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七次生擒孟获,最后却又放了他回去。有人会问,他傻不傻,抓一个人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放虎归山”!当然不傻,诸葛亮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余地,也给了孟获一条退路,深谙用人之道的孔明知道,要想让一个人才心甘情愿地为国效力,就要让他心悦诚服地降伏。果然在第七次擒住了孟获后,他终于甘心情愿归降认输,诸葛亮的故事,也留下了一段传世的佳话。
留有余地,同时也是幸福的另一种表现。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太过理智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生存在这个世间,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人生的价值、美丽的容貌和巨大的财富,而且还有更重要的朋友、家人与爱人。如果一个人一直都是过于理智地去处理他身边的事,即使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然而他对朋友和家人的亲情。其后者的价值,显然是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的。我们试着用感性一点的想法来对待身边的问题吧,这不会让你损失什么的,反而,甚至很有可能让你收获一份巨大的幸福!
留有余地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但是它能决定成败。汪中求在《细节的魅力》中写道:“一心渴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迹,而甘于平淡,认真地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细节可以决定成败。
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一丝余地吧,这是对人生最好的感悟!这就如吃饭一样,不要吃得太饱,半饱是最理想;得饶人处且饶人,人无完人,凡事留有余地,给人留半条后路,积半点福,何乐而不为呢?
民间流传有许多的俗语,如养儿防老,囤谷防饥;晴带雨具,饱带干粮。说的也就是为明天留一条后路,留余地。闽南话中也有一句俗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处。它的意思也就是说,与人相处,凡事都不可做得太绝了,一定要记得彼此留有余地,在以后无论在什么场合见面了,也都不会显得难堪、尴尬等等。家有余粮,日子好过;日有余用,生活安逸。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现实生活中,留余地的现象很多。建筑楼群,首先要留出一点余地给绿树、花草、阳光、空气。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要留下一条缩水线;以免路面发生膨胀而破裂。高速公路,每过一段里程,就要在路边留出一块余地,供有毛病的车辆应急停靠检修。狡兔三窟,留有余地逃生;得势不忘失势,留有后退的余地。强盛而不忘衰败,富有不忘破落。甚至人情世故,恩怨是非,在处理时,都需要留有余地。
还有很多种情况,需要注意。退耕还林,其实这便是给树木留一份苍绿的余地,保护森林是给自然留一份和谐的余地,保护湿地是给水禽留一份生存的余地,保护隐私,给心灵留一份隐私的余地。树与树之间,留有间隔,树木才能长得更加的茂盛粗壮,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保持相应的距离,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与纠纷。
工作中,制定计划,要留有余地;享受人生,还要留有余地;批评下属,要留有余地;日常用度,要留有余地;房屋装修,当然还要留有更新的余地。再窄的公路,也要留有错车的余地;再紧张的工作,也要留有休息的余地。
宋朝有一位大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当年,他在舒州太平寺任主持,其师五祖法演曾给他说:“住持此院,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劝诫。”其师所指也就是“法演四戒”分别是:福不可受尽,势不可使尽,好话不可说尽,规矩不可行尽。
获此戒的佛果圜悟禅师,最后获得上乘的智慧,终于成为法演的得意弟子,成为临济宗十世法孙,并著有高深微妙的《碧岩录》一书,成为宋朝的大禅师。
可以说,法演四戒给了我们人生中很好的启发。
一是福不可受尽。我们常常会过分沉溺在上天赐给我们的幸福中,而这一点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不懂珍惜的话,这个幸福的源泉就会逐渐枯竭,同时,为你带来幸福的“缘丝”也会为之断绝。
二是势不可使尽。人很容易顺着时势去做一些事情,但这正是危机所在。这是因为人并不是在逆境中才开始不幸,而是在势盛时即播下了不幸的种子。如果能懂“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的哲理,便能使危机变转机,就不会使势行尽了。
