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汁原味地反映生活,运用现代传播观念和纪实手法,按照电视传播规律开拓电视的功能,使节目充分发挥出电视特点,彻底克服声、画两张皮的现象。节目全部采用现场报道、现场提问、现场评论形式。整个节目没有画外音,也没有播音员,推出的是记者群像。
(四)对《东方时空》进行总体设计的时候,决定推出与记者合为一体的主持人。这些曾当过记者、编辑的主持人,从策划、定选题、拟定采访提纲到现场采访,均全过程参与节目。
上面通过对《新闻纵横》、《东方时空》策划的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的新闻评论类主持节目的策划艺术,应着重抓好以下三条:一是明确栏目指导思想和节目方针,这是决定节目成败的关键;二是注重选题的针对性、时效性,要求评述结合,有的放矢,针砭时弊;三是记者型主持人是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的最佳人选。主持人应具有采、编、评、播的素质技能,必须参与节目全过程。
四、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早餐前后》策划方案及评述
黑龙江电台《早餐前后》节目,是一个以新闻性为主,融教育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综合型板块节目。自1987年开办以来,收听率名列全台节目之冠,曾在全国获奖,并有3位主持人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开拓奖。
作为名牌节目离不开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早餐前后》节目的龙江特色作些深入评述。
(一)突出“新”字,注重新闻性,融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于一体,节目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早餐前后》节目的鲜明特色充分反映在节目题材和内容方面。且看如下报道:关于黑龙江省边境口岸镇黑河、绥汾河对外贸易市场活跃的连续报道;中苏贸易洽谈会专题报道;哈尔滨市一起伪冒独联体化肥案的批评报道;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平德弃官从商的跟踪报道;哈尔滨交通拥挤如何治理的报道;哈尔滨抗洪救灾专题报道;冰花商店没有地产商品的报道等等,都是取材于当地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鲜明的北方特色——龙江特色。这些无一不是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成为时代的风雨表。我们透过《早餐前后》这个窗口,不仅看到了龙江大地的变化,领略了龙江人的今日风貌,而且听到改革大潮响彻神州大地的声音,令人兴奋不已。
《早餐前后》节目以及时捕捉和深入报道社会上的重大新闻、热点新闻见长,突出新闻性和时效性,大量采用现场报道、“大哥大”移动电话等,使报道更为真实可信。抗洪救灾专题报道《洪峰到来的时刻》获奖节目就是一例。
1991年夏季,哈尔滨遇到了历史上第二次特大洪水。在历时33天的抗洪报道中,主持人和记者始终深入抗洪现场进行报道。他们到灾区采访当地群众和干部,采访部队官兵,情景感人。电话录音中清晰传出的洪水拍打堤岸的声音,火车驶过大桥的鸣笛声,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值得称道的是,节目并未满足于抗洪救灾的现场报道,而是由此引发开来,很自然地同1932年的那次特大洪水的情景作了鲜明对照。通过现场人物采访、谈话,把“两次洪水两番情景”这个主题表现得具体深刻。特别是经历1932年洪水的两位老人一席话颇有说服力:“旧社会洪水来了,都跑,没有看到水也跑,害怕呀,那时没有人管……现在社会啥也不怕,知道国家能保证江堤过不来水,一点也不怕!”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是的,今天面临肆虐的洪水,市场兴旺,人民安居乐业;解放前那次洪水,使当时哈尔滨40万人口有33万受灾,其中10万人无家可归,2000人丧生。通过鲜明对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好这一重大主题,深刻地揭示了时代意义。所以这次节目荣获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新闻一等奖。
另一个节目《从冰花商店没有地产商品说起》,反映了经济改革大潮中龙江人的心态、觉醒、奋起。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冬运会速度滑冰比赛期间,记者独具慧眼,发现“冰上基地的冰花商店里共三十多种带有冬运会字样或图案的纪念品,却没有一种是我们黑龙江省生产的”。抓住这一事实,记者采访了冰花商店经理,冬运会总服务公司经理以及著名经济学家、省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映梧教授等。他们提出了这样的看法,龙江人在商品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商品意识比较淡薄”,指出在商品时代龙江人要抓住机遇,敢于参与,敢于竞争,切勿坐失良机。节目还针对南北方企业领导对待生产冬运纪念品和标志商品的不同心态,不同认识,进行跟踪采访,并运用对比报道手法,从而赋予地方新闻以时代气息,具有普遍现实意义,耐人寻味,给人们以启迪和思考。
(二)突出“深”字,注重深度报道
深层开掘,节目富有深度力度的新闻性板块节目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搞深度报道,善于在“深”字上下功夫。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回答“为什么”;还剖析原因,揭示意义,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事件深层次了解的需要。《早餐前后》节目在报道哈尔滨市原政府副秘书长刘平德弃官从商的新闻时,有这样一段精彩对话:
记 者:你辞去副秘书长当个体户心里是否有种失落感?
