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所说的热门专业,是一些在前几年热过一阵子,由于许多学校一窝蜂而上造成供大于求的专业,如法学、计算机、金融、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财政学、经济学、新闻、会计、旅游、专业等。
一般所说的冷门专业,一是指在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社会上的需求相对较小,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如哲学、历史、地质、海洋、气象、农业、林业、勘探等专业。
然而,热门和冷门专业,常常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一些昔日的热门专业,如今在就业市场上却成了少人问津的“大冷门”。比如:以前非常热门的法学专业的毕业生,目前的签约率就比较低,不少其他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也遇到了麻烦。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冷门变热”的现象:与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报考时的冷门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反而十分抢手。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找到了工作;港口航道与工程、海洋地质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错。一些小语种——像韩语、日语专业的学生,都不够用人单位抢的。化工、材料、土木工程、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都就业形势不错。
现在,从就业总体情况来看,工科要好于理科,理科要好于文科。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依存而生的,没有“冷门”,何来“热门”之说?冷门专业也有春天,热门专业也可能遭遇“寒流”。而且,时刻不要忘记的是,求职过程中,专业并不能决定一切的全部,企业要看的是一个人素质。
虽然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之分,但专业并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障碍。专业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在各单位招聘中,在考核专业知识的同时,更看中的是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各方面的工作。综合素质高,就业要相对容易一些。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时都没有专业限制,就是为了给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儿童时代,我们就常被告知,雪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两朵雪花是同样的。我们的指纹、声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然而,尽管我们知道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像我们一样的人存在过,但我们还是习惯于将自己与别人相比。我们把他们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成功,我们常常在报刊上读到某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后很快就发现他们的年龄超过了我们,因此我们至少得到了一点暂时的安慰:我们也还是有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的。
但是,把自己与别人相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别人在生活中的目标与动力以及别人独一无二的能力。别人有别人的才干,你有你的才干。我们常常认为才干就是音乐、艺术或智力方面的天赋;但实际上,我们人人都有奇妙的、我们仍在忽视的才干,诸如激情、耐力、幽默、善解人意、交际才能等等,它们是可以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强有力的工具。
不断地拿自己与别人相比,只能使你对自我形象、自信以及你取得成功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你应该向一个人请教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开发——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的定位以及我们将要实现的目标,决定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特的位置。
科学家认为,人50%的个性与能力来自基因的遗传,这意味着另外的50%不取决于遗传,而取决于创造与发展。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最希望的变化是什么?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事情是我们无论如何积极思维也无法改变的。比如身高、眼睛、肤色等等;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对它们的看法,这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从一定意义上说,你如果认定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你就能成就你独一无二的形象。如果你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形象,那么你便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不要被你所做的工作、所住的房子、所开的汽车或是所穿的衣服限定住,你不是这些东西的总和。成功者相信的是自己,他们取得成功的潜力不依赖于地位或身份,而依赖于他们自身实现目标的信心。 重要的是能够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一位西方诗人曾这样写道: 世上有许多事等待我们去做, 有大事,也有小事。 但只要对成功有益, 我们就要努力去做。 假如您做不了太阳, 那就做一颗星星吧! 但要尽量使自己明亮;
假如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那就做一棵小树吧!
