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教育孩子,父母要学会和孩子进行换位思考,从中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当他遇到问题时,你能够迅速地从他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妻子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去上课间操,不明真相的班主任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还罚她做值日。
她心里很窝火,闷闷不乐地回家后,第一次没有写作业就出去玩了。晚上回家后,母亲问她:"作业写完了吗?"
她摇摇头。母亲耐心地说道:"你以前都是写完作业才会出去玩,今天没写作业就出去。我想一定是有原因的。"
看她不说话,母亲又问她:"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了?"
她点点头。母亲柔声问:"能告诉我吗?或许我可以帮助你。"
听了母亲的话,她心一热,就如实讲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母亲安慰她说:"这事情确实难办,换作我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接着又说,"你心眼比我活,现在想通了吗?"
"想通了。"听到母亲夸自己,她心里舒服多了,说道。
母亲笑了,说道:"我就知道你会想通的。老师不知道真相,自然会批评你。而且这批评也算不了什么,不就搞卫生嘛,你那么勤劳,扫地是顺手的事。"
她听后,高高兴兴地去写作业了。
当你发现孩子反常时,要先克制住自己。站到他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这样,会很容易帮你找到答案。而孩子也会被你的一团和气所感染,把心里话讲给你听。
有个邻居,一提到她的女儿,就有说不完的话:"我女儿今年才十岁,按说还没到青春期呢,怎么就变得这么不听话呢?"
接着她向我讲起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
她女儿跟着姑姑上街,看上了一款漂亮的小裙子,缠着姑姑给她买下来。因为当时带的钱不够,姑姑答应她第二天再带她去买。
不巧的是,第二天裙子被人买走了。她女儿为此闷闷不乐了好长时间。她得知事情后,就到别的商场买回了女儿喜欢的裙子。
她满以为女儿会很高兴,没想到女儿淡淡地说:"我不喜欢这种款式的裙子,你退掉吧。"
她气坏了,说道:"你什么意思啊,你姑姑说就是这款呀。怎么?想瞒我啊。不是我说你呢,你的裙子都那么多了,还买,我看你……"
她女儿大声说:"我再说一遍,我不喜欢这件裙子。"说完赌气回了自己房间。
她生气地对我说:"当时气得我真想打她几下。这几年,她和姑姑走得特近,有很多话,宁可和姑姑说,也不对我说。"
我问她:"你可以好好和她谈一谈,或是向她姑姑了解一下,看看她为什么对你这么有成见。"
她说道:"我一和她说话,她就找借口离开。她多次对姑姑说我太武断,什么事情都得听我的,让她太烦。"
我劝她:"和孩子沟通时,凡事要多听听她的意见,当她的行为让你生气时,你要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想通了,再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她很吃惊,问道:"什么?她犯错误了,我还要站在她的角度上去想?"
我说道:"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了解她,和她交流时就不会有冲突了。"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也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父母要想和他达到顺畅的沟通,就要多了解他,凡事站在他的角度上想问题。了解到他真实的想法后,再有针对性地引导他。
桐桐有位要好的同学,每次来我家,总要抱怨父母:"在他们眼里,我一无是处,干什么都不合他们的意。"
她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对她要求很高,不但学习要她争全班第一,在其他方面也不能落在同学后面。现在父母给她报了很多特长班。
她说:"我根本就不喜欢舞蹈,可我妈说学舞蹈体型好看,让我学了舞蹈;我不喜欢学棋,可我爸说学棋开发人的智力。唉,现在我一提这些班,头就大了。"
她现在一共上了五个特长班。
她说:"我现在已经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了,一想到每天要这样奔波于每个班之间,我就觉得痛苦。每天早上醒来,想到这些事情,就感到恐惧。"
我问她:"既然这么痛苦,为什么不向父母讲出来呢?"
她惊讶地看着我,说道:"我哪里敢对他们提要求啊?上次我说现在课紧了,是不是取消一个班时,我妈狠狠训斥了我一顿,说我太不负责任。"
她又说:"在大人眼里,我们小孩就是一个学习机器,似乎除了学习,再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了。都说童年是最美好的时光,我的童年却是不堪回首的。"
父母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就要听听他的心里话。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你放弃大人的成见,客观地认识他的世界,并试着用他的视角来感受他的生活。
成老师心语
教育孩子,父母要学会和孩子进行换位思考,从中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当他遇到问题时,你能够迅速地从他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换位思考,是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一个捷径,当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时,会很容易就能赢得他的信任与友谊,同时快速地拉近和他的心理距离。
营造和谐的亲子沟通氛围
和谐的家庭环境既是孩子成材的必要条件,也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保证。父母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就要为他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有位网友在提到家庭环境时,说道:"在我看来,和谐的家庭环境就是宽松、自由,家庭成员之间由于相互了解而变得十分随意。"
他向我讲起最近发生在他家里的一件事情。
他出差路过家乡时去看望父母。父亲不在家,只有母亲在,看到他回来,十分高兴。母子俩聊着聊着到了中午,母亲便给他做了他最爱吃的炸酱面。
说实话,他现在已经不爱吃炸酱面了,加上当时不饿,一点食欲也没有。可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就硬着头皮吃了一碗。
母亲见状,要给他盛第二碗,他推辞道:"妈,我吃饱了。"
"才吃一碗就饱了?"母亲不相信地看着他,又问,"是不是嫌我做得不好吃?"
