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想象,就是这样的一些政党在操纵着具体的选举工作,选出来的议员又会有多高的民主意识和执政能力呢?
面对这样的全国大选,袁世凯也开始头大起来!这段时间,从全国各地不断传来各种类型的选举舞弊案,最终都汇总到了袁世凯这里。一时之间,袁世凯也难以弄清具体情况,他只知道这次选举是一出丑态百出的闹剧!
不过,离弦的箭,此时已经收不回来了。为了给已经骂声一片的舆论界一个交代,也确实是为了能够对这种混乱局面有所改善,袁世凯向全国发出了一次呼吁。通过这次呼吁,我们再次感觉到了袁世凯对政党政治的不信任、厌恶乃至敌视。
他说: “我国政党,方在萌芽,其发起之领袖,亦皆一时之人杰,抱高尚之理想,本无丝毫利己之心,政见容有参差,心地皆类纯洁。
惟徒党既盛,统系或歧,两党相持,言论无不激烈,深恐迁流所及,因个人之利害,忘国事之艰难。
方今民国初兴,尚未巩固,倘有动摇,则国之不存,党将焉附?
无论何种政党,均宜蠲除成见,专趋于国利民福之一途。若乃怀挟阴私,激成意气,习非胜是,飞短流长,藐法令若弁髦,以国家为孤注,将使灭亡之祸,于共和时代而发生,揆诸经营缔造之初心,其将何以自解?”
在袁世凯眼中,那些打着政党旗号进行选举的政客们,其实就是“怀挟阴私”,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这些人只知道操纵流言蜚语,恶意中伤他人,以获得选举的胜利。他们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根本就是视之为赢取个人权力的筹码。这样的人,又怎能有功于民主政治呢?
因此,袁世凯号召道: “凡我国民,务念阋墙御侮之忠言,怀同室操戈之大戒,折衷真理,互相提携,忍此小嫌,同扶大局。”
“务念阋墙御侮之忠言,怀同室操戈之大戒”、“忍此小嫌,同扶大、局”,这样的话语,是根本无法打动那些职业政客的。袁世凯可以有这份胸怀,那些职业政客们却绝对不会这么想。
责任内阁,又瘫痪了
就在全国大选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内阁这边又出问题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才就任内阁总理的陆徵祥,向参议院提出的内阁部长增补人选的名单,由于同盟会议员的坚决抵制,没有得以通过。
之所以会出现这件事情,一方面是由于同盟会议员们不愿意买陆徵祥的账,毕竟他也不是自己人;另一方面,也跟陆徵祥那种过于西化的处事方式有很大关系。
我们前面说过,陆徵祥是一个十分独立的人。他在政坛之所以占据了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能力。可是,实际上,他那种独来独往的性格,以及过于不符合国情的言行,有些时候也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人。
这一次也是如此。就在他向参议院的议员们进行第一次的措辞演说时,时不时流露出西方人身上常见的那种幽默、自信和风趣。客观地说,这样的演说换到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将会是成功的。然而,他忘记了,这是在中国,而且是清末民初的中国。陆徵祥幽默、自信的演说,只会让那些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参议员们十分不满。很多参议员后来都说,这个陆徵祥也太目中无人了,他这样的举动根本就是有失体面的,显得太不庄重!
