收取费用。

一位评论家说:“李泽楷采取的是得寸进尺的战术,欲借500,则开口1000,否则借500都要打折。”

放到今天来分析,李泽楷运用的是心理学上被称为“登门槛效应”的方法,又被称作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别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从认知上就会觉得很不协调,总想前后保持一致,这样就很有可能会接受更大的要求。就像登门槛时要一级级台阶地向上走,一步一步来更容易顺利地登上高处。心理学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难度的要求,因为费时费力,还难达到目标;相反,人们总是愿意接受那些较易完成的要求,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才会慢慢接受较大的要求。

李泽楷正是运用此策略,步步紧逼,欲置敌手于死地。其势之锐,足以令并非等闲之辈的吴光正也胆战心惊。九仓董事吴天海感叹道:“政府若批准卫星电视收费,九仓肯定放弃(有线电视计划)无疑。政府若批准卫星电视播放广东话节目,观众的节目选择将大增,对有线电视影响巨大。除非政府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如扣专利权税等,否则九仓打退堂鼓的机会也大于一切。”

九仓向媒体坦言:“根据我们多年的调研,在香港这片弹丸之地,只能容纳一个收费电视,两个只会造成恶性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在李泽楷的进攻下,吴光正采取了哀兵之术,以争取公众舆论和港府有关官员的同情,竭力敦促港府,维持有利于自己的条例。而在商场上与对手角逐时最忌讳同情,李泽楷深谙此理,他丝毫不为所动,仍穷追不舍。

终于,李泽楷的坚持使得港府的态度有所转变,很有可能放宽对粤语节目的限制,但却只能维持一家收费电视。

九仓计划竞投的有线电视及第二网络预算投资额达55亿港元,而和黄的卫星电视计划,投资也达30亿港元以上。两大财团高达数十亿元的竞争,又是为了自保和克敌,哪能不竭尽全力?李泽楷力撼吴光正,已初步达到预期目的。

这场卫视争夺战以李泽楷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一夜之间,李泽楷名声大噪。

1991年3月23日,卫星广播有限公司(StarTV)正式成立,李嘉诚任主席,由和黄集团和李氏家族各占一半股份。李嘉诚认为这是考察小儿子实力的好机会,于是任命李泽楷和马世民为执行副主席。但是李嘉诚虽然信任儿子的能力,但是商场不打无把握之仗,他又特意找来曾任香港电视总经理多年的陈庆祥担任卫视的行政总裁,辅助李泽楷。

李泽楷对于自己的这份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雄心勃勃,每天表现得十分活跃:亲自招聘人手,就连安装卫星天线的细节和策划宣传,他都要亲自挂帅。每天早上6点,他陪父亲晨泳后便赶到公司,8点整与员工们开例会,往往都要工作至凌晨才下班,每日工作时间累计可达到16个小时。

1991年5月,卫星电视租用了亚洲卫星一号作为转发站正式启播,覆盖面不仅包括亚洲、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更远至中东等地区。

启播初期,卫视反应不俗,不仅很多屋苑住户都采用了卫视的服务,就连如万国宝通、大通、法国国家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公司(简称BNP百富勤)、国泰航空等很多大型机构,也成为了卫视创立初期的广告大客户。其中不少大公司更是与卫视签订了长期条约,成为了卫视稳定的广告客户。

两年后,卫视已覆盖逾50个国家,家庭用户亦以几何级数增长。虽然成绩骄人,但因卫视日常运作支出庞大,入不敷出,因此与盈利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

不过李泽楷并没有因此受到打击,他依旧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一大早就起床工作,不到8点钟,就打电话通知下属准备开会,一直工作到深夜才下班。那段时间,李泽楷业余时间几乎都泡在电视机前,在中环和记大厦李泽楷的办公室里,有一道由24台电视机组成的电视幕墙,他可以同时看多个友台的节目和自己的卫视台,以便能及时发现卫视的差错。就连回到山顶独居的寓所后,他依然不休息,独自面对5台电视机,收看卫星电视5个台的节目,查看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善。

