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69100000007

第7章 开始学习绘画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毕加索

荷塞为了让儿子接受正规的艺术训练,就向艺术学校校长提出申请,希望毕加索进入自己的班级学习绘画。申请得到了批准。于是,荷塞继续扮演自己既当父亲又当老师的双重角色,并且先于作为父亲,作为老师的他发现自己班上来了位神童。

荷塞没有精力去做很多应该做的事情,他的注意力全部转向了对儿子的艺术教育。他教毕加索使用笔墨、炭条、蜡笔和粉笔等的各种技巧,接着又让毕加索改到水彩和油画上,同时还进行大量精确的、专心的素描训练。

荷塞身为教师,是一个严格奉行规范的人,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并刻苦练习。这是严厉的学院派训练,即使荷塞不是这样的教师,校方也会作这样的要求。

毕加索十分高兴地接受这一切规范教育,在这所学校里,没有令他头疼的数学课,他主要学习人物画、油画、风景画以及古典绘画和装饰画的临摹与复制技巧。他在课堂上所画的雕像素描让看到的人都为之惊叹,这不只是由于他的技巧高超娴熟,更是因为他给雕像赋予了生命。

这种全面的专业训练,不但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兴趣,使他感到其乐无穷。他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他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对着学校的石膏模型,他一个接一个地素描,什么希腊英雄、罗马女神,什么独腿、断臂、耳朵、鼻子等,他还认真地写生绘制了所有的飞禽标本;什么老鹰、鸽子、猫、狗、麻雀等。

正是在这种大量的、旁人眼中枯燥无味的基础训练中,毕加索的眼与手的配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时,他的画笔已经能够迅速准确地表达出眼睛所观察到的事物了。他也很快掌握了用炭笔表现明暗变化的技巧。

毕加索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始终名列前茅。考试成绩不是“特优”就是“优”。他的许多素描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几乎令学校所有的老师难以置信。父亲为自己的儿子如此出类拔萃而自豪,但他还是很冷静,他知道儿子离成才还很远。

毕加索的创作热情十分强烈,他不断地勾画在周围所看到的人和物。他的主题有海港里的渔船、海滩上的人们、大力神塔的风景以及鸟瞰全城的岩石重叠的海角上的罗马式灯塔。

回到家后,父亲继续对儿子进行训练,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儿子协助他完成作品。他往往先切去一只死鸽子的双脚,把鸽身钉在木板上,然后父子俩分别描绘无脚鸽子的形态。画完后,父亲再把鸽子的双脚摆在桌子上,让儿子在他的画布上完成这双脚的画。

父亲一直认为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训练。他对鸽子的脚和人的手都格外地重视,他常常对毕加索说:“要观察入微的,不是手的形状,而是手所蕴含的意义”、“从手上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手笔”。

毕加索最喜欢描绘的是他的妹妹洛拉。洛拉比他小3岁,眼睛和哥哥的一样明亮。白皙明丽的脸庞上总带着甜美的微笑。哥哥为她画了不少的素描。有穿着女学生上衣的,有忙于家务的,有帮家里打水的,还有兴高采烈地抱着洋娃娃坐着的。

毕加索还为父亲的朋友画肖像,其中有一幅是至今保存下来的仍未完成的肖像画。毕加索用他坚定有力的笔触,画出了那位朋友的特色——蓬松的八字胡,炯炯有神的双眼,才华中露,威严睿智的神采。许多画家都认为这幅肖像画的技巧达到了他早期绘画的顶峰。

在课余之时,毕加索的作品自由得多。

1892年至1893年毕加索绘了几幅试验性的油画,他的技巧更加娴熟。

1894年,毕加索完成了一幅《一个男人的头像》。整幅画阳光灿烂、生机盎然,是最佳的西班牙写实风格,此时毕加索的绘画已经完全成熟,绝对没有一点孩子气的迹象。这是一幅极其杰出的作品。

毕加索13岁时又画了许多画,这些画儿显示出多种技巧并进势头,每幅画都比以前更加完美成熟。其后又画了头像《一些穷苦的老年人》,这更令人激动。这些都是强烈的、严肃的西班牙写实主义的杰作。画中那些蠢笨的、受苦的、绝望的人们被实实在在地展现出来,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

1895年毕加索完成了《赤脚的女孩》和《乞丐》,他在自己众多绘画作品中,最满意的就是这两幅作品。毕加索在描绘这些被贫困逼到死亡线上的穷人时,是那样的传神、细腻。尽管他们形容憔悴、身世飘零,但人性善良的光辉依然感人。