三是好话不可说尽。根据法演的解释是:“好语说尽,则人必以此为易。”所谓好,就比较广泛的意思来说,也就是“亲善”之意。善言、美辞能使你我之间的交情深厚,或引领人类走向真理。但不论怎么样的好语,如果过于详细的解说净尽,则其味必减半,会给人一种平易的肤浅感。的确,过犹不及,而法演所说的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所以“好话不可说尽”,也可以用来表示好事不能全部说出来,起码要保留一些。
四是规矩不可行尽。如果过于拘泥于规矩的话,四周的人就受不了。换句话说,守规矩是件好事,但过于重视规矩就会惹人嫌了。以前的佛陀在森林中枯坐六年,以及当时见到的印度苦行僧的苦行情况,最终不能证道。所以佛陀发现了其弊端,最后没有跟从,后来才在菩提树下悟道、证道。后来,他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渡化无数众生,是深知“规矩不可行尽”的大智者。
花看半开,也就是教我们做事需要留有余地。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退一步去考虑问题,留有余地,避免日后双方见面尴尬。不要老是觉得自己没有用,有用的人不生气。只要努力工作,让自己更加忙碌起来,当然也就没有时间去生气了。
人在社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留有余地。天无绝人之路,话不可说得过分,事不能作得太绝。留有余地,才有足够的回旋空间,才有重新选择的余地。
宽容豁达,相互包容。
有人说,比大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一个人如果心胸开阔,他面前的生活之路自然显得坦荡。“能容物者,物也能容”,以一颗宽厚之心去包容别人,则会把天使的善良召回魔鬼的心中。一条路摆在眼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走法;不要抱怨世界,而应多多反省自己。如果世界使你难堪,那是因为你使这个世界难过。世界不为你而存在,世事不因你而更改,包容接纳,却能为黯淡的人生增添一分光彩。
人生如云,岁月如风,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互相宽容,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有趣,我们才会珍重感情,我们才能善待与我们有缘的一切生命。退一步海阔天空,它是快乐人生的灵丹妙药。有时候谁对谁错根本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对也好错也罢,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年轻的富兰克林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进门时,因没有低头而撞在了门框上。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是你今天到这的最大收获。”正当富兰克林莫名其妙时,前辈一语双关地说:“该低头时就低头。”这时富兰克林便揉着头说道,“前辈,你的话会让我一生受益。”
在苏联一次政府会议上,赫鲁晓夫声色俱厉地指责斯大林所犯的一些错误。突然间,听众席上有人打断了他的讲话:“你也是斯大林的同事,”诘问者大声的嚷道:“为何你当时不阻止他呢?”
“是谁在这样问?”赫鲁晓夫怒吼道。
会议厅里一片寂静,根本没人敢动弹一下。最后赫鲁晓夫轻声地说道:“现在你该明白缘由了吧?”
上述的两则故事,从表面来看,虽然说是各不相同,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地思量一番,又有异曲同工的教益。那就是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有的时候,无谓的牺牲,并不能说是一种勇敢的表现,只能说是无知的表现。该低头时就低头,该闭嘴时就别说。
其实,许多事在心静下来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不应该,那我们又为什么不在当初手下留情呢?
古人说:宰相肚里能行船。宰相尚能如此,那作为现代的我们,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相当复杂的社会里,就更应当学会宽宏大量了。退一步想,就可以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使你找回业已失去的信心;使你抛弃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使你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如果你遭受到别人的讥讽嘲笑,不妨退一步想一下,它可以让你每天都拥有一个好心情。
在生活当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出现。像开车上路,并道拐弯出巷口,也许经常就会发生抢行互不相让的局面。但你若慢行半拍,礼让在先,对方会感激地点头抬手致意。两下愉快,各奔东西。何必为那几秒钟而搞得双方怒目相视,造成交通阻塞甚至酿成不必要的事故呢?
