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地说,大院君虽然是一个思想保守的执政者,不过保守有保守的好处,那就是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民众道德状况比较好。然而,保守的政治思想却有着最大的坏处,那就是部分权贵的贪污腐化,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
当时,朝鲜国力弱小,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农业国家。长期的贵族专权,使得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因而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急欲变革的舆论氛围。
跟朝鲜相比较,这个时候它的邻国日本,却在被美国人的大炮强行打开国门之后,变法图强,并且迅速崛起为东亚强国,并曰渐威胁到朝鲜乃至中国清朝政府的安全。
于是,在朝鲜国内,一些有识之士便倡导向日本学习,对不合理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进行变革。而这些变革派的主要代表,就是韩王王妃的闵氏家族。因此,几乎从一开始,以大院君为代表的保守政治势力就和闵氏家族矛盾很深。
在这样的局面下,要是韩王本身能力很强,或许还能避免内乱的发生,可是这个韩王却偏偏是一个懦弱的君主。因此,等到他亲政之后,朝鲜的军政大权很快就被本来就是名门望族的闵氏家族揽走,并且还夺去了大院君的辅政权力。
闵氏家族执政之后,决议进行变革。不过,他们出发点虽好,要效法日本,改革不合理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但是却由于改得过了头,在该由政府严加控制的地方放得太开,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因此很快朝鲜就出现了物价狂涨的现象。一时间,朝鲜百姓怨声载道!
这时候,被剥夺了权力而心怀怨恨的大院君认为,是时候反击自己的政敌了。正好此时的朝鲜军队,因为闵氏家族进行军事改革而被拖欠了军饷,对这个家族的统治有着普遍的不满。于是,大院君借机开始了一系列的反夺权行动。
首先,他在社会上散布各种不利于闵氏家族的谣言,制造舆论压力。接着,他带领军队发动了暴动。在他的指挥下,朝鲜军队围攻了王宫和闵氏家族及其党羽的府邸,抓获和杀死了大批政敌。
由于及时获得了消息,王妃闵氏侥幸逃脱了性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只能藏匿于民间。这就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朝鲜“壬午内乱”。
在这次内乱中,大院君虽然取得了胜利,不过由于控制不得力,一群对日本怀有怨恨的叛乱军人,在混乱中袭击了日本驻朝鲜使馆。幸亏有了英国人的帮助,日本大使才能够从仁川乘军舰逃回去。
这样一来,就给早就在觊觎朝鲜半岛的日本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兵理由。要知道,当时的日本已经盛行军国主义,正在积极地扩军备战,随时准备实施它的侵略计划。
朝鲜这一乱,而且还袭击了日本驻朝鲜使馆,在日本那帮子狡猾的政治家看来,无疑是天赐良机。于是,在日本内阁开会“研究”了朝鲜形势之后,最终决定出兵朝鲜,向朝鲜人讨回“公道”。
日本出兵朝鲜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的耳朵里。这位国际政治经验丰富的外交家,看出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于是,他立即发了一封电函给临时代替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两广总督张树声(李鸿章因为母亲去世,回安徽合肥守孝去了),让他火速上报清朝政府,增兵朝鲜。
大家或许会问,黎庶昌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里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黎庶昌有着丰富的国际政治经验,他明白,日本人这一出兵,就是迈开了在东亚称霸的第一步。朝鲜是中国的近邻,现在不及时阻止日本人出兵朝鲜,将来城门失火,必将殃及中国这条池鱼。
