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69100000007

第7章 百孝经通释六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孝性温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

父母双全正宜孝(1),孝思鳏寡亲影单(2)。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3)。

【通释】

(1)双全,原是两方面都完备的意思,这里指父亲和母亲都在世。

(2)鳏,原是没有妻子或者妻子去世的男人的意思,此处指妻子去世的男人,即鳏夫。寡,就是丈夫去世的女人,即寡妇。

(3)寿由天,寿即寿命。寿由天,就是人的寿命由天决定,人自己无法预测或控制。

父母双双都在人世的时候,正是子女应该尽心孝顺的时候。父亲母亲有一个去世了,活着的一个就成了鳏夫或者寡妇,亲人就成为单人的孤单身影。光阴是飞快过去的,所以尽孝一定要抓紧。孝顺父母双亲是我们做子女的事情,而父母能够享受多少天年那是由天神决定的事情了。

(1)孝顺不能等。2011中国十大孝子之一马福建说:“什么都可以等,孝顺不能等。现在这个事情我在做,我母亲身体不好,你放下事情要去看,应该马上去看她。如果等你把事情做好去看她的时候,这个老人家可能就走了,你就永远看不到她了,永远就想不到她了。”

(2)感恩的养女。高邮市高邮镇高谢村有个农民名叫师国龙。25年前,他与一名残疾姑娘结婚。婚后一直没有小孩。1991年,两人领养了一个刚出生20天的女婴,取名雪梅。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了五年后,师国龙的妻子因病去世。自此,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师国龙身上。由于积劳成疾,2008年,师国龙因为胃癌住院治疗。知道病情严重,师国龙不想再对继女隐瞒身世,就主动说出了领养实情,还联系到了雪梅的亲生父母。患病的三年时间里,养父怕自己哪天撑不住,想把雪梅交回给她的亲生父母,但是,雪梅却怎么也不肯离开,不离不弃地对养父反哺报恩。20岁的雪梅在高邮一家鞋店上班,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一旦拿到工资,除了留点零用钱外,她把工资都交给养父。上班都是从家里自带饭菜,从不乱花一分钱。乡邻们看到雪梅对养父这么孝敬,也十分感动,都志愿过来担当师国龙的“义务保姆”。生母家境也不宽裕,但是被懂事的雪梅感动,也从家里拿出5000多元给师国龙看病。师雪梅的感人事迹传遍了高邮的大街小巷。

(3)女儿孝娘的奇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丰水山村有个村民叫李国芬。1956年,李国芬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父亲李富勤劳质朴,母亲张文琴善良能干,李国芬有个姐姐,后来又有了弟弟。12岁那年,李国芬念五年级,母亲张文琴突然得了胃病和肝硬化,不久又得了腰椎结核,最终全身瘫痪,医生说她母亲顶多活两三年。为了照顾卧床的母亲,李国芬辍学离校,开始在家伺候母亲、操持家务,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山村。1978年,父亲李富因胃癌离开了人世。那时候姐姐和弟弟都已结婚成家,只有妈妈和国芬生活在一起。疾病、不幸和磨难,再一次将母亲击倒,母亲大面积脑出血,彻底失去了语言和大小便功能。不久,弟弟也因病去世。面对一次次的打击,李国芬哭干了眼泪,但她一个坚定的信念没有变:只要我活着,再苦、再累、再难,也要让妈妈活下去!李国芬把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让长期卧床的妈妈不得褥疮,白天每两小时李国芬要为妈妈翻一次身,夜间最少也要为妈妈翻三次身。每周要用热水给老人擦洗两次身体,每天换洗一次衣服。有时候,妈妈把大便弄得满身都是,李国芬总是为妈妈清洗干净后,再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在个人婚姻问题上,李国芬坚持“要照顾老妈一辈子”的原则,因此,使得很多人既欣赏她的为人又难以接受她的条件,所以,直到27岁时李国芬才成了家。李国芬从12岁照料身患重病的母亲,直到老人去世,整整过40年!一个被医生预言说最多只能活两三年的重症病人,不仅在女儿李国芬充满孝心的照料下生活了40年,而且40年里从没有得过一块褥疮。这真是孝心的奇迹。

