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懂修正自己,走到哪里都会是困境
最有成就的人,就是那些能够从错误中学到经验、不断修正自己的人。因为重要的不是我们是否失败,而是要弄清楚是怎么失败的,要如何走出困境,也就是说,失败不仅为失,也为得。
请对你身边的人好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你的态度决定周围的人际关系。你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事实上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
每个人所接触的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中有的与自己合得来,有的与自己合不来。虽然,我们有权力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往,甚至可以尽量不和自己性格不合的人交往,但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会让我们思想越来越闭塞,心胸越来越狭隘。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注定了必须和不同类型的人相处、交往,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我们只有以积极、友善的态度和人交往,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从小就觉得周围的人对自己都不好,所以心中一直充满了怨恨。于是,他每天都要到山谷里,对着山谷大喊几声:“我恨你。”于是每次,山谷也都回应他无数声的“我恨你”。于是他变得越来越愤恨这个世界,愤恨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样事物。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对母亲说了这件事,母亲笑着对他说:“你今后试着对山谷喊‘我爱你’,去听听山谷会怎么回应你呢。”
于是,那一天他对着山谷喊:“我爱你。”山谷回应了他无数声:“我爱你。”从此他每天都对着山谷喊:“我爱你。”山谷也每天回应他无数声的“我爱你”。渐渐地,孩子发现原来身边有那么多人在爱着他,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他从前都没有发现。从此,他再也不愤恨了,每天都带着快乐的心情健康地成长着。
人际交往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能收获什么。如果你用真诚而积极的态度对待别人,你也同样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和积极;如果你以虚假、消极的态度对待别人,你也同样会收获别人的虚假和消极。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参加者向同一位女士打电话。在打电话之前,实验人员就告诉第一组的参加者,说这位女士是一个冷酷、乏味、枯燥、呆板的人;而告诉第二组参加者,这位女士是一个热情、活泼、开朗而且有趣的人。结果发现,第二组的参加者与那位女士交谈得非常投机,通话的时间也明显比第一组的参加者时间长。相反,第一组的参加者与女士的交谈则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参加者事先的预期或看法受到了他人的影响,所以,他们形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看法。
在人际互动中,人们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怎么看别人,别人就怎么看你;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怎样对待你。否则,对方就容易感到不平衡。如果你事先对他人有一些消极的看法,那么,这些看法一定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表现在你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上。而对方觉察到你发出的信息后,也会作出相应的反应。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真诚地关心和尊重他人,这样,我们也就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体谅。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对他人的抱怨,大骂他人如何不够朋友,如何在关键时刻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为别人做过什么?你有没有在他需要时伸出温暖的手?你有没有故意或者无意中伤害过他?如果你对他人没有任何帮助,又怎么能指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呢?与人相处最忌讳的就是私心太重,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只关心自己,只想着自己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没有想过自己能对别人做点什么,对他人的事情不闻不问,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不会受大家欢迎的。
晨晨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广告公司,做设计工作。刚走出校门不久的晨晨年轻气盛,高傲自大,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公司一些有资历的员工,经验很丰富,但年龄大一些,晨晨就总拿自己是年轻人在他们身边炫耀。如果同事有不懂的地方,她就会将其嘲笑一番。渐渐地,公司里的人几乎都不喜欢晨晨,她成了孤独的人,她没话找话地和同事说话,别人也对她爱答不理。老总交代的任务,有很多是需要经验才能完成的,晨晨请教有经验的同事的时候,同事也不愿意帮助她。晨晨的工作做得没有任何起色,还经常出错。不久,晨晨被辞退了。
一个人充满热情、待人和善、善于交往,别人也必然乐意与之接触,给予较高评价;相反,如果一个人自私势利,待人虚情假意,处处提防,那么别人对之也自然冷漠无情起来。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和谐相处是每个人所希望的。把握交往成败的关键在于调整自己的态度,要知道,你的态度决定着你周围的人际关系。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用的人。好人终有好报,我们要做一个被别人所需要的人,那样我们才能生活得快乐、幸福。
你可曾注意到周围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不停地抱怨,抱怨自己没有得到理应得到的对待。他们斤斤计较自己的权利是否被侵犯了,往往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好像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应该得到好评,甚至一些服务性机构中的志愿者都忘记了自己当志愿者的初衷,开始在别人的赞誉中得到满足,而不是从自己给予别人的帮助中获得满足。
