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想到了,看准了,就去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就一定会成功;世界上也没有不花气力就能办成的事,创业是艰难的,正因为创业的艰难,才体现了创业家的价值。”这是王东升坚毅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种思想激励京东方人决心改革。
王东升上任后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发动职工出资股改。领导带头拿出资金,中层干部纷纷解囊,许多普通员工也自愿出资,共募集到650万元,这意味着以王东升为核心的京东方创业团队将身家性命也押在了没有把握成功的事业上。京东方还说服了债权银行进行债转股,组建了新型股份制企业——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制改造很快收到了成效,不到一年企业就实现扭亏为盈。2004年京东方实现集团合并销售收入45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4亿元,比1993年创业初期增长了100多倍。在2005年信息产业部公布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京东方排名第二位。
厚积薄发进入TFT领域
尽管取得了市场化改造的初步成功,但京东方未来的发展又成为一个日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业初期,面对产品老化、技术老化、设备厂房老化,管理粗放,工厂布局不合理、又没钱进行改造的落后窘境,王东升前瞻性地看到了平板显示器件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制定了以显示技术为核心的产品策略。
1998年组建了浙江京东方,进入VFD领域,随后又通过组建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使原有STN业务得到进一步扩展,2002年王东升最终确定通过跨国并购模式拓展TFT-LCD,更是从全球视野推进了京东方的发展。
“现在的媒体报道光看到京东方收购TFT业务,却不知道我们从开始考虑TFT业务到现在,已经整整8年了。”
创新模式实现京东方奇迹
回想京东方进入TFT-LCD领域的经历,最值得京东方人自豪的是王东升创造的“境外收购、海外融资、国内建设、带动配套”的创新发展模式。
在王东升的带领下,京东方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TFT-LCD事业的布局:筹资3.8亿美元收购韩国TFT-LCD业务进入液晶显示领域,投资12.4亿美元兴建北京TFT-LCD产业基地,控股冠捷科技。2003年京东方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在TFT-LCD领域的技术、生产和市场等方面的布局,确立了在全球显示领域的领先优势。2005年3月1日,京东方又与日本丸红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整合了液晶制造的上游链条。
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标志着王东升倾注心血打造的以显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已具雏形。业内人士评价,通过这些令人振奋的战略举措,中国内地企业第一次掌握了TFT-LCD的核心技术,切入一度由日、韩企业垄断的TFT-LCD制造领域,对于全球液晶显示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带来深远影响。
之后,京东方又在北京投资兴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TFT-LCD五代线,同时,致力于与国内外知名上下游厂商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TFT-LCD产业集群。目前,京东方TFT-LCD生产、研发基地已经并将继续吸引一批国内外配套企业来京投资设厂,现已有16家国际知名的厂商前来投资设厂,总投资超过6亿美元。京东方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模式得到了全球业界的高度认可,预计到2005年底京东方的本地配套率将达到30%,2006年底将达到85%。
未来之路打造世界显示巨擘
“创办一家世界级企业,为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这是王东升心中埋藏已久的夙愿。在京东方创立10周年庆祝大会上,王东升就正式提出,用10年时间,把京东方打造成一家年营业收入达到100亿美金的显示领域的世界级企业。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里,明确自己该干什么”至关重要。王东升认为,京东方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就是逐步形成并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战略,“京东方是一家以显示类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王东升强调,“我们用10年时间积累起来的企业实力、核心技术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都围绕这个中心。我们今后的业务领域也不会偏离这个中心。”
(学生记者曹朋娟整理)
万明坚,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1981~1991年,在我校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对TCL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TCL手机业务经由万明坚一手打造,而其本人也一直是TCL手机的一号人物。1999年,万明坚在李东生的支持下,以1000万美元投资创办TCL移动,仅4年时间便使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成为国产手机中的领导品牌。在TCL期间,万明坚还完成了两件震惊业界的大事:一是使TCL手机业务(即TCL通信)在香港上市,二是成功收购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组建了合资公司并担任CEO。辞别TCL后,万明坚出任电子业巨头长虹下属国虹通讯数码公司董事长兼CEO。
寒门出贵子
万明坚出生在四川宜宾山区,吃水靠肩挑,初中时还跑到云南山里拣过柴。家乡长江边逆流而上拉船的纤夫,给少年万明坚留下了深刻印象。1977后,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万明坚这个因为出身问题而自卑的少年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他刻苦攻读,积极参加各种竞赛,1981年,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我校。没想到,这一读就是10年,万明坚在母校一口气读完了本科、硕士、博士,拿到工学博士学位。也就是这10年,万明坚逐步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人前途命运与祖国繁荣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使命感。
在学校时,万明坚不仅功课非常好,而且与一般的工科同学不同,特别喜欢看人文书籍、企业传记、军事战略等。同时,万明坚好读史,他曾通读党史,做下了厚厚一本笔记,就在此时,他开始坚定自己的信仰,那就是跟着共产党走,中国才有希望。1985年,万明坚庄严举起右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除了党史,万明坚还喜欢读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经济发展史等,通过读书学习让他明白,国家的未来就在于发展民族工业,走实业强国之路。
80年代中后期,“高分低能”观点盛行,有人劝万明坚,你成绩这么好,又是学生干部,能力又强,干吗不早点出来工作?万明坚与其争论,他说中国将来要发展,民族要振兴,一定要走科技兴国、实业强国之路,我们这些学工科的不在大学里学够本领,怎么具有竞争力?