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枉然(1)。孝顺传家孝是宝,孝性温和孝味甘(2)。

【通释】

(1)徒,即徒然,就是白白的,仅仅如此的意思。枉然,指没有任何结果的、白费力气的。

(2)孝性温和,就是孝顺的思想和行为总是温顺的,和睦的。孝味甘,甘即甜蜜,指行孝的人和接受儿孙孝顺的父母的心中总是甜蜜的。

父母在世的时候能够孝顺他们,才是真正的孝顺。等父母死了以后再说什么尽孝的事情,那只是白费力气,看不到有什么结果了。孝道是一个可以传家的宝贝。孝道的品性是温顺的、和睦的,而行孝的儿女和享受孝道的父母的心中总是甜蜜的。

(1)至孝的标准。“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枉然。”这两句话的意思在道教的《文帝孝经》的《辨孝章第四》里,有比较完整的说明。《文帝孝经》称,“养亲口体,未足为孝;养亲心志,方为至孝。生不能养,殁虽尽孝,未足为孝;生既能养,殁亦尽孝,方为至孝。”意思是说,扶养双亲吃饱穿暖,还不能说是孝顺;能够做到扶养双亲的心情和志向,那才是最高的孝顺。双亲活着不能做到孝顺,双亲死了虽然做到尽孝,也不能说是孝顺;只有双亲活着的时候能够扶养,死了也能做到尽孝的,那样才算是最高的孝顺。

(2)毛泽东给老师徐特立祝寿。徐特立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即使在几十年之后,身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仍旧对师恩念念不忘。他曾经说过:“徐老是我在第一师范读书时最敬佩的老师。”1937年初,适逢徐老六十大寿。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不久,毛泽东的工作非常繁忙。党中央才由保安(今志丹县)迁来延安,毛泽东常常要工作到深夜才能休息。1月31日晚,毛泽东工作了一个通宵,直到第二天黎明。警卫员请毛泽东休息,毛泽东说:“我顾不上休息哟,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我老师徐特立的寿辰啊,他也是大家的老师,我还要写贺词呢!”说着,他提笔为徐老写了一封饱含情谊的长信,在信中热情颂扬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毛泽东这样写道:“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您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一番话不仅深深地感动了徐老,而且感染着后世为人学子的每一个人。写完这封信后,毛泽东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去寿堂亲自检查祝寿活动的准备情况,直到都落实了他才放心。寿堂设在延安城东的天主教堂里,瓜子、花生、红枣伴着六十个热气腾腾的“寿桃”(大馒头)摆在铺着红布的桌子上。参加祝寿的人挤满了整个教堂。徐老在毛泽东等人的陪伴下走进寿堂,人们纷纷起身祝贺,围着徐老,恭恭敬敬地向徐老敬献寿酒。在喜庆气氛中,中国文艺协会的同志们朗诵了一首由丁玲、周小舟、徐梦秋等一起为徐老凑成的祝寿诗:“苏区有一怪,其名曰徐老。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故事满肚皮,见人说不了。万里记长征,目录已编好。沙盘教学生,A I U E O。文艺讲大众,现身说明了。教育求普及,到处开学校。绿水与青山,徐老永不老。”毛泽东听了之后十分高兴地说:“前两句写的是长征时的神态,很好。‘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真是这样,很真实。末尾两句也好,‘绿水与青山,徐老永不老’。”正在这时,一个小女孩上来为徐老系上了红领巾。徐老笑容可掬,沉浸在欣慰与感动之中。毛泽东也亲自起身祝贺,献上对老师的祝词:“老师,俗话说‘返老还童’,我们都祝您长命百岁!”这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真诚祝愿,也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它跨越了身份的差异,更跨越了时间的流逝。正是这一份真诚的情谊,成就了毛泽东与徐特立之间师生情的百年佳话。

