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就应当如此,能上能下、能屈能伸,视失败为寻常事。那些遇到企业倒闭、股票暴跌就跳楼的人不过是懦夫而已。综观上下五千年,横看世界两万里,最终功成名就的人,哪一个不是历经千难万险,遭遇坎坷磨难而又处变不惊的豁达人士?看看下面的故事。
8岁时,被赶出居住的地方,必须工作谋生;
21岁时,经商失败;
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24岁时,向朋友借钱经商再度失败,后来花了17年的时间才把债务还清;
26岁时,爱侣去世;
27岁时,精神崩溃,卧床六个月;
29岁时,参加国会大选失败;
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失败;
40岁时,寻求众议员连任,失败;
41岁时,想担任州土地局长被拒绝;
46岁时,竞选国会参议员,再度失败;
47岁时,争取副总统提名,落选;
49岁时,再度竞选国会参议员,再度失败。
没有谁可以一步登天,所有的成功者都有过失败的经历,这个人是美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林肯总统。失败表面上是一种痛苦,但实际上是一种财富。失败总会让人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并能纠正错误的观念,就相当于有人一次次把你从歧途上拉回来,那么你早晚会走上正道。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谓巴西的国魂,因此球员们沮丧、懊悔,准备承受球迷们的嘲笑和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意想不到的另一种场面。总统和两万多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有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四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冠军。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有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是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过眼云烟,都会过去的,最终一切都会归于平常。所以我们的心态也要保持平常,既不能沉迷于暂时的成功,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只要我们努力过、奋斗过,就会问心无愧,就会无怨无悔。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俗语说:“穷鼠咬猫。”对人对事应当以利人利己为本,待人宽一分则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古人说得好:“自萧如秋霜,接人如春风。”意思是说对待自己如同秋天的寒凉,对待别人如同春风的温和,这就是说在交际上宽一分、不生气,就会得到自己的幸福。
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表面上看,世间哪有这样的傻瓜,利益给了别人却使自己丧失利益?其实如果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结果反而不能为自己谋利,而为利他计划的人反而会利己。举一个例子来说,做商人的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把坏的物品高价卖出,如果存有这种不良的心理,虽一时赚钱,但时间久了谁也不会再来买他的东西。相反的,好的东西如果卖得便宜,自己固然得到的利益较少,但渐渐的,买的人多了,抱怨的人少了,生意就兴隆而永久了,利益不就越来越大了吗?所以,做生意要使买的人欢喜而卖的人也欢喜,皆大欢喜。这是道德的标准,也是利益的根基,又何乐而不为呢?
《水浒传》里的宋江,其貌不扬、生得皮肤黝黑,文不能吟诗作赋,武不能力当千军,却令水泊梁山的一干骄兵勇将,甚至“智多星”吴用都惟其马首是瞻,并且成功地把梁山发展壮大了。这究竟是何缘故呢?其道理说白了,就在于宋江能够与众兄弟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日子过得和谐。懂得与人合作的宋江,每当山寨干成一票大“买卖”,总是记录在册、论功行赏,按照每个人的实际贡献将利润平摊到底,并且从没有瞒着众人中饱私囊的事情发生。这样就算是有人不服他,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也会让宋江继续坐着头把交椅。从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当你的个人能力并不强大的时候,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一定懂得联合众人的力量做事,共享成果。
有这么一个寓言,说的是一个人很想知道天堂和地狱里面的人究竟是怎么个活法,于是上帝满足了他的愿望,让他分别去天堂和地狱一日游。在地狱,这个人看到人们一个个骨瘦如柴,眼巴巴地看着饭桌上丰盛的菜肴却吃不到。这人觉得很奇怪,仔细一看发现:这里规定每个人必须坐在餐桌上、使用一柄一米多长的勺子,所以每个人都无法把饭菜送进自己的嘴里。而在天堂,这个人看到人们吃饭时却很快乐,尽管餐桌的饭菜、餐具和用餐要求和地狱并没有两样,但是他们是用自己的勺子互相喂给对方,这样每个人就都能够吃到饭菜了。
也许,这就是相互合作的力量。聪明人总是能够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机遇。
■不要跟李嘉诚比财富
明朝有一个叫胡九韶的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但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福气。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有福气呢?”胡九韶说:“我们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福气又是什么呢?
