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要想捕获到动物也许需要一定的经验,被担心只要学会辨识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照样不会让自己饿着。别忘了,野菜可是现在餐桌上的新宠,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味道鲜美。
想当年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特别是过草地的时候,就是靠野菜坚持下来的。现在的野战军进行野外训练,辨识各种可食用的植物也是必需的训练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野菜吧!别说野外探险,就是遇到了自然灾难,我们也好有备无患。
一、学会辨别,才敢放心吃
世界上有几十万种植物,半数植物可以食用。我们平时吃的蔬菜,追根溯源也都是从野生植物培养而来的。但是野生植物很多是有毒的,往往含有生物硷、配糖体、皂素、有机酸等物质。如果不慎食用了这些植物,会产生中毒反应,如全身虚弱、呕吐、腹泻、皮肤过敏、失明、四肢麻木,甚至死亡。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辨别野生植物是否有毒的方法,才敢放心地食用。
(一)嗅气味儿初判断
辨别野生植物是否可以食用,首先可以采用闻气味儿的方法。将鼻子靠近植物的枝叶,嗅植物是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儿,如果有就要谨慎了。在初步嗅气味的基础上,可以折断植物,进一步闻植物流出的液体,如果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儿也要小心了。
但是,植物的气味儿往往并不能决定植物是否可以食用。比如洋葱带有刺激性气味儿,但却可以食用。这只能作为初步的判断,刺激性气味儿会提高人的警惕性。要想进行更为准备的判断可以采用下面的办法。
(二)接触皮肤来测试断
我们还可以用皮肤接触植物的汁液来测试植物是否有毒。方法是折断植物的茎干或者撕开叶子,等有液体流出时,将少量液体涂在你肘部或手腕部位,然后细心地观察。
为了安全起见,测试时间为八个小时,但是如果植物有毒的话,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便会有反应。测试期间,除了干净的水和测试植物部分,不要吃任何别的东西。以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在测试期间,皮肤变红或发肿,有灼痛或搔痒感等不适的感觉,说明植物中含有刺激性的毒素,则不能食用。
除了用肘部或手腕的皮肤进行测试外,还可以用嘴唇外表面进行测试,但要谨慎,不要咽下。如果嘴唇没有反应,可进一步将植物放在舌头上,保持10分钟以上分钟,不要吞下。如果仍无不良反应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判断了。
(三)咀嚼之后做决定
进一步的判断方法便是品尝。在古代我国很多中医大家都是靠这种方法来发现治病救人的药草的,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就是证明。
在大量食用不熟悉的植物或果子之前,可以先选取植物的一小部分,用舌尖轻舔,如果没有异常再放进嘴里细细地咀嚼。切忌,品尝的时候千万不要咽下。如果这种植物有苦涩、辛辣或者其他怪味的时候,要立即吐出并马上用清水漱口。一般来说有怪味的植物不能食用,因为涩味表示有单宁,苦味可能是含有生物碱或配糖物等有害物质。
如果在初步品尝之后,没有怪味儿和不适的感觉,可以吃下一小口,数量控制在5克之内。在这个数量之内,即使植物有毒,毒素的量也很小,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果食用两小时后,身体没有中毒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四肢无力、视觉模糊等,表明这种食物基本可以食用。然后在逐渐加量食用,切不可冒然大量食用。当大量食用后,12小时后仍无不良反应,就说明此种食物可以安全食用了。
(四)煮过以后见分晓
我们还可以将植物用干净的水浸泡5个小时以上,然后进行品尝,如果有苦涩、辛辣等怪味道,则不能食用。这是因为有些生物碱等有害物质会从植物中渗出溶于水中。
将植物放入清水熬煮一段时间后,将煮后的汤水上下左右地晃动,如果有大量的泡沫出现,则说明可能含有皂甙(读音:皂甙(dài )又称皂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特殊的甙类,它的水溶液振摇后可生产持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这种物质,不能食用。还可以将煮后的汤,倒入一些茶水,如果有沉淀物质出现,说明有重金属盐或生物碱等有害物质,也不可食用。
(五)撒上盐巴看颜色
辨别植物是否有毒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只要你随身携带了盐,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首先将植物切一个小口,然后在这个切口处撒上一些盐巴。仔细观察,如果植物的切口不变颜色,这种食物便可以食用。
二、这些植物可以吃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这首歌都熟悉吧?想当年红军就是靠红米饭,挖野菜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的。别说红军,在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的老百姓还不也是靠野菜活下来的。只要我们学会了找野菜的本领,相信万一在野外遇险,也能撑一段时间。
再说了,现在野菜已经成了“奢饰品”,在农贸市场野菜成了抢手货,而且价格不菲。如果我们学会了找野菜的本领,周末的时候早郊区、野外,自己动手挖一些野外,也不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一)野菜充饥也当粮
我国野菜种类多达300余种,常见的营养成分高的就有100多种,如:篥蒿、车前草、岩白菜、折耳根(鱼腥草,全株)、棠笠蒿、嫩松尖、沙棘、苦菜、蒲公英、马齿笕、鸭蕨菜、跎菜、扫帚菜、、芦苇、莲、竹笋、竹叶尖、草芽等。这些野菜生长在田野之间,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可食菜肴。野菜不仅营养丰富,还是防病治病的良药。下面就介绍一些其中的代表:
1.荠菜
野生荠菜已经走上了城市人的餐桌,不仅饭店里可以吃到,菜市场也有出售。在民间有“到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是指清明过后,村民到田边地头寻觅野生荠草,作为滋补的药膳。
荠菜又名护生草、菱角菜,属十字花科。荠菜根为白色,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花小,白色,萼片4个,长圆形,十字花冠。荠菜的叶子呈羽状分裂,不整齐,顶片特大,叶片有毛,叶耙有翼。荠菜可食用的部分为叶子,味清香鲜美,可作为菜馅或作豆腐羹、炒肉丝、烧汤。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荠菜的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
