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奇怪的事情,那些和它挨得很近的羚羊,它就像从没看见一样,一次次地放过它们。最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终于没有逃脱它的追赶,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中,成为了它的腹中美味。
有人会纳闷地问,那只豹子为什么不放弃先前的那只羚羊而去改追其它离得更近的羚羊呢?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容易捕捉到猎物?在猎食的过程中,多一些目标的选择,难道不就多一分成功的把握吗?
这是因为豹子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跑累了,而其它的羚羊还并没有消耗多少体力,如果在追赶途中改变了目标,其它的羚羊一旦起跑,转瞬间就会把疲累不堪的自己甩在身后。车轮战的结果,就是最后一只羚羊也捉不到。所以,豹子始终咬住一个目标,不丢开已经被自己追赶累了的那只小羚羊,最终让它成为了自己口中的猎物。
这个每天都在非洲大草原发生的事实告诉我们,选择要适度,有时候你选择的路越多、分心越多,也就越容易出错,最后你什么都得不到。
依据这种情况,德国心理学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如果你只有一块手表,那么你一定会无比坚信这块表所指示的时间。但当你拥有两块手表、并且随时可以比较它们的时间的时候,你反而会不知所措,无法判断正确的时间。因为这两块表所提供的时间很有可能会是不一致的。多出的一个选择,反而会让你出现错误。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此类情况:几家工作环境和待遇条件不分彼此的单位,你该选择哪一家?两位看上去都同样完美的结婚对象,你该把这辈子交给谁?有时候,你苦恼了很久,在这些选择目标之间来回犹豫,陷入了一种幸福的烦恼。但是结果,却是你在犹豫中错失了机会!在你盘算哪个更好的过程里,这些公司的职位很快都招聘完了,两位女孩都对你没有耐心。
在十字路口,“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多项选择的幸福,最后变成了“选择越多越痛苦”。选择越多,往往代价越大,出错的概率也越大。
有位公司老总坐客电视访谈,主持人无限佩服地请他谈一谈当初为什么走上了经商这条路。这位老总非常认真地说:
“其实,那个时候我没什么选择,要不做一辈子农民,要不就出来做生意!我只有出来这条路。”选择唯一,并且坚持到底,他就成功了。
我们的梦想,不就是那一只羚羊吗?如果你想得到它,那么就必须抛弃所有的杂念,一直追下去,穷追不舍,不要被其它的诱饵分心。
中途很可能出现各种目标的诱惑,它们都在分散你成功的视线,如果你一味地为它们停留,最终将一无所获。如果你能经受住诱惑,那么一定会成功!
目标适度定律: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再各个击破火箭开始被计划飞往月球时,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发现,如果让一枚火箭成功地飞向月球,它的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要造出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是不可能的。即便造出来,也难以将它送到月球上面。很长的时间内,科学界都认为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直到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构想,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这个构想,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它级送出大气层时,就自行脱落,以减轻重量。接着是第二、第三级火箭陆续脱落。
这样,火箭的其它重要部分就能轻松地飞向月球了。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将其各个击破。这就是分级火箭的设计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既然一下子想实现最终的目的并不容易,甚至绝不可能,那就一步一个台阶,制定适度的目标,分步实现。通过小目标的逐步积累,完成这个整体的大目标!
过于遥远的目标往往会让我们无法下手,因为它显得遥不可及,会让人看不到希望,失去信息和勇气。而适度的目标则显得伸手可触,实现起来较为容易。当我们前进了这一步之后,再实现下一步,这就样,一千步、一万步,累积起来就是一万米。
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夺得了世界冠军。当他谈起自己为何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说:
“我是凭智慧战胜对手的。”不少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但是10年后,人们在他的《自传》
里发现了答案。
他这样写道: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房子……就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跑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击,过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以外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这就是逐次实现阶段目标的惊人效果,正因为每个小目标实现起来是这么的容易,才能激励自己保持斗志,并不断地以最佳速度向前冲刺!就像爬楼,如果没有楼梯,我们绝对不可能从一楼跳上十楼。
相反,谁若有这个想法,谁就会摔得很惨。
必须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将大目标分解成很多易于达到的小目标,然后各个击破。在这个过程中,每实现一个小目标,也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强化自信心。
做事情的时候遵循目标适度定律,可以让我们不必背上目标遥不可及的重压,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感。不过,在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时,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问题:
1、拆分目标的原因很重要,找出“为什么”来说服自己。
2、不要拖延,集中注意力,给予自己指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哪怕任务很小。
3、明确目标成本,了解自己必须做出的努力和需要付出的代价,做到心中有数。
4、若执行失败,一定要找出原因,并及时总结,纠正。
5、给自己一个承诺,并且绝不能放弃。
6、每天检查目标的执行情况,衡量进度,发现问题随时改正。
7、将目标具体化,拒绝空洞。
8、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不要犹豫!