工作之余,万明坚有两个爱好,一个是读书,一个是跑步。在万明坚眼里,读书,是提高实业强国的本领;锻炼,是提供实业强国的保障。
在TCL腾飞
在TCL集团,万明坚从副总工程师开始,到副总经理、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直到“掌舵”TCL通信大业。1999年,万明坚一接手TCL移动业务,就振臂宣称“三年做到国产品牌第一”。他带着3个人在一小片办公区域里开始了TCL移动通信的事业。万明坚一直坚持在科研第一线,从技术探讨到项目论证,每一项都亲自参与;同时,他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一刻也没有远离市场。一年中,万明坚的时间一半在公司,一半在全国、全世界各地跑,逢人就从袋里掏出他的手机样品推介。集团给移动通信部制定的任务是10个亿,万明坚说他做得到20个亿,而实际上,到年底他做到了30个亿。
如果说万明坚狂,TCL的手机业绩就更狂。TCL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主营业务的利润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7%,利润增长了283%。主营业务收入60.9亿元,其中手机销售收入就占据57.37亿元,万明坚主管的移动业务销售额、利润疯长,超过彩电成为TCL的第一利润支柱。
民族脊梁
万明坚从进入TCL做手机那时起,就直面世界通信巨头们的巨大压力。当时,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国外品牌在中国一统天下,国产手机由于受资金、技术等限制,步履维艰。即便如此,万明坚也没有妥协,而且,他非常坚决地选择了另外一条充满风险、荆棘丛生的道路——自主研发、自己生产,打造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手机品牌。万明坚所想的是:绝不把1000多亿人民币的手机份额拱手让给国外品牌。“我是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如果大家认为不应该再谈‘民族工业’的话,那么,奥林匹克也可以取消了。”万明坚的民族情结无疑在此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要战胜“洋品牌”,首先要做的就是知己知彼。万明坚试图寻找它们的“脚后跟”,他说:“洋品牌的分销体系,地方找省级代理,然后是全国代理。以前市场上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东西,现在不一样了,垄断的资源被打破了,渠道的联盟处于瓦解状态。”
因此,TCL移动的进攻策略首先从高端市场切入。万明坚认为,如果不走这条路,把“洋品牌”的厚利养得越厚,然后在低端与它们打仗,就相当于在贿赂它们。所以,“抢先在高端市场把洋品牌的利润摊薄,那么最后我们的低端产品必然壮大。最终市场的攻击是全方位的,绝不是单方面的。”
2000年10月,万明坚主持开发的第一款国产高档手机TCL999D问世,结束了外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独霸的格局;2001年,TCL手机销量达到150万部,销售额21.8亿元,实现利税5.6亿元;2002年1~5月,TCL手机销量以10%的市场占有率将西门子、三星、爱立信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甩在后面,成为行业第三、国产手机第一。TCL手机每年销售额以平均10倍的速度在增长,企业发展速度超过了康柏、戴尔等世界知名企业。“手机大王万明坚”就随着这一个个奇迹的诞生而开始为人所知。
万明坚曾经说,“我曾数次见过长江边逆流而上的纤夫,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影响了我一生,也使我更加坚定:只有科技兴国、实业强国,民族才会真正富强。”
(学生记者刘旭鸿范媚整理)
杜宣,我校80级学生,计算机专业毕业,现任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5年主导开发的“证券超级热自助交易系统”及“国债期货交易系统”,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15周年庆典中,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民营企业家;1998年8月,与深圳市捷意电脑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创建深圳市金证高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两年后,金证高科技改制成为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他于2000年荣获深圳市“彭年科技奖”,2001年被评为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
投笔入市艰难创业
1989年,当时成电在深圳参股了一家合资软件开发公司。软件专业出身的杜宣作为我校计算机系最年轻的讲师被派到深圳,在该合资公司一直“战斗在火线上”,先是开发部经理;研发产品之后要采购,又到采购部走马上任;组建完采购部后发现订单不够,就到经营部负责经营。1992年底,我校决定退出该公司,杜宣面临去留问题。经过认真思考,杜宣决定留在深圳自己创业,过一种可能漂泊但可以成为企业家的日子。
杜宣打定主意自己创业,做证券软件的开发。1993年,杜宣拿着几个人凑的50万元人民币,在深圳的一套80平方米的民宅里做起了深圳泰能(新华威)公司,杜宣任总经理。除了做证券软件开发,还做系统集成。办公室很小,只有技术人员有办公桌,杜宣本人则在沙发和茶几上办公。
据说,那个时候杜宣每天早上九点到十一点在公司处理日常事务,之后到深圳一些证券营业部,与证券界人士沟通,了解市场需求,到晚上一点钟才回家。当时公司还有业务在珠海,杜宣休息的时间都在奔波的中巴和渡船上,“上去五分钟就睡着了,到时间一定能准时醒来”。
金证科技“华南虎”走向全国
1998年8月,新华威公司和另一家同类公司——捷意宣布合并。从提出方案到最终合并,只用了两个月时间。新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取名金证高科技公司,杜宣及另三名公司高层分别出资750万元。年龄最长的杜宣出任董事长。
合并很快见效。2000年,改制成为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金证科技主营业务收入有了飞跃,超过1.8亿元,同比增长近50%。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78亿元。2001年以后,金证科技以30%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证券软件供应商。
由于两家公司的人员结构基本相同,合并后金证迅速调出一批人马在全国开设了六个分公司。原来的“华南虎”走向了全国。公司不仅成为国内最大的证券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商,而且开始向银行业拓展其软件业务。
然而,公司每年用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约在1000万元以上。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无力运作迅速增长的公司业务。1999年,公司利润没有分配,全部投入了新项目的运作,但尚有2~3亿的资金缺口,上市显得异常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