2.苦菜
苦菜属于菊科,别名:兔儿菜、兔仔菜、小金英、鹅仔菜、燕儿尾、胭脂麻,白花败酱,苦猪菜,苦斋,苦斋婆,苦斋麻。苦菜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南部及西南部的山坡草地乃至平原的路边,农田或荒地上,为一种常见的杂草。
苦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cm,茎少数或多数簇生,叶子呈条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条形,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成柄,全缘或疏具小牙齿,或呈不规则分裂,灰绿色。苦菜可采食嫩茎叶,味道微苦。苦菜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主治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痛肿等症。
3.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黄花草。分布各地。生长于田野、路旁,易采集。3~5月可采嫩叶洗净后生食,味微苦。5~8月采花放入汤中烹食。全株伏地丛生,高3~6寸,体内有白色乳汁。叶缘为不规则的羽状分裂,色鲜绿,花为黄色。
蒲公英的花粉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则含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蒲公英的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具有抗菌的作用,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蒲公英可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可拌海蜇皮、炒肉丝;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蒲公英绿茶。
4.蕨菜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属于凤尾蕨科。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
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壮。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蕨菜吃起来,不仅鲜嫩滑爽,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0.43克,脂肪0.36克,糖类3.6克,有机酸0.45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般栽培蔬菜的几倍至十几倍,享有“山菜之王”的美誉。蕨菜味甘性寒入药有解毒、清热、润肠、降气、化痰等功效,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晕失眠,子宫出血,慢性关节炎等症,对流感也有预防作用。
5.马齿苋
马齿苋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马蛇子叶、蚂蚁叶(东北)、马子菜(江苏)、长寿菜(河北)、五行草(上海)、瓜子菜(广东)。马齿苋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生长,常生于田野荒地、路旁,耐旱亦耐涝,生存力强。
马齿苋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扁平,肥厚多汁,为倒卵形。全株无毛,长10-30厘米。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呈淡绿色或带暗红色。
马齿苋全草可食,味平淡,用开水烫软,将汁轻轻挤出,加入调料即食。全草供药用,能治痢疾、退热,并有消炎和利尿作用。捣烂外敷肿毒处效果很好,也可用治毒蛇咬伤、痔疮。现代医学研究,马齿苋还含有丰富的SL3脂肪酸及维生素A样物质: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A样物质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
★知识链接:马齿苋药膳食谱
(1)马齿苋粥
鲜马齿苋100克,粳米50克,葱花5克。将马齿苋去杂洗净,入沸水中掉片刻,捞出洗去粘液,切碎;油锅烧热,放人葱花偏香,再投马齿苋,加精盐炒至人味,出锅待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人锅内,加适量水煮熟,放人马齿克煮至成粥,出锅即成。本食品清淡鲜香,风味独特,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养胃的功效。适用于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疮痈肿毒等病症。
(2)凉拌马齿苋
鲜嫩马齿克500克,蒜瓣适量。将马齿觅去根、老茎,洗净后下沸水锅体透捞出;用清水多次洗净粘液,切段放人盘中;将蒜瓣捣成蒜泥,浇在马齿觅上,倒入酱油,淋上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成鲜可口,具有清热止痢,乌发美容的功效。可作为湿热痢疾、白癜风患者和因缺铜元素而造成白发患者的辅助食疗菜肴。
(3)马齿苋炒鸡丝
鲜马齿觅400克,鸡脯肉100克,葱、姜末各10克,蛋清1枚。将马齿觅摘洗干净,沥水备用;鸡脯肉切细丝,放碗内,加盐、味精、料酒抓匀,再放蛋清、湿淀粉抓匀;炒勺置中火上,加油烧至五成热,下人鸡丝划散,倒入漏勺沥油;炒勺置旺火上,加油烧至七成热时,偏葱、姜末,下马齿苋、料酒、清汤,炒至断生,下盐、味精、鸡丝炒匀,再放湿淀粉勾薄芡,最后淋香油,装盘即可。此菜自绿相间,鲜嫩脆爽,具有健脾益胃,解毒消肿的功效。对脾虚不欲饮食,疮疖肿毒,小便不利等病症患者有一定的辅助食疗作用。
(4)马齿克猪肝汤
马齿苋45克,金针菜30克,熟猪肝50克,鸡蛋互枚。将马齿苋洗净,切碎;金针菜水发后切成段;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将马齿苋、金针菜放人锅中,加水煮15分钟后,再加人猪肝稍炖,打入鸡蛋,待沸后调人精盐、味精即成。此汤细嫩清香,成鲜味美,具有益肝明目,宽中下气的功效。适用于肝血不足,脾气壅滞,夜盲,身体疲乏等病症。
6. 鱼腥草
鱼腥草也叫折耳根,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鱼腥草长于各地水沟边、渠岸、池边及阴湿地。嫩幼苗可作蔬菜吃。叶含挥发油,幼苗经水煮后换水三次,加油盐调食。全草供药用,为利尿解毒药。鱼腥草其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素。通过实验将鱼腥草用于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癌细胞有丝分裂最高抑制率为45.7%,可防治胃癌、贲门癌、肺癌等。
