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80年,植物的睡眠运动就引起了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关注。他通过对69种植物在夜间的活动作了观察和记录后发现,如果一些叶子因叶片上积聚了露水,或人为地保持叶子在白天的样子而不能自由运动,比能自由运动的叶片更容易遭受寒露或霜冻的袭击。他认为,植物叶子在夜间的活动由于减少了自身热量的散发,有效地抵御了夜晚的寒冷因而有助于植物的成长。达尔文的观点因未得到事实的证明,所以一直未能引起科学家应有的注意。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欧美和日本的一些科学家们才开始研究植物的睡眠运动,并对此提出了种种假说。其中有人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免受月光的侵害,因月光的过多照射,可能干扰植物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长短的适应:这就是一时很流行的“月光理论”。但这一理论对许多现象难以解释,比如;有些热带植物不具有光周期现象,却也出现了睡眠运动。
前不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克雷帕斯海洋研究院行为生理学家恩莱特根据自己的实验,对植物的睡眠现象提出—种新的解释,认为植物叶子在夜间的这种姿态能保持其自身的温度,从而促进叶子的生长。他的这一结果,是用灵敏自“热量探测针”对蚕豆类科植物的叶子测量出来的。他发现保持白天姿态的叶子,它的平均温度总是比叶片处于垂直状态的叶子的平均温度要低1℃。别看温差这样小,可对植物白生长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相同的环境下,具有睡眠活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而且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大的长势生长速度可增20%。
植物睡眠的奥秘一步步被揭开,人们对植物这种现象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但是,还有一些现象用以上理论还难以给予圆满解释;有睡眠运动的植物真的比其他没有睡眠运动植物生长得快吗?有些白天睡眠的植物也是为了保持温度吗?没有明显睡眠现象的植物就不睡眠吗?这些还都是未解之谜。
植物的“语言”之谜
要想知道人能不能跟植物谈话,得先要明白植物有没有“语言”,这倒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人有语言,动物有“语言”,难道默默无闻生活着的植物,也有“语言”吗?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植物的“语言”逐渐被揭示了出来。
植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仪器里传出了它们的呼叫声。
最早发现植物有语言的,是一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他发现植物在遭受严重干旱时,便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后经观测,发现声音是由微小的“输水管震动产生的”。不过在当时人们没有弄明白这种声音是偶然发生的,还是由于渴望喝水而发出的,要是后者,那就太令人震惊了。
这件事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事隔不久,英格兰大学教授米切尔,就曾把微型话筒放在植物部进行了长期测听-尽管没有取得什么结果,但他仍认为这件事是有研究价值的。
到了1980年,探索植物语言的工作又有了重大进展。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威廉·金斯勒和他的同事们,在一个干旱的峡谷里装上遥感装置,用来监听植物生长时发出的电讯号。他们发现,当植物将阳光和养分转换成生长的原料时就会发出一种信号。人们只要把这种信号翻译出来,就能对农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从发芽到收获了如指掌。金斯勒的研究成果发表后,既引起了一些人的兴趣,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
后来,人们不但听到了植物的语言,而且还录了音。植物“歌曲”录音带,是由美国沙乌斯·利士纳堡录音公司制作的。他们把两个精巧的微型电极接在植物的叶子上,当叶子进行呼吸时,便会发出微微的颤动,使电压产生微弱的变化。微型电极跟一个灵敏的话筒相接,话筒就会把植物发出的信号,由另一个仪表把它转换成声音。通过录音发现,不同的植物会唱出不同的“歌”。人们还发现,环境不同,植物唱出的歌也不同,在阳光下或沐浴到水分时,它们的歌声就会变得格外悦耳动听。