收视率是衡量一个电视台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电视是否吸引人主要依靠节目的质量。论收视率,卫视在香港地区不能与无线和亚视两位大哥大相比,李泽楷也考虑到以卫视当时的实力,自制节目的话不仅投资回报周期长,而且同拥有多年电视节目制作经验的无线和亚视相比,效果未必很好,风险又极大。卫视的优势主要在于收视面,它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送节目。于是,李泽楷决定采取类似北美许多电视台的运作手法,主攻目标是新闻节目,而其他大部分节目向境外电视商购买。这在当时的香港电视业,还是首次尝试。但事实上,这种方式的确帮助卫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节目质量以及收视面,成为了卫视广告经营的基础。

李泽楷开始向国际知名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和MTV等电视台购片,以少量的现金加一份卫视盈利(比例分红)的方式成交;他为StarPlus的娱乐频道选购节目,尽量购买质优价廉的节目;并大量购买如在美国已经重播多次的《San Barbara》,以及美国田间肥皂剧《Hill Street Blues》等这类在国外的过时热门剧。李泽楷可谓将这种“用他人的钱赚钱”的招数,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通过自己的表现向外界证明,虽然自己是新入行,但是在重要的决策上,丝毫不逊于经验丰富的前辈。

尽管卫视的收视率,在香港地区不及无线和亚视两个龙头,但是这并不影响卫视在广告上的盈利。卫视有许多广告大客户,除了在卫视创立初期就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的万国宝通、大通、百富勤、国泰航空外,更有像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索尼等这样的国际大型集团。从1991年底全面开播,到1993年中为止一年半的时间里,卫视的广告收入是3.6亿美元,而维持5个频道的年费用仅为0.8亿美元(未计前期投资等费用),这样大好的经营态势令全世界的业界人士都大为羡慕。

由于其父李嘉诚有着广泛的国际商业关系,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李泽楷实际上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才招揽来广告的。李泽楷对此不以为然,他说父亲只拉回了4000万美元的广告,而像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索尼、富士等这些超级集团,是不会把一名香港富豪放在眼里的。

李泽楷并不满足于现有的业绩,他仍在紧锣密鼓地为敦促港府放宽限制而努力。李泽楷使出了软硬兼施的手法:一方面,争取与高层人士搞好关系。199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接见李嘉诚,同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还有李嘉诚的两位公子李泽楷和李泽钜。同年,新任港督彭定康出席香港葵涌的四号货柜码头公司第2000万个货柜庆贺仪式时,受到了长实集团的隆重欢迎,李泽楷更是把握良机施展外交手腕,在适当时刻向彭定康进言。另一方面,他又大打民意牌,在报刊杂志上面刊登相关漫画广告,讽刺港府的无理限制,同时又将“盼望开播粤语节目”的大众呼声,以民意测验结果的方式呈交给港府。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1992年7月2日,港府颁布新的电视广播条例,宣布自1993年10月底起,卫视可开播粤语节目;卫视不可独立经营收费电视,但可透过收费电视(即指九龙仓的有线电视)的频道,经营收费的卫视节目。

港府颁布的新条例,成为了解决卫视、有线旷日持久纷争的引子。

1993年2月9日,由于李嘉诚派来辅政的行政总裁陈庆祥离职,李泽楷正式聘请新西兰电视前总监孟德德加入卫视担任总裁。于是,李泽楷进一步推广“路通天地线”计划,推动卫视与九龙仓的有线电视结盟。终于,李泽楷、吴光正这两个不共戴天的“仇敌”坐到了谈判桌前。1993年6月7日,两大财团达成协议:卫视与有线的重叠业务结盟,实行“天地共存”!