但要努力使自己茁壮。
不可能每个人都当船长。
必须有人来当水手,
问题不在于你干什么,
重要的是能够做一个最好的你。
曾就儿童训练问题写过十三本书、有数千篇文章被各报争相登载的作家安奇罗·帕特里说道:“只有那些希望成为别人而不是自己的人才最可悲。”
这种现象在好莱坞尤为普遍,年轻演员们个个梦想成为二流的费雯·丽或三流的克拉克·盖博(分别为《飘》中郝思嘉和白瑞德的扮演者)。为此,执导过《钟声为谁而鸣》的著名导演山姆·伍德不得不告诫他们:“观众们已经欣赏过这些演员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是新的东西。”
波尔·波音顿曾是一家大石油公司的雇佣负责人,他会见过六万多个申请工作者,写过一本叫做《获取工作的六种方法》的书。他说:“人们在申请工作时所犯的最大错误,就在于他们不是在表现自己。他们不是坦率地谈话,而是试图给你他们认为你想要的回答。但这没用,因为没有人想要骗子。”
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发现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当贝尔林和格什文初次见面时,贝尔林是名人,而格什文只是一个在为一星期35美元而奋斗的年轻作曲者。格什文的才华给贝尔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贝尔林让格什文做自己的音乐秘书,薪水几乎和他自己的一样多。“但是不要模仿我”,贝尔林劝告说,“如果你模仿我,你可能成为蹩脚的贝尔林;但如果你坚持自己的风格,那么你有希望成为一流的格什文。”
格什文听从了贝尔林的劝告,渐渐地跻身于当时美国著名作曲家的行列。
当查里·卓别林第一次制片时,导演坚持要他模仿当时一位著名的德国喜剧家。结果卓别林没有受到任何人注意,直至他以自己的方式演出,才一举成功。随后,别人还想模仿他哩!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所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音符。
就如艾莫逊在《依靠自己》这篇文章中所说的:“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领略到这样的真谛:嫉妒纯属无知,模仿无异自杀。尽管广阔的宇宙充满了至善,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在属于他的那块土地上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也就不会得到丰收的果实。在他身上蕴藏着一种新的能量,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能够做些什么;但也只有在他尝试之后,他才能知道他能够做些什么。”
耕耘你的心田,你将获得安宁和幸福。请记住:让我们不要模仿他人,让我们发现自己,成为我们自己。全面而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人生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知道你自己!许多人谈论某位企业家、某·位世界冠军、某位著名电影明星时,总是赞不绝口,可是一联系到自己,便一生长叹:“我不是成才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理由是:“生来比别人笨”,“没有高级文凭”,“没有好的运气”,“缺乏可依赖的社会关系”,“没有资金”等等。而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严重的自卑感扼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另外,它还可以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自卑感严重,不敢干或者干起来缩手缩脚、没有魄:匀,这样就显得无所作为或作为不大;旁人会因此说你无能,旁人的议论又会加重你的自卑感。因此必须一开始就打断它,丢掉自卑感,大胆干起来。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缺点往往是优点的过分延伸。过于谦虚,或者由于自卑而谦虚,都是不应该的。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是非常自信的人。自信,可以使你精神振奋、勇于进攻、战胜困难。所以,必须积极寻找自我解脱之路,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
当然,在自我评价时,不妨把分打低点,对自己严厉一些。这样以低姿态朝前冲,如果结局超过了估计,你会欣喜的。低姿态就是为自己准备一份惊喜机会;如果自我过分膨胀,必然翻船。
每个人都有弱点、缺点。既然知道自己的短处,就要去改正。若一味地畏惧他人直言指出你的短处,那就永远不知道问题出在何处而没法进步了。对每个人而言,知道他人如何评价肯定自己的工作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事。若想今后博得他人更多的重视和评价,却不能察觉到问题的存在而加以纠正、避免,那就只能屈居第三流人物了。对危机不了解,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
客观地认识你自己这当然是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想正正经经做一番事业的人,对自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人在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然而,传统观念使人们注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不注意对成功的研究。所以,失败在人的心理上留下的印痕更深。倘若一个人失败的次数多了,就容易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自我认识应该包括成功和失败两部分。自卑者一旦把视野拓宽或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请记住心理学家罗伯特·安东尼的下面这段话:“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以赞赏的眼光看看他们。经常看,最好背下来。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优点,你会在心里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只要做对一件事,就要提醒自己记住这一点,甚至为此酬谢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重要。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了解,他又怎能作好人生的战略部署呢?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看清楚自己的模样,才能和别人进行对比。不了解自己,即使了解了别人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失去了了解别人的必要。
认识自己往往比认识别人更难。认识别人,你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以客观的标准去衡量的;但认识自己却不一样,认识自我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增加了认识的难度。
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其实,能真正认识到自身优点和缺点的人并不多。自卑者常常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而自负者也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了解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就掌握了正确规划人生的第一手材料,这是赢得成功人生的基础。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呢?