如果我们既拥有雄心壮志,又能理性地看待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去执行,成功还会远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挑战吉尼斯纪录?
吉林省长春市的数百位卡拉OK爱好者,齐聚一堂,连续十九个昼夜轮番上阵,不间断地演唱卡拉OK。他们在做什么呢?原来,是在挑战此前由芬兰人保持的“多人连续演唱卡拉OK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项纪录是由芬兰人于2008年7月创造的,巧合的是,当时他们挑战的纪录正是由中国人创造。本来芬兰人还有机会将纪录延长,但因为演唱者的疏忽,一首歌在两小时里被重复演唱,违反了比赛规则,因此这项纪录最终被定格在了四百四十六小时四分五秒。
吉尼斯真是无奇不有,除了比赛卡拉OK,还有气泡吉尼斯:一个名叫杨凡的越南人,在美国的纽约创造出了一个“泡泡巨无霸”,用来创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他用特制的工具,成功地把34个人“套”
进了13个相互连接的气泡里。
看到这两个真实的故事,也许你的疑问已经产生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他们的生活太无聊的吗?其实,挑战吉尼斯,就是在挑战自我,这种挑战心理,恰恰体现了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正常的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因此,人就会不断地寻求自我挑战,以求找到自己潜力的突破,这就是自我挑战定律。
在电视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汽车拉力赛的场面。几乎在每场比赛的过程中都有“人仰车翻”的境头,也会有车手死伤的情况,像达塔尔拉力赛,据说举办至今,已有几十名车手伤亡。但是,车赛却年复一年,久盛不衰。
西班牙的斗牛运动也是举世皆知,危险性极高,与牛近身肉搏,简直就是对死亡的直接挑战。可是,观众极多,参与的选手也是数不胜数。
像这些越是刺激危险的运动,反而越受人们的欢迎,不断地有人加入挑战的行列。这正像马斯洛所言:
“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能力要求被运用,只有发挥出来,它才会停止吵闹。”“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使他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
心理学家的这番话揭示了我们人类深层次的本性,每个人都有着挑战自我的心理意识,即便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得见。小孩子在河边玩石片,他们用石片在水面上扔出了一连串的水圈,从一串串的水圈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从而感到满足和高兴;钓鱼的人在池塘边一坐就是半天,他们最快乐的时候绝不是回家将鱼吃下肚,而是把鱼钓上来的那一刻。因为,正是这一瞬间,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才能,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再比如,像李嘉诚、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等大富豪,他们挣的钱已经足够几辈子花的了,可为什么还在不停止地工作呢?因为他们需要的并非金钱本身,而是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像巴菲特所说:
“我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着财富像数字一样增长。”他在向自己挑战,我们每个人也都一样,都在不停地挑战着属于自己的“吉尼斯纪录”!
弗雷德定律:今天是威风凛凛的公鸡,明天就可能成为威风扫地的鸡毛掸子
今天还是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明天却可能成为一把威风扫地的鸡毛掸子。这句着名的费雷德定律,是在告诫我们,世事无常,山不转水转,即使风光无限到极点的人,哪天稍有不慎也会满盘皆输。
所以,人生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论何时都不能抱以轻心。
唐代军事家郭子仪,一生英名,战功卓着,但他的孙子却是个挥霍无度的败家子,吃喝玩乐,很快就把家产败光了。没钱没房子自然就没饭吃,只好沿街乞讨,从河东来到河西,想起了奶妈,就去寻访,想到她那儿混口饭吃。
这天傍晚,他走到一座村庄,迎面过来一个农夫。上前一打听,这人竟然是自己奶妈的儿子,大喜过望,赶紧跟到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他就问:
“你家那么有钱,为何还要自己劳作?”