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展现在李泽楷面前是在传播业大展拳脚的美好前景,人们都认为,李泽楷成为香港最年轻的传播大王已不是梦想。

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时李泽楷的目标已经定得更高、更远。对于李泽楷来说,卫视还只是他手中一枚小小的“棋子”,至于这枚棋子今后如何走,李泽楷已经胸有成竹,志在必得。

3.出售卫视露峥嵘

众所周知,令李泽楷以“小超人”的称号闻名世界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的父亲是李嘉诚,也不是落入他人之手仅仅几年的香港电讯,更不是因为他曾拥有众多美丽的绯闻女友。

真正令李泽楷这个名字威名远扬的,是经由他一手筹办、营运,最后转手卖掉净赚4亿美元的全球首个跨地域播放的卫星电视。对于李泽楷而言,这不仅仅是他经商道路上赚得第一桶金,更是一个机会—— 一个让他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虽然当时卫星电视在香港有一定的客户群,并且覆盖面在进一步扩大,但主要的收视用户仍是来自印度以及中东等地区,加上开播时日尚短,因而实际收益不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1993年年中,李嘉诚对卫视的整体经营策略做出了重大调整,决定收缩通讯和传播业的投资,并对海外巨大的投资进行瘦身,把资源重点投入到李氏家族的地产、码头以及其余在中国内地的生意。

此时,李泽楷决心将卫视出售,他考虑到卫视已经初具规模,深信其具有一定的增值潜力。这个心高气傲的小伙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投资眼光,决定将自己的心血结晶出售,他要向世人宣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

卫视出售的消息放出后,国际上多家大财团如美国的NBC、英国的皮尔森公司、日本的三井公司和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都对此表示很有兴趣。李泽楷反复思量,权衡再三,最终决定一人为主要谈判对手实施交易——他就是早已有意染指香港电视事业的澳大利亚传媒大王默多克。

在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位传媒大亨的背景:默多克建立的传媒帝国财雄势强,拥有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和发行量最大的《太阳报》。不过,默多克早已看出电视超越纸质报刊的影响力,自收购福克斯公司后,他又大举进军美国的电视市场。默多克的集团控制着美国的两个世界级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和米高梅,他有着明确的目标:与美国三大广播公司抗衡,树立福克斯公司在美国电视网的地位。在默克多高超的营运战略下,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福克斯公司的电视节目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在美国电视网排名第四,得到了美国人的认同。

报界对于苏联、东欧1992年春巨变的喧嚣之后,热情大为减退,默多克鉴于这种情况,迅速把目光转向了电视这个大众喜闻乐见的传媒工具。在默多克的部署下,福克斯公司的电视广播进入到了美国8600万户家庭;他还买下了西班牙电视台。

但是默多克并不满足于现有的业绩,他渴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于是,他的目光锁定到了亚洲——这块约占世界总人口2/3的大陆,经济正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蓬勃兴起和潜在的购买力都无可限量。而进攻亚洲最理想的桥头堡——香港,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是沟通东南亚和中亚的交接地,也是联结西亚和北亚的枢纽,更是通往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桥梁。因而,默多克又增加了一个商业目标:进攻乃至夺取香港卫视!

默多克首先杀入香港,买下来《南华早报》50.1%的股份。接着,又入股了《华侨日报》。然而,对纸质报刊股份的收购,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的下一目标是要控制香港电视。

默多克认为卫星传播节目是不分国家和地区的,如果获得了香港卫视,就等于控制了全亚洲乃至中东地区的传媒业。起初,默多克打算收购邵逸夫的无线电视,但是由于香港电视管理条例的限制,未能遂愿。于是,默多克又盯上了香港巨富李嘉诚麾下的和记黄埔公司经营的亚洲卫视。善于收购与兼并的默多克暗自思忖:他已经拥有了美国和英国的电视网、亚欧美三大洲的电视网,唯一缺少的就是亚洲,倘若收购了香港卫视,那不就是全球大合围吗?