《赤脚的女孩》是毕加索第一次满怀着特殊的情感描绘的少女画像。画中的姑娘坐在普通的墙壁前面,两只乌黑的大眼睛凝视着前方。她肩上那条不太干净的围巾,朴素的衣着和两只赤脚,以及周围环境的简朴,都表明她的家境贫寒。她的手脚是粗糙的,但同她那天真惊奇的目光、极其匀称的面孔以及忧郁的表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毕加索在处理脚的大小和衣服掩盖下的粗大的脚踝时,采用了夸张手法,着重烘托了她同土地的交往,描绘出了她是一个生来就得过穷日子的苦命人。同时,她也是7年以后,毕加索在“蓝色时期”所画的另一幅《乞丐》和20世纪20年代早期一些巨幅裸体画的前身。

当毕加索真正开始掌握绘画技巧,完全能掌握绘画工具时,荷塞就让儿子帮自己的装饰画作一些细节的整修工作。几个月之内,双方都显而易见地发现,即使是在技巧的层面,儿子创作的画也已远远超过了父亲。荷塞不能画出《赤脚的女孩》,也不可能画出《乞丐》。他承认了这个事实,于是他郑重其事地把画笔让给儿子,从此以后荷塞再也没有画过一幅画。

在科鲁尼亚度过的4年,对毕加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他更加热爱新的事物、朝气蓬勃的事物,更加欢迎一切突破传统习惯的东西,因为他已产生了一种独立和自信的精神,对自己的才能和判断力更有信心了。

在科鲁尼亚的生活对荷塞来说一直都不适应并且充满了压抑的气氛,尤其是最近毕加索的小妹妹染上了白喉,虽然经过治疗,最后还是死了。这对他是一次重大打击,之后他变得更加忧郁了,不过这种日子没有持续太久。

妹妹的死像一块低沉的阴云,在毕加索的心头压抑了很久。他第一次体会到死亡的恐惧,感受到死神的威胁。在极为悲哀中,发誓要成为一个有神力的画家,他要与上帝和命运进行一场殊死的较量!

没过多久,荷塞过去的一位助手——当时在巴塞罗那一所著名艺术学院任教,想要回到这里他的故乡,他向荷塞提议对换工作。荷塞爽快地答应了,这回可以离开那充满悲伤气氛的小房间,同时也可以脱离科鲁尼亚永无休止的雨水和郁闷,回到阳光普照的南方。于是,全家人匆匆忙忙地收拾好行李和毕加索大量的画作,坐上火车离开了科鲁尼亚。

在去巴塞罗那就职前,父亲决定先期返回故乡马拉加探亲。在归途中,他有意绕道马德里,为的是让毕加索参观设在首都的几个美术博物馆,在著名的普拉多艺术博物馆里,父亲领着毕加索观赏了陈列在那里的西班牙著名画家的作品。委拉斯开兹、哥雅、埃尔·格列柯、楚尔巴兰的大作,在展厅里庄严矗立,闪耀着神秘的艺术之光。

这是毕加索第一次目睹这些伟大的作品。父亲微微地躬着腰,向矮小结实的儿子小声地讲解着:“委拉斯开兹是一位宫廷画师。他一直专心于描绘自己的眼睛所能够清楚地看到的事物。他作画的时候,模特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场。被画的人只有头部是用写真的手法描绘出来的,而衣服往往是后来才补上的。他晚年的佳作,就是这幅《宫廷侍女图》……”

毕加索一边望着墙壁上的画作,一边竭力理解着父亲的话。他敬佩和崇拜这些名家大师。经过4年美术学校的学习,他已经能够欣赏这些画作了。

在马德里,他们没有久留,很快便返回了阔别4年的家乡。见到他们回来,亲戚们真是悲喜交集。在话别叙旧时,亲人们特别发现,毕加索的变化最大。4年前,他还是一个只知道画画的小学生,如今俨然是一个画家了。他那圆圆的脸庞上,显露出少年人不多见的沉着和思考,那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又多了几分警觉和聪颖的光泽。他的个子长高了,胸脯也厚实多了,像一个短跑运动员。

然而,最令亲戚们感到惊喜的是,他们从毕加索带回来的作品中,看到了这个孩子超凡脱俗的才气和坚实的绘画基本功。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图和画技,对于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来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众亲戚中,最兴奋最激动的自然要算萨尔瓦叔叔了。这个曾将刚出世的毕加索从死神手中夺回的人,被侄子的作品深深打动了。他敏锐地感觉到,毕加索画技会有更大发展,将会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