其实,别说是其他的参议员,就连在场的袁世凯也觉得有些看不下去了。当袁世凯听见台下一片嘘声的时候,他明白出事了!他连忙举手发言,要求对人选名单延期投票。然而,陆徵祥几乎已经犯了众怒,参议院也没有答应袁世凯的请求。就这样,陆徵祥这位民国第二任内阁总理的第一次演说,便被几乎全票否定。至于他提出的人选名单,自然也就遭到了否决。
内阁一再地出问题,加上当时的人们本来就对这个并不属于中国传统的制度没有好感,中华民国的民主内阁制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也就在第二任内阁总理陆徵祥组织政府陷入停顿的时候,日本、俄国和英国加紧了侵略步伐,这就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只知道整天吵架,却没有干成实事的内阁强烈的不满。尤其是那些一腔热血想要上战场杀敌的北洋将领们更是气坏了,在他们眼中,所谓的议员们就是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政客。这些人罔顾国家大局;自以为是地主政,实际上耽误了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原本支持内阁制的同盟会员们也认为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拘泥于所谓的民主程序,只要能有利于危机的缓解,完全可以便宜处事。
在这些同盟会员之中,最具变通精神的老革命党人章太炎认为: “借款不成,东使西行,处分支那,已在商议,往返四月,势即瓜分。
原其借口,在中国政府之无能力。政府之无能力,在参议院之筑室道旁,议在锥刀,破文拆字,用一人必求同意,提一案必起纷争。始以党见忌人,终以攻人利己。
’
……宜请大总统以便宜行事,毋容拘牵《约法》,以待危亡。”
“始以党见忌人,终以攻人利己”,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当时中国所谓民主内阁制度的实质,也表达出了当时中国先进人士对西方制度的轻视态度。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袁世凯不得不正式出面干涉了。
袁世凯之所以必须出面,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还是临时大总统,要想成为正式大总统,就得依靠《临时约法》规定的召开国会进行民主选举这条路子,因而袁世凯还是需要民主制的。
另一方面,目前的窘迫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阁总理和各部部长的人选出了问题。袁世凯认为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顺利召开了国会,国人对民主内阁制的看法会有所改观的。
于是,接下来袁世凯展开了多方面工作。
首先,他需要稳定人心。那段时间,袁世凯在自己的总统府中招待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参议员。这些参议员来自各个党派,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袁世凯抛开成见,只要这些人能够顾全大局,以公事为重,那么袁世凯就奉为上宾。
其次,袁世凯深知,还有一部分不满来自于北洋军的将领们。为了稳定军心,袁世凯下达了一个禁令,那就是绝对不允许军警“干涉政治”。在他看来,军警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保卫祖国的安全,维持社会秩序。
最后,尽管陆徵祥上一次的总长人选名单遭到了参议院否决,但是只要这个内阁总理没有下台,袁世凯就继续支持他再次提交名单。
于是,在袁世凯的多方协商下,陆徵祥再次向参议院提交了一份六位总长的人选名单。这一次,除了一个人之外,其余五人都获得了认可。至于这没有通过的一个人,袁世凯几天之后补充提议了另外一个总长,最终获得了通过。
就这样,以陆徵祥为内阁总理的新一任内阁政府在一番波折之后,得以宣告成立了。
事情看来似乎再次走上了正轨,但是这一切都只是袁世凯等人的一厢情愿。参议院的那些议员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又对陆徽祥横挑鼻子竖挑眼,没过多久就启动了对他的弹劾案,弹劾他“失职”。
或许,陆徵祥干了那么多年的外交工作,整天都是与外国人打交道,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跟国内的政客们相处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他再一次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别说是上来后真正做点实事,就连他自己的权力也面临着被剥夺的危险。
几次折腾下来,陆徵祥对于这个所谓的总阁总理已经不想做了。在他看来,这个内阁总理真的就如同一块鸡肋,难以下咽,丢了又可惜。然而,陆徵祥实在是不愿意等着别人来宣告自己的失败,他也不愿意再跟这帮政客们斗下去,一气之下干脆学着自己的前任唐绍仪回家养起病来。
于是,北洋政府的第二任内阁又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瘫痪状态。夺的危险。
几次折腾下来,陆徵祥对于这个所谓的总阁总理已经不想做了。在他看来,这个内阁总理真的就如同一块鸡肋,难以下咽,丢了又可惜。然而,陆徵祥实在是不愿意等着别人来宣告自己的失败,他也不愿意再跟这帮政客们斗下去,一气之下干脆学着自己的前任唐绍仪回家养起病来。
于是,北洋政府的第二任内阁又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瘫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