植物既然有“语言”,那么,就有了同植物对话的可能。前苏联摩尔达维亚科学院制成了一台供遗传研究用的信息测量综合装置,通过它,就可以同植物对话。同植物进行“对话”的人包括遗传学家、细胞学家、气象学家、物理学家、生物物理学家、化学家、植物病理学家、生物学家和软件学家等。他们每个人都掌握几种植物的语言,通过仪器可以进行同步翻译。科学家们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已成功地获得20~30个问题的回答。因为人们能够同植物进行语言的交流,这就掌握了育种的主动权,可以在植物种间杂交时控制遗传变异。
香港有家电子仪器公司生产了一种高灵敏度传声器,能收听到植物的根所发出的声音,并把音频强弱、声音大小如实记录下来。根据记录下来的声波,人们发现当植物缺少养料时,它的根部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这就为合理地控制和调节植物的生理状态,提供了条件。
经长期研究,人们还发现了植物的另一种语言——微弱热量语。原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能量交换,叙说它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及生长情况。现在人们已经制造了一种微弱热量测量仪,用来记录植物的热量变化,有效掌握植物的生长情况。
最近,英国学者罗德和日本的科学家岩尾宪三,共同研制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这种机器只要连接上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直接收听植物的声音。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当植物在黑暗中突然受到强光照射时,能发出类似惊讶的声音;当遇到变天、刮风和缺雨时,就会发出低沉、可怕和混乱的声音,好像它们正忍受着某种痛苦。平时,有些植物发出的声音好像口笛在悲鸣,有的则像病人临终时的喘息,还有一些叫声本来很难听的植物,当受到适宜的阳光照射或被水洗过以后,声音就会变得动听起来。
看来,对植物语言的研究真是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但植物到底有没有语言,还需进一步研究。
植物的器官之谜
美国芝加哥的一位名叫威格尔斯沃思的大夫制造了一种辐射发生器,这种仪器有许多神奇功能。它不但能测到物质的辐射,通过电光能来杀死庄稼害虫,而且只要把宇航员的照片插入仪器中,就可测得登月宇航员的命运。
1968年,威格尔斯沃恩和兼操作员的妻子路易丝,决定测试准备第一次登月的宇航员的命运。他们把3位宇航员的照片插人仪器中进行测量后,不仅能够追踪监测这些宇航员从地球到月球地来回途中的身体生理状态,而且,他们的仪器辐射能量不会被太空舱金属壳所屏蔽,也不会受到距离遥远的影响,还能测量发射和着陆时超重对宇航员的影响,以及在其他情况下失重的影响。最令人惊奇的是,他们还发现月球周围有一个致命的辐射物带。当阿波罗11号在月球上着陆时,该辐射物带从离月球表面约15英里延伸到65英里。当飞船经过或处于这个辐射带时,宇航员的生命力“降低”了。但当他们离开太空舱,爬下梯子,踏上月球时,情况又有了很大变化。他们发现,在后几次飞行中,那神秘的致命气层的下彖位于月球表面2英里之上,威格尔斯沃思说,在不同的时司,在月球表面不同的地点,这一高度会发生变化。不过他兑,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观测和证实。
威格尔斯沃思断定,他从宇航员身上所获得的能量信息与通过电磁谱所获得的似乎毫不相干。当飞船处于月球背向也球的一侧时,美国休斯敦航天基地收不到或发送不出无线电信号或其他信号,但对威格尔斯沃思来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仍可以通过分析仪器继续监测宇航员。
威格尔斯沃思想,电光能是否除在太阳光线下以外,还能在所有宇宙星体包括外星的光线下产生。他把一个普通的抗海六分仪改装成一架放大10倍的望远镜,固定在他的屋顶上,以便对太空中的任何一点进行观测。
他在观测金星时,用有孔的金属盘代替望远镜的目镜,并在圆盘边缘焊接上一根金属线,以使他所说的电光能传递到房里他妻子操纵的辐射仪上。他妻子用类似测量宇航员身阵器官和各生理系统活力度的方法,观测在金星表面是否有任何类似的反应。结果从宇航员身体器官和生理系统能够收到35种波长中,似乎有一半可以从金星收到。起先,威格尔斯沃思对此大惑不解,后来却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射线可能不是来自动物,而是来自植物。于是,他们把地球上的植物当做人类,进行组织器官分析。
他通过对芒果树、柳树和松树进行实验,发现它们似乎都有组织和器官,分别相当于动物的肺脏、松果腺、胸腺、脑垂腺、肾上腺、甲状腺、胃、结肠壁、前列腺、卵巢和神经系统等c但在这3种树之间还有许多奇妙的差异。例如,芒果树似乎有与淋巴系统类似的器官,而柳树和松树则有十二指肠或脾。
后来,他又对百慕大草进行了分析。这种草不靠种子而是通过在地下无限延伸来进行繁殖的。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草没有性器官,而其他杂草,即使去掉了种子也可发现有卵巢。奇怪的是,百慕大草却似乎有个类似阑尾的东西。
这种发现着实令人震惊,但这些器官到底位于什么地方,是否能像动物器官一样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含羞草之谜
人们常说小姑娘最爱害羞,可是你听说过有害羞的植物吗?