(3)照顾植物人父亲二十年。1980年,王希海的父亲因脑出血成了植物人。因为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有肢体残疾。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当时年仅23岁的王希海肩上。王希海放弃了去马来西亚工作的机会,后来又请长假在家照顾没有知觉的父亲。当时他就在心里说:“我一定要将您照顾到80岁。”每天晚上,王希海隔半个小时就要给父亲翻一次身,每晚12时喂父亲吃下一天中的第5顿饭。父亲长期卧床,王希海就用八个枕头垫在父亲后背、腿下等不同部位。父亲不会自己吐痰,如果有痰阻塞就会呼吸困难。王希海就拿一根橡皮管子一头伸到父亲嗓子里,另一头放在自己口中,靠自己用力吸,将父亲嗓子里的痰吸进自己口中,然后再吐出来。对如此吸痰,别人感觉恶心,但是王希海为了照顾父亲什么都愿意做。为了给父亲刷牙,王希海想尽了办法。起先他用牙刷给父亲刷牙,结果发现牙刷会损伤父亲的牙床。他改用棉签、纱布来擦,还是不行。后来,王希海从给花浇水受到启发,改用温水喷壶向父亲嘴里喷水的办法,解决了父亲刷牙的问题。2000年9月,王希海突然发现父亲身上有瘀青,他连忙送父亲去医院检查。一位从医40多年的老教授看到老人后问王希海,老人瘫痪在床多长时间了?王希海回答说:“20多年了。”老教授听了转身就走,以为王希海说谎。可是没有多久,老教授手中拿着王希海父亲厚厚的病历回来了,含着眼泪说:“我从医40年了,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伺候老父的。你父亲有福啊,一个父亲该享受到的,他都享受到了。你应该去医科大学给学生们讲讲护理课,比起你来,他们的护理做得太微不足道了。”48岁的王希海早已过了成家的年纪。为了照顾父亲,他放弃了工作和个人婚姻,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照顾好父亲。他说:“我不成家,父亲永远是第一位。这么多年来,有许多人要给我介绍对象,但我不能放弃父母家庭,我首先要做好的是一个儿子的角色,我觉得很满足。”2004年8月,王希海的父亲卧床活到80岁,王希海实现了自己24年前的承诺。如今,父亲依然活着,王希海说他仍会和以前一样精心地护理父亲,如果父亲能活到100岁,他就护理到100岁。一位老邻居说:“现在有的子女总想着跟父母要钱、要房子,有的甚至要把老人赶出家门。但是希海为了老父亲,却把自己的一切都牺牲了、舍弃了,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羊羔跪乳尚知孝(1),乌鸦反哺孝亲颜(2)。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

【通释】

(1)羊羔跪乳,中国民间传说,很早以前,母羊生了小羊羔,非常疼爱,白天晚上形影不离。晚上母羊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母羊把小羊带在身边,保护小羊不受欺负。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的来历。

(2)乌鸦反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十九禽部三有“慈乌”条称,“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也。”意思是说,小乌鸦出生以后,母乌鸦哺养六十天。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老了,不能飞了,自己不能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将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喂养母鸦,回报母鸦养育之恩,并且从不厌烦,直到老乌鸦临终,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乌鸦反哺”的来历。

小羊羔吃奶的时候,总是昂起头,跪在母羊的身边,尚且知道感激母羊的喂养。小乌鸦在母鸦的哺育下长大,等母鸦老了,小乌鸦又会终日不止地哺育母鸦,直到母鸦临终。乌鸦也知道孝顺双亲,直到最后。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顺父母,那他真是可怜得还不如羊羔和乌鸦那样的禽兽。

(1)陈俊孝母。“陈俊,浮山人,节妇郭氏遗腹子,痛父死王事。母孀居,曰:慈乌反哺,羊羔跪乳,矧人不如物乎?自是朝夕拜母,食必亲供,宗党称之,卒年九十二。孙陈孜官布政。”(《钦定四库全书》,《山西通志》,卷一百四十一,“孝义”)这段记载说的是山西浮山(今山西省晋城市)人陈俊的故事。陈俊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陈俊是守节的母亲郭氏的遗腹子。母亲一个人过日子,对陈俊说,仁慈的乌鸦会反哺年老的乌鸦,羊羔吃奶是跪在羊妈妈旁边吃奶的,人还不如这些禽兽吗?于是,陈俊早晚都要拜母亲请安,母亲吃饭,陈俊一定在旁边伺候。陈俊的孝行受到宗族之中的亲朋好友称赞,一直活到92岁,他的孙子陈孜还做了布政官。