奶妈的儿子就回答说:
“再大的家业,也会有吃空的时候。家母在世时,领我们创业,才有了此家产。所以只有勤俭持家,才是正道啊!”郭子仪的孙子听后很感惭愧。
这家主人由于不忘旧情,便让他留下来管账。可他从小就不学无术,哪懂什么管账。别说看记账,连字都写不好。主人不禁叹息到:
“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在今天,这样的例子多得就像天上的繁星。许多人春风得意时就忘乎所以,麻痹大意,结果没过多久,就一夜间变成世界上最倒霉之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骄傲自大,不脚踏实地,以至于河东之时只知尽情享受,到了河西才发现身无一技!
一个超级大富豪,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驾驶着自己豪华游艇,悠闲自得地行驶在浅海。他有着几千万的存款、十几栋豪宅、几十部最高档的轿车,他还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漂亮女人。
这样的人,看上去是多么让人羡慕呀!可是,电话突然响了,他只听到一半,笑容就僵在了脸上: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股价暴跌,他所有的财富霎那间就化为了乌有。不仅如此,他还欠下了银行上亿债务,所有的豪宅、轿车都会被银行拿走;漂亮女人会跑掉,妻子会离婚,就连现在这艘游艇,也马上将不再属于自己。两分钟前,他还计划着收购纽约市最高的大楼;两分钟后,这位绝望的超级富豪跳进大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弗雷德定律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得意时别骄傲,失意时别灰心。成功了,并不意味着你会成功一辈子;失败了,也并不说明你永远没办法翻身。正所谓“福兮祸所至,祸兮福所依。”福与祸从来都是结伴而行的,命运给了你机会,也同时给了你风险;给了你风险,也就意味着背后是巨大的回报。
指标定律:有目标的人更容易成功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最大的区别其实不是得到或失去了什么,而是有没有目标。如果被问起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的回答是不清楚、没想过,那么你何谈成功呢?
重庆陶然居的董事长严琦,在1995年下海创业之前,她在保险公司做会计,每月有1000多元的固定收入。在当时,这可是一份相当不错的职业。她辞掉工作当然引来很多亲朋好友的不解,老父亲都被气上了病床。但她没动摇,坚持理想。刚开始创业,5张桌子、1个招牌菜、1个小门面,艰苦程度难以想象,几乎没人相信她会成功。
可是现在,陶然居在全国已经拥有73家连锁店,年营业额约10亿元。
严琦最想对创业者说的一句话就是: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有目标才能成功。”有目标的严琦白手起家,现在她的目标是把陶然居开到全世界。而没有目标、或者不能坚持的我们,却还在憧憬着命运之神主动改善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只要他拥有两样东西: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份具体的计划。这就是指标定律,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就像在黑夜看到了前面一盏指路的明灯。如果没有这盏灯,你走得再快,也可能是在原地转圈。
美国爱达荷州大学的达蒙·伯顿经过研究发现,那些坚持为自己设定目标的人,比那些从不设定目标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目标让人们在以下方面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压力更小,焦虑更少;更容易集中精力;能够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心;工作更有效率;可以持续性地表现优异。
心理学家还认为,善于设定目标的人,不仅更容易成功,而且更容易获得幸福和安定感。
不过,制定目标也要适度,只有适度的、有可执行性的目标才能激发人最大程度的激情。如果目标定得太高,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会让执行者产生挫败感,影响他的积极性;定得太低,不具有挑战性,使执行者无法产生成就感。
为什么目标要适度呢,第一,只有适度的目标,才能引导出实现目标的合适的措施,正确的目标能让实现的措施更为有效,并且利于调整。第二,适度的目标利于掌握,能够保证工作效率。
所以,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家公司,目标都必须是“跳起来能摘到的桃子”,既能振奋人心,又必须可行,就像马拉松选手为自己制定的“再多跑一公里”的阶段性目标一样,只要再努把力就能实现,时刻都准备冲线的激情,会鼓励着自己一直保持充足的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