他立刻说道:"好吃,好吃啊。但我确实吃饱了。"
母亲不相信:"你以前一口气能吃三碗呢。现在怎么只吃一碗?"
他没有办法,只好又吃了一碗。母亲又给他盛了第三碗。他硬着头皮又吃下第三碗。他说:"吃完第三碗,我心里对自己说,以后我再不会吃炸酱面了。"
我问他:"妈妈又不是别人,你完全可以明说啊。"
他叹息道:"我妈这个人啊,对我爱得真是过头。我从小到大,她都这么对待我,老是按着她的意愿想我。我要是不顺从她,她不会说我,却总是偷偷自责,或者流泪。"
接着他又说:"我妈性格温和,很少发脾气,和我爸关系也好。从我记事起,家里总是充满温暖的气息。可我就是觉得,这种和谐的家庭环境,有时候让我感到窒息。"
我说:"真正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成员之间真正达到心理上的内在的和谐,这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有了理解,才能真正接纳对方不同于自己的观念、行为和特点。"
他听后连连点头:"对,对。我心里向往的就是这种家庭环境。自然、随意,父母不怀疑我说的话,并且能接纳。"
父母的爱是营造家庭环境中最基本的情感。爱意味着主动给予孩子物质、精神、心理上的支持、帮助,即使他长大后有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你仍然能接受并理解。这样才能保证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桐桐上五年级时,有一段时间迷上了听流行歌曲。每天一放学,就躲到自己房间听音乐,有时连写作业时都要戴着耳机。
有好几次,妻子要和她说话,但一看到她戴着个耳机,就生气地对我说:"你看她现在这个样子,一天到晚地戴着耳机听音乐,成绩不下降才怪呢。"
我笑道:"要尊重她的兴趣爱好嘛。"
妻子反对:"你以前不是说,孩子是未成年人,父母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迁就吗?我早就想和她谈谈了,可她戴着个耳机,我说好几句话,她能听进去一句就不错了。"
我说:"她戴耳机,是怕影响到家人,说明她是尊重我们的。咱做父母的也要有所表示啊。何不在家里放她喜欢的音乐呢。"
果然,当家里播放桐桐喜欢听的音乐时,她很高兴,主动找到妻子,问道:"妈,你也喜欢听这音乐?"
妻子笑道:"是呀,不会影响你写作业吧?"
桐桐开心地说:"怎么会呢?在这美好的氛围中,我学习的效率会增加好几倍的。"她说到这里,抬头看着妻子,"妈,等我写完作业,咱们能聊聊音乐的话题吗?"
妻子高兴地说:"好哇,和女儿边听音乐边聊天,那敢情好啊。"
家庭环境需要家庭成员共同来创造。孩子是家庭成员之一,父母要多采纳孩子的意见来营造和谐的亲子沟通氛围,让他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当作这个家的主人。
成老师心语
和谐的家庭环境既是孩子成材的必要条件,也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保证。父母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就要为他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让家庭一直保持进取向上的发展趋势,需要不断有鲜活的因素输入,而这些鲜活因素,就是家庭各成员提的不同意见、建议。父母要针对不同情况完善、改进家庭环境。
做孩子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父母要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就得关心、信任、尊重、理解他,要多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赢得他的信任与友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朋友的儿子放学回家后,开始抱怨老师偏心。朋友心里明白,儿子可能在学校遇到麻烦了,因为了解儿子,他知道此时儿子最需要的是他的耐心开导。
他友好地说:"我当过学生我知道,有时候,老师确实是有点偏心。"
听了他的话,儿子有点惊讶地看着他,说道:"爸,你怎么也会这么认为?"
他笑着说:"因为我相信我儿子不会随便生老师的气,其中必有原因。说吧,老师是不是特别狠地批评你了,比我说的话还难听?"
儿子如释重负,仿佛找到了知心朋友一样,毫不戒备地说:"那倒不至于,不过,我真不明白,我们老师怎么会这么偏心。我也是他的学生,他怎么就看我不顺眼呢?"
