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创造了更多的图像,我们越来越多地生活在现实和图像或画面之中,而不是直接生活在现实之中,也就是超现实中。
——(英)阿伯克龙比
电视媒介消费,至今被人们认为是覆盖面最广阔、吸引力最强的媒介之一。下面,对电视媒介的消费做一些分析。
第一节电视媒介消费
20世纪最初的20年间,技术革命催生了一批惊世骇俗的现代媒介,特别是电视的出现,其"爆炸性"效果远远超过了当年广播的出现,一时让人们惊喜不已而又无所适从。但很快人们就适应了电视,电视像一位家庭成员般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一、电视的技术消费
19世纪晚期,当人们在电影中实验给图像加上声音之时,就有人开始试图给声音加上图像——这就是电视的萌芽。
1884年,德国人保罗·尼普考发明的机械扫描图盘,初步解决了图像的传递问题。1900年,法国人白吉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做传播图像的实验,并命名它为"电视"(TeIevision)。
1926年1月26日,英国人贝尔德演示机械电视图像成功,并进行实验性电视广播,标志着电视的真正诞生。
1928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纽约实验电视台播映了第一个电视剧。10年后的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建成电视台向全世界第一个正式开播节目,实现了大众化电视的技术转折。1941年,美国商业电视开始营业,拉开了世界电视业发展的大幕。1954年彩色电视在美国开播,随后电视开始播放电影。
1962年,卫星传播电视(DBS)出现。当年,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讯卫星,开始在美欧之间传送电视节目。1963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同步通讯卫星,可提供电话、电视、传真和数据等传输服务。太空中的卫星,具有天然的无障碍视界,同时可以实现地球特定区域的全覆盖以及即时传播。
这使电视的消费覆盖面扩张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同时实现了现场同步传播和收看。"天涯共此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同时收看奥斯卡电影颁奖的盛大仪式。1964年,国际通讯卫星组织成立,到1997年有140个会员国,可以为2000个地面电视台提供节目传送业务,世界进入了卫星传播时代。
有线电视早在1930年代出现。当时,人们为了改善音像的传输品质,在山顶架设天线接收远方节目,然后利用电缆线传送给用户。至1960年代,开始了一个线缆传输的有线电视时期。封闭式的有线传输,由于提供了一个安全、高品质的电视服务,同时以多元化的宽频节目,制造了一个小众化的付费电视市场。1980年光纤宽带有线网络电视出现,增殖服务如视频点播、任选视讯等等开始出现,并与电脑功能整合,开始了互动式多元化服务。
1976年,家用录像机诞生;1980年,盒式磁带录像机出现。录像与放像设备与电视的结合,充分发挥了时间替换和图库功能,即可以随时录制节目以便在方便时候播放和作为资料保存,同时家庭影院形成。
遥控器的发明,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消费者来说,遥控器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遥控器发挥了节目快速搜索的作用,使人们换台更容易,并刺激了"放牧"倾向,即在广告时间或节目乏味时间为寻找更绿的牧场而快速地浏览所有频道。它改变了人们观看电视的方式与习惯,对人们的电子媒介接触行为有重大影响。
1989年,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机(HDTV)诞生,其画质相当于35毫米电影胶片。同时,也开始了交互式电视和个人电脑电视试验。1994年,数字电视(DTV)出现。电视图像经电子束扫描,但信号不再是电子信号,而是一种2进位信号,由少量代码分配给电视屏幕上的每个像素,代码决定了该像素的色彩与亮度,并再现原来的图像。当年美国的卫星电视实现了数字化,1997年美国有线电视开始数字化,到2000年拥有1000万用户。当年,经营性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以及平面屏幕显示器,开始在全球推广。
电视新闻网、卫星传播、实况转播以及有线电视,共同造就了全球电视化的时代。"人们似乎没有料到,几千年来对全球资讯(也就是说远方的新闻)无法遏制的饥渴,可以从传递功能与光速同步的瞬间和无所不在的电视广播网中得到满足。透过电视广播网的高速传真,从此地无分东西南北,咫尺天涯若比邻。"(1)