二是因为当时的朝鲜,还是清政府的属国。用句俗话说,就是清政府的小弟。小弟要挨打了,大哥怎么能袖手旁观?如果清政府不及时出兵朝鲜,这个大哥不仅颜面无存,而且还会有损清政府在朝鲜的其他利益。
正是出于这两个考虑,黎庶昌就发出了那封加急电报。
张树声接到电报之后,知道情况紧急,一点也不敢怠慢。他很快就与总理衙门取得了联系,并在商议和上报皇帝之后,决定增兵朝鲜,帮助大院君平定内乱。
其实,平定内乱只是一个借口。当时朝鲜国内已经不是那么乱了,因为主要的政敌闵氏家族已经倒台,还乱什么乱呢?清政府出兵的真正理由,还是要维护自己在朝鲜的利益和地位。
就是在这个时候,驻防山东的吴长庆所部六营,接到命令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战舰一起,开赴汉城。
在前面我们曾经讲到,张謇听闻袁世凯的豪言壮语之后,曾对他说“此间正是用武之地”,并且说很快就有好消息。实际上,张謇所说的好消息,就是吴长庆所部要出兵朝鲜了。
对袁世凯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久居笼中,这下终于找到了一飞冲天的机会!俗话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袁世凯十分努力地学习军事知识,以军人的素养严格要求自己,这次出兵朝鲜,是到了他施展自己生平所学的时候了,。
果然,才一出兵,袁世凯的军事指挥和组织才能就让人刮目相看。
1882年8月16日,吴长庆所部六营和丁汝昌率领的北洋水师主力四舰“镇东”、“泰安”、“日新”、“拱北”,从登州向朝鲜进发。
一开始,由于海上风浪过大,走到一半的时候,清朝军队不得不退回到威海卫。到了8月19日,天气十分利于出航,于是清军再次出发。
在这次出兵中,吴长庆给袁世凯分派的任务是在“前敌营务处”,也就是参谋处,负责调配各种军需,以及勘定行军的路线。
对于调配军需,在袁世凯看来是小事一桩,并且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袁世凯真正花了心思的,是在对行军路线的勘定上。实际上,由于得知清军要出兵朝鲜,精明的袁世凯早就借着朝鲜大使金允植的帮助,把朝鲜的政治、军事,尤其是地理状况摸了个一清二楚。
这样一来,一旦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袁世凯就能立即发挥出别人没有的巨大作用。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袁世凯的心思没有白花。
8月20日,清军的舰队到达了朝鲜南阳的马山浦港。这天早上,袁世凯奉命带领前敌营务处的几个人率先登陆。他们登陆后,很快就选定了一个最佳的登陆地点,并落实了接下来的大军行军路线。
袁世凯完成任务后,回来向吴长庆报告,吴长庆对他的办事效率如此之高十分满意。
到了第二天,吴长庆命令一个营按照袁世凯勘定的登陆点和路线先上岸。可是,那个营的很多官兵却以晕船为理由请求延缓登陆。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的吴长庆顿时大怒,他当场撤了那个营长的职,并任命袁世凯为新营长,带领该营登陆。
吴长庆的决定没有错!袁世凯接管该营后,立即就根据先前的计划,在两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登陆任务。紧接着,在金允植的带领下,袁世凯率领部队向汉城开进。
就在进军的途中,袁世凯善于管理军队的才干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发挥。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当时的清朝军队,虽然接受了近代化的军事训练,但是在纪律和作风上却依旧是旧式军队的样子。由于长久没有作战,军队纪律十分涣散,在行军途中甚至出现了清兵奸杀朝鲜妇女的罪行。
在得知这个事情之后,袁世凯震怒了。他亲自来到军营,一口气杀死了 七个作奸犯科的士兵,并且向受到伤害的朝鲜百姓赔偿损失。
袁世凯这招杀鸡给猴看,让士兵们领略到了他治军的严厉。很快,袁世 凯率领的军队便没有了先前死气沉沉、毫无纪律的现象,变得规规矩矩、士 气强盛起来。而吴长庆看到袁世凯治军有方,就更加信赖袁世凯了。
没过多久,清朝军队就全部进驻了汉城。根据清朝政府之前商定的策略, 这次清军出兵朝鲜,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支持现任国王也就是韩王的统治。