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要保持一种乐于助人的态度,不要因为某项任务是“别人”的工作,就对它视而不见。其实,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连续三个多月,丹尼餐厅的营业收入根本无法与成本持平,在经济景气时,这间小餐馆也曾有过门外排长龙的日子。而今晚,丹尼算了算账款,他决定:餐厅就开到今天吧,因为他已无力再承担亏损了。
应该是用晚餐的高峰期,店里却只坐着一对父子,两人共点了一份套餐,孩子不停地吵闹着,父亲先是不予理会,接着不耐烦地要求孩子安静。
此时,有个戴着帽子、脸色阴沉的男子走进店里,丹尼上前招呼,心想:或许这就是餐厅的最后一个客人了,不如多招待他一些吧。能做的虽然不多——幸运餐桌免费招待,但这小小的惊喜,或许能带给他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快乐。
男子点完餐后,丹尼笑着对他说:“恭喜你。你所坐的位置,正是本日的幸运餐桌。不仅所有的餐点免费,还可以获得额外的招待呢。”
男子惊讶地看着丹尼,说:“没想到我竟然这么幸运。”丹尼笑着为男子送上招待的甜点,男子也因此露出了笑容。隔壁桌的孩子看到了,吵着说:“爸爸,我也要吃甜点。”父亲却说:“没钱,吵什么吵。”看到了这一幕,男子对丹尼说:“那么,我也将我的好运分一点给其他人吧。”
于是,他请丹尼将甜点送到对面那对父子的桌上,孩子看到甜点,开心得又叫又跳,那位父亲也露出了笑容,走到男子的桌旁向他道谢。
随后,两人便坐下来聊天,才知道这名男子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名叫库尔。库尔问那位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只见他沮丧地回答:“我原是产销经理,但因公司营运状况不佳,已通知我做到月底……”
听到他这样说后,库尔想了一想,说:“嗯,我的公司正在招聘业务方面的人才,你有兴趣试试吗?”
这位父亲露出惊讶的表情:“这……当然好啊。”两人便约定了明日到公司面谈的时间。
这天过后,丹尼决定再坚持一阵子,并决定每天都选出一张幸运餐桌,用来招待坐在那张桌子上的客人。消息传开后,许多人都好奇地要来碰碰运气,而丹尼餐厅的人气因此变得越来越旺。
几年过去了,库尔已是丹尼餐厅的老顾客和好友。有天,库尔突然问起丹尼:“你知道,当我第一次走进餐馆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吗?”
丹尼摇摇头,库尔淡淡地说:“其实,那天晚上,我走进餐馆是打算饱餐一顿后,就想办法结束自己生命的。”
库尔继续说道:“那天,我的妻子给了我一封信,信中说她再也无法忍受我因为工作忙碌,而时常忽略她,所以她决定与另一个男人远走高飞。在那晚,我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我是那么爱她,她却感受不到,我真是对这世界灰心到了极点。”
库尔抬起头来,对丹尼微笑了一下,说:“但也就在那晚,我坐到了幸运餐桌。一开始,我内心觉得讽刺,但当时我没想太多,就将幸运分给其他人,并看到其他人开心地响应时,我突然深深地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于是,我开始重建自己的信心。”
丹尼看着库尔,眼眶里盈满了泪水,他深深了解到:真正的幸运,其实是来自于不顾自己损失的无私给予,而自己,也正是那众多幸运者中的一个。
常常听见有人抱怨在办公室里遭人暗算和欺负,办公室钩心斗角的现象似乎很普遍。试想一个人如果每天都活在耍心眼儿、使诡计上,那么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吧:有两只刺猬,在寒冷的冬天相遇,它们都试图从对方身上取暖,于是它们尝试着互相靠近,但是它们总是被对方的刺扎得嗷嗷直叫。慢慢地,它们找到了经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角度靠近,使彼此既不被对方刺着,又能够从中相互取暖。这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们果然不再冷了。
工作上也是这样,一味地互相计较、互相伤害,靠排挤对方来使自己得利,也许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但最终会被对方撞得头破血流。所以,同事之间,不妨寻求一种公平正直的合作方式,在工作时互相配合,彼此从对方身上吸取经验,共同进步。这样比互相排挤、遮遮掩掩不是更有利于工作上的进展和彼此事业的发展吗?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力量如何能大过团体的力量呢!又有“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之言,一个人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帮助,不能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他就可能永远是一个“臭皮匠”;如果他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和智慧,则有可能很快成长为一个“诸葛亮”。
我们要争取与同事建立团结、合作的良好关系,以诚待人,最终得到对方的感激和信任,从而有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
人对人的真爱,往往就在于不计成本地付出。仔细品味生活中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那些得到回报的人,当初一定是不计成本、甘愿贡献的人。别忘了这句话:有付出才有回报。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改变很多事;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带给很多人快乐;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拯救很多人,包括你自己……
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是相当重要的。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通向失败的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而坏习惯就是你的敌人,它只会让你难堪、丢脸,只会给你添麻烦,只会损害你的健康或者导致事业失败。当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的人格魅力自然便会得到提升。”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变成习惯性动作;同一个想法,被重复验证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在21天后进入为期90天的稳定期,度过了90天的稳定期后,这项习惯就成为你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改变坏习惯也许要花更大的力气,甚至需要有一种“野狼断掌”的精神,但只要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改变。
有3个年轻人,结伴外出。
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他们发现了一种又红又大、香甜可口的苹果。由于地处山区,信息、交通都不发达,这种优质苹果只能在当地销售,售价非常低。