如果被毒蛇咬伤,可将鱼腥草捣烂外敷外口周围,或煎汤熏洗患处,或单味煎服,治疗蝮蛇、竹叶青、烙铁头等毒蛇咬伤。多年生草本,茎上部直立,下部匍匐,节上生须根并有褐色鳞片。叶为心脏形,先端渐尖,边全缘或呈波状,上面为绿色,下面带紫色。穗状花序生在茎的顶端,总梗细长,上部有白色总苞4片,倒卵形。果成熟时顶端开裂,种子多,卵形。
7.竹笋
竹笋,是竹的幼芽。竹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竹笋按出土时令,可分为春笋、夏笋、冬笋等,我市可食用的竹笋有毛竹、麻竹、绿竹、黄甜竹、福建酸竹等20种左右。
竹笋肉厚、色白、质嫩、气香、味鲜,有“寒士山珍”、“素菜中第一品”等美誉。笋肉营养丰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肥胖者和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常吃竹笋特别有食养、食疗功益。竹笋可荤可素,烹、炒、焖、炖,或制成笋脯、笋菹、笋干、罐头等,操作方便,鲜美可口。
8.水芹菜
水芹菜又叫水芹、河芹,水芹属于伞形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沼泽地或湿地,它的嫩茎及叶柄供作蔬菜食用。水芹菜的生长期较长,秋冬春都可以随时采收。水芹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其中以钙、磷、铁等含量较高,具有清洁人的血液,降低人的血压和血脂等功效。
9.车前草
车前草又名车轮菜,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河边等地。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春夏秋株身中央抽生穗状花序,花小,花冠不显著。结椭圆形蒴果,顶端宿存花柱,熟时盖裂,撒出种子。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泻的功效。车前草不仅可药用,还可食用,深受人们喜爱,也就出现了关于车前草的很多民谣与故事。
★故事连接:车前草名称的来历
汉朝有一位名将,叫马武。一年六月,天旱无雨,庄稼全死了。可巧,马武打了败仗,部队溃退到不见人烟的荒野。人和马饿死、渴死了许多。剩下的人马,也因为缺水,大多得了膀胱“湿热症”,一个个小肚子发胀,不光人尿血,就连马也尿血。
一天,马夫忽然发现有几匹马不尿血了,显得精神多了。马夫很奇怪:“它们这是吃了什么?”他围着马车转来转去,发现停放马车的前方地面上,长着一种猪耳形的野草,几天来,这几匹马一直在吃着这种东西。马夫心想:这种草也许能治“尿血症”。于是,他拔了许多猪耳草煎汤,一连吃了几天,小便果然正常了。
马夫急忙跑到将军帐内,把此事禀告马武。马武闻听大喜,传令全营拔草煎水,供人喝、给马饮。几天过后,全营人马的“尿血症”都治好了。
马武问马夫:“治病的猪耳草长在什么地方?”马夫领将军走到帐外,指给他看:“马车前边的就是。”马武哈哈大笑,说:“好个车前草。”从这时起,“车前草”的名字就传开了。
10.益母草
益母草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都知道它有药用价值,但是未必知道它还是一种不错的野菜。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益母草株高30厘米至100厘米,茎为方柱形,叶型变化比较大,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在花期脱落,多为卵形至近圆形,叶上分有3裂。益母草花冠粉红色至淡紫红色,花后结实为淡褐色三菱形坚果,茎叶可以食用,也可制成干品贮藏,味道清香爽口,凉拌或煲汤皆宜,是较为常见的野生保健蔬菜。 食用功效: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11.刺儿菜
刺儿菜,生长于全国各地田野之间,全株可食,味平淡。刺儿菜为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20-50厘米。叶长7-10厘米,表面绿色,背面谈绿色,两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蛛丝状毛,顶端短尖或钝,基部窄狭或钝圆,近全缘或有疏锯齿,无叶柄。采集刺儿菜幼苗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去苦味,可制成多种菜肴。
12.扫帚菜
扫帚菜,别名:地肤、千条子、扫帚子。长于各地,主要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生于田野、路旁,易于采集。
扫帚菜为一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整个植株外形卵球形。叶披针形,长2-5厘米,宽3-7毫米;具3条主脉,茎部叶小,具1脉。花常1-3个簇生于叶腋,构成穗状圆锥花序。花被近球形,淡绿色,裂片三角形。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质,与种子离生。种子黑色,具光泽。
扫帚菜可用开水烫后食用,可冷拌、炒食。扫帚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治赤白痢、泄泻、热淋、目赤、雀盲、皮肤风热赤肿。《本草图经》载“主大肠泄泻,止赤白痢,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
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野外常见野菜外,还有很多野外可以采集到的野菜。只要我们能辨识它们,就一定饿不着。这些野菜主要有土人参、猪牙草、鸭跖草菱、莲、芦苇、红番苋、薇菜、刺嫩芽、小根蒜、香椿、薄荷菜、云龙菜、莼菜、景菜,等等举不胜数。
(二)菌类丰富味道好
在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菌类资源,这些野生菌类不仅容易寻找,而且味道鲜美,可炒食、作汤或用火烤沾盐食用。但是,菌类存在的危险也是最大的,很多野生菌类有毒,如果不慎食用将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在采集食用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些野生菌类的辨别知识。下面我们一起认识一些分布较广,易于识别的食用菌类。
1.口蘑
口蘑是指主要生长于张家口市以北草原上的各种野生蘑菇。口蘑属于真菌,担子菌纲,伞菌目。它生长在地面上,象伞状的部分叫实体,属于繁殖器官。一般入伏后,尤其连阴雨过后,温度和湿度一适应,碧绿的草滩上就长出一片片密密匝匝、白花花的口蘑。
口蘑的种类颇多,主要有白大蘑、普大蘑、杵中蘑、珍珠蘑、镜子面蘑、青腿片蘑、杵片蘑、茸子蘑等十多种。口蘑味道馨香,营养丰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其中最为名贵的是白蘑,其菌盖洁白,菌褶黄白,褶细、盖大、肉厚、柄短,气味极为清香,可清炖、红烧、吊汤食用,尤其是炖好的“肉丝口蘑汤”能使满屋清香,扑鼻入腑,食欲倍增。