默多克先发制人,开出了2.5亿美元的价位。但这立即遭到了李氏父子的拒绝,自己大力经营的卫视难道只值这么多钱?李嘉诚和李泽楷知道,要想钓到大鱼,就必须要舍得放长线,沉得住气。正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默多克的老对手也半路杀出,想要插上一脚。我压你抬,默多克再也沉不住气,他发誓不能让对手得逞,就算是高价也在所不惜,对卫视势在必夺。

李泽楷看出了默多克的野心,遂于7月底,只带了一名私人顾问飞往欧洲,赴地中海与默多克谈判。默多克是老谋深算,姜越老越辣,而李泽楷则是年少气盛,初生牛犊不畏虎,他与默多克关门单独谈了两个多小时。在谈判中,李泽楷虽气盛却不骄傲,表现得十分沉稳老练。他放出话来说,自己商务缠身,如果能谈成交易固然很好,若谈不成马上就要乘坐私人飞机返回香港。默多克原本以为避开老辣的李嘉诚,这个二十几岁的小毛孩,自己可以轻松应对。但是没想到,虎父无犬子,李泽楷却俨然一副谈判老手的样子。默多克考虑再三,横下心来,开出高价:以5.25亿美元(约合41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卫视63.6%的股份,两年后再收购余下的股份。这样一来,卫视的全部售价将高达9.5亿美元,比两年来1.25亿美元的总投资高出7倍还要多!李泽楷欣然答应,成交卫视。

7月26日,默多克新闻集团正式向外界宣布:以5.25亿美元向李氏家族收购和黄集团的卫星广播有限公司63.6%的股权,一半以现金支付,一半以新闻集团的股份支付,余下的股权两年后收购。

默多克显然对李泽楷多有忌惮,合约上限制李泽楷,七年之内不能染指电视行业。

不管怎么说,李泽楷与默多克的卫视交易成功,使得李泽楷声名大噪。仅这一笔买卖,李泽楷就足足赚了30多亿港币。继其父李嘉诚有“超人”的美誉之后,李泽楷“小超人”的美名也不胫而走。

卫视的天价出售,为李泽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1993年7月27日的香港《经济日报》对此评论道:“李泽楷这次终于做出一场好戏,为和黄集团及其父,带来了30多亿港元的利益……李嘉诚望子成龙,今次可如愿以偿了。”1993年,李泽楷被《财富》杂志誉为“亚洲一颗年轻的新星”。

李泽楷在两年的时间里,就赚了32亿港元,就算是一家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也未必有如此可观的利润,由此可见李泽楷的经商技艺之高超。

默多克自然不会白白花这么多钱,买下卫视,是他出于传媒帝国全球战略的需要,他坚信,卫视潜在的价值和未来的前途将无可限量。

商场上的胜负之分,衡量的标准当然是能否实现盈利。再有趣的生意,如果拿到手来只是亏钱,那么就算白给也不会有人要。在李泽楷与默多克的较量中,李泽楷轻松地利用卫视走出了一步“妙棋”,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李泽楷这仗可谓赢得十分漂亮。

有关李泽楷以高价出售卫视一事,中文传媒多见好评,而西方媒体则偏向于把默多克放在主导地位,多见“传媒帝国购入卫视控股权”之类的题目。就连香港唯一一份堪称可与国际接轨的《南华早报》,在处理该则新闻时,也是采取单一的角度。或许唯一稍能显示给予李泽楷认同的,便是报刊编辑容许他与默多克平排共同放置的一张照片——在那一张照片里他显得极其不屑。

多年以后,在李泽楷卖掉卫视,投入到以互联网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之后,一次与一位老朋友通信,在说到个人理想与信念之际,留下了这样一幅心灵速写:他相信,通过同类信息的共享,一定可以缓和与减少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及不同信仰之间人们的误解。