刘平德:我感到生活很充实,我为自己正在从事一项新的事业、新的工作感到高兴,谈不上有什么失落感。
记 者:社会上对政府官员经商办企业有微词,你是靠关系还是靠自己的能力办企业的?
刘平德:我认为能力是主要的,要自己去奋斗开拓,当然关系也得有一点。
记 者:如果这次经商失败,你是否还要选择别的路子?
刘平德:对此,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相信自己不会失败的,我希望这不是梦。
尽管在此之前,群众已获知这一新闻,但当这次报道播出后,再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可见报道是成功的。因为所提问题有针对性,回答得也中肯、深刻。报道澄清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某种需求,所以受到了听众的欢迎。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鼓励一部分党政干部走出机关大院,大胆闯入经济领域,为发展商品经济服务,积极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是当前新闻报道中的一个崭新课题。
《早餐前后》采用深度报道,进行深层开掘,加上记者、主持人的评论说理,适时引导舆论,所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早餐前后》节目深度报道的另一个特点是善于运用系列报道形式,将新闻事件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展开,层层深入,开掘深挖,让听众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结果有个全面的了解。
比如“关于鸡西矿务局二道河子矿卖劣质煤的系列报道”即是成功一例。从1991年3月22日至30日的10天时间内,连续跟踪报告6次。记者在开篇报道中,邀请省技术监督局高级工程师到现场鉴定煤的质量,进而做跟踪报道,追查生产劣质煤的原因;报道劣质煤在社会上产生的不良影响及造成的后果;继而又报道卖劣质煤问题是如何处理解决的,对其主要责任者如何追究责任;终篇则报道结果:坏事变成好事,鸡西矿务局有关领导主动登门赔礼道歉,赔偿用户损失。
质量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在“质量、品种、效益年”中,这次系列报道的成功有着特殊意义,它对企业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以听众为导向,注重参与性、服务性,节目充满活力和 ?"生气 现在我们已进入以听众为导向的新时期。实践证明,增强听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是办好广播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板块节目的至关重要因素。《早餐前后》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进行了成功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他们的做法与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条:
1设置便于听众参与、服务性强的栏目。《早餐前后》节目一共设置12个栏目。这些栏目有个共同特点:具有鲜明的听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如“清晨信箱”栏目反映听众的呼声、愿望、要求,旨在为群众排难解忧;
“真情实话”栏目积极反映群众的心声,例如关于友谊、爱情、事业成功的喜忧及生活中的困惑忧虑等;
“市长与市民”栏目犹如在空中架起的一座桥梁,通过了电波沟通政府与群众。
“空中门诊”栏目回答听众来信中提出的种种问题;
“名人新传”栏目报道在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闻人物,反映他们在成长奋斗过程中的甜酸苦辣。
然而,有了便于听众参与的栏目并不等于就有了听众参与。栏目只是为听众参与创造了条件,因此还要设法充实栏目内容,办出栏目特色,增强栏目的魅力。
2设置热线电话。听众通过热线电话可以随时反映情况与问题,可以同主持人、记者直接对话。近年来,黑龙江省台专门设立了两部热线电话。1992年5月3日至6月3日一个月中,听众通过热线电话打进电话1700多次,播出570次,收到听众来信3700封,创电台历史最高纪录。
总之,热线电话的设立,使《早餐前后》节目办得红火而富有生气,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同时也提高了广播宣传的总体效益。