口蘑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也十分丰富。据化验,“口蘑”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还含有钾、磷、钙、铁等矿物质、氨基酸及大量维生素B、C。如果长期食用,能降低人体的血压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对肝炎、软骨病的防治能力,并有一定的防癌症抗癌作用。
2.鸡菌
鸡菌,别名:鸡肉丝菇、伞把菇。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这种菌在雨季从地下白蚁窝上生出。刚出土时,菌盖呈圆锥状,伸展后中央具一乳突(形如鸡嘴),直径3-20CM或更大。潮湿时有粘性,表面平滑,呈微黄色,乳突部门呈褐色或呈花皮状,往往辐射状地开裂。菌肉、菌褶白色,呈不规则形。菌柄白色至灰白色,地下部分呈褐色至黑色,表面平滑,易于开裂,长约3-20CM,直径1-2.5CM。
3. 猴头菌
猴头菌,形如猴子的头,故名猴头。别名有刺猬菌、发状猴头菌等。产于各地,生于栎、胡桃等阔叶树种的立木及腐木上,或生在活立木的受伤处。猴头菌新鲜时呈白色,干燥后变为淡褐色,块状,直径3.5-10CM,基部狭窄;除基部外,均布以肉质,针状的刺,刺直伸发达,下垂,长1-3CM。食用猴头菌前,洗净切碎,炒食或作汤,也可晒干备用。猴头菌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利五脏,助消化。
4.竹荪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秋季生长在潮湿竹林地,色彩艳丽、具有菌裙,分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福建、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
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5.牛肝菌
牛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我国云南省的牛肝菌类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生长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其中白牛肝菌,又称美味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
6.鸡枞
鸡枞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鸡枞雨季多生于山野的白蚂蚁窝上,刚出土时菌盖呈圆锥形,色黑褐或微黄,菌摺呈白色,老熟时微黄,有独朵生,大者可达几两,也有成片生。它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鸡枞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汤皆宜,滋味均极鲜美。
7.青头菌
青头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表皮往往斑状龟裂,老时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较密,等长,近直生或离生,具横脉。菌柄长中实或内部松软。
青头菌不仅味道鲜美,烹调后口感滑嫩,香气清淡自在,而且具有药用价值。主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对急躁、忧虑、抑郁、痴呆症等病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8. 木耳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及其他药用功效。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
野外可食用的菌类还有很多,但是野生菌类也存在着危险很多含有毒素,所以要认真鉴别后方可食用。关于具体的鉴别方法和常见的有毒菌类将在本章第四节详细介绍。
(三)野果鲜美可采食
我国南北方的山野灌木丛中都生长有许多可食的野果。夏、秋两季这些野果都可以生食充饥。主要有:火把果、野草莓、野杨梅、野锁梅、野橄榄、山葡萄、桃金娘、乌饭树、野板栗、野木瓜、野桑子、梅子等。
1.山葡萄
山葡萄分布于我国东北各地,生长在山地的林缘地带。9月间果实成熟,采取果实生食。其嫩条可解渴。蔓性灌木,树皮常成片状剥离。叶互生,有很长的叶柄,叶片圆形,宽8-14CM。圆锥花序,花小而密。浆果球形,直径约8CM,成熟后变黑色。
2.茅莓
茅莓分布全国各地,生长在山坡灌木丛中或路旁向阳处。食用部分为果实及嫩叶。7~8月果实成熟,叶酸甜,可生食。茎叶煎水,可洗痔疮。叶捣烂,可敷恶疮。攀援状灌木。在枝和叶柄上全生有毛和钩状小刺。叶为羽状复叶,小叶多为3片,也有5片的,近圆形,顶端一片较侧生叶片大,边缘有不整齐的深齿缺,下面呈白色,密生短绒毛。花单生在叶腋,或由几朵聚成短圆锥花序,生在枝顶,总梗有稀疏的刺,花瓣粉红色,倒卵形。小核果球形,红色,核有深窝孔。
3.火棘
火棘又称火把果,别名:救军粮、赤阳子、豆金粮、红子。分布于我国江苏、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一带。多生长在山地的山脚、路边灌木林中。9-10月果实成熟。灌木,高达3M,茎有刺,嫩条有锈褐色的柔毛。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前端圆或微凹,有小短尖,基部逐渐狭窄,边缘有细圆齿,上面呈深绿色,发亮,下面呈淡绿色。花白色,花瓣近圆形。果近圆形,深红色。
4.蓝锭果
蓝锭果又称黑瞎子果,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等地,生于山地、湿地、草原或沿山的河流、林间。八到九月间果实成熟,采摘果实生食。果树为小灌木,高达1.5M。树皮常成片状剥落。叶对生,长圆形,长2-8CM,下面淡绿色,有毛。花生于叶腋,黄白色,长7-15MM。浆果椭圆形,暗蓝色,长6-12MM,有白粉。
5.笃斯
笃斯又称地果,分布于东北的长白山和大兴安岭一带。生于高山草原、水甸子或湿润的山坡中,常成片的生长。7-8月间果实成熟,摘取生食。小灌木,高50-60CM。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CM,下面带白色。花1-3朵顶生,壶形,向下垂,绿白色。浆果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CM,蓝紫色,表面有白粉。
6.桃金娘
桃金娘,别名:当梨、稔子、山稔、岗稔,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生长在丘陵或旷野间。秋后采摘,果实含糖分多。矮小灌木,高1M多,幼枝上密生柔毛。叶有短柄,叶坚硬,呈椭圆形或倒卵形,基部有3-5条叶脉,下面密被绒毛,花呈玫瑰红色,花瓣外面有灰色绒毛,常2-3朵聚生在一梗上,总梗比叶短,花下部有两片小叶状苞片,有毛。果为球形浆果,成熟时呈暗紫色。
7.乌饭树果
