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大多源于自己的“不满足”,学会忘记一些事情,卸下身上的重负,你自然会轻松许多。
■压力再大也“忘得掉”
压力如影随形地渗入甚至主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由此带来一系列负面情绪——消极、生气、沮丧、挫折和恐惧。在重压之下若想使精神状态保持平稳,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
我们每天都在为事业打拼,都是“起得比鸡早,干得比驴累,看着比谁都好,一肚子苦恼不知跟谁说”的状态。深圳某IT公司的小冯,今年36岁,最近一直在跟朋友抱怨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你说我容易吗?打拼十来年,现在终于买上房子,有了私家车,全家人每年还到处旅游。但就是这样,老婆还不满意,嫌我回去晚了,抱怨我不关心她,老是打电话‘查岗’,担心我有什么‘小三’,回家后还不给我好脸色看;女儿在学校里除了惹祸什么好事也不干,学习成绩不好,还怪我不负责任;我在公司一年到头忙得要死,加班到天昏地暗,还总是不顺,与老总和其他副总常因理念不同产生分歧,多数情况下我不得不屈从。我这个人对下属要求特别严,不能容忍错误,经常训斥下属,搞得下属怨声载道,有几个甚至还因此跳槽;休息的日子没劲透了,除了睡觉还是睡觉,夫妻生活既没有意思也缺少激情,身体上还都是毛病,头痛失眠、腰酸背痛,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唉,我这图的是什么呀?”
在长期的重压之下,小冯这台高速运转的“好机器”已然出现了故障,在职场人际关系、夫妻感情、父女关系和身体健康等方面都出现红色警报,到了不得不维护检修的时候。处于长期精神压力下(如持续与同事、家人发生冲突),生病概率会比平时增加5倍,小至感冒,大至癌症,都有可能出现。
长期与紧张的工作打交道,长期处于应接不暇的生活中,身体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复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忧虑情绪。对此,我们应当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以下是关于从容应对压力的一些有效方法。
1.工作做到80分就好
做事标准不要奢求完美,如果满分是100分,做到99分都不够满意,就有点钻牛角尖了。举个明显的例子吧,NBA“飞人”迈克尔·乔丹曾经被誉为在篮球场上无所不能的神,但是当接近不惑之年第二次复出时,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帮助球队获胜:他不再使用精彩的突破和飞身扣篮表现自己的能力,而是更多选择睿智的助攻帮助队友得分;利用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投篮,帮助球队取得胜利。这一切是源于乔丹对于自身年龄和身体素质的清醒定位和心理暗示:我原有的事业(打球)和身体在走下坡路,所以我犯不着跟自己较劲,只要努力转换角色,尽我所能打好比赛,至于胜负成败和其他问题我根本无须操心。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唯有放下以前的自己,才能更好地专注于工作本身。
工作做到80分就已经很好了,何须苛求尽善尽美?当有数不清的工作任务接踵而至时,如果你每一项工作都能保持在80分,就是一张相当不错的成绩单。乔丹在职业生涯的投篮命中率不过才50%左右,那是因为他一共投了几十万次的球!抓住工作的主流,你就会很大程度上减轻身上的压力。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看得太重,就会陷入困境,走入一个死胡同,认为任何事情都要按着他的意志发展,这是很不理智的行为,也会导致我们做人很生气。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整个古希腊世界的戴尔波伊神托所,这是一组宏伟的石造建筑物,它的起源可以回溯到三千多年前。那个时候,神在人间的使者叫神托,神托就在这里向人们传达太阳神的旨意。在这个神托所的入口处,人们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发人深省的两个词,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认识你自己”。
只是因为世上很多人认识不了自己,把自我看得太重,才会产生多种烦恼。古代禅师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知道物的可贵呢?假如明白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的,那么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
2.将压力写出来扔掉
美国心理协会的斯科菲尔德博士提倡通过“写出压力”的方式减压。就是用一支笔把你目前生理和心理上面临的各种压力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然后把小纸条都揉成一团,像投篮一样扔进远处的纸篓,头脑中想象你已经轻松地甩掉这些烦恼了,最后将没有投中的纸团用安全的方式点燃烧掉,打开窗户深呼吸一口气或者大喊一声,事后你会觉得无比轻松,感觉压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和令人窒息了。
这种方法是你直面压力并与之较量的一种体验,写出压力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减压。消化掉压力和烦恼后,你会得到新的压力免疫体,以至于再大的压力袭来时,你都能处变不惊地化解掉。
