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李二人再三挽留疯老道,疯老道婉言谢绝他的好意。疯老道疯疯癫癫惯了,居无定所,喜欢席地而睡,也根本不可能在李家常住。
就这样疯老道带着林黑虎上山了,林李二人远远的目送疯老道离开。疯老道一想我得去靖王庙去看看,到底是何物在作祟。没过多久疯老道就到了山顶上的靖王庙,这疯老道就不怕庙破,越破他还越喜欢住。
疯老道来到小庙院中央,看了看老槐树。这老槐树别看白天英姿飒爽,煞是漂亮。这晚上老槐树可是阴森恐怖,阴气袭人。吓得林黑虎直对老槐树呲牙。
不过这疯老道到是不害怕,反而还大笑起来。这疯老道东找找西找找。好不容易在破庙周围找了许多树枝子,稻草,烂布条子。疯老道躺在靖王爷爷泥象下面,靠着墙角,竟然扎起扫把来,等着扫把扎好了,别提多难看了。林黑虎还以为师傅这是要打扫卫生哪。说实在的疯老道这辈子没打扫过卫生,在脏在破的地方,疯老道都不嫌弃,他怎么可能打扫卫生哪。
疯老道把扫把绑在长竹竿上,围了老槐树转了三圈。这疯老道太损了,举起长扫把给老槐树挠起痒痒了。就是老槐树抖动不停,树叶老掉。不知道是风在作怪,还是老槐树真的有灵性。也给老槐树挠完痒痒了,疯老道也该休息了。疯老道伸了伸懒腰,靠在槐树底下睡着了。
这疯老道睡觉没安稳劲,一会打呼噜,一会磨牙,还放屁,没事还老抠脚丫子。就疯老道这屁能把人熏死。所以林黑虎不愿意和疯老道一块睡,林黑虎跑到大门牌楼地下睡去了。
恍恍惚惚疯老道也进入了梦境。忽然听到有人再叫骂,疯老道起来一看是一个年轻的书生对着自己的鼻子破口大骂。
“牛鼻子(牛鼻子是对道士的一种蔑称),你可真损,你这给我挠痒痒,比用刀子扎我还难受。”书生骂道。
“小小的树精腾怪给良家妇女使用鬼迷心窍,你可够歹毒的,老朽我略施小计惩罚一下你还不可以吗?”这疯老道说话也不老实,还拿着小树枝剔牙哪。
“好.好,我惹不起你,你们太乙宫的人也不要欺人太甚?”
话说这老槐树精也有点道行,能看出疯老道是太乙真人的门人弟子。终南山太乙宫供奉的是太乙真人。这太乙宫可出了不少有名的道士,王重阳,丘处机都是天师,在上天都有一席之地。疯老道随便请一位祖师爷附体,这老槐树精也吃罪不起。
“老朽给你指点一条路,赶紧离开人世,早登极乐世界,何必贪恋人间,人间兴衰自有定数,岂能你我决定?”
原来这老槐树精心怀鬼胎。话说还是南明末年,靖王朱亨嘉在广西桂林起事反抗满清。靖王手下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才子就是杨素,杨素的爷爷是杨缟,也是大明王朝的忠臣,最后杨缟也惨死在满清的屠刀之下。后来清军大将阿其格带领满洲铁骑打到广西。靖王朱亨嘉兵败退到桐州府大云堡后山,身边只有杨素一人死死跟着靖王,当时靖王身受重伤,又缺医少药,死在了荒山上。杨素当时心情悲痛哭天喊地,家仇国恨集于一身,眼看大势已去却又无可奈何,算了吧,活着也没意思,杨素挥刀自刎死在槐树底下。
杨素怀恨而死,怨气不消,血浸槐树。这杨素就和老槐树结为一体了。到了清朝道光年,国朝上下大乱,老槐树一看机会来了。恰巧淑惠前来烧香,何不借她腹中之子将来搅闹清庭。以解心头只恨。可想而知这老槐树何其歹毒。
现在老槐树心愿达到,也不愿意得罪疯老道,甘愿离开人世。
疯老道第二天醒来,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做了一个噩梦。可是就见昨天盛气兴旺的老槐树,今天就出现枯枝败叶,衰败死亡的景象。疯老道无奈的摇了摇头,心想,这都是定数,我有意收李三为徒,怎奈他被这邪祟所咒,将来必要搅闹清庭一番。也罢,这样一来清朝气数更加衰败,对我汉族遗民也是一件好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七八年过去了,老道光死了,咸丰继位。这时候天下更加大乱,不说洋人的狼子野心,单说国内长江两岸长毛造反,黄河六省捻匪作乱,西北回民起义,各地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道光皇帝的龙书案。就算精老道把祖师爷请来,给道光吃起死回生丹也救不活老道光了。
疯老道在大云堡后山靖王爷爷庙一待就是十七八年,黑虎学武,棍法精熟。李三学经。道法有成。疯老道看着俩徒弟满意的笑笑,心想,该是离开的时候了。疯老道也有自己的私心,每个道士都想成仙问道,否则修行一辈子是为了什么?临行之时疯老道把二个徒弟叫到身边。
“可叹黑虎徒儿天生聋哑,又怜李三徒儿体弱不佳,一个缺文,一个少武,为师离开希望你们兄弟俩要多亲多近,黑虎要好好习武,三儿要多多读书,为师心满意足已。”疯老道说完,拔腿就走。疯老道也没有行李,就一破酒葫芦。李三和黑虎站在庙外望着师傅的背影,不禁心酸流泪。
这疯老道看得开,晃晃悠悠边走边唱,挑着酒葫芦,东倒西歪。书中暗笔交代,疯老道可不是平白无故的离开,疯老道云游四方,遍走南北,就是了找道家秘宝《彭祖万寿经》的下落。《彭祖万寿经》何物?疯老道何去何从?又有哪些惊险的经历?本书下文自会交代。
李三也会点武功,也就三脚猫,四门斗,顶多防身。可是这李三读书是块好材料,四书五经过目不忘,文章诗词滔滔不绝,讲古比今更是鹤立鸡群。就在这年李三还中了举人。这下可把李大老实乐坏了,但是李三也有自己的看法,世道变换,人心不古,读书难道真的有用?有时候他自己也陷在疑惑之中。
当了举人了,就能做官了。有了学台衙门的举荐信,就可以混口官饭吃。和平年代人人想当官,适逢战乱都躲避。那时候只要有了举人这个文凭,就算不当官,照样发家致富。这举人犯法归学台衙门管,地方管不了,见了县太老爷不用下跪,犯法不能用刑。仗着权力这些举人也发了财了,要不那些地主好多都是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