第一个年轻人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10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这样往返数次,他成了家乡的第一名万元户。
第二个年轻人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100棵最好的苹果树苗,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坡,把果苗种上。他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看护果树,浇水灌溉,而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第三个年轻人找到果园的主人,用手指指果树下面,说:“我想买些泥土。”
主人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还怎么种果树?”
他弯腰在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这一把,请你卖给我吧。要多少钱都行。”
主人看着他,笑了:“好吧,你给一块钱拿走吧。”
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把泥土送到农业科技研究所,化验分析泥土的温度及其中的各种成分等。然后,他承包了一片荒山坡,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然后,他在上面种上苹果树苗。
10年过去了,这3位一同结伴外出的年轻人的命运却迥然不同。
第一位购买苹果的年轻人现在每年依然还要去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因为当地信息和交通已经很发达,竞争者太多,所以每年赚的钱很少,有时甚至要赔钱。
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年轻人早已拥有自己的果园,但是因为土壤不同,长出来的苹果不如原先的好,但是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
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年轻人,也是最后拥有并收获苹果的人,他种植的苹果又大又甜,和原来的不相上下,每年秋天都能引来无数的购买者,总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很多人急于求成,只看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其结果很可能是弄巧成拙。凡事都要有个过程,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构建成功的大厦。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习惯就利用轻忽,嗜好有时比理由还强硬。”比如对于懒惰这个坏习惯。比尔·盖茨就说:“懒惰、好逸恶劳乃是万恶之源,懒惰会吞噬一个人的心灵,就像灰尘可以使铁生锈一样,懒惰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
对于任何人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人们一旦背上懒惰的包袱,就会成为一个精神沮丧、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的人。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成为事业成功者,他们纯粹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而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人们通常说,习惯很难根除。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习惯不可能根除,只能够被替换。换句话说,你只能够替换、而不是抹去一个坏习惯。替换,而非抹去,二者之间的区别很重要。
因此,我们在着手改掉坏习惯之前,必须仔细地思考究竟应该选取哪些好习惯来替换它们。你也许听说过,一些瘾君子在戒烟之后,转而开始暴饮暴食了。结果是饮食过量,体重骤然攀升。尽管烟民戒烟后频繁出现的暴饮暴食现象的原因还不太清楚,但是,显然,在改掉某种习惯之后,必然会产生某种必须填补的空白。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潇洒
一个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潇洒。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博大的胸怀,以及一颗充满爱的心,一定可以让一个人活得足够漂亮,哪怕你本身长得并不漂亮。
老李是一所大学的老师,人长得很丑。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教书先生,却有一位很漂亮的太太。这让认识他的人都大跌眼镜。在一年一度的联欢晚会上,几个比较活跃的学生带着好奇问起了他的经历。
老李一听笑了,说:“我一生下来脸部就有很明显的胎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胎记也随之长大,为此,我一直对自己缺乏信心,对生活也没有多少热情。唯一能让我欣慰的就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还算过得去。就这样,一直到考上了大学。大学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我还是提不起精神。有一天,我的哲学老师找我谈话:‘你是怎么回事,哪里还像一个年轻人的样子?’哲学老师说:‘一个人生得不漂亮可以怨天怨地,怨造化弄人,但活得不漂亮,却不可以怨任何人。’”
仔细想想,的确如此。从此,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一扫从前的自卑心理,不但心里充满了阳光,甚至连眼角眉梢都洋溢着笑容。除了刻苦学习之外,学校所有的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几年下来,他不但以优异的成绩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更以自己雄辩的口才,独特的自信赢得了“最有魅力的大学生”称号。而很自然的,他也赢得了一位女生的芳心。老李说:“妻子是我一生的最爱。”
最后,老李深情地说:“一直以来,我都很感激我的哲学老师。因为是他告诉我,一个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博大的胸怀,以及一颗充满爱的心,都可以让一个人活得足够漂亮,哪怕你本身长得并不漂亮。”
假如你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每天陷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买菜做饭,洗衣拖地,这样手脚不停,做的却是生活中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且还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下去,生活是烦琐的,感觉是疲惫的。特别是在做好了饭菜,等人回家的时候,火气便在等待中渐渐燃旺。而家庭中的口角与摩擦还时有发生,那么你会怎么办?