3.顺其自然,找到快乐支点
古人云:“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竞争压力,错综复杂的人际压力,难免令人思虑过度、忧心劳神,不仅睡眠质量不好,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身体系统的正常运转。
很多时候压力都是自找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坦然接受压力和不完美的结果,就是你发现快乐的开始。在情绪焦躁和压力过大时,你需要释放情绪,比如回忆以前的种种快乐,适时消遣娱乐一下,在家中听听舒缓的音乐,与好友品茗、聊天。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来自你对周围事物乐观的看法和认识。只有顺其自然,学会自我调节,你的工作才能张弛有道,顺利发展。
当然,当周遭压力使你焦虑不堪、接近崩溃时,就应该及时求助心理医生了。一旦压力超过你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彻底击垮你。在国外,看心理医生其实就跟看牙医一样普通。心理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方法替你解压,对你进行心理上的按摩和慰藉,减小你所面临的压力。
除了心理医生外,家人和朋友都是帮你缓解压力的坚强后盾。把你的烦恼向他们诉说,相信就能很好地排遣内心的郁闷和烦躁。
国内著名的电影人姜文在一次采访中说,他的母亲现在从不关心他的事业发展如何,只关心两件事:一是“你吃得好不好”,二是“你睡得香不香”。刚开始姜文还不理解,可到后来慢慢领悟了:构成健康最本质的东西不就是吃得好、睡得香吗?不要再被人贴上“工作起来不要命”的标签了,不会休息的人就是愚蠢的傻瓜,没有健康的人根本就没有未来。
成就事业,不能急于一时。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的目标是顺利跑完全程,而不是前半程冲刺、后半路退场。压力再大也要“偷着乐”,拥有好身体,才能在未来获得无穷收益。
■再忙,也得歇一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70岁高龄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工作,但他工作起来总是精力充沛,令人惊奇。原来他很会安排自己的休息,每天中午都上床睡1小时,晚上8时吃晚饭之前,又上床睡2个小时,即使乘车,他也抓紧时间闭目养神、打盹儿。正是这种主动休息的良好习惯,使他不觉疲惫,性格豁达,做出了惊人的业绩。他不仅是伟大的大政治家、外交家,甚至还曾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据说好车与普通车的差别不在于发动机,而在于刹车系统,宝马时速可以超过200公里,奇瑞却只能有120公里,为什么?就是刹车系统差距太大,如果上了200公里而不能有效地刹车,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休息与工作的关系,就正如刹车系统与发动机的关系。就是让高负荷运转的身体停下来,歇歇气、加加油、修理一下,然后继续高负荷运转。如果只知道高负荷运转,而不知道刹车,不知道休息,那是很可怕的事情。
再以滑雪来说,滑雪的人都知道,滑雪最大的困难不是不能前进,而是停不下来。如果不学会停止的技巧,那就会摔很多跟斗,或者撞上树、撞上石头、撞上人,或者飞到悬崖下面去,摔个粉身碎骨。
拳头只有收回来,打出去才有力,而人呢?只有休息好了,才能以很高的效率工作。所以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的说法。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一会去爬山,一会去探险,乐在其中,让人羡慕。作为一个董事长他肯定忙,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其实,这种休息方式才是他高效率工作的保证。
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一组身强力壮的青年搬运工人往货轮上装铁锭,小伙子们连续干了4个小时,结果勉强装了125吨的货物,这时候大家都累弯了腰,个个精疲力竭。可是,一天后,让这些小伙子每干26分钟就主动歇息4分钟,同样花4小时,却装了47吨的铁锭而不觉得很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泰戈尔说过:“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这个比喻太贴切了,眼睛睁久了,就得闭上一会,养养神;工作久了,就应该休息一下,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将工作做得更好。
欧洲一家五金公司的老板发现员工经常躲在休息室、会议室,甚至厕所睡觉。他苦无对策,最后干脆把心一横,设计了有8个房间的小睡区,每个房间备有躺椅、柔和的灯光、优美的音乐和一面假山瀑布。小睡区旁边是咖啡室,让员工醒来后可以闻到浓郁的咖啡香。
老板说:“既然我无法打败员工的瞌睡虫,干脆就大方点,让他们光明正大、舒舒服服地睡个饱。”精明的老板其实已经把账算得明明白白,如果员工上班感觉太累,坚持工作反而容易出错。不如让他们小睡一会,振作精神再工作。
这种“上班小睡有理”的办公室新文化,正在欧美国家慢慢盛行起来了,他们提出了“与其靠咖啡因提神,不如小睡片刻补充元气”的口号。这样既有益员工的健康,工作起来又能事半功倍。小睡文化已延伸到欧美各大企业、交通部门、律师事务所,甚至连军方都在考虑是否重新安排任务,以调整士兵的睡眠时间
