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某个立场或位子上,就算我们明明知道对方的指责是苛刻甚至没有道理的,就算我们深受委屈,我们也要忍下去,要用温和的言语和对方交谈,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为自己打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有这样一个跟指责有关的故事。
安静优雅的餐厅内,一位顾客正准备用茶,当他把柠檬与牛奶同时放进红茶中时,发现牛奶结块了,他生气地冲着服务生大喊道:“服务生快过来,你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的红茶都糟蹋了,你们是怎么做事的?”
服务生赶忙走了过去,带着歉意地说道:“真对不起,请您稍等,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很快,一杯新的红茶被端了上来,跟上次一样,茶碟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服务生低声对顾客说:“我可以给您一个建议吗?如果您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导致牛奶结块。”那位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地喝完茶后便起身离开了餐厅。
有人问服务生:“明明是他的错,他却指责你,你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跟他说清楚呢?他那么粗鲁地指责你,你应该嘲笑他一番才是。”
服务生认真地回答:“理不直的人,会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会用‘和’气来交朋友。正因为他粗鲁,才要用温和的方式来对待。况且,一说就明白的道理,何必要说得那么大声。”
试想,当那位顾客大声指责服务生时,服务生也用同样不友好的态度指出那位顾客的错误,那位顾客岂不是很下不来台?餐厅的其他顾客岂不是会觉得这位服务生太过刻薄?
很多时候,两种做事的方法会开启两个不同的世界。就拿那位服务生来说,用温和的方法不仅会让指责她的那位顾客消气,还会让其他顾客欣赏她的行为。如果她用粗鲁刻薄的方式,不仅会让指责她的那位顾客更加恼怒,还会让其他顾客对这家餐厅产生负面印象。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在与他人相处或是交换意见时,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有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诚恳地承认。这样做,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得多。
小王是一家画廊的员工,某天,因为对油画的颜色调配不满意,小王的一位客户、XX杂志社的艺术编辑对小王做出了批评。
“难道你不知道我们杂志追求的是高品质吗?你为什么还要拿这样一幅画来滥竽充数?”对方看起来很气愤。
小王翻看那幅画,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唯一的缺陷就是颜色不够鲜艳,但是他知道艺术编辑们通常都是一丝不苟的,甚至会鸡蛋里挑骨头。“我很惭愧,如果真的不能让您满意,我也不会原谅自己。”小王诚恳地道歉。
客户的语气变得温和起来:“其实,你的错误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你也不需要太过自责,不过我希望你以后能够认真些。”
“让您这么生气,怎么说不严重呢?”小王不停地自责着,“我应该多看几幅画才是,要不然,我重新为您挑选新画好不好?”
“不,不。”客户立刻表示反对,“那样太麻烦了”。看到小王一脸的诚恳,他开始赞扬小王,“其实你的眼光一向不错,不过毕竟不是火眼金睛,总会有出现疏漏的时候,好在不是什么大错,并没有什么关系。”
小王的自我批评以及诚恳的态度不仅让客户怒气全消,还让客户把更多的工作交给他去做。
这个故事更加深刻地证明了:尝试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发脾气的人,并且在自己做错事情后及时道歉能有助于消除对方的怨气,让对方变得和颜悦色。
生活中,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我们总会受到他人指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立刻将自己的愤怒情绪压下,让脸上尽量呈现出友好的表情。这样一来,一些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就会被及时掐灭掉。
当然,“心甘情愿”地忍受别人错误的指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我们硬生生地将委屈吞进肚子里。但将委屈吞进肚里后,我们会拥有一个和平而友好的外部环境。总之,我们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没有必要为了争一时之气将场面弄得太过糟糕,这样不仅让别人下不来台,自己也无法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