(2)给老保姆请保姆。四川成都有一个“七旬老太给保姆请保姆”的故事,就是说的对于年轻时受到的抚养之恩反哺的孝行。成都青羊区有一位老人,名叫石桂芳,今年71岁。石桂芳是个事业型的女人。19岁参加工作,20岁随夫从成都调到青海,在省交通厅工作。1964年,石桂芳的女儿出世,石桂芳就聘用张淑慎到家当保姆。张淑慎是广汉市人,一生命苦,10岁父母去世,成了街头乞丐。后来有人看她可怜,就给她找了一份帮人带孩子的工作,才算有口饭吃。石桂芳夫妇将女儿托付给张淑慎的时候,女儿陈玉出生才30多天,三天两头感冒发烧,张淑慎照看孩子费尽了心。看到张淑慎对陈玉视如己出,1967年,石桂芳在母亲去世后,又将原来跟随母亲的大女儿石敏(随母姓)也交给了张淑慎,那时,石敏刚满7岁。在石敏姐妹俩的心目中,张淑慎的关心和照顾就像外婆一样。而在张淑慎的心中,姐妹俩就是她的一切,她关心她们远远超过关心自己。因为她们的父母远在西宁工作,只是每月给她们寄生活费,一年只回家一两次探望两个女儿。1969年12月,从青海回家探亲的石桂芳发现来接她的张淑慎走路一瘸一拐,很吃力。一问才知道,就在那年春天,张淑慎的左脚上长了小疮,后来变成丹毒,耽误了治疗,落下了残疾。石桂芳感激张淑慎照顾孩子的恩情,与丈夫商量后,就决定将陈玉送给张淑慎,改名为“张玉”,让张淑慎后继有人。张淑慎对此非常感激,从此她对石敏姐妹俩更加负责,照顾得更加尽心。懂事的姐妹俩没有辜负张淑慎的心血,长大后,先后考上了四川师范学院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毕业有了工作的石敏与张玉姐妹俩,没忘记张淑慎的养育之恩。石敏工作后的第一笔工资,就拿三分之一给了张淑慎。石敏出差到北京,买的唯一一件礼物——一双军用棉鞋,就是为张淑慎买的。张玉工作后领到的第一笔工资则买了一套漂亮的老年服装,送给待她如亲闺女一般的张淑慎。她们认为没血缘关系的爱是最无私的,也是最伟大的,更该报答。1979年12月下旬,石桂芳夫妇回到了成都,到了31日这天,石敏、张玉两姐妹以及石桂芳的姐姐一家老小也都从天南地北赶到了张淑慎老人的身边。开始时,张淑慎还以为石家久别重逢,要团圆聚餐。但是,那天的石家人说什么也不让她做事。正在她感叹人老体衰,黯然神伤的时候,中午时分,石敏与张玉两姐妹捧出一个大蛋糕,全体老少都齐声地唱起生日歌,此时,张淑慎才想起这一天正是自己70岁生日。随着岁月变迁,陈崇哲和石桂芳相继退休回到了成都,夫妇俩照顾张淑慎就像照顾自己家的老人一样。然而,张淑慎却有了自己的打算。有一天,吃过早餐以后,张淑慎外出散步,一直到傍晚还没有回家,急得陈崇哲和石桂芳四处寻找,终于在长顺街昏暗的路灯下找到了正在啃冷馒头的张淑慎老人。石桂芳着急得嗓子也哑了,她边说边上前去搀扶老人回家。张淑慎微笑着对石桂芳说:“我不回去了!我这把老骨头没用了,如果这时我不离开石家,你们反倒成了我的保姆了,我心里难受。”原来张淑慎认为自己无事可做,离开主人家是天经地义的事,加上一把年纪了,她不想成为石家的累赘。1985年5月,张淑慎上街买菜时,不慎摔成骨折,石桂芳夫妇将张淑慎送到医院后,全家人轮流陪护她,关心备至,喂水喂饭,梳头擦身,侍候老人大小便,毫无怨言。医生说:“对你奶奶真好!”张淑慎赶紧纠正道:“我不是她们的奶奶,也不是他们家亲人,而是他们家保姆!”石家的爱心和奇特的敬老故事顿时传遍了医院,被医生护士传为美谈。1988年夏,张淑慎的左脚踝部静脉曲张,肿得连鞋也穿不上。那段时间石桂芳夫妇每次送老人上医院都用三轮车。1990年陈崇哲去世。临终,陈崇哲再三嘱咐家人谨记张淑慎的大恩,一定要涌泉相报。陈崇哲的去世令张淑慎老人伤心不已,不久后她便得了老年痴呆症,百治不愈。石桂芳接过丈夫肩上的担子,毕竟年纪已大,体力不支,于是有人建议找保姆来照顾老人。石桂芳找的保姆是个19岁的姑娘。保姆来家后,石桂芳特意将张淑慎的性格、生活习惯等一一作了交待、说明。在确信保姆可以胜任时,石桂芳才不再照料。从此后,几乎每天清晨,石桂芳都会陪着小保姆手推着坐在三轮车上的张淑慎散步,一边走一边耐心地给老年痴呆的张淑慎说着话。无论是在长顺街居住,或是在青羊小区居住的人,都知道石家对张淑慎报恩反哺的人间真情。