累了怎么办?不要用喝咖啡来提神,最好的办法就是休息,晚上早点睡,白天睡个神奇的午觉,或者有点空闲时间就打个盹儿。很多名人,因为日常的活动排得满满的,让他们欲睡不得,欲推无术,身心都很疲惫,他们就是靠午睡或随时的小憩来恢复身心疲劳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天工作12小时,每晚只能睡5小时,但中午一定要睡一会;罗斯福总统在12年的白宫生涯中,访问、接待的应酬令人疲乏,他的办法是:活动之前,闭目休息20分钟;波兰总统瓦文萨是个早起的人,唯一补充体力的方法是来一个10分钟神奇的打盹儿,即使是站着他都照睡不误;撒切尔夫人一天只睡4小时。一旦“铁娘子”感觉体力不支时,就会找地方小憩一会儿。这种短时间的休息有助于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并提高人体进行积极思维的能力。
人也是动物,也需要休养生息。没时间休息,早晚有时间生病,如果一个人长期紧张工作而休息很少,不仅会消耗身体健康,就连精神也得不到放松,心态也得不到缓和,做人做事就难免会出差错。所以有人说“一天到晚的工作并不是永恒的美德”。
有学者认为,因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人类的睡眠时间就少了两成。那么,有了电台,有了电视,特别是现在有了网络之后呢?人们的睡眠时间不知道又少了几成?这也是现代人越来越疲惫的一个原因。因此,除了工作上要悠着点以外,下班后的业余生活也不能太多太滥,不能通宵达旦地打牌、毫无节制地娱乐等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每个人生活、学习和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过去,我们学习的英雄模范人物大多是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甚至带病坚持工作的,以至于不少精英人物英年早逝,让人痛心不已。不管怎样,人最可贵的就是生命与健康,没有了生命,一切都将不存在;没有了健康,人生也是灰蒙蒙的。
累有两层含义:身体上的累和精神上的累。如何让自己别太累了,有几个简易可行的办法。一是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别将工作带回家,也尽量少加班。二是在节假日里,你要尽情地休息。三是走路时不要风风火火,开车时不要生死时速。太着急并不等于高效率。四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使身心得到放松,因为人的大脑和身体不是机器,需要休息。五是放松精神更重要,找朋友聊聊天,排解紧张情绪,有张有弛才不会感到“活得太累”。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是个文坛奇才,但他又是个工作狂,写作起来废寝忘食,不分昼夜,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通宵达旦。为了使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他每天靠喝浓咖啡提神。因此,像《高老头》这样的世界名著,他居然只用了三天三夜便能一气呵成写出来,真是个奇迹。巴尔扎克拟定了一个庞大的写作计划,准备撰写143部作品。可惜的是,由于他肆意的透支自己的健康,结果活生生地累死了,仅仅活了51岁,让人为之惋惜。
现在,许多人一天到晚的工作,是为赚更多的钱。可钱这东西毕竟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因为钱而赔了自己的健康,那就得不偿失了。即使所从事的工作不是为了钱,比如科学家、军人等等,也得吸取巴尔扎克的教训,别让自己太累了,不要以“睡得比狗还晚,起得比鸡还早”为荣。正确的做法是要将心态放平,将步伐放缓,别让自己身心太累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放下”等于如释重负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拿了两个三人多高的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这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顿时备感轻松惬意。
在我们身上,也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权势、金钱、荣誉等等,这些东西看似美好,但如果该放下的时候不放下,也会是人生辛苦的来源,弄不好会成为我们心中沉甸甸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如果我们也能遵循佛陀“放下”的教诲,将这些东西统统放下,压力自然就烟消云散了,心情自然就轻松愉快了!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清空的。该放下时就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一位作家说:“我不会‘抓紧’任何我拥有的东西!我学到的是,当我抓紧什么东西时,我才会失去它,如果我‘抓紧’爱,我也许就完全没有爱,如果我‘抓紧’金钱,它便毫无价值。想要体验快乐的方法,就是将这些东西统统‘放掉’!”
每天发生在我们生活周遭的很多悲剧,往往就是无法放下自己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所酿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钱,有些人不能放下爱情,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则是不能放下不应该执著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