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是通过战争从自己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到皇位的,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有件事总令他寝食不安,那就是自己的侄儿、往日的皇帝建文帝是否真的在城破时自焚而死呢?社会上流言纷纷,有一个说法是:建文帝没有自杀,而是趁宫中火起时,从地道逃到城外去了;更离奇的一个说法是:建文帝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当了和尚,说得跟真的似的,不由得令成祖疑惑起来,他很怕建文帝真的活着而在别的什么地方招兵买马,来讨伐自己。于是他派人去各地秘密调查建文帝的下落,但都一无所获。明成祖又想,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了呢?于是,他派宦官郑和率领一支船队出使国外,船队的任务虽然是为了宣扬国威,与外国人做生意,但还有一个更隐秘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访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原姓马,小名叫三宝,出生在我国云南的一个回族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去过麦加朝圣,积累了一定的航海经验,并且把这些经验和知识传给了郑和,为日后郑和出使西洋奠定了基础。后来三宝进燕王宫当了太监,因聪明能干,很受成祖赏识,郑和这个名字便是成祖赐的。
1405年6月,郑和率领大批船队自苏州刘家河出发,经福建沿海,浩浩荡荡地扬帆南下。船队规模庞大,由200多艘大船组成,最大的船长达44丈,宽18丈,在当时是少见的大船,人员计2.7万多人,除士兵、水手外还有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
郑和当时出使的西洋主要是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他们先后到达占城(在今越南)、旧港、锡兰等国家。每到一国,郑和先递上国书,然后将船队装载的礼物赠给国王,表示明政府的善意。许多国家见郑和这样友好,都热情地接待他们,有的还派使臣随船带贡物回访。到了京城,各国使者向明成祖呈上大批宝物,明成祖因此非常称许郑和。后来,朱棣确信建文帝确实是死了,可以不必再去寻找了,但出使海外能使明朝声名远播,又可带来一定贸易利益,沟通了中外经济与文化,所以他还是派郑和一次又一次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航行得也越来越远,最远时到达了非洲的木骨都索(即今日的索马里)。郑和第六次出使回国时,明成祖得病去世。郑和第七次出使回来后,大臣们认为花费太大,于是下西洋的活动便被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