(3)儿子为烫伤的父亲移植献皮。“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意思就是人从小长大受到父母养育的恩惠,长大以后就要懂得孝道,不然还不如羊羔和乌鸦。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黄珏村的殷广安,年已52岁,是邗江黄珏化工厂的工人,上班时每天要在晶种车间做铁红,在大不锈钢锅边操作。一天,老殷不慎失足,跌进了锅内,全身85%二度至三度烫伤,其中80%为最严重的三度烫伤。送医院抢救中,几次被苏北人民医院发出病危通知。苏北人民医院组织了医疗组投入抢救,在殷广安基本度过了“休克关”后,需要立即给患者植皮,如果不能及时植皮,患者就随时可能死亡。苏北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黄金华医生说:“国内权威的烧伤科专家有这样的观点,中老年人烫伤、烧伤后,死亡的概率大致等于年龄加上其身体三度烧伤面积,按照这样的算法,殷广安的‘死亡率’为132%。” 但是,殷广安自身表面85%烫伤,本人皮源根本无法满足植皮需要。如果从商业市场上购买人体头皮,不仅价格昂贵、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会遭到强烈的排斥反应,远不如从亲属那里得到需要的植皮。殷广安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殷武勇,年仅26岁,在扬州织布厂上班,为人忠厚,刚刚和本镇姑娘真红结婚。父亲烫伤时,儿子还在新婚蜜月中。得知父亲需要植皮,殷武勇毅然决定剃发割头皮以挽救父亲的生命。从元月12日起,殷武勇连续3次剃发割头皮,移植到殷广安的身体上。殷武勇是独子,从小到大,一直是父亲操劳持家,每天早起给自己做早饭,晚上加班回家迟了,父亲还要给自己做好吃的。父亲对年迈的爷爷奶奶也十分孝敬,为自己树立了榜样。殷武勇第一次割头皮时,非常疼痛,自己咬牙坚持没有流泪,一旁的妻子却一直在哭。三次手术,殷武勇一次没有哭,因为他知道,自己暂时的痛苦,就使得父亲有了活命的希望。殷广安看到儿子为自己割头皮,连续三次,而儿媳妇真红十分孝顺,不仅对新婚的丈夫毫不阻拦,还在公公病床前问寒问暖。殷广安说,儿子为自己割皮,给了自己天大的决心,自己坚信一定能够好起来,没有过不去的坎。到第四次,老殷自己的头皮已经能够满足自体移植的需要,于是又单独进行了14次割皮手术。因为心情好,一次比一次成功。历经17次植皮手术,终于使烫伤创面逐步消除。黄金华医生认为,在这一个病例中,父子亲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对于异体植皮,有血缘关系的供者出现排斥反应会迟得多。正是由于儿子的头皮及时移植到老殷的创面上,挽救了他的生命,而此后,父亲一直带着一种非常愉悦和感恩的好心情接受手术,终于成功摆脱了死亡的威胁。从另一个方面说,儿子割头皮拯救给了自己生命的父亲,也始终处在一种亲情反哺的愉快心情中,小伙子三次割头皮,恢复得都很快,对身体没有影响。黄主任透露,在医院,父亲为子女植皮的并不少见,而子女割皮给父母的,几十年来,苏北人民医院才发生两例,而小殷则是扬州本地孝子第一人。