他解释道:"老师偏心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他偏心的学生,平时表现很好,取得了他的信任;二是他偏心的学生,的确是占理;这三嘛,就是对学生要求过严造成的。"
儿子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那你说我这算第几种啊?今天我上课削铅笔时,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自己不专心听讲,还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
他接着又说:"以前我同桌在课堂上也削过铅笔,怎么没有说他呢?"
他说:"当然是第三种了,对你要求严嘛。他没有说你同桌,可能是没有发现,或是发现了,但你同桌削铅笔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吧。我说得并不一定对,只是猜测而已。"
儿子听后,说道:"我想起来了,同桌削铅笔那天迟到了,好像是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呵呵,老师挺能替我们着想的。我以后再也不上课时间削铅笔了。"
信任是父母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前提,不信任会使亲子关系中出现抵触和逆反,从而直接导致孩子不听话行为的产生。父母要尽最大的努力来获得他的信任。
小时候,每当我有了什么心事,都不愿意和好朋友讲,而是喜欢和母亲讲。不管是什么事,母亲听后,都会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有一次小考,由于老师不在,许多人都偷着翻书看。一向不作弊的我,见周围的同学都在这么做,也忍不住偷看了。奇怪的是,那次小考,是我考得最惨的一次。
因为我成绩一向很好,见我考得这么不好,老师点名批评了我,并让我回家写成绩下降的原因。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第一次作弊,我心情十分紧张而将答案抄错了。可这些实情,不能对别人说,更不能写给老师看。
那天放学回家后,我心情抑郁极了。母亲看我不高兴,笑着问:"你现在有时间吗?"
我点点头。她又说:"我今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这件事情,只有你能帮我。"
母亲的信任让我来了精神,便说:"你讲吧,什么事?"
母亲真诚地说:"我看到我儿子不开心,我也不开心,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不开心吗?当然,你可以选择不说。"
母亲的话让我感受到倾诉的欲望,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讲出了心里的话。
母亲默默地听着,然后温和地说:"儿子,妈妈当年和你一样,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但你长大了,比我有主见,我相信你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母亲的话,不但让我心情舒畅,还让我充满了信心,同时我也意识到,要想改掉不再抄袭的坏毛病,就要如实地写给老师看。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讲给母亲听的缘故。我说出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答案,而是享受母亲对我的高度信任。因为信任,她不会因为我犯的低级错误而训斥我。
每个孩子都喜欢和父母沟通,关键是你要努力成为他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当他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后,你要给予真诚的理解和有效的指点,只有这样,他才愿意和你讲心里话。
几年前,我拜访教育界一位前辈时,他说过这么一句话:"父母要想和孩子处好关系,多交流是基本条件。这就需要大人抽出时间来,定期和孩子聊天。"
他说,只有和孩子多交流,父母才会"懂"得孩子的需求。他向我讲起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小时候,他父母工作很忙,有时连春节也要加班。当时,亲戚朋友建议把他送到乡下爷爷奶奶家去。父母没有答应。
他说:"别看父母工作这么忙,但我却觉得他们一直陪在我身边。"
原来,父母和他有个"约定",那就是,不管多忙,父母每周都会挤出时间,和他进行几次交流。周一、三、五的晚上,父亲会抽出十分钟和他聊天;周二、四、六晚上,母亲和他聊。
如果碰到他们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时,父母就会给他写信。他说:"记得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写给我的信时,心里快乐极了。"
正是这种定期的沟通,让他和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好。他遇到什么事情,总是第一时间找父母商量。
深厚的感情基础是亲子互动的前提,当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达到最佳状态时,就到了"心有灵犀"的境界。这种感情是你和孩子终生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秘诀。
成老师心语
父母要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就得关心、信任、尊重、理解他,要多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赢得他的信任与友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多和孩子像朋友那样交流,一方面会让他知道,他在你心里的位置有多么重要;一方面你可以通过和他聊天,了解到他很多信息。这样你在和他沟通时,说出的话才不会让他反感。
主动向孩子讲讲你的心里话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多和他讲讲大人的事情,才会让他更快地接受、理解。但同时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注意你说话的方式、方法。
几年前,有位家长向我咨询,问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把心里话讲出来。她说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性格很开朗,虽然在人前话很多,但就是不爱和她说话。
我问她:"你是不是对他管得很严?"
她说道:"应该不算太严。有一次我听他对同学说:"你妈对你管得太紧了,这一点,我妈要好得多。""
我又问她:"平时你和孩子聊什么话题?"
她说:"就是他的学习情况啊。"
我说:"你有没有向他讲过你的工作情况?比如你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或者在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也向他讲一讲。"
她一怔,接着说道:"这些话,我可从来没跟他讲过。再说了,他一个小孩子,让他知道这些干什么?小孩子还是要单纯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