乌饭树,又名南烛,古称染菽,属杜鹃花科常绿灌木。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因人们有每年阴历三月初三用其叶蒸乌饭食用而得名。乌饭树多生长于马尾松林下,夏、秋季果实成熟,可生食。乌饭树为常绿灌木,高约1.5M。分枝稠密,枝条细长,嫩枝和芽上都生有褐色细柔毛。叶互生,叶片较硬,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渐窄,边缘有尖硬的细齿,上面叶脉上有稀疏刺毛。9月开花,花白色,生在叶腋,通常下垂,长2-6CM。果为球形小浆果,直径4-6MM,成熟后呈黑色,味甜。
8.沙棘
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沙棘在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在九十月间或霜后果实成熟时用刀割下带果的小枝,再用树枝轻轻敲下果实。冬季把带果的沙棘的枝条铺在冰上,可保藏很久,果实味微酸而甜。沙棘为有刺灌木。叶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8MM,上面呈绿色。果实为核果,卵形或近圆形,多汁,长0.8-1CM,直径5-6MM,金黄色或橙黄色,许多个密生在一起,紧贴树梢上。
9.橄榄
橄榄又称油柑、余甘子等,产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生长在比较干旱的向阳山坡稀林中或灌木林中。11-12月果实成熟,可采摘生食。果肉中含维生素C丰富,食时味先苦涩,后发甜。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2M左右。老枝黄色或灰褐色,有条纹。叶互生于细弱的小枝上,排成两列,很象羽状复叶,叶柄很短,叶片是长圆形。花黄色,很小,簇生于叶腋。果实肉质,直径约1.5CM,圆而稍带六棱,果成熟后呈黄绿色。
10.胡颓子
胡颓子,别名半春子、甜棒槌、雀儿酥、羊奶子,属胡颓子科常绿灌木。胡分布于我国山东、辽宁、河南、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生长在山坡及空旷的地方。
果熟时味甜可食。根、叶、果实均供药用。果实可治水痢。灌木,通常有刺,高2-4M,幼枝褐色。叶子是椭圆形或长圆形,末端稍尖,边缘波状,常卷皱。花是银白色,长约1CM,年1-3朵生于叶腋,常向下垂。果皮开始为褐色,成熟后微发红,内包一椭圆形的硬核。
以上介绍的这些野生果实均为安全可食用的,在野外还有很多可以食用的野果,如野栗子、野生木瓜、野生椰子、野茄子、杜梨、桑葚等。
对于野外探险者来说,有一个简单方法可以判断野果是否可以食用,那就鸟类或者其他动物是否食用过这些野果。如果这种野果被鸟类啄食,或者野兽啃食,则说明是安全,可以食用。
(四)藻类食物易采集
我国海岸线漫长,在海岸和岛屿生长着许多海藻,一些藻类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容易采集。常见的海藻有红毛菜、角叉菜、鸡冠菜、刺海松、裙带菜、海索面等。
1.鹅掌菜
鹅掌菜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生于海岸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上,我国沿海均有生长,东南沿海最多。鹅掌菜藻体为褐至黑褐色,叶状,革质,高30-40厘米,宽35-45厘米。咋片中部厚,两侧羽状分枝,叶缘有粗锯齿,叶面皱褶,柄部圆柱形,固着器为分枝的假根。鹅掌菜全体可食。采捞后晒干,开水烫过,洗净泥土及粘液,切碎,炒食或作汤。
2.鸡冠菜
鸡冠菜生长在我国沿海一带,其藻体为紫红色,高达20~30cm。基部有一圆盘状的固着器,从固着器到直立的藻体具一楔形而纤细的茎。藻体分裂为数个叉状的裂片。藻体最初为全缘,以后则生出不规则的小枝,成篦齿状。藻体外形变异很大,常根据其年龄不同,分枝的方式也有所区别。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或大干潮线下。
鸡冠菜全体均可食,采收后洗净泥土,经开水烫过,切碎即可炒食或作汤,也可晒干保存,吃时再用开水烫过。同时鸡冠菜还具有清热润肺的功效。
3.角叉菜
角叉菜是一种小型藻类,长度在5到25厘米左右,生长于浅水海边的岩石上。角叉菜属于红藻类,全体扁形,扇状,复叉状分歧,从淡绿黄色到暗紫色都有,晒干后它们会脱色,变成半透明的样子。角叉菜全体均可食,采收后洗净,开水烫过,炒食作汤均可,或晒干保存,吃时再经开水烫过即可。
4.红毛菜
红毛菜属红藻类,在我国东南沿海岛屿都有分布,福建省莆田的渔民大量采收,可食用。这种藻生长于满潮线附近的岸礁或木头上。藻体直立生长,长3-10厘米,可达15厘米;紫红色。淡水产的红毛菜在中国内陆的山间小溪也有发现。红毛菜全体均可食。采收后洗净,切碎,开水烫过,即可炒食或作汤。也可晒干保存,吃时再用开水烫过即可作菜。
5.刺海松
刺海松,别名:刺松藻,生长于我国东南沿海较温暖的海水中。刺海松属绿藻类。植物体的基部有盘状组织,可以附着于岩石上面。在盘状组织上面有分枝繁茂的“枝干”,与珊瑚很相象。幼嫩的植物体可食用。采收后,洗净切碎,可炒食或作汤。此外,刺海松驱除蛔虫的功效。
6.铁钉菜
铁钉菜,别名:铁线草、剪刀菜、铁菜、摇鼓铃,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亚热带性海藻。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产于嵊山、中街山、普陀山、渔山、韭山、大陈、洞头、南虎和大渔,生长在中潮带岩石上,生长盛期6~9月。铁钉菜可供食用和药用,藻体为黑褐色, 革质,直立,丛生,高6-12厘米,直径l-1.5毫米;复叉状分枝,枝圆柱状,稍有棱角或扭曲,枝顶扁圆。
7.羊栖菜
羊栖菜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于海礁、浪岗、嵊山、 中街山、普陀山、渔山、韭山、大陈、洞头、南虎、大渔。本种系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羊栖菜可供食用、药用和制胶工业原料。
藻体褐色,肉质,高15-50厘米,可达2米。主校圆柱形,直径2-3毫米,互生分枝。叶形多变,以棍棒形为主。气囊麦粒状,有柄,固着器为叉状分枝的假根,末端能长出新个体。生长在风浪较大的低潮带岩石上,全年可见,生长盛期4、7月。
8.紫菜
紫菜属红藻类,是大家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海藻,生长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温暖海水中的礁岩上,低潮时在海滩上可找到。紫菜全体可食,捞出晒干作汤或干炒后加调料,香脆可口。叶状体扁平,呈卵形或披针形等种种形状,一般长15-25CM,宽7-12CM,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绿,边缘常有明显的波状皱缩。颜色通常为红紫色或绿紫色。
8.裙带菜
裙带菜生于海岸低潮线以下的岩石上,喜生于风浪不大的海湾内,我国沿海都有。全体可食,采捞洗净晒干,开水烫过,切碎,可炒食或作汤。多年生大型褐藻。植物全体长1-2M,宽达1M。最下部的根叉状分歧,轮生。中部的柄较短,近于扁圆形,中间略隆起。上部的片部柔革质,新鲜时棕绿色,常呈羽状分裂,全面密布有粘液腺,因此干后用水浸软后会溶出大量的粘液,并易剥离成二层。
9.带形蜈蚣藻
带形蜈蚣藻,可供食用、药用。藻体紫红色,片状,膜质,长带形,长30~60厘米,最大达2米,宽lo~15厘米。四分抱子囊散生在皮层中。生长在低潮带附近岩石和贻贝养殖架上。产于深山、中街山、南麂等地。