作为一名妻子、母亲,操心一家人的生活是你无法推卸的责任,那么,唯一可以改变的,便只有你自己的心境了。
有一个主妇是这样做的:一天,她做好了饭菜等着吃饭的人归来,站在阳台上,突然发现看着天上的白云,等一个人回家,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啊。于是,她不再觉得等待一个人是那么可怜。这一发现让她开始试着以快乐的心情面对生活。她发现,那些曾让她怨气冲天的家务琐事其实或多或少都包含着乐趣。几番整理,乱糟糟的家顿时变得整洁雅致。她一个人站在屋子中间高兴地对自己说:“你真能干。”孩子回来不到10分钟,沙发上的垫子就已全部错位,而她,只是学着欣赏孩子的活泼。换了一种心境,使她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当我们看到镜子里“哭”的脸时,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不好,当我们看到镜子里“笑”的脸时,我们也会快乐地活着。
小提琴家尼科罗·帕格尼尼是19世纪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师和浪漫主义作曲家。他毕生刻苦努力,将小提琴演奏技术发展到了惊人的高度,并因此获得了“小提琴之王”的称号。
1840年5月27日,当尼科罗·帕格尼尼在法国尼斯去世时,著名的匈牙利音乐家弗朗兹·李斯特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在讣告上写道:“我毫不犹豫地说,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帕格尼尼了。”虽然李斯特的话有些太绝对化了,不过在音乐史上,像尼科罗·帕格尼尼那样在生前死后的长时间内受到如此热烈称赞的人,的确不多见。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优秀的音乐家,曾经是一个被智者“遗弃”的苦难者。
1782年,尼科罗·帕格尼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的一个贫穷的家庭。在帕格尼尼4岁那年,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险些使他进了棺材。他7岁那年,又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46岁的时候,他的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了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刚刚痊愈,他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他的幼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结核病等多种疾病折磨着他的身体。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只能靠儿子按照他说话的口形去翻译他的思想。1840年5月,他因肺结核死于尼斯市朋友的家中,身旁只有14岁的儿子阿奇勒。他仅仅活到了57岁。
毫不夸张地说,帕格尼尼一生中所遭受的苦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更不要说能够承受得了。帕格尼尼虽然经受了这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却从来不曾被这些困难所打倒。
帕格尼尼是一位世间罕见的音乐天才。他3岁就开始练琴。后来他被父亲送到热那亚的一个音乐家门下学习。可是6个月之后,帕格尼尼便超过了老师。他在教会乐团的演奏中受到赞誉。此时,父亲的野心更大了,他要把儿子培养成知名的教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对此非常痛恨,他觉得自己本来就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不需要父亲严厉的管教,更不需要父亲带着他像耍猴一般地到处展示。可是当时的帕格尼尼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这使他形成复杂而压抑的性格。
12岁的时候,帕格尼尼就举行了个人首场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舆论界。他的演奏使帕尔玛首席提琴家罗拉惊诧得从病榻上跳下去,立刻收他为徒。他的琴声使卢卡的观众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共和国首席提琴家。少年得志,使帕格尼尼成了很多人嫉恨的对象,维也纳有一位盲人听了他一个人演奏的琴声,以为是乐队在演奏,当得知台上只有他一人时,大叫道:“他是个魔鬼。”随之匆忙逃走。可是,不管别人如何嫉恨和诋毁,崇拜他的人却是有增无减,艺术界的顶尖人士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李斯特都是帕格尼尼的崇拜者,甚至拿破仑的两个公爵妹妹都为他痴迷!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弓琴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甚至大喊道:“天哪,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了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活得潇洒,就是活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一个人只要不自弃,没有谁可以阻碍你进步。活得潇洒的人也很少去计较身边的小事,即便有时候吃点小亏也不怕,重要的是拥有一种轻松自在、不计较的心态。
面对失败要从容,而不是找借口
人生路漫漫,仿佛一条泥泞而曲折的路。多少人跌倒在这条路上,就再也没有爬起来,多少人把这条路看得遥远可怕,这些都是懦弱的表现。
有一个年轻人行走在雨中,路面非常泥泞,便在途中跌倒了,他爬起来继续前行,可不久又跌倒了。这样经过几次之后,他终于趴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还自言自语道:“反正爬起来还会再跌倒,不如趴在地上算了。”
人生的道路十分漫长,就好像一条泥泞而曲折的路。多少人跌倒在这条路上,就再也没有爬起来,又有多少人把这条路看得遥远可怕,其实这些都是懦弱的表现。
其实,跌倒并不可怕,再有本事的人也免不了遭遇挫折;真正可怕的是,跌倒了就这样一直躺下去,而丧失了爬起来的意志。对于强者来说,跌倒是一种奖赏,能带来宝贵的经验;对于弱者来说,跌倒则是一座深渊,带来的只是毁灭性的灾难。