胡九韶的这种想法可不是阿Q精神,他的这番话实实在在地蕴藏着深刻的人生经验,他因此生活得很快乐。有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不满足的心态。而心态不满足的原因有两个,要么是好高骛远,月薪1000的人希望月薪10000;要么找错了参照物,与李嘉诚相比自己太穷了。
不幸来自于比较,幸福也来自于比较。我们如果以正确的角度来做比较,就会发现自己真的有多么幸运和幸福。
如果你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就比几百万人幸福,因为他们已经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可怕,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饥饿的煎熬,那么你已经比5亿人都幸福了;如果你能够随便出入教堂或寺庙,没有任何被威吓、被施暴、被杀害的危险,那么你就比30亿人幸福了;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服,有房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世上75%的人都幸福了;如果你在银行有存款,口袋里有钞票,盒子里有零钱,那么你就属于这世上8%的幸福之人。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论快乐》中说:“无论是拥有巨额财富,还是荣誉,还是芸芸众生的仰慕,或任何其他导致无穷欲望的身外之物,都无法了结心灵的烦扰,更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凡满足天性者,一点一滴便足以使人富有;而若是填补欲壑,纵然是万贯家财,所带来的也不是富有,而是贫困。”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将伊壁鸠鲁这个观点演变成了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已经得到的/所期望得到的。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得到的是分子,希望得到是分母,二者相除就是幸福的指数。如果我们在没有能力将分子变大的情况下,也就是没法获取更多的东西时,如果能将分母缩小也就是对现状保持满足的心态,那么幸福的感觉不会比任何人少。
曾是大陆首富的刘永好就说过:“拥有亿万财富的喜悦,与农民种红薯获得丰收时候的喜悦,在内心的感受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亿万财富与一大堆红薯,会给予人们相同的快乐。当我们没有能力挣亿万财富的时候,那就去收获那堆红薯吧,你同样会很快乐!
据说英国一个专门研究快乐来源的国际组织,曾对400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是——低收入的人比年薪超过10万美元的高薪阶层的人更容易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享受感到快乐,高收入的人很难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在国内,也有类似的说法,就是月薪1500的人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这两个结论看似有些违背常理,因为很多人认为钱越多就会越幸福。实际上,钱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恰到好处。比如月薪500的人,他们的收入大体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就是可以做到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炒股或者投资,也就不会因为亏损而担惊受怕。他们的工作往往也比较稳定,有比较充足的业余时间,这不是幸福又是什么呢?
一个年轻人老是埋怨自己生不逢时,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老人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年轻人唉声叹气地说。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看着年轻人一脸茫然的样子,老人就问他:“假如今天我折断了你的一根手指,给你10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让你马上死,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好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1000万了啊!”
老人说完笑咪咪地走了。
时常,我们跟这位年轻人一样,愁眉苦脸,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终日挂虑未来的难处,自己给自己背上包袱,却很少有知足的心。
唐朝的宗楚客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原先任夏官侍郎,后被武三思引荐为兵部尚书。当时韦后淫乱后宫,干涉朝政,宗楚客为了向上爬升,便趋炎附势效忠韦氏和安乐公主,与她们狼狈为奸,不久就升迁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宗楚客虽然依附韦氏,但野心勃勃,还与他人另结朋党,妄想谋取更大的权力。
宗楚客时常对亲信说:“我当初职位卑微时,特别想当大官,当了大官又想当宰相,等当了宰相,又想当天子了,我如果能面南而坐接受万人朝拜一天就足够了。”后来,韦后的阴谋暴露,宗楚客被一并诛杀。人如果不对欲望加以节制,就会被它所奴役,为它生、为它死,宗楚客就是欲壑难填的牺牲品。
一位外国作家说:“贫穷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感觉穷,所以穷。足与不足是相对的,是心灵感觉而已。心态好时,视不足为满足,心情糟时,满足也成了不足。”由此可见,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生活。有一段手机短信很值得大家参考:
事业无需惊天动地,有成就行;
人生无需长命百岁,健康就行;
金钱无需取之不尽,够用就行;
感情无需死去活来,温馨就行;
朋友无需推杯换盏,理解就行;
思念无需望眼欲穿,想着就行。
不管你是家财万贯,还是一贫如洗,其实平静下来想一想,人的一生如此短暂,与其为了追逐名利而身心疲惫,还不然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诱惑无处不在的现实社会中,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以不生气、宁静的心面对周围的一切,不困于名缰,不缚于利锁,这样心灵才会自由,人生才会快乐。
哲学家讲过: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什么叫幸福?幸福没有固定的标准,而且跟金钱、权力这些无关,甚至相悖,它只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做“知足常乐”。
■名利都是身外物,看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