总之,大海中蕴含着丰富的藻类,很多均可食用。据不完全统计,海洋中的藻类约有16000多种,我国沿海可供食用的海藻约50多种。海藻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与较多的多糖纤维素,也含有少量脂肪、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海藻属于低热量食品,尤其适合于老年人以及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人和便秘者食用,具有较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所以海藻不仅可以在野外应急是食用,还可以成为我们日常餐桌的美味。
三、学会怎样吃才是硬道理
一些野生的植物由于没有经过人工培育,难免带有一些怪味儿,所以在食用之前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另外,在野外由于缺乏烹饪的工具,我们也要学会制造和利用一些野外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烹饪工具。
(一)改善口味的妙招
改善野生植物口味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浸泡、煮半熟、烹饪、或者沥滤。
海藻食物营养丰富,但一次吃得太多会腹泻。要拣留在岸上的,只选那些附在岩石上的或浮在海面上的。先用水洗净,放在岩石或木头上晒干,用石头砸平、捣碎、洒在食物上吃。
为了避免中毒,无把握时不吃可疑的蘑菇。不食用不新鲜或生长过熟的蘑菇。煮、烤、炸等均可。无盐时味道不好。具体方法是,柔软的可慢火炖10分钟;厚的、干硬的蘑菇帽和茎要炖40分钟或把它们炸脱。鲜帽可煮食,或在热石头、铁上焙2-5分钟翻一面即可。
野生的坚果,如糖松、犁头树、胡桃树、榛子树、橡树、栗子树等,均长有坚果。但麻栎子是苦的,须煮食,以去掉鞣酸;或者先洗掉灰,压成小饼,然后再焙熟食用;食用松果时,可用布包住松果或在其中穿一根木棍,往岩石上敲,松籽便可脱落;橡树果放入水中沥滤或者浸泡去除苦味,野生栗子尽管可以生吃,但是烤一下或者蒸一下味道会更好。
野蔬菜多数是指多汁的叶子、豆荚、种子、秸秆及非木质性根。叶子、茎杆、芽这些食用部分可以放入水中煮,直至变软,多煮几次有助于去除苦味; 根或者茎块可以煮、烘、烤,煮沸可以去除一些有害物质,如酢浆草的酸味结晶。
植物的根部有大量可食用的淀粉。但生淀粉不易消化,含淀粉的植物都须煮熟后吃。煮的第一遍水应倒掉,再用清水煮;野生的谷物或植物种子可以熬粥。
(二)自己制作野外炊具
上面讲了改善口味或者要想吃到安全的食物,离不开煮、烤、煎、焙、烘、蒸,这些方法。那么由于条件受限,我们该如何实现这些方法。下面大家不妨就和我一起来动手DIY自己野外厨房,那天有机会野外探险,或者郊游的时候不妨试验一下。
1.煮东西的方法
一些野生的植物基本都是采用煮的方法来弄熟和去掉异味。当然如果你按照我第一章所介绍的,带上了一个饮水和蒸煮将用的水壶那么就简单。如果没有的话,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野外可以用来煮的容器有椰子壳、海贝、龟壳、剖开的竹子,甚至用动物的胃或者皮做成的袋子。如果这些东西都不易找到,还可以将粗木头掏出一个洞。将这些容器架在火上,里面放好水和食物,便可以煮了。
★特别警示:
用竹子做容器时,千对封闭的竹子加热,这样会使内部的气压增大,引起爆炸。不想自杀的话,就记住这句话,兄弟!
2.烘东西的方法
“烘”字是 “火”与“共”联合起来表示用多个火把一起加热。在家里烘烤食物需要一个烘箱,慢慢烘烤。在野外也是如此,不过这个烘箱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嘿嘿!
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在坑里点燃木柴。将食物用一个密封的容器,也可以用树叶或黏土将包起来,放入坑中。在这个容易的上方继续点火,让炙热的木炭落下。这样食物便被热碳包裹起来。最后在上面盖上一层土,热量被保存在坑里。大约30分钟后,食物自然会熟。
★特别号外
我经常用这种方法带儿子到郊外去烤红薯,屡试不爽,味道极佳。有机会你也去试一下吧!
3.蒸东西的方法
很多食物蒸出来的味道很好,在野外蒸东西也需要挖一个坑。首先,用大的叶子或苔藓包住食物,在已经铺好了热木炭的坑里先放一层包好的食物;然后,铺一层叶子或苔藓,这样食物层和叶子或苔藓层相替交换,直到坑填满;接着,插一根棍子使之穿过食物层和叶子或苔藓层;最后,用更多的叶子或土尽量填满坑,拿出棍子。耐心地等待吧!食物会香喷喷地出炉。
4.煎东西的方法
在野外肯定是没有煎锅的,不过一块平整的石头就是可以了。这块石头要大一些,最好中间微凹,不要太厚。把石头放在火上面,等石头热了之后,将油和食物放在上面加热直到煎熟为止。
5.焙东西的方法
“焙”字是“火”与“咅”联合起来,表示四周火苗向中心聚拢。本义是围火烘烤,现在主要指用微火烘烤。对于坚果和谷物来说,焙是最好的选择。将坚果或谷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或者放在一块石头上,慢慢加热,直到坚果或谷物表面变焦为止。
6.烤东西的方法
一提到烤,大家就想起了烧烤,特别是香喷喷的羊肉串。在野外,烧烤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你只需要将肉串在没有毒的棍棒上,然后放到火上烤,直至熟了为止。
四、远离植物杀手
前面我们介绍了那么多可以食用的野菜、菌类还有海藻和野果,但这些种类中也有很大有毒的野生植物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切忌,一定要辨认清除,不可贸然食用。
(一)毒野菜吃不得
1.断肠草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断肠草在湘鄂赣地区的诸多区域又名为亡藤,俗称土农药,是一种有毒的植物,人吞食后会中毒而亡,因此叫亡藤。
断肠草叶为绿色,藤呈褐红色,人食后肠胃难受似肝肠寸断,毒性发作后干渴难耐,喝水只会加重毒性的在消化系统的蔓延,若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让其呕吐出来最终将延误治疗时机而身亡。藤蔓常延缠绕其他植株上,有时候与茶树伴生,春天时节亡藤突出新绿貌似茶树叶片,不注意间容易让人误采摘。
湘北地区还流传着一段民谣:“青叶子,红棍子,吃了困盒子”,这里“吃了困盒子”的意思就是吃后中毒身亡要进棺材的意思,乡间以此警儿童切勿误食亡藤。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2.老公银
老公银又名叫蛇床子、野胡罗卜。根在幼苗时为灰色,长大后成浅黄色,象胡罗卜。叶柄黄色。老公银的幼苗和老鸹筋的茎发红,无臭味;而老公银的臭味很大,叶和根都有剧毒。吃后会造成死亡。
3.苍耳子
苍耳子生长在田间、路旁和洼地。三四月份长出小苗,幼苗象黄豆芽,向阳的地方又象向曰葵苗。成年后粗大,叶象心脏形,周围有锯齿,秋后结带硬刺的种子。全棵有毒,幼芽及种子的毒性最大,吃后可造成死亡。
4.狼毒草
狼毒草,根浅黄色,有甜味。叶片呈线形,花黄色或白色,也有紫红色。全棵有毒,根部毒性最大。吃后呕吐、烧心、腹痛不止,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5.毒芹