同类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吴起、孙膑、亚历山大、白起、汉尼拔、西庇阿等人物。
  • 纳博科夫评传

    纳博科夫评传

    本书完整记述了纳博科夫的文学生涯,他的显赫出身,从俄罗斯到欧洲再到美国的流亡经历,以及他对蝴蝶的痴迷,并在此过程中全面考察了他的俄语、英语诗歌和小说创作。通过对一些重要作品的精确到位的分析,作者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纳博科夫独特的风格,同时在他作品的脉络里分析了他的自传、书信、批评文字以及近年出版的《劳拉的原型》,勾勒出了一个完整而全新的纳博科夫形象。本书属漓江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人文名家评传”系列,配有数十幅珍贵图片。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波恩。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里的乐师和歌手,母亲是宫廷厨师的女儿。他们一家象当时为宫廷服务的所有仆人一样,过着贫困清寒的日子。贝多芬的母亲生过七个孩子,只活下了三个,贝多芬最大。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12本)-蒙哥马利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12本)-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Law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热门推荐
  • 春风,晴空,不及你

    春风,晴空,不及你

    凌一墨,A市叱咤风云的人物,阴错阳差将夜总会的小姐错认为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从此,他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宠妹狂魔。只是,一场意外,让他知道这个“妹妹”竟然是冒牌货,而且自己的妹妹也是为了这个“假妹妹”而死。从此,凌一墨发誓,要将给她的宠爱全部收回,并且要让她尝到欺骗自己的下场。只是这场仇恨的厮杀中,伤的遍体鳞伤的不止是她,还有他……
  • 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年少时光

    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年少时光

    一部青春小说,包含了青春该有的叛逆、迷茫,惆怅,任性,致属于你我的青春时光
  • 楠木可依

    楠木可依

    现实社会普通阶级普通少女的成长论。叛逆?因为无助成长?因为无耐
  • 情殇之我爱你我不爱你

    情殇之我爱你我不爱你

    她是家道中落的大小姐,容貌,才干,无一不是顶尖,在最伤心难过的时候,是他给了她温暖.却也是在她最温暖开心的时候,让她生不如死。当她爱上他,生不如死,她选择了离开。当他爱上她,再遇见时,她身边,美男如云,他,还能追回她么。
  • 生死禁主

    生死禁主

    何为生,何为死,道之尽头是终点还是谎言。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机智萌宝:拐个总裁当爹地

    机智萌宝:拐个总裁当爹地

    六年后,她成了小有名气的青年医生,带着一个软萌可爱又不好惹的小豆包出现,成功引起了在医院装病的霸道总裁的注意,没办法,这小包子长得跟自己太像,他想要忽略都不可能!于是,为了得到安医生的特别照顾,一向雷厉风行,杀伐决断的欧大总裁的病,便再也没好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另一艘船儿

    另一艘船儿

    诗集内容主要收集了从2010年上网六年来书写爱情、亲情、友情,乡情诗歌百余首。每一首诗都倾注了作者的热爱和真情。后记则选用作者爱人三年前送给作者的生日礼物,一篇《山翠赋》见证作者的诗写经历。
  • 强势圈宠:总裁大人求放过

    强势圈宠:总裁大人求放过

    三年前,她被他从大街上捡回家,吃喝不缺更是不用为了没有地方睡而发愁,但是她渐渐发现她在他身边得到的也只有这些了。“这是什么?”他满脸愤怒将从她书包里翻出的情书一把甩她脸上质问着。她一脸蒙圈,刚想解释就被他按在门上咬住嘴巴,就连晚上睡觉也没放过她。从此她再也没有让那些情书出现自己书包里,但就算这样也不能安抚男人那强大到无法言喻的占有欲。“果然还是把你养在家里比较好。”他轻抚她的发顶,看似平静的脸上早已嫉妒的发狂了,他恨不得把那些要粘在她身上的眼睛挖出来。她哭着求他,但还是被他狠心的关在家里再也不能踏出去一步,永远与世隔绝。她绝食,他就嚼碎了食物嘴对嘴逼她吃下去。她想死,却被他看穿,然后将她整个人用铁链锁住。男主偏执阴暗占有欲强,他的东西就算被他一点点毁掉,也不容许别人觑觎半分。【另类宠文,1V1,He】
  • 末世最强校花

    末世最强校花

    都末世了?不混出个最强怎么行?至于校花,哈哈颜值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