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当前的工作,因为上司觉得他可有可无,对他毫不重视,安排给他做的也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活儿,让他十分气愤。就在这天,他因为工作中出了一个小纰漏,又遭到了上司的严厉批评。于是他十分懊恼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先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
他的朋友听完于是反问道:“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懂了吗?”
“没有。”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最好是连怎么排除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也不迟。”他的朋友建议,“你把他们的公司当成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学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能多学到很多东西不是吗?”
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一年之后,他又遇到那位朋友。朋友对他说:“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都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后来你痛下苦功,勤学肯干,人家当然会对你刮目相看啊。”
这个人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睿智的朋友,在关键的时刻给他提出了正确的建议。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这不正好证明了“跌倒后再爬起来”的益处吗。正因为他没有因被轻视而愤然辞职,转而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取得了他自己想要的成功。
倒下了,只能证明你过去缺乏这方面的本事,而并不代表你学不会。相反,你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填补漏洞,让自己再也不会在这方面吃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是一种不逃避失败的态度。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
失败是一个大熔炉,它可以把人身上的杂质都熔化掉,把人历练成为一块纯净的好钢。只有经历失败,我们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为成功积蓄力量,孕育出希望的种子。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我们身上的缺点也会逐渐消失不见。
罗森沃德是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最大的股东,也是美国20世纪商界的风云人物。然而,做服装生意起家的罗森沃德也经历过许多的失败和艰辛。
罗森沃德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活,中学毕业后他就到服装店当跑腿,做些杂工。他知道只要自己肯吃苦,总有一天能够成功。他为自己订下了一个目标,就是“当一个服装店的老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罗森沃德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学习之外,他还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商业知识上。
1884年,罗森沃德觉得自己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小小的本金,决定自己开个服装店。可是,他的生意却非常不好,入不敷出。服装店经营一年多以后,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关门。
这一次,罗森沃德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全部赔光了。痛定思痛,罗森沃德反复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后,他找出了原因:服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又是一种装饰品。它既要实用,又要新颖,才能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而自己经营的服装店,既没有任何新意,也没有任何特色,再加上自己的服装店并没有建立起信誉,所以,生意差是必然的。
罗森沃德决心改进,他并没有因一次失败就感到气馁。他继续学习和研究服装的经营方法。他一边到服装设计学校学习,一边到各个服装市场进行考察,对世界各地的服装进行专门的研究。终于在一年后,他重整旗鼓,在芝加哥开设了一间只有十来平方米的服装加工店。他除了展示他自己设计的新款服装图样,还根据顾客的需要对已定型的款式加以改进,甚至完全按照顾客的要求重新设计。由于他设计的服装款式多样,再加上灵活的经营理念,很快招揽了大批的顾客,生意非常好。
两年后,罗森沃德将自己的服装加工店扩大了数十倍,随后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大批量地生产各种服装。从那以后,他财源广进,声名鹊起。
失败是一块试金石,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能力,使我们更加坚强,更加坚韧。在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洗礼之后,我们原本脆弱的心,经过失败中的淬炼以后,会变得坚强,我们的意志也会在无数次的挫折中磨炼得更加坚强,我们的信心也会随着那份执著而更加坚定,更加磅礴。
跌倒在生命跑道上就得自己爬起来。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证明我们的能力,才能获得他人的肯定。人无完人,但却可以不断学习、前进,这使得我们的未来不可限量,隐藏着无数成功的可能性。