4.成功背后是与非

身为李嘉诚次子的李泽楷,一直以来就是媒体的宠儿,他求学、回港、创业、恋爱乃至生子,一举一动都在媒体的“监视”之下。李泽楷的长兄李泽钜的性格截然不同,稳重低调,肩负着家族的责任感,按着父辈安排的守业之路兢兢业业地走着,并用20多年的时间使家族资产增长数倍,成为了李嘉诚有力的助手。反观之,小儿子李泽楷生性叛逆,行事高调,顶着超级豪门的光环,早早就在商业大放异彩。

李泽楷把没有可观利润的卫视买了个好价钱,着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赏。从账面上来看,李泽楷只用了两年的时间经营卫视,但只此一役,就已净赚33.17亿港元,如此可观的利润,就算是一间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也未必能及,由此可见李泽楷运营生意能力之高超,“绝对是吃大茶饭的材料”。

因为卫视的大股东是和黄与李嘉诚,因此,李泽楷所赚的钱自然要上缴,但他也获得了4亿美元的红利,这成为了他创业的第一桶金。

卫视收购战,为李氏家族及和黄赚得了巨额盈利,但成功背后,免不了会出现很多是非。

关于李泽楷的是是非非,早在他创业伊始就开始显现。卫视一役,使得李泽楷从此声名鹊起,但是也为父亲李嘉诚惹来了一些麻烦。据说,北京中央政府对于李氏家族把卫视卖给外国人感到十分不满,因为卫视的广播覆盖了中国各个省市。曾有报道指出:中国政府担心这间改由外国人经营的电视台,可能会被人从政治上利用,对中国人民散播不正确的讯息。不论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一方面,都会有此顾虑。不过,好在这场小风波最后在李嘉诚出面与中央政府解释后,得到了平息。

李泽楷在商界如此锋芒毕露,使得任和黄大班长达九年的马世民的光芒日益黯淡。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终于在1993年9月,马世民毅然辞职,下决心离开和黄。针对马世民辞职一事,外界有太多的流言蜚语。很多人都认为是李泽楷逼走了“马大班”。

话说马世民此人并非泛泛之辈,他可是李嘉诚商业帝国的“重臣”。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和黄大班的来头。

别看马世民有个地道的中国名字,但他却是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1996年,他来到了英属殖民地香港,进入了当时最负盛名的怡和洋行工作,一干就是14年,深得怡和的器重。直到有一天,马世民代表怡和贸易到长实推销冷气机,希望长实在未来的大厦建筑中,能够采用怡和经销的冷气系统。

他执意要见李嘉诚,虽然李嘉诚平日并不过问此类小事,但却同意会见这位倔犟的“鬼佬”。这次会面,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世民对自己的评价是这样的:目前来说,我的能力和经验还有待于边干边学。但香港是这样的,只要你拿出真本事来做生意,你就会学得很快,我肖龙,用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龙的儿子。

李嘉诚正巧也属龙,但比马世民整整大了一轮。李嘉诚对这位“龙老弟”颇有好感,两人就很多话题都交换了意见。

1980年,已届不惑之年的马世民告别了在怡和的打工生涯,创立了自己的工程顾问公司,主要承接新加坡地铁工程。

其时,李嘉诚入主和黄,在韦理卸职后,李嘉诚提升李察信为行政总裁,自己担任董事局主席一职。1983年,李嘉诚与李察信在“立足香港”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加深,李察信去意已定,李嘉诚积极物色接任人选,竭力想让马世民加盟。

于是在1984年,李嘉诚透过和黄收购了马世民的工程顾问公司,并委任他为和黄的第二把手——董事行政总裁。

马世民没有辜负李嘉诚寄予的厚望,刚一上任,便为和黄赚了大钱,并辅佐李嘉诚成功收购了港灯集团,是为当时华资进军英资四大战役中的一役(四大战役分别为李嘉诚收购和黄、港灯,包玉刚收购九龙仓、会德丰)。马世民除了在和黄任总裁外,还先后出任港灯、嘉宏等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一职。在他的主持下,和黄的业务一直稳定增长。马世民是长实系除李嘉诚外,最有权有势的人物。