因此,清军需要对付的,就是制造了内乱的大院君。至于具体的目标, 就是要将大院君安全地押回北京。假如因此而造成那些效忠于大院君的军队 反抗的话,那么就坚决予以镇压。
实际上,实行这个策略还是有很大风险的。这也就是清朝政府会派遣名 将吴长庆前来执行任务的原因所在。
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当时的大院君已经夺取了朝鲜政权,他手里还有人数好几千的精 锐部队。因此,想要安全地抓获并押回北京,而且还要预防随时可能爆发的 军队反抗,这项任务不能不说是十分艰巨的。
为了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吴长庆找到袁世凯等人进行了商议。商议的结 果是,对大院君采取先放松他的警惕之心,然后趁他不备将其生擒的办法。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8月26日上午,吴长庆等人前往大院君的住处拜见。 这是一次愉快的聚会,大院君在吴长庆的友好态度下,逐渐放松了警惕。他 十分开心,甚至还表达了回访的意思。这正中吴长庆的下怀,他自然满口答 应了下来。
见大院君已经落入了自己布下的圈套,吴长庆回来之后,马上命令袁世 凯部署军队,准备等大院君一来回访,就立即将他抓获。果然,到了那天下 午,毫无防备之心的大院君只带了数十位随从和一支小卫队,就前来回访。
大院君一行人刚一进入清军营地,袁世凯就率领军队将他们团团围住。在向大院君宣读了清朝皇帝的圣旨之后,这f≯昔日的朝鲜执政被请上了轿子,随后秘密转移到了北洋水师的军舰上,很快就被押回了北京。
至于效忠于大院君的那些军队,事实证明清政府的担忧有些过头了,因为他们并没有造反。由于没有了首领,这些军队也就不战而降了。就这样,吴长庆在袁世凯的大力协助下,很快就平定了朝鲜内乱。
至于日本人,这时候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呢!很自然,他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再来朝鲜讨所谓的“公道”了,因为大院君已经被抓了。紧接着,吴长庆和袁世凯一起,替韩王找到了躲藏在民间的王妃闵氏,仍旧由韩王和闵氏家族执掌朝鲜的政权。
重新获得政权的闵氏家族自然对吴长庆、袁世凯等人感恩戴德。在朝鲜期间,他们经常在官邸设宴招待吴长庆等人。由于袁世凯见识卓绝,好几次韩王和闵妃还单独会见了他,听取他对朝鲜政局的各种见解。
通过这次平定朝鲜内乱,袁世凯走出了他政治和军事生涯的重要一步。那一年,他才刚满二十四岁,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也就在这年,清朝政府为了表彰袁世凯的功绩,授予了他“同知”的官衔,官居正五品。从此,袁世凯走上了一条绝对与众不同的从政之路。
大院君一行人刚一进入清军营地,袁世凯就率领军队将他们团团围住。在向大院君宣读了清朝皇帝的圣旨之后,这f≯昔日的朝鲜执政被请上了轿子,随后秘密转移到了北洋水师的军舰上,很快就被押回了北京。
至于效忠于大院君的那些军队,事实证明清政府的担忧有些过头了,因为他们并没有造反。由于没有了首领,这些军队也就不战而降了。就这样,吴长庆在袁世凯的大力协助下,很快就平定了朝鲜内乱。
至于日本人,这时候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呢!很自然,他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再来朝鲜讨所谓的“公道”了,因为大院君已经被抓了。紧接着,吴长庆和袁世凯一起,替韩王找到了躲藏在民间的王妃闵氏,仍旧由韩王和闵氏家族执掌朝鲜的政权。
重新获得政权的闵氏家族自然对吴长庆、袁世凯等人感恩戴德。在朝鲜期间,他们经常在官邸设宴招待吴长庆等人。由于袁世凯见识卓绝,好几次韩王和闵妃还单独会见了他,听取他对朝鲜政局的各种见解。
通过这次平定朝鲜内乱,袁世凯走出了他政治和军事生涯的重要一步。那一年,他才刚满二十四岁,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也就在这年,清朝政府为了表彰袁世凯的功绩,授予了他“同知”的官衔,官居正五品。从此,袁世凯走上了一条绝对与众不同的从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