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的村庄自从我十多年前被交流到外县工作,除了过年外,大概很少回一趟老家。即便是回去一趟,也是来去匆匆。于是,老家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被留在了记忆当中。
去年盛夏,去基层调研,便产生了回家看看母亲的念想。到了县上,调研工作进展得顺利而又迅速,第二天中午我顺道回了趟老家。
徒步走进村子,眼前的一切与我印象中的故乡之夏大不相同。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夏天,必是蝉鸣一片,孩子们在池塘里戏水冲凉,大人摇着扇子或草帽在树底下乘凉聊天。而我面前的夏天呢?冷冷清清,了无生气。蝉鸣是有的,但只是断断续续的一两声,显得格外孤独。村子里走上半天也不见一个人影,偶尔只见一个拄着拐杖、驼着背的老人从我面前慢慢地走过,他似乎看不到我的存在。路边的池塘,更是死水一潭,水少了许多,面临干枯。孩子的欢声笑语,只在我遥远的记忆当中。
乡村到底怎么了?回到家里,我把心里的疑问告诉了母亲。母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村子里只剩下老的老、小的小,还能有什么生气呢?人没了,树就少了,蝉自然也就少了。”
这时,我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离开家乡的十多年,也是中国农民进城的十多年,正是打工潮风卷云涌的十多年。村子里从十几岁的少年到四五十的壮年纷纷背井离乡,进城谋生。留在背后的村庄,近乎一座空城,就像一个失落的人,凄凉、惆怅……
冷清的村庄为什么每年过年回家,我却没有感觉到村庄的冷清呢?这是因为,这些打工的人每年到过年的时候,在强大的亲情和故土感召下,总会回来过年。过年时短短的几天喧嚣和热闹掩盖了过年后整整一年的寂静和失落。可是,等到这些在城里谋生的年轻人有了家室,有了孩子,他们还会在过年的时候回来吗?恐怕到那个时候,村庄就连这个表面上热闹和繁荣都难以为继了。
村庄的冷清还不至于是这些。听母亲说,夏天,再也听不到整晚搅得人睡不着觉的蛙鸣了,因为庄稼地里大量地使用农药,昆虫都被消灭殆尽,青蛙没得吃的,自然大量就减少了。对了,往年在田间地头一伸脚那些个蝈蝈、蚂蚱蹦蹦的随处可见,现在几乎全没了。
村庄已不是过去的村庄了,想想在城里辛辛苦苦谋生的人们,我们是对,还是错了呢?或许,城市化的进程是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无论如何,土地、自然世界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远离并冷落了这个基础,我们未来的生活又有几多牢靠呢?又有几多幸福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