关于马世民辞职的问题,当时有不少财经分析家都认为,马世民在离职前,确实如外界传闻所言,是被李氏父子逐渐架空了权力,马世民主动提出辞职,也是迫不得已。

针对外界对于自己辞职一事的众多流言蜚语,马世民在同年9月下旬,终于打破了沉默,面对外界媒体披露了自己离职的原因:“我在和黄足足呆了九年半,从一年前起,我就开始感到在和黄的时间太长了。我认识的洋行大班中,很少有人做超过五年的。葛达禧(太古洋行大班)做了四年,纽壁坚(怡和洋行大班)做了七年。因此我想尝试做一些不同的工作。

“向李嘉诚辞职,要有很大的决心。我提出了两次:第一次我刚一开口,他就叫我停止,不停地说‘No way!’;第二次是半年前的事,我经过深思熟虑并下定决心不再让他使我回心转意,于是大家就心平气和地讲清楚。李嘉诚很耐心地听我讲理由,最后都接受了,真是贤明通达。”

马世民同李嘉诚的关系一直很好,就算是在他离职之后,也一直同李嘉诚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在后来盈动收购香港电讯时,马世民还受李嘉诚之托飞往伦敦,游说英国大东公司接受李泽楷提出的收购建议。

马世民否认他的离职同李泽楷有关。他认为,李泽楷是个不甘守业、热心于创业的人。关于他同李泽楷不和的传言,马世民在离职后也颇有风度地说道:“我和Richard的关系,相比外界想象中要亲密得多。虽然初期我们的关系并不融洽,两年前刚来和黄工作时,他显得有点儿横蛮,急于表现自己,但后来Richard专攻卫视,我们的感情反而增进不少。我离开和黄时,Richard还要求我全职担任和黄的顾问一职,并还提议李嘉诚委任我为长实非执行董事。”

不管外界怎么说,马世民离职后,李嘉诚便打算安排由李泽楷接手和黄的业务。

1993年8月底,时任和黄集团执行董事的李泽楷,被提升为和黄副主席。李泽楷被父亲安排全面接管和黄的趋势已是十分明朗,李嘉诚对未来的设想是这样的:大儿子李泽钜坐镇长和系大本营长实集团,小儿子李泽楷则接任全系主力舰和黄集团的总舵手。

是年,李泽楷只有27岁。在旁人看来,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地位,当然是要好好珍惜,再接再厉巩固自己的业绩。可是行事一向出人意表的李泽楷可不这么想,他接下来又做出了怎样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呢?

同类推荐
  • 布衣宰相孙叔敖

    布衣宰相孙叔敖

    孙叔敖,父亲死于国难,负母逃亡乡野。遇高人指点,遂成大器,终以布衣之身,被决意强国富民的楚庄王举为令尹。其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雄,齐桓、晋文相继称霸。楚国扼控江汉之势,亦欲北上争霸,却苦于国势贫弱,难与晋国争锋。孙叔敖拜相,革除弊政,改善税法,兴修水利,清丈田亩,利民强兵。虽因奸党构陷而遭三次罢相,亦无怨无悔,不堕强国富民之心,终于感悟庄王,君臣合德,使楚国走上富强之路。公元前597年,楚在邲地与晋决战大胜,成为新的霸主。
  •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曾巩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曾巩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根据其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讲座整理增订而成,通过丰富的史料、对诗文的别具一格的解读,让读者走进欧阳修、曾巩,走近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探求他们的成材之路。
  •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首任院长胡乔木,我们编辑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一、综述两篇:《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木》,分别评述他创建中国社科院的突出贡献和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二、回忆录七篇。是与胡乔木在社科院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志、著名学者或是身边工作人员所写。其中邓力群、朱元石的回忆录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与胡乔木的接触、交往,对胡乔木的认识、感受,不仅记录了他的言论思想,而且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三、文献资料二十七篇。
  • 一统中原:赵普