电视的内容更是不断地扩展,形式不断地翻新。从新闻信息传播、电视剧制作、文化娱乐到培训教育、广告宣传等等无所不包。电视媒介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之一。正如台湾学者程予诚所说,"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作息习惯,电视成为每个家庭中的生活必须品,电视世界的影像和声音成为人们通往资讯世界最便捷的路径。将远方的世界放到眼前的方式便是‘电视’英文‘television’的原意。也正因为此,人们生活中多彩多姿的想象空间才有了目标及方向。"(2)
电视媒介在全世界的消费量惊人的上升。电视已经渗透到几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各阶层,在社会中延伸到办公室、会议室、酒店、宾馆、汽车、火车、飞机之中,在家庭从客厅、餐厅延伸到厨房、卧室和浴室之中。
二、国外电视媒介消费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电视业得到空前发展。
1945年,美国有8家电视台、8000个家庭拥有电视机。1948年,美国的电视台达到了47座,电视机拥有量为100万台。各国纷纷兴办国家电视台或商业电视台。1955年,美国电视台达到100家、3500万家庭拥有电视机,占整个家庭数的67%。
进入1960年代,有线电视消费开始。1965年,世界电视机总量为1.92亿台,其中发达国家为1.81亿台,千人拥有电视机177台,发展中国家为1100万台,千人拥有电视机4.7台;
1975年世界电视机总量4.14亿台,其中发达国家为3.73亿台,千人拥有电视机325台,发展中国家为4100万台,千人拥有电视机14台;1986年世界电视机总量7.1亿台,其中发达国家为5.64亿台,人拥有电视机472台,发展中国家为1.46亿台,千人拥有电视机为39台。
1998年美国有1800个电视台,其中有线电视用户6500万户,占总用户的70%,卫星直接传输用户1000万户。平均每个家庭的每天开机时间在7小时以上。2000年,有电视台1663个,2005年为1745个。2006年付费电视用户达到1.1亿户。
2004年英国电视收视户为2448.7万户,其中有线电视收视家庭户数为1031.2万户;德国电视收视户为3642.4万户,其中有线电视收视家庭户数为3430.4万户;法国电视收视户为2391.8万户,其中有线电视收视家庭户数为903.5万户。(3)
三、国内电视消费
电视在中国起步于1958年。当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黑白电视试播,随后有了上海电视台和哈尔滨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主要为新闻记录片,电视用户少而又少。
1960年电视台、试验台、转播台达到29座,1963年达36座。**********前期大多数电视台停播。1971年恢复之后,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总计有80座。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的彩色电视正式试播。1975年,全国8亿人口,拥有电视46.3万台。
1978年电视台开始发展,进口电视机涌入中国,国产电视机出现,引发了全国电视热。电视节目制作品种繁多,从译制片、娱乐综艺节目、体育节目到电视连续剧、广告等等。当年观众达到8000万人。1983年开始四级办电视,1985年市县电视台从1982年的不足20个到172个。开始租用国际通信卫星传输节目。
1987年电视机的拥有量为1.2亿台,电视观众达到6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6%。
1994年全国有电视台76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3.4%,电视机拥有量为2.75亿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城市有线电视台建设,1995年发展到1200多家,入网观众4000多万户。(4)
2003年有3819个频道,年产节目60多万小时,有近4亿台电视机,电视观众达到12亿之多。2004年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4.61%,有潜在电视观众11.54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15亿户。2005年,有41个城市和省区启动广播影视数字化整体转换;108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开播,有线电视用户1.26亿户,付费数字电视用户达139万户。
电视在人们家庭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1998年国内观众日均收视电视时间达到187分钟,2003年日均收视时间为179分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调查显示,2005年的春节晚会节日的收视率达到了39.9%的超高水平,全国有近80%的家庭收看了春晚节目。