(4)养女服侍病瘫养母15年。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在校学生孟佩杰,1991年出生在山西农村家庭里。5岁时,父亲丧生于车祸。迫于生活压力,寡母不得不将年仅5岁的孟佩杰送人领养。当时隰县老干部局的职工刘芳英品行好、为人好,而且早就有收养女孩的愿望,孟佩杰的生母就认准了刘芳英,多次上门恳求。最终,刘芳英收养了苦命的孟佩杰。但是,只过了3年,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日常只能依靠双拐勉强走路。养父无法忍受艰苦,离家出走,杳无音讯。这一年,孟佩杰只有8岁。从8岁开始,孟佩杰便担负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每天早起给炉子添炭、掏灰,够不着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做事,摔伤、烧伤已记不得有多少次了。为养母洗衣服、擦洗身子,手冻得又红又肿,膝盖不知磨破了几层皮。小小年纪到市场上买菜,不认识葱姜蒜,她就按妈妈编的顺口溜去认:圆圆的是蒜,长长的是葱,扁扁的豆角绿茵茵。家务和照顾养母的重担落在孟佩杰的身上,但她从没有因为照顾母亲和料理家务而耽误学习,每次考试她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2007年,孟佩杰16岁初中毕业,养母刘芳英的病情恶化,最终瘫痪,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刘芳英原本打算让女儿上高中、考大学。但是孟佩杰也早就拿定主意,一边读书,一边要就近照顾养母,永不放弃,于是孟佩杰选择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走读两年。两年里,风里来雨里去,孟佩杰天天奔走在学校和家之间,一边认真努力地学习,一边精心侍奉着养母。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基础部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还必须到临汾的学院总校再接受3年教育。面对这个难题,孟佩杰想,如果到临汾上学,母亲怎么办?如果不去临汾上学,学业就要中断。做人孝为先,孟佩杰做出了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带上母亲去上学!从此,孟佩杰开始了带着养母上大学的生活。为了能照顾母亲,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母女身在异乡的小屋不足10平方米。靠墙的是一张单人床,床边加了一块木板,供她娘俩暂时栖身,床上铺着块很大的塑料布,塑料布上又垫了褥子,因为刘芳英瘫痪大小便失禁,她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弄脏床单被褥。一张小课桌放电视,一个简陋的灶台同时又兼是餐桌,床下和墙角堆放着衣物。孟佩杰每天早上6点,起床帮养母穿衣服,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回学校上课,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有时功课紧,佩杰就从学校食堂买些饭菜拿回家来充饥。就这样天天奔波在校园和出租屋之间。为了能照顾好养母,孟佩杰还请同学买来护理书籍,照书上说的去实践。寒冷的冬天,为了不让母亲的褥疮发展、恶化,她专门向老中医请教护理方法。夏天暖和时,就抱母亲到窗前晒太阳。刚强的母亲瘫痪后精神状态不太好,有时候脾气也大,孟佩杰就经常提醒自己,不能惹母亲生气,要多说体恤母亲的话,多做让母亲高兴的事。平日里功课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同母亲聊天,给母亲讲讲学校发生的事情,读书读报,尽量让母亲心情舒畅。社会和学校得知孟佩杰的事情以后,都给予了热情关怀。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主动为孟佩杰的母亲进行免费康复治疗,临汾学院为孟佩杰特批了贫困学生助学金,还有企业家和热心人对其进行了生活资助。孟佩杰知道刘芳英不是自己的生母,但是在她眼中,养母就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她总是平静地说:“没有妈妈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做女儿的本分。我只想尽快毕业,早点工作,挣钱照顾妈妈!”

提起这十多年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哽咽着说:“人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12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谁家的亲女儿能做到这一点?佩杰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是比亲闺女还亲哪!这辈子我亏欠女儿的太多啦,如果有下辈子的话,下辈子一定好好补偿她!”孟佩杰的事迹感动了所有的人。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谐家庭”称号;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2011年,孟佩杰成为“感动中国人物”。

(5)忤逆媳妇的下场。清代嘉庆二十三年,江苏省无锡县北乡曹溪里,有个王姓的儿媳,是一个泼辣凶悍的逆妇,平日懒于操作家事,一切煮饭洗衣、打扫等杂务,都要老态龙钟的婆婆动手。可是婆婆年老力衰,或是房屋打扫得不够整洁,或是菜肴烹调得不够味儿,因此时常遭受逆媳的恶言咒骂。那逆媳的丈夫,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坐视妻子忤逆自己的母亲,不敢加以劝导,更谈不上管教。邻居有时看不顺眼,偶而从旁劝解,总无法遏制逆媳的恶性,至于婆婆本人,为了爱护孙儿,竟甘受逆媳的凌辱,逆来顺受,日子一久,逆媳益发肆无忌惮。有一天,婆婆带著孙儿玩,不知怎的,孙儿跌了一跤,跌破了头。逆媳认为是婆婆太不小心,以致跌伤了自己的儿子,竟对婆婆破口大骂。正在咒骂得凶狠,使婆婆痛心万分的时候,忽然乌云四布,大雨倾盆,不一会儿,房屋内外,都积满了水,逆媳两脚踏在泥地上,因泥地被洪水冲得很松,逆媳竟陷入泥土中,越陷越深,她不禁惊慌起来,急忙大呼:“婆婆救我!婆婆救我!”婆婆看到媳妇陷入危急状态中,虽已忘了平日的怨恨,很想救她,但在狂风暴雨中,束手无策,逆媳身体的大部分,都已陷入地下深泥中了,放声痛哭起来,可是哭也无用,不到一小时,全身灭入地中。狂风暴雨过后,邻居们把逆媳从泥地中挖掘起来,已经窒息毙命。这样的惨死,好像是被活埋一样,远近的人,看到逆媳死得如此之奇,都说显然是忤逆的现身恶报。当时有人作了一首诗说:“大地难容忤逆人,一朝地灭尽传闻。婆婆叫尽终无用,何不平日让几分!”