    一统中原:赵普

    本书对赵普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北宋初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赵普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本书与读者分享俞敏洪的创业经验、处世哲学、人才策略、管理之道、危机应对及发展之道,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集中了俞敏洪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俞敏洪的人生江湖》将从不同的角度带你走进俞敏洪的人生,翻开的每一页都将为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故事,为你带来不一样的视野!本书是对创业者、管理者的忠告与提醒,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它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精彩的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其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
热门推荐
  • 弥生

    弥生

    敏之少年时,寄居在赵家同赵弥生青梅竹马。早晨七时许,弥生骑一辆老式的脚踏车,前轮大后轮小,车头挂一个篮子,放一束茉莉。当时是夏天少年高高大大的身量,穿一袭白得发青的衬衫,细长拖延的眉梢眼角,一笑起来,洁白牙齿坚硬下巴,直叫人发嚎。要到这个时候,你才知道,“英俊”是形容什么样的人。
  • 温柔三刀

    温柔三刀

    他从小就跟着师父住在仙灵谷内,那个传说中的地方在等着他(萧栎)的到来,似乎是一个使命的召唤,他踏上了师父为他铺的道路上,他一路历经凶险但却往往能化险为夷。因为他身上背负着别人背负不了的使命,......山雨飘飘欲满楼我御一剑踏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末世搞艺术

    我在末世搞艺术

    末世突然降临,你慌吗你慌吗你慌吗?五个站成一排的“精神小伙/妹”在机场陷入了沉思。一对情侣,一对姐妹,还有一个臭弟弟(划掉)帅比?已经无路可逃,那就存活到底。
  • 会有人来拯救你

    会有人来拯救你

    世间三万字写不尽的人间沧桑悲欢离合,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 逍遥天下:逆天痴傻三小姐

    逍遥天下:逆天痴傻三小姐

    她是21世纪的杀手之王,却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被组织处理;她是空月大陆的痴傻小姐,因为无意中话语冲撞了自己的表姐而被活活打死。好吧,她,风月染,居然穿,越,了,而且还是魂穿!魂穿就魂穿吧还被自己的几个熊孩子姐姐欺负!欺负就欺负吧为毛这么多人一个个蹦出来成为自己的仇人?仇人就仇人吧可这!这!这!这几只魔兽美男算怎么回事?魔兽美男就魔兽美男吧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整天缠着自己自称自己相公的邪魅强大滴小白脸是怎么一回事啊啊啊啊啊啊!
  • 黑道老大追逃妻

    黑道老大追逃妻

    真爱是什么?真爱就是眼睁睁地看着俊熙哥哥带着满身鲜血在她的身边缓缓倒地,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无论你在怎么努力,都无法回到过去,即便是在另一处得到,永远无法和当初失去的想比拟?如果是这样,她宁可不要,让无情翻起惊涛骇浪,让大地为之忏悔!
  • 重生谋爱:腹黑娇妻要上位

    重生谋爱:腹黑娇妻要上位

    新婚才没几天,她被丈夫和外遇情人联手算计进所罗门的伪证枉死,没关系,她命没薄,强势重生归来复仇,报复丈夫对她不仁,撕外遇情人。重生后的她占据了另一个女孩的躯壳,多了一个未婚夫?没关系,厉董,我们逢场作戏吧,不求谈感情。然后……厉董那深邃的眸子看着她说,你是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系统修仙者们

    系统修仙者们

    萧杰:我有系统,我能修仙,我要无敌!众人:我们也有系统,也能修仙!萧杰:你们走开,我只想默默修仙。。。这是一个依靠系统修仙的故事,也是个残酷的修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