(1)借助于外力。
认识自己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就如同照镜子一样,人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无法看清自己的面貌;一旦给他一面镜子,他就能清楚地看清自己的模样。同样,你可以通过别人对你真实、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
(2)主动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完全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自己,解剖自己。
把自己的思想、言行独立于己身,自己作为一个陌生人对已分离的自己进行评价。
“人贵有自知之明”,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优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借自己的慧眼先把自己看清楚,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
(3)留一点儿时间反省。
许多人终日忙忙碌碌,到处奔波劳累,奋斗不息。想没想过稍稍停下来留一点儿时间思考?你每天和同事、朋友、家人打交道,有没有时间和自己进行一次对话?不要说没时间,不要吝惜你的时间,留一点儿时间反省自己益处多多。
俗话说:批评别人易,反省自身难。人们常常喜欢在别人身上挑毛病,这样也不好,那样也做得不对。出现问题,总是别人的错误造成的,而自己好像一点儿错也没有,殊不知,反省自我,以自身作为对象进行突破,产生的结果是让自己进步更快一点儿,离成功更近一些。
看重自己,相信自己
一位面临毕业的学生向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代工商业社会,是标准的学历社会,一个人往往会因为自己所读的大学不怎样,而整个将来也就这样被决定了。因为,先人为主的观念,已深植在一般人的脑海之中。这实在是件无可奈何的事,常令人感到愤愤不平。老师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老师答道:“如果你真的相信是这样的话,你很可能就会变成那样。你如果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你就注定要一辈子过着三流的人生。相反的,如果你心中认为:我虽然只是一个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可是我才不甘愿成为一个三流的人,更不愿意一辈子过着三流的生活。果真能这么想,你就可以过着一流的生活了。”
这位学生歪斜着脑袋,显然是不太理解教师话中的意思,老师也仿佛看到他的脸上写着:“真的是这样简单吗?老师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吧!”
于是,老师接着说:“社会并不是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见得一流大学的第一名毕业生,就一定有光明璀璨的前途在等待着他。在人生的旅途上,也绝不会有特快车可将你尽早送达目的地;同样反过来说,也不会有特慢车的存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常有著名的杨柳青学府毕业的大学生,一辈子庸庸碌碌,过着平淡的人生;也有小学毕业的人,虽然只是个小工厂的老板,却也能做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每天过着充实而富有活力的生活。这些例子,不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吗?”
可是,这位学生还不是非常地心悦诚服,他说:“我常常听到人家都这么劝我、勉励我。可是,我觉得这些都是十分例外的例子。像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他不是大学毕业,可是仍然当上了首相,甚至还称为庶民宰相。可是,在你说话的口气中,不是也暗示着,大部分的首相,还是一流大学毕业的;大部分工厂的经营者,也还是一流大学毕业的。不是吗?”
老师点点头说:“对,你说的没错,问题也就在这里。的确,在我们的社会上,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的确都很活跃,也很吃香,原因在哪里?差别又在哪里呢?在参加大学考试时,往往只是一分之差的成绩,便被分配到二流学校的人很多,然而这并不能证明他们之间能力的差别就会很大。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说过:普通大学毕业的人,是很好管理的人。言下之意,仿佛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有敬而远之之意。老实说,关键就在于此。
“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很早就在无意中研究过思考的方法,他们都拥有‘天真的想法’,也就是认为‘自己是一流大学毕业的,所以将来一定会有光辉的前途’。正因为有这种意识的存在,反而可以使自己成为真正活跃、有能力的人。”
学生又问:“什么是思考方法?”
“就是相信自己必定会成功。也就是说即使是没有学历的人,只要学会了这种思考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一流大学毕业的人,在社会上如此活跃,可以证明这种思想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