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是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解析数论方面成果显著,在对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陈景润1935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镇的一个邮电职员家庭。家中子女多,经济条件不好。
小时候的陈景润长得十分弱小,性格十分内向,显得很不合群,因此遭到小伙伴们的嘲笑辱骂,甚至挨打。
但他对数学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进入数学的王国,就什么都不顾了。
后来,陈景润进入了福州市的英华中学学习。有一天,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数论中的一道著名难题: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任意一个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他对许多偶数进行了检验,结果都是正确的。
但他无法对此给出证明,因此只能称之为猜想。他写信给当时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帮助证明,但欧拉一直到逝世,也没有交给哥德巴赫想要的证明。二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都试图证明它,但都没有成功。老师的话一说完,同学们便议论纷纷起来。
老师接着说:“数论是数学的皇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你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学好数学,长大以后去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陈景润也低头陷入了沉思,这一切对他来说太神秘、太具有吸引力了。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去摘取这颗明珠。
此后,陈景润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他不仅努力完成数学老师留出的数学题,还自学大量的数学书籍。
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33道题,让同学们选做10道。可陈景润不仅做完了33道题,而且每道题都给出了多种解答方法。他的数学成绩在班上一直保持在第一名。
到了高二时,因为家里太穷,陈景润被迫辍学。可令人惊奇的是,到了1950年,他竟以“同等学历”的资格考上了厦门大学。四年的大学数学系课程,陈景润只用三年就学完了。
1953年,陈景润以高材生的身份提前毕业,并优先分配到北京某中学当教师。
可是,陈景润内向的性格根本就不适合当教师。他失败了,只得离开中学,来到福州的街口摆书摊度日。但他又是十分幸运的。
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知道他的情况后,立即让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这样他就可以专心研究数学了。
来到厦门大学图书馆后,陈景润如鱼得水地在浩瀚的数学海洋中遨游。他认真研读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数论导引》,对于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仔细推敲,他发现,华罗庚的书中竟然存在一些细微的错误。于是他鼓起勇气,写了一封信给华罗庚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华罗庚收到陈景润的信后,对他的观点和才华极为欣赏。华罗庚肯定了陈景润的观点,并热情邀请他参加1956年的全国第一次数学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会后,华罗庚又将他调到北京的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少年时代的梦想陈景润一直没有忘记,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去摘取那颗明珠。在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
为了跟踪世界最新数学研究成果,他以惊人的速度在几年之内学会了俄、英、德、法四门语言。在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的过程中,他废寝忘食,潜心思考,进行了难以想象的大量计算,甚至被别人看成是“呆子”。
有一次,他一边走路一边思考,竟撞在一棵大树上,还赶快向“对方”道歉。还有一次,他患肺结核住院,没有痊愈就从医院偷偷地跑了出来——他实在不能再呆下去了,不看数学书,不做数学题,简直是要了他的命。
二百多年来,无数的数学家曾向哥德巴赫猜想发起冲锋,直到1948年,匈牙利数学家恩易才有了较大的突破,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都不超过6个的”数之和即(1 6)。
1962年,我国数学家潘承桐证明了(1 5)。同年,王元、潘承桐又证明了(1 4)。到1965年,布赫斯塔勃等三位外国数学家证明了(1 3)。
1966年,经过近十年艰苦的努力,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第17期上宣布他已把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到了(1 2)!外国科学家证明(1 3)用的是先进的计算机,而陈景润用的是笔和纸!
“文革”期间,陈景润未能幸免,受到了造反派的批判,被称为“吸血虫、伪科学”。然而他克服重重困难,继续进行研究。
1973年,陈景润找到了简洁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方法。他发表了《每一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国内外数学界的巨大反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闵嗣鹤等都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世界各国的数学家和权威数学刊物纷纷给予热情的赞扬和肯定,他们称陈景润的研究是“世界上运用‘筛法’的光辉顶点”。英国著名科学家哈勃斯丹和联邦德国数学家李希特看到陈景润的文章后,立即停止正在印刷的著作《筛法》,并推迟出版发行。
他们决定把陈景润的论文要点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补写到书中,命名为“陈氏定理”。英国数学家赫胥黎给陈景润写信赞美道:“啊,你移动了群山!”直到今天,这一研究成果仍然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
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因长期劳累及没有规律的生活,病情加重而逝世。为他送行的一幅挽联,精辟概括出了陈景润不朽的精神和伟大的贡献:
景星有意顽强拼搏移动数学群山摘取明珠光寰宇;
润物无声奋力奉献攀登科技高峰掬捧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