公园里有一种观赏植物,特别害怕有人碰它的身子,谁要是轻轻碰一下它的叶子,它就把叶子合拢,甚至连叶柄都耷拉下来,宛如一个害羞的少女,含情脉脉,低头不语。因此,人们特别喜欢它,爱逗它,给它起名含羞草。
含羞草是一种豆科植物,茎秆纤细,上面长满了细毛。茎上生有羽毛状的复叶,每张复叶由4片叶子组成,呈掌状排列,每片叶子又由7~24对小叶组成。含羞草的高度,盆栽的一般只有30厘米左右,地栽的可长到1米左右。有的直立,也有蔓生的。秋天一到,开出一朵朵淡红色的小花,很像一个个小红绒球。
含羞草怕羞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含羞草的小叶和复叶叶柄的基部都有一个鼓起的东西,叫做叶枕,叶枕对刺激的反应最为敏感。叶枕中心有一个大的维管囊,其周围充满了薄壁组织,细胞间隙较大。平时,叶枕细胞内含有较多的水分,细胞总是鼓鼓的,细胞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叶子平分展。当你轻轻碰到它的小叶时,这个刺激立刻传导到小叶柄的基部,于是这个叶枕的上半部薄壁组织里的细胞液便排到细胞间隙中。此时叶柄上半部细胞的膨压降低,而下半部薄壁细胞仍保持原来的膨压,小叶片就向上合拢。如果小叶受到的刺激较强,或受到多次重复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以很快地依次传递到邻近的小叶,甚至传到整片复叶的小叶和复叶的叶柄基部。这时,复叶的叶柄基部叶枕下半部的细胞膨压降低,而上半部的细胞仍还是鼓鼓的,因此,整张叶子就低下了脑袋,而且4片叶子上的所有小叶都成对地合拢起来。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含羞草的叶子接受刺激以后会发生兴奋,“信息”在体内的传导还挺快,能以每秒15毫米的速度向前传递。当然它比起人的神经传导速度(每秒10万毫米)来要慢得多了,但在植物界中这种传递信息的速度还是相当惊人的。根据试验发现,如果中途有一部分被麻醉剂麻醉后,“信息”的传递就会在那里被中断。
植物生理学家娄成后教授对刺激的传导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发现丝瓜、黄瓜的主茎被刺激以后,体内也可以产生很强的兴奋,“信息”传递的范围很大。现已初步证明,这种“信息”是通过维管束系统来传递的。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系统跟动物体内的神经系统在传递信息方面,可能起着相同的作用。但是,植物所产生的运动反应机理,跟动物组织完全不同,有人认为,它属于一种液体性的传导机制,很可能是由某些物质在受到刺激时,释放到植物体内所特有的螺纹导管的水流中去,引起渗透压的改变,从而导致相应的叶片出现运动反应。
如果停止对含羞草的刺激,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原一疲软的叶枕细胞中又充满了细胞液,细胞的压力又恢复正常,于是,小叶又重新张开了,叶柄也挺了起来,一切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恢复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但是,如果我们连续逗它,接连不断地刺激它的叶子,它就产生“厌烦”之感,不再发生任何反应。这是因为连续的刺激使得叶枕细胞内的细胞液流失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的缘故。所以,它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息”以后才能再次接受刺激,发生反应。
人们从实践中发现,含羞草的叶子不光是用手碰它会发生运动,假如用火柴的火焰去熏它的叶子,或者用烟卷的烟雾去喷它的叶子,甚至用酸类或冷水刺激它的叶子,也会发生同样的运动。
人们还发现,含羞草的这种运动在傍晚时对刺激最敏感,而在黎明破晓前对刺激几乎没有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