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震后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1)城镇遭到破坏,形成大量建筑废墟,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2)粪便、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城市各项卫生设施普遍被破坏,造成粪便、垃圾堆积,苍蝇大量滋生。
(3)人员死亡严重,由于受条件限制,许多尸体只能临时就地处置,在气温高、雨量多的情况下,尸体迅速腐败,产生尸水、恶臭,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
(4)灾民、救援人员集结造成人员密集,居住拥挤,感染机会多,对传染病患者又缺乏隔离条件。
4.2灾民临时住所有何要求
(1)必须选择对人体安全有保障的场所或地点,尤其是灾民集中救助场所的选择,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2)选用轻质建筑材料,临时住所要能遮风防雨,同时应满足通风换气和夜间照明的要求。
(3)取暖做饭要注意安全,有人看管,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与火灾的发生。
(4)在临时居住地设定临时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设置垃圾、污水收集点;禁止在灾民集中居住场所内饲养畜禽。
(5)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同时还要洒上生石灰或消毒药。注意鼠、蚊、蝇等媒介生物密度,适时进行消杀。
4.3灾民如何防暑、防寒
炎热夏季居民在防震棚内遮阴,加强棚内空气对流,中午在防震棚周围洒水降温,预防中暑。冬季要搭建安全坚固的取暖设施,备齐个人保暖衣、被,防止发生感冒和冻伤。
4.4搭建防震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简易窝棚的搭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空气新鲜、相对宽阔的平地,就地取材,搭建窝棚,以利于雨水排除和防止有害昆虫叮咬。另外,搭建临时厕所时注意选择下风口、远离河流,防止粪便污染饮用水。
(2)防震棚搭建的场地要开阔,农村要避开危崖、陡坎、河滩等地,城市要避开高楼群和次生灾害源区,防震棚不要建在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附近,也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口及公共场所周围,以确保道路畅通。
(3)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
(4)防震棚顶部不要压砖头、石头或其他重物,以免掉落砸伤人。
4.5露宿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地点的选择露宿地点应选择干燥、避风、平坦之处,避开危崖、陡坎、河滩等地。城市中要避开高楼群和次生灾害源区,露宿点不要建在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附近,也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口及公共场所周围,以确保道路畅通。
(2)防潮尽量避免身体和地面仅隔着薄薄的凉席、塑料布。凉风与地表湿气向上蒸腾的合力,常常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等。
(3)防寒做好防寒保暖。夜越深气温越低,人体和外界的温差也就越大,再加上“贼风”侵袭,就容易引起头晕、头痛、腹痛、腹泻、四肢酸痛、周身不适。
(4)防蚊虫蚊子落在露宿者裸露在外的皮肤上,吸吮他们的血,同时还可能把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传给被叮咬者。
(5)预防呼吸道疾病睡眠中人体各器官活动减弱,免疫机能降低,尘土和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会引起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
4.6如何做好临时居住环境的粪便管理
震后管好粪便是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防疫人员要指导居民选择合适地点,利用就便材料,建应急公共厕所、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消毒杀虫。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教育群众自觉遵守。
4.7灾区的垃圾、粪便和污水如何处理
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垃圾收集点,生活污水应定点倾倒。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及时用药物对垃圾站点与污水倾倒处进行消毒杀虫,控制苍蝇滋生。要有专人管理,做到日产日清。从垃圾收集点收集的垃圾和从厕所收集来的粪便均应进行集中卫生处理。传染性垃圾必须消毒处理,有条件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4.8震后灾民个人要注意哪些事项
(1)当发现有毒、易燃气体泄漏或房屋倒塌时,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2)不要随意使用明火,确认安全后,才能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用电、生火。
(3)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4)及时收听广播,收看政府公告。
(5)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6)积极和乐观地面对灾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