毒芹生长在潮湿地方,叶象芹菜叶,夏天开折花,全裸有恶臭。全棵有毒,花的毒性最大,吃后恶心、呕吐、手脚发冷、四肢麻痹,严重的可造成死亡。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芹碱、甲基毒芹碱和毒芹毒素。毒芹碱的作用类似箭毒,能麻痹运动神经,抑制延髓中枢。人中毒量为30~60毫克,致死量为120~150毫克;加热与干燥可降低毒芹毒性。毒芹毒素主要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6.曲菜娘子
曲菜娘子冬季根不死,春天出芽,长出小苗。叶狭长较厚而硬,边有锯齿,大部分叶子贴着地面生长,秋后抽茎。籽很小,上有白毛。幼苗容易和曲菜苗相混,但曲菜叶较宽而软,锯齿也不明显。吃了曲菜娘子脸部会变肿。
7.曼陀罗
曼陀罗原产于印度,中文俗称是毒参茄。我国各省均有分布,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全株含生物碱,对人、家畜、鱼类和鸟类有强烈的毒性,其中果实和种子毒性较大。
★故事连接:曼陀罗的传说
在西方的传说中,曼陀罗则一直被赋予恐怖的色彩。因为曼陀罗盘根错节的根部类似人形,中世纪时西方人对模样奇特的曼陀罗多加揣想,当时传说当曼陀罗被连根挖起时,会惊声尖叫,而听到尖叫声的人非死即疯。在西方曼陀罗花的解语是:1、诈情、骗爱 ;2、敬畏、敬爱;3、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相传在古老的西班牙,曼陀罗似冷漠的观望者,常盛开于刑场附近,麻木祷告着生命消逝的每一个灵魂。
在西方传说中黑色的曼陀罗当属花中极品,是高贵典雅而神秘的花儿。黑夜里的曼陀罗是一种花朵很象百合的花,它夜开昼合,花香清淡幽雅,闻多了会让你产生轻微的幻觉。传说中每一株黑色曼陀罗花里都住有一位精灵,它可以帮你实现愿望,但却有交换的条件,那就是人类的鲜血。只要你用自己的鲜血浇灌那妖娆的黑色曼陀罗,在它开花的时候,花中的精灵就会满足你的一个愿望。也只能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因为精灵们喜欢这种热烈而致命的感觉。曼陀罗的根部有麻醉和迷幻效果。此外它也是保护家庭的利器,也能为佩戴的人带来勇气。此外,想生子的女性或性无能的男性,据说在满月期间带着曼陀罗分同床共眠则可以增加个人法力,心想事成。
(二)毒蘑菇最要命
如果你不慎食物了有毒的植物,只要食用量不大,往往不会有很大的危险。而如果不小心吃了毒蘑菇,那可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什么是毒蘑菇。
在民间有很多鉴别毒蘑菇的方法,采食蘑菇要特别注意识别毒蘑。民间对于识别毒蘑和可食蘑有许多说法: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六是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七是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八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这些方法对于鉴别毒蘑菇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下,但并非完全可靠。所以对于没有长期野外生活经验的人来说,这些方法并不能作为我们是否食用蘑菇的决定性标准。我国的毒蘑菇约有80余种,但极毒致命的毒蘑并不很多。以下是几种为剧毒蘑菇,牢记它们便可远离危险。
1.毒伞
毒伞也叫绿帽菌、蒜叶菌、鬼笔鹅膏等。毒伞产于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6-9月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毒伞为极毒蘑菇,含毒伞肽和毒肽,损害肝、肾、心、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等。发病慢,潜伏期数小时至1天,病死率高。
毒伞菌盖宽3-11厘米,表面具光泽,有不明显的放射状隐条纹,棕褐色、烟灰褐色、暗绿色等,有时稍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稍密。菌柄白色,圆柱形,脆,空心,光滑或有细毛,有时有花纹,基部膨大,长5-18厘米,粗0.6-2厘米。菌环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下垂,环上有纵条纹。菌柄基部的菌托大型苞状,白色。孢子近球形或卵圆形。
2.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多产于吉林、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四川、广西等省;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白色。菌盖直径4-7cm ,凸镜形至平展形,白色,但中部奶油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近白色,较密。菌柄长7-9cm ,粗0.5-1cm ,近圆柱形或略向上收细,白至近白色,基部膨大,近球形。菌环生于菌柄顶部或近顶部,薄,膜质,白色,不活动或在菌盖张开时从菌柄撕离。菌托肥厚呈苞状。菌托薄,膜质,内外表面白色。
3.毒粉褶菌
毒粉褶菌,又称土生红褶菇、内绿菌。子实体较大,菌盖一般污白色,直径可达20cm ,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边缘波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污白色至黄白色,有时带黄褐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老后粉或粉肉色,直生至近弯生,稍稀,边缘近波状,长短不一。菌柄白色至污白色,往往较粗壮,长9-11cm,粗1.5-3.8cm,上部有白粉末,表面具纵条纹,基部有时膨大。
毒粉褶菌产于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微、河南、台湾,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 此种中毒后,潜伏期约半小时,长达6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
4.鳞柄白毒伞
鳞柄白毒伞,菌体白色,菌盖中央略微突起,菌柄有鳞片。菌盖宽6-15厘米,圆锥形至钟形,后平展,中央凸起,湿时表面有粘性,干时有光泽,有时中央略带黄色,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密。菌柄长8-14厘米、粗1-1.2厘米,白色,有显著鳞片、近柱形。基部膨大呈球状。菌环生在柄的上部,白色,膜质,下垂,不易脱落。菌托白色,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近球形,无色,平滑。
鳞柄白毒伞多分布在湿润的山林之中,吉林、广东、北京、四川等。夏秋季在板栗树下或杂木林中地上单独或散在生长。此菌被称做“致命小天使”。其毒性很强,含有毒肽及毒伞肽毒素,曾在北京、四川等地发生过中毒,死亡率很高。
5.哈蟆菌?