再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他们采取“打架”这种最野蛮最原始的一种方式,那么,和谐社会将会永远只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而已;而如果双方都能够胸怀大局,后退一步,文明一些,理智一些,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那么这一退、一时之忍,换来的必将是海阔天空。只有这种办法,我们的生活才会少一些风浪与纷争,多一些祥和与安宁,我们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才会梦想成真。
有一幅“忍”字图,很多人都爱将其贴在墙上,上面写有这样两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智者的教诲,是颇有见地的警世良言。历史上的韩信连不可思议的“胯下之辱”都可以忍受,最终成为了汉朝的一代大将,这便是最好的见证。
处于当今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或者生活的相互交往中不可能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当这些矛盾与冲突乃至一些委屈或令人伤感之事突然降临到你面前时,能否做到“忍一时”“退一步”,往往决定着这些矛盾或冲突的处理结果是否能做到“风平浪静”,你今后的工作、学习或生活是否能继续是“海阔天空”。
人们常说的一句是“忍字头上一把刀”,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所以说,凡事都要学会忍。在现实的生活当中,那些忍不住自己、容易感情冲动的人,十之八九是一些脾气暴躁、年龄虽然成熟,但理智尚不成熟的成年人,和一些涉世不深、做事不计后果的未成年人,而且这些忍不住自己、容不下别人的人,动不动就暴跳如雷,大打出手,他们常常会与别人的关系紧张,且常常是非不断,甚至官司缠身。
在暑假期间,有一个青年学生,随妈妈一起去市场里买鱼,由于奸诈的女摊主缺斤少两,在秤头上做一些手脚,而且还多收了他妈妈1元钱。在妈妈与女摊主理论的时候,他飞起一脚,将对方的脾脏踢破裂,致使对方被迫行脾脏切除术。最后,这个一时冲动的学生锒铛入狱,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刚刚接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只得束之高阁,大好前程被葬送;同时父母还赔偿了对方2万元钱的手术费用以及营养费用。
类似这样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不能做到“忍一时”“退一步”,从而导致的悲剧基本上算是每天在我们身边常发生的事情。这些任由自己性子来的当事人当初自以为“解恨”“痛快”,可他们的“解恨”和“痛快”却是建立在给他人造成侵害,给自己及其家庭留下无可挽回的损失基础之上的,其教训大都是相当惨重的,甚至有的是让人终生难忘。一旦悲剧发生了,人们常常去悔恨,去痛哭流涕,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事后的忏悔除了提醒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以及给他人起点警示作用之外,可以说对已发生的悲剧是于事无补的。
忍是一个人成熟与有理智、有涵养的表现,并不是懦弱的代名词。我们提倡“忍一时”和“退一步”,并不是无原则性的一味地忍让,一味地任人欺侮,而是要在当矛盾和冲突乃至一些委屈或者令人伤感的事情突然之间降临到自己头上时,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并拿起法律的武器,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学生,由着自己的性子,动不动就与人争吵,更甚者是大打出手。
宽宏大量是生命从容的结晶,是为人处世的良方,是沙漠中的一块绿洲。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要学会宽宏大量,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来勉励自己,努力去做一个快快乐乐的人,它将会使我们受益终身。
世上没有什么不可以解决的事情,凡事都要退一步去想,走极端,或往死胡同里钻,那么就会使自己陷入一个更深的困境。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一句话:“人之所以不幸,其实也就是由于不晓得自己如今很幸福。”他因为某事被卷入案件后,蒙受冤枉,被判处死刑,当他在刑场就要被处以枪决时,终于等到了减刑的通知,得以死里逃生。但是,如果他当初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放弃生还的希望,或绝食,或自尽,做出一些傻事来,那么他就不可能重新享受人生的乐趣。
有一则关于“六尺巷”的故事:
在清康熙年间,朝中重臣张英接到一封家书,告知邻居叶家砌院墙占了自家宅基,请张英出面解决问题,给叶家一点压力。张英仔细想了想,便回了一封信: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结果,张家将院墙往后让了三尺。叶家见张家如此大度,很不好意思,也将院墙往后让了三尺,一场干戈化为玉帛。
“退一步海阔天空”还可以用到军事战略方面。“三十六计”中不是有“走为上计”吗?“走为上计”就是退一步考虑军事部署,并不是退却逃跑,而是不管形势怎样险恶,依然要保持头脑冷静,运用高超智慧,安全退却,保存实力。诸葛亮堪称大师,他六出祁山,六次撤退,在任何敌强我弱的危急形势下,都能做到全师而返。毛泽东身经百战,深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精髓。他总结出了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工农红军。遵义会议之后,一渡赤水的土城之战,红军失利。重掌军权的毛泽东审时度势,为化被动为主动,果断决定放弃从泸州到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再渡赤水,攻打娄山关,重夺遵义城。终于暂时摆脱了敌人,使党和红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定了信念。
生命是一种轮回,退一步想问题,也并不全是坏事。有时候,在人生的历程中,厄运甚至是一种幸运,是一种难得的契机,它并不致命,也不会长久存在。在我们生命的旅程当中,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可是,人生中的许多东西并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因此要学会用妥协这一种生存的方式。愿望无法满足时,那么就试着学会放弃、学会退一步。得不到满足的是一种遗憾,而不能掌握生存的本领却是一种失败。
古人云: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想进,就不得不学会退,该放弃时,一定要把某种感情割舍,这也是明智的选择。人世间有许多的事,常常都不能够如你所愿的那样顺利,那样完美,可这中间的爱恨情仇往往都是打着死结的,及时放弃死结,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