第二节电视消费分类
首先,我们看一下评论家有人总结的消费者与电视互生、互动并目标背反的趣话:
老百姓爱电视的10个理由——
人人买得起电视机;电视里天天都演戏;看电视不费力气;虽然挨骂,电视从不回嘴;回家没人搭理时,电视主持人小姐总在微笑;可以控制,让她"shutup";偶尔也有好看的;一个人在家有理由傻笑;上当受骗后的借口——电视里就这么说的;
可以给孩子做保姆。
电视爱老百姓的10个理由——
老百姓追捧明星;他们得看广告;观众收视率是电视台可以出卖的统计数字;有观众就有经济效益;即便是谎言,电视观众一般也能相信;听不到老百姓真的骂人;老百姓觉得观众永远是对的,事实是电视台永远是对的;有观众电视台的人就有事干,就有钱赚;一想到那么多人看电视就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幸福地胡编乱造。(5)
这是对消费者消费的一种解读。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电视媒介消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一、新闻消费
对电视新闻的消费,是人们的主要消费之一。在进入"地球村"的今天,人们总想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上发生的最新、最重要的事件。新闻的消费,在人们工作、生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据2004年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中国电视栏目成长报告》,在当年2094个频道播出的1004万个小时节目中,除电视剧之外,新闻、专题、综艺是最受关注的节目类型,2003年的播出量分别占总量的9%、11%、6%,收视率分别占总量的15.5%、7.1%、5.8%,新闻类节目资源利用率为各类节目之首。(6)
对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消费也成为人们的一大焦点。
二、专题节目消费
生活在这个共同世界的人的状态与命运变化,是电视消费者至为关心的。自然生态系列、人文历史系列、文化艺术系列以及社会热点、焦点话题等等,这些专题节目成为人们看电视的一大看点。2003年国内专题节目收视份额为7.1%,位列收视率第三位。
三、电视剧消费
从电影形式移植到电视的电视剧,是人们家庭的宠儿,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2003年国内电视剧收视份额达到36.6%,位列第一。
据统计,2005年全国中央和各省级电视台共有288个频道,其中播放电视剧的频道有233个,占总频道数的80%以上。另外,上星频道黄金时段共播电视剧1088部次、27819集次。
国内各类电视剧的制作,2003年达到1万集;2004年505部、1.22万集;2005年514部、1.24万集。2005年,全国中央和各省级电视台仅电视剧广告创收达到93亿多元,可见电视剧日益强大的影响力。
四、娱乐综艺类消费
电视娱乐综艺类节目,是电视节目消费中的又一热点。综艺类节目五花八门,从文艺表演、知识竞赛、真人秀、海选明星到生死极限考验等等,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平民化的趋势。2003年国内收视份额为5.8%。
娱乐化的另一方面,是全民化互动娱乐新形式的出现。无论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星光大道》、《梦想中国》,还是东方卫视的脱口秀《东方夜谭》,都在倾力打造一个娱乐化的电视媒介。有统计说,2005年《超级女声》"想唱就唱"的收视率达到了8.54%,居同时段收视首位;全国5大赛区报名总人数突破15万人。对少男少女的娱乐总动员,实现了娱乐生产者的广告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对于众多"粉丝"们来说,这也可能是一次公开的仿政治性的竞选运动、是一次脆弱情感与经济的透支,是一次神经痛式的尖叫与狂欢。
五、动漫消费
动漫,是动画、漫画的简称。电视动漫产品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从儿童波及成人的潮流性消费。
2005年,日本动漫产品在全球的总销量达到3万亿日元,韩国动漫海外销售也达到1亿美元以上。
2004年,国内有289家电视台开办了少儿节目,其中的动画片播出比重为64.02%,收视比重为76.14%,是儿童最喜欢的节目。北京、上海、湖南开播了动画上星频道,即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上海炫动卡通卫视、金鹰卡通卫星频道。国内电视动漫栏目达到164个,每周播出动画版时长达3.3万分钟。据对全国33个城市播出少儿节目的收视监测报告,当年共播出少儿节目63879.28小时,其中动画节目播出时间为36958.68小时,占总播出量的5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