3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听众参与。《早餐前后》节目吸引听众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参与,请听众到演播室与主持人一起主持某次节目或某个栏目;有间接参与,听众通过来信来稿或电话参与讨论,或反映情况、提建议等;有现场参与,在采访现场参与节目,发表意见、看法;有名人参与,不定期请社会明星来台里主持节目,并回答听众有关问题。几年来,《早餐前后》节目由于有了广大听众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从内容到形式常变常新,总有新套套。它犹如早晨清新的空气,始终给人们以新鲜感和吸引力。
(四)注重主持人的评论说理艺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节目具有—定的理论色彩和思想深度。
前文提及的《从冰花商店没有地产商品说起》这次获奖节目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优化了主持人的评论。主持人的议论有的放矢,富有深度和新意。这个节目紧紧抓住“在黑龙江省举行冬运会,商店里的三十多种冬运会纪念品却没有一种是黑龙江省生产的”这一事实,主持人结合现场人物采访,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论说理,很有说服力。针对冬运会总服务公司总经理的话:“可是没办法,咱们黑龙江开发不起来。我们找有关部门,说你这玩意,我们还得制图制版,认为得不偿失。”主持人做了这样的议论:
“他道出了我省企业界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大生意做不成,小生意不愿做。眼下,有些企业有活干,有饭吃。可是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你的活能干多久,饭能吃多久呢?……联想到一些企业领导者对市场不景气怨天尤人,这不是很值得深思的吗?”
通过电话采访积极参与冬运商品竞争的广东汕头市旅游品发展公司总经理后,主持人有感而发:
“全国冬运会四年举办一次,这次就在我们黑龙江一些企业的大门口举行。这是一次多好的参与展示自己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机会呀,然而我们的一些企业都错过了!改革十年间,我们黑龙江的一些企业错过了多少这样的机会呢?”
如果说主持人上述议论贵在饱含着深深的惋惜之情,那么采访著名经济学家、黑龙江省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映梧后所发表的议论,点出了问题的要害,指出了企业发展方向。且看主持人的精辟议论:
“熊教授的谈话很中肯。他指出了我省一些企业存在的要害问题,就是商品意识淡薄。可以说这已是老毛病了。”
“在体育比赛中,我们讲参与,在商品市场的竞争中,我们如果参与都不敢,还怎么能生存,怎么能发展,怎么能走出低谷呢?”
“一些企业家朋友,不知您听了这些有什么想法。也许有人后悔没抓住冬运会这一机会,来展示自己的产品。我看这也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再错过机会了。”
至此,我们不难发现《早餐前后》节目主持人的议论有这样些特点:据事论理,有的放矢;善于结合人物采访进行议论,方式多变,耐人寻味;议论融事、理、情于一体,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那么,为什么《早餐前后》节目主持人敢于、善于评论说理,为什么他们的评论说理泼辣又有思想呢?依我看,至少有这样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从体制上说,该节目实行了节目主持人中心制,主持人就是节目负责人,主持人有较大的权力和自由度;厅、台领导信任主持人,敢于放权,对主持人的政策较宽松,一旦出了问题,领导主动承担责任,从而调动了主持人主观能动性。 二是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较高,有一定的理论政策水平,政治敏感性强。台领导一贯重视主持人的培养,主张缺什么补什么,主持人在繁忙的工作中,始终坚持理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新闻业务水平。
三是《早餐前后》节目主持人常年在采编第一线工作,大量的新闻实践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开拓了视野,活跃了思想,增强了新闻敏感。所有这些,为提高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早餐前后》节目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已逐渐形成了创新求实、明快泼辣的龙江特色。它犹如北国朝阳,充满着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