同类推荐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列子臆说(下册)

    列子臆说(下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本书采撷了古代哲人的一些思想精华,以此勾画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线路图,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隋唐玄学佛学、宋元明清理学、近现代哲学等。
  • 为中国哲人申辨

    为中国哲人申辨

    本书探讨了中国思想史或教育史上的人物,大体上可用“哲人”来概括他们,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也有相对没那么出名的陈白沙、容闳、徐复观等。
  • 大家小书·译馆:君主论

    大家小书·译馆:君主论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西方文明经典文献之一。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以科学家的智慧和化学家的严谨为统治者开出政治处方。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为逻辑起点,从研究君主个人行为出发,将政治斗争与谋略技巧在心智上做了诚实并饱含深意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古村怪谈

    古村怪谈

    一个古里古怪的山村;一次惊秫的探险;一段熟悉的历史;一个权倾天下的至宝;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让你欲罢不能的故事。
  • 君王侧之彪悍宠后

    君王侧之彪悍宠后

    现代女子一朝成为公主之女,原以为可以舒舒服服当个米虫,却不料惨遭爹娘培养教养。学绣花?no!学三从四德?no!学女德女戒?no!她学得是权谋术帝王术,学得是管家宅斗。她本以为自己学完这些,就可以舒舒服服再次当个米虫。但万万没想到当年竹马变帝王,死缠烂打定要娶她。任青元:“求放过,我只想安静的做个米虫。”
  • 好想告诉你我爱你呀

    好想告诉你我爱你呀

    …………………………emmmm(不知咋写简介)请看正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魔都市录

    妖魔都市录

    一向不会写简介。呃,好吧,有吸血鬼、有僵尸、有百鬼夜行、还有……写到再说。主角不全是人……风格……我不知道……以上。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家伙,无意中苏醒和进入了这个世界之外的另一个暗世界的故事。
  • 星际最强公交车

    星际最强公交车

    偏僻星球凯瑞星突然遭受灾难,社会大崩溃,虫族入侵,许游光离别残败的家乡寻找元凶,一步步揭开真相,却又肩负起另一种使命……宇宙悄然变化,群雄聚集,时代洪流下,四邦国暗流涌动,圣殿又何去何从。这是一段英雄史诗,勾连了过去和未来,礼赞了爱与生存。ps:讲的是一个公交车司机的故事。(这是一个纯洁的小说。)
  • 诸天之因果

    诸天之因果

    有因,则有果。因无缘,则不果,机不投,因不果。借因果之力,他魂穿诸天,聚灵修魂,复苏地球。他见证了萧炎的炎帝和至尊之路,见证了唐三的唐门绝学和海神传承,也见证了叶凡的天帝霸唱,。。。终于,地球复苏了。地球的千古轮回之密尽由万千因果揭开。
  • 游荡在世间的灵魂

    游荡在世间的灵魂

    灵魂体的我,游荡在人间,看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之处,眼里的世界一片漆黑,却终有一群可爱的人们,用他们一点点小小的火光,传递着世间的温暖,照亮了黑暗的角落,为我道明了人生的意义。
  • 眷仙路

    眷仙路

    宽阔的院子里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踉踉跄跄地朝着一个青年奔了过去“师祖,师祖,我听说你以前经常捡垃圾,是真的嘛?”青年一脸和善的说道:“师祖没有捡垃圾,师祖是在修行,对了谁说的师祖捡垃圾啊?”“师傅说的”青年嘴角缓缓露出一丝笑容。
  • 斗罗之睡神

    斗罗之睡神

    唐三:我修炼贼快,杨炎:我睡觉就能修炼,唐三:炎哥别打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