“跌倒了再爬起来,从失败中寻求胜利。”这是伟人成功的秘诀。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因为借口是失败者的专利,我们要找也只能找成功的方法。很多人往往最喜欢为自己寻找借口,本来当即就能完成的事情,偏偏因为惰性而一再推延,最终因诸多借口而未能完成。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须毫不留情,不找任何借口。
如果你去接近每一个成功的人士,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是经历过太多的失败之后才成功的。少一些懒惰的借口,多一些前进的行动和坚持,这就是笨鸟先飞的真理。那些在生活中宁愿给自己找一百个退缩的借口,也不愿找一个前进的理由的人,成功对他来说如梦幻泡影。
面对失败时的两种选择,决定了你往后的成功与否:一种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去总结失败的教训,找出成功的方法;另一种是为自己失败,找寻一大堆的借口与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好像失败总是别人的过错,不关自己的事,这种怨天尤人、推卸责任的态度,是在逃避现实。
失败者找借口,而成功者只会找方法,并向一切可以作为借口的原因或困难挑战。富兰克林·罗斯福因患小儿麻痹症致下身瘫痪,可是他从来不找任何借口,而是以信心、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向一切困难挑战,居然冲破美国传统束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他以病残之躯在美国历史上,也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成功篇章。
拿破仑·希尔说:“找借口解释失败是全人类的习惯。这个习惯同人类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但对成功是致命的破坏。”其实,“借口症”这种做事的心态病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办法之一就是用事实将借口一一驳倒,使它没有理由在我们心中立足,从而为我们做好事情打开成功的通道。制造借口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很难打破的,尤其当我们要以此作为失败或不愿意做某事的借口之时。柏拉图深明此理:“征服自己是最大的胜利,被征服是最大的耻辱和邪恶。”一个人如果做错事,只会找借口的话,那这个人是一个永远不会成功的人。成功者是从来不会找借口的,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失败者把整天的时间花在找借口上,为此他失败了;而成功者则相反,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如何才能成功上,一直不断地在寻找如何成功的方法,所以他成功了。
学着换位思考
在批评人时,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经典语句是对事不对人,借以说明和保持批评的客观态度;那么在奖励人时又当如何呢?
换位思考的结果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而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就不简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彼此共同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每个人都有被冒犯或者被误解的时候,如果此时你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那么,你就能够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进一步增进彼此的友谊。
一个小天使,他不明白为什么天堂里的人要比地狱里的人过得幸福快乐,于是就去问智者。智者没有说什么,只是先带着他来到了一个黑暗恐怖的地方,那里的人,一个个看起来都很凶恶,而且哭声喊声不断,那里就是地狱。在地狱里,有一个大锅,锅里放着很多勺子,只是这些勺子的勺柄都特别长,一个人用这个勺子根本无法将食物喂到自己的嘴里。所以,小天使看到这里的人一个个都因饥饿而瘦得瘦骨嶙峋。
然后,智者又带着小天使来到了另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人们都是红光满面,一副快乐开心的样子。这时,智者对小天使说:“这里就是天堂了。”小天使发现,这里有着跟地狱里一样的大锅和长柄勺,只是这里的人都用勺子喂别人吃,他们就这样你喂我,我喂他,围成了一个大圈;结果最后每个人都吃到了食物。
小天使恍然大悟。
地狱里的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着想,最后谁也吃不到食物;而天堂里的人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结果最后也兼顾了自己。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很多的矛盾、问题之所以得不到妥善地解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当我们真正做到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的时候,收获无疑是丰盛的。
如果你想让别人的看法有所改变,而不伤害感情或引起憎恨,那就试着从他人的观点来看待事情。这样你不仅能减少摩擦和困难,还能得到友谊。因为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是有某种原因的。查出那个隐藏的原因,你就等于有诠释他的行为、他的个性的理由。这时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那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并减少苦恼。
不要让懒惰阻碍你成功
英国著名作家伯顿在他的名著——《忧郁和剖析》一书中说:“懒惰是一种毒药,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还说,懒惰是万恶之源,是滋生邪恶的温床。
有这么一个笑话:
有一家人都很懒惰,每日的家事爸爸不做就叫妈妈做,妈妈也不愿做,就叫儿女做,儿女也不肯做,就叫小狗做。小狗没有办法,只好用尾巴扫地,用身体抹桌椅,甚至用嘴衔水管来浇花草。
有一天,来了一个客人,见到小狗在做家事,很讶异:“喔!你家的小狗这么能干,还会做家事呀!”
