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儿——信儿哎!”药堂大门半掩着,母亲唤道,“鬼娃娃去哪点啰?”
“钻去隔壁邱师屋头啰。”女儿答。母女二人在柜台上将一领旧长袍裁剪做学生服。
“这娃娃一日几趟的往邱师屋头跑,天都要黑啰,邱师该烦!”
“信弟乖得很唦,邱师喜欢他去耍。”“娃娃们不论到哪点去,总该跟妈说一声。”母亲说这话是有针对性的。女儿心里明白却不做声,只低头熨烫裁剪好的布片。笛声响起。母亲走到门口向木匠坊张望,望不清。走几步望清了。母亲望见邱木匠在教信儿吹笛。娃娃手太小,只够得两眼笛孔,余下的孔是木匠拿手在按。
娃娃气力弱,那笛就弱弱地出声:
嗦——哆——
来嗦——发来——哆——
倚了门框的母亲脸上透出欢喜——信儿的小嘴巴对住笛孔,那竹笛竟吹出来《苏武牧羊》了哦。倚了门框的母亲脸上透出了感激透出了感动。
木匠晓得孩子多么想有一管笛,他已经在为孩子操办了。不露声色地寻遍四乡,终于在一弯小河的上游、一丘覆满绿竹的土坡上觅见一丛凤眼竹。竹林外头卧了浩渺滇湖。湖上浮着牙黄色的海草花。
他在一丛凤眼竹前站下,打量着。砍下最直挺瓷实、通身满布凤眼纹的一株。真真难得的好材料吔!木匠高兴得笑,笑着截下了最合适制笛的中段。
木匠灵巧的手在炭炉上使文火悠悠烘烤那凤竹,烘干了,依孩子手指长度在竹管上测孔距,凿了孔,两端镶上骨环,又使三角刀刻上“聂守信”三个字。
一只镶了骨环的漂亮小笛全部完工。木匠试音色,蛮好。眯起眼欣赏,想象着小家伙吹笛,笑呵呵把那小笛使丝线穿起。
听得外头小家伙喊叫,忙把笛吊在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