哈蟆菌又称毒蝇鹅膏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分布于中国的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与云杉、冷杉、落叶松、松、黄杉、桦、山毛榉、栎、杨等树木形成菌根。哈蟆菌子实体较大。菌盖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菌柄较长,直立,纯白,表面常有细小鳞。?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硷、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
6.秋盔孢伞?
秋盔孢伞又称焦脚菌、秋生鳞耳。柄下部黑褐色,木生。多产于四川、山西、新疆、甘肃、贵州、西藏等省。秋季群生或丛生在阴湿的林中腐木上。
秋盔孢伞子实体小。菌盖直径1.3-4.5cm,半球形、钟形至扁平部凸起,初期污黄色,后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边缘具不明显的细条棱,湿润时粘。菌肉淡褐色。菌褶较密,直生,初期黄色,后变黄褐,长短不一。菌柄上部黄色,下部黑褐色,长5.4-8.3cm,粗0.3-0.7cm,空心。
中毒后出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腹泻、发冷、舌头及手脚发麻或脱水、便血、鼻腔出血、黄胆、肝大、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瞳孔放大、严重者吐血、烦躁不安、谵语,病者多死于肝昏迷或休克。此种中毒死亡率比较高。
7.褐鳞小伞?
褐鳞小伞,菌体小,菌盖表面密集红褐色或褐色小鳞片,有菌环,无菌托。菌盖初期扁半球形,开伞后平展,中部稍凸起,直径1-4cm左右。表面密被红褐色或褐色小鳞片,尤其中部较多,往往呈环带状排列。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带污黄,离生,较密,不等长。菌柄细弱,长2-6cm,粗0.3-0.7cm,白色稍带粉红色,内部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环白色,小而易脱落,生柄之上部。
褐鳞小伞多产于北京、河北、江苏、云南、青海、西藏等地,春至秋季单生或群生于草地上或竹林内。子实体虽小,但毒性很强,含有毒肽及毒伞肽类毒素。曾在上海、天津、河北等地区发生中毒事例。发病初期多为急性胃肠炎,而后期出现烦燥不安、昏迷、抽风、巩膜黄染、皮下出血、肝脏肿大等,抢救不及时则休克而死亡,必须在中毒早期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8.包脚黑褶伞
包脚黑褶伞,即黑包脚伞,产于青海、河北、新疆、西藏等地区。夏秋季生阔叶林缘地上或草地、公园中,单生或散生。
包脚黑褶伞子实体较大,白色至污白色,柄有菌托。菌盖扁半球形至近平展,直径7-13cm,可达16cm,表面白色后带淡黄色,比较平滑。菌肉白色。菌褶稠密,离生,初期粉红色后变黑褐色,长短不一。菌柄圆柱形,长可达13cm,基部膨大,直径可达4-6cm。菌托肥大,边缘呈锯齿状。
中毒后一般发病慢,潜伏期6小时以上,最长可达42小时,主要表现恶心、呕吐、 腹泻及便血。有的出现发烧、瞳孔散大等。严重者出现急性肝炎、黄疸等,甚至死亡。
9.残托斑毒伞
残托斑毒伞首次发现于广西平乐地区,后来在贵州、云南、福建等地区也有发现。夏季在马尾松林地上成群生长。子实体中等大。毒素不明,中毒死亡率高。另外苍蝇对此菌敏感,毒死很快。
菌盖直径可达3-9.5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菌盖表面浅褐色至棕褐色,中央色更深,散布有白色至污白色角锥状鳞片,边缘稍有内卷而具有较明显的条纹,甚至开裂。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较密,不等长。菌柄白色,表面光滑,长3-11cm,粗1-1.7cm,圆柱形,内部实心,基部膨大,菌托只残留痕迹或小数角形颗粒。菌环膜质,生于柄的中下部。
10.鹿花菌
鹿花菌:鹿花菌,又名鹿花蕈或河豚菌,是鹿花菌属下的假羊肚菌,菌盖是红褐色,后变为咖啡褐色,扭曲呈脑状。多鹿花菌产于黑龙江、云南等省,春秋季生在地上。它们生长在针叶林的沙质土壤,于春天及初夏长成。食用未处理的鹿花菌可以致命,中毒的征状包括在食用后几小时出现呕吐及腹泻,接着是头昏、昏睡及头痛。严重的可以导致谵妄及昏迷,5-7日后可能会死亡。
总之,只要是不能确定安全的蘑菇都不要食用。误食毒蘑后要尽快排毒,可用温盐水灌肠导泻,对中毒后不呕吐的人,还要饮大量稀盐水或用手指按咽喉引起呕吐,用1%的盐水或浓茶水反复洗胃,以免机体继续吸收毒素。
(三)“毒犯”面目要记清
对于一些植物来说,它分为可食用部分和不能食用部分。为避免潜在的有毒植物,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如果你所接触的植物具备以下特征,请远离它们,切勿使用。
☆奶状或无色汁液,或者暴露于空气之后,汁液会变成黑色;
☆苦味或肥皂味;
☆刺状突起、细毛或尖刺;
☆豆荚,球茎和豆荚中的豆子;
☆木质部分和叶子有杏仁味;
☆长得像时萝、胡萝卜、芫荽、防风草或芹菜状叶子;
☆成熟果实前端有粉色、紫色或黑色的刺状物;
☆三叶复生植物;
☆长得像洋葱或大蒜;
☆长得像蘑菇。