小狗说:“没有办法,他们都不做,只有叫我做!”
客人一听,大吃一惊:“小狗也会说话!”
小狗赶快对客人示意:“嘘!不要让他们知道我会说话,否则他们还会要我接电话呢!”
这则笑话讽刺了某些人非常懒惰,连动物也比不上。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人天生都有一种渴望安逸的惰性。
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主要就看你能否克服惰性。
从前,三个年轻的弟兄看到一个送葬的队伍从镇上经过,便去打听是谁死了。有一个人告诉他们说:“是你们的老朋友,名叫‘成功’,他被一个看起来挺可爱的叫做‘懒惰’的贼悄悄地谋杀了。”
老大转过身,对他的两个兄弟说:“这个叫‘懒惰’的家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呀?为什么人们都觉得他可爱,他却又要谋杀人类呢?咱们一起去找‘懒惰’吧,然后把他除掉,免得他再害人。”三人同意采取这一行动,打算去找“懒惰”,不让他继续作恶。
他们四处打听到哪儿才能找到那个叫“懒惰”的家伙。有人说:“沿着这条路走10公里,有一个村庄。最近,那里流行一种瘟疫,男女老少都无心做事,我敢肯定,在那个倒霉的地方,你们一定能找到那个叫‘懒惰’的家伙。”
三个人站起来,朝那个村庄出发了。他们精神抖擞,情绪高昂,决心要把“懒惰”除掉。他们在半路碰上了一个相貌丑陋的老太太,就挡住她的路,叫她告诉他们“懒惰”在哪里。
“求求你们,给我让条路吧。”老太太哭泣道,“我告诉你们,‘懒惰’正缠着我,想杀死我,我必须逃掉,才能活下去。我不想死,赶快把路让开。”
“我们不会让的,”老大说,“快告诉我们到哪里才能找到那个叫‘懒惰’的家伙。他杀了我们的好朋友‘成功’,等我们找到他,我们一定要宰了他。”
“先生们,”老太太说,“如果你们真想找到‘懒惰’的话,只要跑到那山顶上,你们就能找到他。”三人听到这话,就放老太太走了,他们跑上山,走进那座红房子,并没有发现‘懒惰’,却发现那座红房子简直就是天堂。房子里面有精美的食物,有无数供人玩耍的器具,有舒适的床铺,有漂亮的衣服,有用不完的金钱。在这里什么都不用做,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三个人开心地看着这一切,很快就把寻找“懒惰”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他们开始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
从此以后,三个人什么也不做,只是吃喝玩乐。渐渐地,他们的身体肥胖了,精神变得颓废了。由于什么事都不愿做,疾病也渐渐缠上了身。但他们谁也不愿放弃这种舒适的生活,他们和那个看起来挺可爱的“懒惰”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而当初,他们本是想来杀死“懒惰”的。
有一天,他们突然看到了“死亡”正微笑着向他们走来,后来,“死亡”的影子竟然充斥了整个房间。他们惊慌失措,急于离开,而“懒惰”却紧紧地压着他们,不让他们动弹。
就这样,三个人都被“死亡”带走了,和那个被“懒惰”杀死的“成功”埋葬在一起了。
看完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触,懒惰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精神病毒,它的危害极大。当一个人被懒惰所支配时,或浪费时间,或沉湎于幻想,没有激情,没有冲动,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创作欲望,整个生活枯燥乏味。
惰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趣的是,自己有了惰性却不知道,明明有惰性,却偏偏不敢承认!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把惰性看成是传统的“好吃懒做”。其实不然,惰性的滋生,主要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人们常常将懒惰与疲劳混为一谈,事实上,二者性质绝不相同。真正的懒惰是心理的而非身体的,起于观念及情感作用,而不是起于工作或身体状况。
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
因此,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青睐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